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論文[合集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內部審計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內部審計論文1
1 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的重要性
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是綜合性、的全面性的,作用范圍比較廣,不是企業各部門審計工作的單純相加,而且在整體的高度上來把握全局的審計情況,有利于推動企業的科學進步,防止企業內部危機的出現。通過系統的掌握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容,明確具有創新性的審計觀念,保障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原創性等方法,推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進行,進一步證明內部審計的實踐意義。
2 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2.1 內部審計范圍狹窄形式單一
由于我國內部審計受外部環境和自身發展的程度制約,多數企業內部審計內容仍然側重于傳統的財務審計,并且多數以事后審計為主。對企業進行管理審計和效益審計還不夠深入,更缺乏對企業風險管理方面的審計。而且內部審計形式比較單一,一般是事后的監督檢查,事中的監督調控比較薄弱,不重視事前的預防和預警。
2.2 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
就當下的發展形勢而言,大部分公司的內部審計并不是獨立存在的,一般會附屬于另一個部門,由公司的會計完成相關工作,很少有一些公司的審計部門是建立在審計委員會之下的。這種情況就會造成審計結果的客觀性降低,審計結果不科學,因為附屬于其他部門的審計機構通常會受到各種方面的影響,從而失去其原先的作用力。
2.3 內部審計的審計方法落后
我國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還處于制度基礎審計階段,毫無風險意識,這根本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對審計的要求。當前國際上審計方法已逐步轉變,以量化的風險水平為重點,在確定風險水平的基礎上,決定實質性測試的程度和范圍,最顯著特點是把審計力量用在高風險領域,力求提高審計效率。
2.4 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技術手段落后
目前我國的審計人員并沒有掌握比較系統的知識,真正意義上同時具有會計、審計等專業素養的員工較少,缺乏現代內部審計工作所要求的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自我評估、信息技術、管理溝通等所具有的勝任能力。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手段不高,靠一只筆、一個計算器和幾張紙進行工作,很少使用高效率的現代電子計算機開展工作。
3 我國企業集團內部審計發展對策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審計結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需要在具體操作中不斷試用和完善。
3.1 企業內部審計目標的擴大
明確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將審計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提高經濟效益上來,轉變內部審計的職能,由單一性走向多元化,傳統意義上的審計工作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內部審計的主要目標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加經濟效益。所以,審計的重點落在了內控制度和收益方面,這樣就能客觀準確的概括企業當下的運轉情況,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策略,怎樣進一步保證生產、經營等過程的質量,是審計機構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審計工作要具有系統性,從各個時間點來把握審計工作的進行。
3.2 推動內部審計職業化
第一,重新確立審計機構在公司中所處的地位。要想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效用,就必須要設計相應的內部審計機構,并且這一機構要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嚴肅性,不與其他的責任部門相交叉,對審計委員會負責。選拔專業的審計人才,負責審計工作,保證其工作的嚴肅性,不與其他工作相混合,從而保證審計者不直接承擔經營管理責任。在員工地方上,要盡量提高審計者的員工地位,因為地位越高的員工,他的威信度越高。針對審計者的選取方面,還要考慮到該審計者的重點工作內容,防止出現多種工作內容并存的狀況,要保持其工作內容的獨立性,這樣才能夠保證審計者的工作質量。
第二,要重新規劃內部企業的各個部門,主要責任人應該將內部審計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的任務來處理,從而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嚴肅性。內部審計部門審計結果的質量與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嚴肅性等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嚴肅性體現在審計機構附屬于比較權威的部門,獨立性體現為工作內容的利益相關的獨立性。但是,實際工作中很難兩者同時兼顧。
3.3 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企業集團通過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關系聯系起來,股東作為委托人將財產交由董事會代理,董事會將擁有的法人財產權委托經理層進行經營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比較系統的縱向管理的多等級公司結構。采用多等級人員共同監管的模式,資源控制權與使用權相互獨立,假如需要有利用兩種權力的情況下,同一等級的管理者不能實現這一要求,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工作的下一步進行,而且企業自身的監督體系需要加以完善,否則將會導致其作用力降低。在股東會、董事會之下還需要成立監事會、委員會以及內部審計機構,保持這三者之間的等級聯系,從而構建一套完整的體系。
