- 相關推薦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論文
1情境式教學
1.1情境式教學
情境式教學思想的產生源遠流長,在我國和西方的教育史上都有這方面的記載。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張“相機教學”的著名論斷,以及孟母“斷織教子”的故事都是我國古代情境教學的典型范例。在西方的教育史上,起源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現廣泛運用于各個學科的教學領域。情境式教學是現代化教育的必然發展,也是改變課本面貌的一個結構要素。
從概念上來講,所謂情境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要求,又計劃地使學生處于一種類似真實的活動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動場景與教育因素綜合的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教育與發展的一種教育方法。情境式教學法突破了以往原始教學中“灌輸式”教學的框框,將“情”與“境”融為一體,駐足于學生學習的興趣、情緒、情感體驗、美感等方面,讓學生產生學習、求知的欲望,主動去探討,去學,使學生聽其言,入其境,動其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技能拓展開辟新的途徑。
1.2情境式教學與原始教學模式的比較
情境式教學與原始教學方法都被用來作為引入數學概念和理解數學方法的基礎,在概念基礎與例題模式上又有共同之處。
區別在于:原始的數學教學不大重視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所獲得的經歷、技能與一定的關聯知識,在學習=做題=考試這種直線式教學結構中,體驗、探究性的知識技能一般派不上用場。學生只要注重課本提供的數學題目的刻板計算和解答,很少去考慮它們的本質意義。逐漸使教育片面化,知識片面化,學生的思維結構片面化,逐漸脫離了我國經濟發展進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實際需求。
而情境式教學的優點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直觀生動的數學情境,包含了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景,以及學生一些來自自己生活的數學體驗,包數學問題巧妙的融合在了豐富的現實情景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假設各種解決方案,積極思考與實驗,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教學已不再是機械式的訓練,而是生命力的探索,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智能與思維結構。
2情境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創設方法與應用
2.1情境式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中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讓教師的有效教學與學生有意義學習活動真正落實。
情境的創設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統一,把所學的知識放在問題中,以實際發展的觀點去解決問題,建構知識本質的拓展技能。同時,良好課堂情境的創設,可以引發學生的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激發學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2初中數學情境式教學的應用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不僅是數學活動結果的教學”。這就是說在情境實踐中,學生的思維方法,知識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拓展與遷移,所以不同的情境,所產生的解決方案、教學效果都是又所不同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結構,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材料(數學典故、謎語等)、多媒體動畫、生活錄像等將學生吸引到“數學世界”中,從而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究與合作討論。
2.2.1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探索新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笨紤]到初中生的年齡特征,他們在課堂上思想的集中時間比較短,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設置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由疑激思,以疑求知,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
例如,在講菱形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先幫學生回顧復習之前的課時所學習的平行四邊形及矩形的性質,之后由菱形的判定定理: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菱形。設計討論問題:菱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較于O。
。1)圖中的哪些線段相等?哪些角相等?(2)菱形的兩條對角線又什么特殊的位置關系?你能說明理由嗎?
在此問題的設置中,學生在課堂上也能主動探索、實踐。菱形的性質是由學生自主實驗,討論總結得到,而并非如傳統教育般,圖由老師畫,性質再由老師指著圖直接給出,這樣的教學模式講幾何的動手性完全局限了。積極給予他們探索與總結歸納的機會,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更能為今后幾何證明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2.2.2創設生活型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當創設的情境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時,數學是活的,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
例如:一架梯子,靠在墻上,問題;“陡”或“不陡”就是梯子長度和梯子影子這兩條“邊”的比的大小,伴隨著思考和討論,漸漸引入三角形勾股定理的知識。梯子的情境是生活中學生常見的情景,研究三角形從這里開始肯定比直接從抽象的直角三角形開始要好。首先,它讓學生產生熟悉感,又接近與平常生活,所以沒有緊張感,比較感興趣,易接受,更能形象直觀的理解。
2.2.3創設探究型情境
探究式情境教學的過程中,摒棄刻板的公式化記憶,適時的把教材上的知識點設置為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和創新,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學過程變的更加具有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如:在講授因式分解時,教師先在黑板上寫出兩個式子:85*85-84*84,54*54-46*46,并讓學生在10秒內計算出結果。學生一時無法完成計算任務。然后放映一段有關的智力搶答錄像,搶答中,主持人語音剛落,就立刻有一個學生搶答說是169和800,速度很快。當看到這么快的速度算出結果,就會讓學生處于“憤悱狀態”,激發了學生已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尅是猜測、討論,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辦法。這樣,教師由設計這一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很自然的將精神集中到課堂上。同時,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看出了兩個數的平方差恰好等于這兩個數之和乘以這兩個數之差。于是學生知道了速算其中的奧妙。在此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在“挖掘”速算“妙法”時,已經將思維積極的運行到了新知的探索與基礎應用上。所以,探究型情境的創設,既是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去解決問題。
2.2.4創設活動實驗型情境
教師以學生動手操作、社會調查、游戲、實驗等作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例如,教學“展開與折疊”,上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動中,認識棱柱的一些特征,了解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經過大量的展開與折疊的操作活動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感,讓學生初步建立根據展開圖聯想立體模型的思想。教學的進行設置在活動實驗的情境中,學生人人都有動手,動腦的機會,合作參與,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學會合作交流,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同時,通過動手操作,課堂氣氛活躍,也使剛接觸抽象數學的初中學生易于接受,有利于促進學生今后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理解與學習興趣。
【淺談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12-11
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優秀論文05-05
創設情境,提高教學效率的教育論文12-02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11-16
創設情境 陶冶情操-英語教學論文03-18
數學課堂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和途徑03-27
淺談幼兒園音樂課堂教學情境創設12-08
情境創設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11-24
數學教學情景創設路徑論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