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模擬法庭在法律系學生學習動力培養
一、傳統法學教育在法律系學生學習動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傳統法學教育方法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并對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缺乏信心;同時,這種教育方法也難以實現大學生的職業角色定位,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念淡化,弱化了學生學習動力。
傳統法學教育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不利于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大陸法體系是系統的理論基礎上建立的法律體系。在大陸法系國家,在某項法律出臺前,立法者和法學家就已經設計或采納了某種理論或概念。具體法律條文背后的原理、原則、概念等在大陸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注意闡述條文背后的理論,注意大陸法系已有的體系,把大陸法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統統包羅進去。目前,我國各大學法律院系通常所采用的是講座式的教學方式。在這種講授式教學方式下,教師處于主動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在上課時,學生并不需要進行課前準備,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講者.只是一個知識的接收器,是一種完全被動式的學習。面對抽象、枯燥、晦澀難懂的法律術語,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不利于鞏固和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傳統法學教育方法難以實現法律系學生職業角色定位,難以塑造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念,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動力。
法學教育本身要求未來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實事求是,遵循規則,追求公平和公正,并有良好的職業操守。但傳統法學教育在法學實踐環節設計的.不合理,導致學生職業角色定位盲目而模糊,無法清楚地進行職業角色定位,難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未來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加之大學生社會認知能力有待提高,以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等原因,致使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教育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難以塑造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念,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動力。
傳統法學教育方法忽視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學生缺乏自信心,弱化了學生學習動力。
我國的法學教育長期受大陸法系教育傳統的影響,注重法律知識系統性、抽象性、理論性、概念化、形式結構等因素,強調法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導。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強調知識的灌輸和學術的培養,忽視了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而法學教育天然具有學術研究性和職業技能性兩方面的特點。 具備三個條件:法律的學問、法律的道德以及社會的常識。在如何求得法律的學問問題上,他認為“第一個步驟,當然是在認識法律,究竟法律是怎么一回事,怎樣一個東西。第二個步驟是在運用法律于認識法律之外,再注意如何運用這個法律。最后一個步驟,我們于認識法律,于運用法律之外,應當知道哪種法律是適應現實的時代和社會,并且如何可使法律現代化、社會化。”哦國傳統的法學教育顯然忽視了第二、第三個步驟的培養。在這種有缺陷的傳統法學教育中,學生因未獲得有效的實踐技能訓練,綜合素質能力差,對自己逐漸失去信心,甚至覺得理論知識學習不如實踐技能學習重要,覺得法學理論知識在司法實踐中沒什么大的用處,弱化了學生學習動力。
二、模擬法庭法學實踐在法律系學生學習動力培養中的作用模擬法庭作為法學實踐的重要內容,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社會性、復雜性、艱苦性、目的性、主動性,以及問題的突發性、尖銳性等特點,在訓練和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加強學生學習動力方面,具有任何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模擬法庭法學實踐充分尊重了參與者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實現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加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現代教育學認為,主動學習的效果遠遠高于被動接受,尤其是對于成年人而言,只有在被尊重、能參與的基礎上才更容易獲得相關的法律知識和實踐能力。正如清華大學王晨光教授所言:“當一個人作為乘客坐車時他不一定會記住行車的路線,但是當他坐在司機的位置上時他就必須認路、記路和分析路線。”
在模擬法庭上,當學生以某一模擬案件的當事人、律師、檢察官、法官的身份坐在相應位置,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開庭時,他們必須竭盡全力考慮所處角色的利益,設身處地分析案件,全力以赴爭取最佳結果。做法官的必須讓自己保持中立,去了解事實,深入研究案件涉及的法律,掌握法律的精神和要義,公平公正地裁判;做檢察官的,將案件移送起訴時,必須謹慎考慮案件全部證據和所適用的法律,準備好書面公訴意見,注意訊問、發問技巧;做律師的,要充分論證對委托人有利的事實和法律,努力排除對委托人不利的事實,排除對委托人不利的法律規定的適用,維護委托人的合法權益。在整個開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法律程序,準確、敏銳地發現和確定爭議的焦點,對證據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對案件做出妥當的定性和處理。
在模擬法庭法學實踐過程中,學生們為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必然要在研究解決方案的同時,廣泛學習并深人研究法學基礎理論知識;其也必然會在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研究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進一步研究、論證解決問題的方案。模擬法庭法學實踐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習動力。
模擬法庭法學實踐能夠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道德觀念角色意識的培養與塑造是現代教育理念的核心之一。在法學教育中培養、塑造學生的角色意識,對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觀念,加強其學習動力具有重大意義。
模擬法庭法學實踐活動需要由多個不同的角色來完成,每一個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務是不同的,每一個角色在案件中的功能與作用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每個角色站在自己的角度,對案件性質、證據和法律進行理解與認知,實現角色目的,并在整個過程中貫穿公平與公正的法律理念。
通過不同角色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使其理解不同職業的內涵,塑造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職業道德觀念,為今后的法學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奠定良好的動力基礎。
模擬法庭法學實踐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生綜合運用法學知識的能力。一個案件的解決需要用到多種知識,法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都是相互獨立的,一般一個部門法開一門課,所以平時所學的知識之間缺少連貫性。模擬法庭法學實踐過程中,學生要綜合平時所學的各部門知識,將它們融會貫通用到某個個案當中解決問題。如一個民事案件,就可能綜合用到民法、民事訴訟法、證據學、律師法、法律文書、律師實務等內容,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書面和口頭的表達能力和駕馭訴訟程序的技能。通過閱讀證據材料,對有關證據材料進行分析、分類、歸納和整理。運用邏輯推理分析證據所證明的事實,對案件做出獨立思考和判斷,鍛煉其邏輯分析和判斷能力。在模擬法庭過程中,要制作起訴狀、答辯狀、辯護詞、裁定書、判決書、決定等一系列法律文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證據材料與法律應用能力,功底扎實的文字表達能力,學習和掌握法庭陳述和辯論的技巧。在開庭審理過程中,通過主持庭審,在法庭上陳述、舉證、質證、辯論、評議、宣判等過程,能夠訓練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快捷的思維能力,快速的應變能力、雄辯的口才表達能力,以及駕馭訴訟程序的技能。
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模擬法庭讓學生走出其原已熟悉的格式化法律條文和理論知識圈,在模擬的訴訟環境中熟悉、掌握具體的審判過程,較直接地面對法律實踐問題的考驗。尤其是由于模擬法庭所采用的案例一般均來源于社會生活實際,而實踐中案件的處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具體的案件處理中,有時要從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風俗、倫理、習慣、邏輯、宗教等各個角度去研究、分析,這會使學生立足于法律對案例進行全方位的思考,使其思維超出法學的范疇,深刻分析社會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
【有關模擬法庭在法律系學生學習動力培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