3.4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
要豐富內部審計成員的專業素養,積極選拔具有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的工作人員,主要包括有內部控制人員、風險監測人員、公司治理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等,從而確保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并且實現各專業間的平衡。除此之外,內部審計人員還應該掌握好相關的業務知識,除了必須掌握的財務和審計等內容,還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管理、金融、統計、計算機等方面的資料,這些在平時的工作中都會很頻繁的應用,只有了解了這些知識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內部審計人員還要定期參加員工培訓,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除了要掌握以上的各種知識,審計人員還應該處理好同其他工作人員的關系,保持
機構內部的和諧,從而保證審計機構的良好運轉。
3.5 完善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
建立集團內部審計部門。將管轄范圍內的審計部門從原單位中分離出來,交由審計中心監管,各級審計機構的管理人員由總部統一規定,這種模式具有較強的控制力。審計部門采用任務與規劃相一致的原則,并且定期進行業績核查,建立系統的審計工作層級負責體系,保證審計部門同董事會以及監事會等管理部門的關系,從而確保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推動總體審計機構的發展。
內部審計論文2
摘要: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涵蓋對審計工作質量、時間使用、人員分配、審計效果等方面的綜合考核和評價。全面分析當前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主要方法及優缺點,并基于平衡計分卡對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進行探析。
關鍵詞:內部審計;績效評價;評價方法
一、引言
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不斷發展,內部審計在加強資金管理、規范權力運行、健全內部控制、防范風險漏洞、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所起著重要作用。當前內審工作也存在許多不足,例如,監督與服務職能難以統一;審計人員能力有待加強;審計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內部審計功能的有效發揮。新形勢下,采用績效評價方式能夠全方位考核內部審計工作,促使內審工作在審計業務范圍、人員結構及素質、審計方法、審計溝通等方面有所改善,更好的為改革發展服務。
二、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含義和內容
內部審計績效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內部審計部門為了實現其目標,而采取的各種工作行為、方式及其有形和無形的結果。包括了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行為、方式和結果。內部審計績效評價主要由以下五個基本要素組成。一是評價主體,是指評價工作的執行者,包括專門的機構、組織和人員;二是評價客體,是指評價對象,包括內部審計機構及其派出機構、內審機構各業務部門、審計人員、審計項目組等。三是評價目標,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目標時對內部審計機構的業績做出客觀評價,并將評判結果運用于管理;四是評價方式包括制定標準、遵循程序、組織實施、比照標準、分析差異、作出結論等一系列評價活動的方式方法。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內容包括評價其應該做哪些工作、做了沒有、是否按規范去做的、準確性如何。具體包括五個方面內容:一是工作量,指內部審計機構在一年內或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的數量,工作量是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基本內容;二是工作效果,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完成的各項審計工作所產生的結果。工作效果評價的主要指標包括:內部審計機構是否如實向管理層反映情況;審計意見或建議由多少被管理層采納等;三是審計成本,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完成一定工作量,達到一定工作效果所耗用的時間、人力和經費。審計成本是績效考評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內部審計普遍存在審計任務時間緊、任務重,而審計力量不足的情況,如何有效控制審計成本,在最少“投入”下產生最大的審計效果十分重要;四是審計質量控制,是指審計工作質量是否符合政策、制度要求,是否履行必要的審計程序,是否關注重要風險點,是否提出合理化建議等。
三、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方法以及存在的問題
1.目標管理法及其存在問題
目標管理思想是指以企業整體目標為核心,內審工作績效評價從企業目標出發進行考評。它的優點在于:一是基于企業整體目標,具有大局意識,從頂層目標出發,層層分解到各具體部門、具體員工,形成員工的工作目標,進而使組織上下都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努力;二是具有員工參與機制,員工可以參加目標制定,避免員工對目標不滿產生抵觸情緒,增加員工參與度,可以使評價和獎勵獎勵更為客觀、合理,能夠有效激勵員工。目標管理思想在評價現代內部審計部門的績效方面還有所欠缺,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應變性,目標管理思想在期初將企業整體目標確定,對于形勢轉變下要求的目標調整缺乏應變性和靈活性;二是目標管理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三是僅關注短期目標。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長期改造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部門,短期目標難以發揮內審作用,而且還會扭曲內部審計的職能。
2.關鍵績效指標法及其存在問題
關鍵績效指標是指將企業整體戰略目標層層分解,找出支持整體戰略目標的每個部門和員工的關鍵成功因素。他的優點在于關鍵績效指標是一個系統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以綜合考慮企業內外部影響因素,重點關注和選取對企業戰略目標影響最為顯著的關鍵指標,再將關鍵指標層層下達,形成部門和個體的`核心戰略目標,有效傳遞了企業的價值導向。關鍵績效指標體系提供了一種管理的思路,但是偏向于理論分析,缺少具體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特別是對內部審計這樣特殊的部門,從哪些維度來分解企業的戰略,指標如何設定等尚未明確。
3.經濟增加值評價方法及其存在問題
經濟增加值法是一種企業業績衡量指標,指資本獲得的收益至少要能彌補投資者承擔的風險。經濟增加值法主要適用于上市企業,上市企業一般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股東投資價值最大化,因此衡量企業業績的指標應該準確反映企業為股東創造的價值。經濟增加值法就其性質而言仍屬財務業績的綜合性評價指標,還存在不足:一是評價模式過于綜合,對于具體部門及個人績效評價難以操作;二是側重于財務戰略,評價標準局限于財務指標,對企業內部控制建立健全、風險把控能力,管理模式改善與創新等未進行評價。
四、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及其可行性分析
1.平衡計分卡的含義及特點
平衡計分卡尋求企業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之間、財務度量績效與非財務度量績效之間、企業內部成長與企業外部滿足顧客需求之間的平衡狀態,是全面衡量企業戰略管理績效,進行戰略控制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平衡計分卡方法認為,企業應從財務(Financial)、客戶(Customers)、內部流程(InternalBusinessProgress)、學習與成長(LearningandGrowth)四個角度審視自身業績。平衡計分卡作為戰略管理工具之一,把企業戰略作為企業管理過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一種簡單、一致的方法描述了企業的戰略并將其在企業各個層面展現出來。與傳統的績效評價不同,平衡計分卡有著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一是評價指標包括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二是平衡計分卡可作為企業內部績效評價通用語言,具有一套通用原則用以管理日常工作和框定企業戰略;三是能夠在戰略上平衡幾股相互排斥的力量,包括內外因素的影響、領導指標和滯后指標、財務目標和非財務目標、業務企業目標和企業總體目標、財務優先次序和具體操作;它將戰略方向與目標值和指標協調一致;它在企業各級向下層層分解。
2.平衡計分卡的優越性
平衡計分卡與其他績效評價相比,獨特優勢在于“平衡觀”和“戰略觀”,它不僅是一種業績的評價體系,更為重要的是作為戰略管理系統而存在。2.1平衡計分卡的“平衡觀”。平衡計分卡可以在以下因素中達到“平衡”: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之間的平衡;外部指標(股東、客戶)與內部指標(組織結構、人員能力、工作流程)之間的平衡;效益與未來業績指標之間的平衡;客觀業績指標與主觀業績指標之間的平衡;短期衡量指標和長期平衡指標之間的平衡。2.2平衡計分卡的“戰略觀”。平衡計分卡把戰略置于中心地位,它將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分解為不同的目標,并設立具體的績效評價指標,通過將員工報酬與測評指標連接起來的辦法促使員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動去實現這些目標。
3.平衡計分卡在內部審計績效評價中的可行性
平衡計分卡通過財務、顧客、內部業務流程、學習和創新這四個維度制定績效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績效,其運用于內審部門具有現實可行性:3.1平衡計分卡是一種準確的計量工具。內部審計部門業務具有特殊性,較為難以用定量指標進行分析,平衡計分卡能夠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適用于內部審計部門績效評價,從財務、顧客、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對內部審計部門進行全方位的量化績效考核。3.2平衡計分卡適合于現代內部審計職能轉換的需求。內部審計不再以查錯糾弊為目標,而是站在管理層角度,對企業整體的內部管理活動、權力運行、政策法規落實等方面進行監督與服務,平衡計分卡的多維度評價方式與當前內部審計工作相契合。
內部審計論文3
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也是審計的立身之本。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要求是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獨立于他們所審查的活動,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是通過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狀況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來實現的。我國加入WTO后,給內審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這既要求我們要運用審計 理論 和實務充分認識和解決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問題 ,又要加強內部審計改革
一、制約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因素
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實踐證明,引起獨立性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經濟利益、自我評價、關聯關系和外界壓力等都制約內部審計獨立性。
。ㄒ唬﹥炔繉徲嫿ㄖ萍澳J。
我國內部審計是在國家審計的推動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建制帶有明顯的外部壓力,并且長期以來,作為國家審計的附屬品而存在,服務于國家審計。主要職能是通過事后審計實施監督。而事實上, 目前 內部審計機構作為監督者一般無處理權,并且權威性也較弱,很難像國家審計一樣對企事業單位實施真正的監督,尤其對本單位管理當局本身的決策錯誤及違紀、違規的監督更顯得軟弱無力。而且,由于獨立性不足,監督經常被曲解為挑毛病,所以很多 企業 領導和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的領導對內部審計持不合作、抵觸的態度,使內部審計的作用不能很好地發揮。
(二)內部審計人員管理體制。
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當前的實際情況,內部審計在本單位主要領導人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服務于本組織的管理者,對本單位領導負責并報告工作。由于內部審計人員切身利益直接受所在單位控制,內審人員的人事調派權、工資管理權、獎懲權等均由所在單位掌握。同時,被審部門是內審人員所在單位的組成部分,客觀上讓內部審計對本單位產生依附,單位領導直接 影響 內審人員執紀執法的程度,內部審計審什么、怎么審、審計結果如何處理、審計建議能否落實,卻直接受單位領導的制約。
(三) 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設置狀況。
當前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缺乏獨立性的現象普遍存在,有些內審機構不是由其他部門領導,就是合署辦公。這就導致了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受各方利益牽制,難以開展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嚴重制約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些單位單獨設置了內審機構,但也形同虛設,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還有一些單位在機構改革中不切實際地撤并內部審計機構,精簡內審人員,給審計工作帶來困難,人為地削弱審計力量。
。ㄋ模﹥炔繉徲嬋藛T素質和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二、強化內部審計獨立性的`若干建議
(一)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關系上的獨立性是內審人員保持客觀公正的職業態度的前提。
通過立法確保審計主體的組織獨立。內部審計組織地位的最低要求,是獨立或不隸屬于 企業 中其他的職能部門,以保持內部審計人員在部門關系上與被審計的部門、單位及相關業務活動相分離。內部審計部門組織地位的高低表現為內部審計報告的呈報對象,即接受審計報告的人要有足夠的權威,才能夠保證對審計報告中的 問題 和建議給予合理、正確的 分析 判斷,并及時采取改進措施。這就要求內審機構應由企業第一負責人直接領導,對其負責并報告工作,既讓內審機構獨立于各職能部門,又讓內部審計人員與被監督對象無利益關系,以此保證審計結果的真實、客觀、公正。為此,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取得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支持,這樣,他們才能得到被審計者的合作,并且不受干擾地開展工作。從而讓他們敢于堅持原則、敢于碰硬、敢于同一切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作斗爭,堅決維護法制的權威與尊嚴。
。ǘ┘訌妼徲 理論 研究 ,進一步改進工作 方法 ,提高內審獨立性。
加入WTO后 中國 經濟 已走向世界,國內外市場逐漸融為一體,這就注定了審計的外部環境將越來越復雜。不斷加強審計法制建設,提高審計職業的公信力,最大限度預防和規避審計權力的不作為行為甚至短期行為,是新時期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為適應新形勢,廣大審計工作者必須加強審計理論的 學習 ,審計理論是審計實踐的理論升華,是審計的向導和指南。在學習好審計理論的同時,應積極借鑒吸收他人先進的內審工作經驗,不斷 總結 、不斷創新、不斷學習、不斷提高,通過發揮審計職能,來維護經濟持續、穩定、協調 發展 ,促進管理,提高效益。
任何工作都離不開上上下下的關系,離不開領導的支持,審計工作更是如此。在領導關系的選擇上,要考慮審計活動與業務經營活動的關系及財務工作的關系,以及其他管理工作的關系。盡量避免一人既領導財務工作又領導審計工作,既領導某項業務工作,又領導對這項業務活動的審計。要提高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的地位,以增強內審獨立性和權威性。在工作中要積極主動向領導匯報,向上級內審部門匯報,同時要積極配合紀檢、監察等執法部門對某些違法違紀問題做出嚴肅處理。還要正確對待監督與服務,理順同被審計單位的關系,向被審計單位提供管理上的建議,以改善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三)提高內審人員綜合素質,確保審計任務全面完成。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必須堅持“ 以人為本”的思想,不斷提高內審人員素質,使內審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政策水平。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做到兩個過硬:一是 政治 過硬。審計人員對復雜的審計對象要及早做好心理準備,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只有這樣,審計人員才能講原則,才能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重,才能制止那些揮霍浪費國家財產的行為。二是業務過硬。審計部門是執行財經法規的業務部門,作為內審人員,必須掌握與審計有關的專業 法律 、法規,同時,熟悉電算化 會計 、電算化審計、 網絡 操作、系統維護、法律、稅務、外貿、 金融 、紀檢、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不斷加強后續 教育 ,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內部審計論文4
摘要: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內部審計在企業運作過程中發揮的監督作用逐步被大眾所重視,內部審計也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將工作的中心向風險管理方向轉變。本文從風險管理與風險治理的區別出發,以風險管理為中介因素探索內部審計下的企業風險治理。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風險治理
公司治理問題對企業來說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企業決策者為在不斷變化和日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達到預期特定的目標,則需要企業不斷加強對風險的管理。同樣,在企業經營管理期間,嚴格抓好內部審計也是完善公司治理問題的另一手段。
1風險管理、風險治理和內部審計的概念
傳統風險管理即風險管理流程,從百科上的釋義來說是指通過對風險的認識、衡量和分析,選擇最有效的方式,主動地、有目的、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最小成本爭取獲得最大安全保證的管理方法。風險治理不等同于風險管理,風險治理是指一種理解和完善監督企業風險管理活動過程的方法,它包含了風險文化、風險偏好框架以及董事會職責等。內部審計是外部審計的對稱,是指為確定企業的各項業務和控制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和標準,是否有效和經濟地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等,而對其進行的獨立評價。
2風險管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由于風險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風險管理側重的是“可能性”,即從企業整體評估風險狀況,找到應對策略。其中,風險又可分為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不可控風險通常通過風險轉移、保險和風險接受等方式進行應對;可控風險通常通過內部控制等手段進行應對。所以內部控制本質上就是企業管理中通過日常管控手段降低風險的行為。至此,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檢查則通過內部審計來實現,內部審計檢查完后發現的一些問題,有可能是最早風險評估環節尚未考慮到的,那么這些問題又會返回到風險管理以指導風險管理的完善。
2.1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承擔著導向的作用
在現今提倡的風險導向審計中,控制仍然是內部審計的重點,但是分析、確認和揭示關鍵性的風險才是內部審計的焦點。由于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出具的最終年度審計報告是企業決策者制定風險戰略的主要依據,所以內部審計人員承擔著確保審計計劃和企業發展方向一致的責任,并且要求審計人員能夠根據風險管理原則對審核程序和內容作出相應的改變。
2.2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是無可取代的
風險是具有傳播性的,它往往在一個部門產生,進而波及到其他部門,最后由企業為其負責。內部審計部門是一個獨立的部門,它不參加任何企業有關業務活動,工作范圍不受管理當局的限制,主要對審計委員會負責。所以,在防范風險、認識風險以及最終進行風險控制的過程中,內部審計能對全局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內部審計人員能以更為客觀的態度來面對風險,及時發現風險并匯報至管理層,從而實現風險的有效應對。
3風險管理與風險治理
風險管理不等同于風險治理,兩者之間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分為傳統風險管理即風險管理流程以及風險治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戰略目標、經營目標、報告目標和合規目標等四大目標體系,以及內部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控等八大管理要素。而從風險治理的概念中可以看到,風險治理的關鍵點主要是對風險管理活動的治理。其中,風險治理可以擴展為,正確接近企業策略與企業風險,建立與理解企業風險容忍度,正確理解審計委員會和其他委員會的角色以及理解管理層和董事會的職責等。
3.1風險治理管理并整治傳統風險管理
企業進行風險管理,首先要求審計人員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以及通過決策者的主觀判斷來發現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領域。其次,審計人員通過數據分析后將相關結果匯報給企業決策者,讓企業對風險程度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認識。最后,企業決策者通過采取有效的風險應對措施,降低、規避或者轉移風險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F有觀點認為,風險治理應當建立一種強勁的風險文化,發展一個強健的風險偏好框架,突顯董事會在風險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加強建設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CRO)的建立。風險治理在傳統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充當著監督者的角色,它通過事先創建的風險文化,讓企業能對風險有一個良好的認知;另外,通過對風險偏好框架體系的建立,讓決策者在企業戰略發展與風險應對上作出一個理性的抉擇;突顯董事會的職責,建立一個風險治理委員會,授權于管理層并適時采取問責機制以及關注利益相關者預期的變化,適時調整董事會的可接受績效變動區間;強化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CRO)的建立,領導、指揮風險管理部積極主動地、持續不斷地履行了風管責任。由此可見,風險治理是對傳統風險管理監督、管理與整治的一個過程.
3.2風險治理促進全面風險管理的建設
猶如審計是對財務認定的再認定,風險治理則是對風險管理的再管理,由風險管理流程與對流程的再治理便組成了全面風險管理。根據國資委認定的全面風險管理,是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通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企業對風險進行管理并不要求一定不發生風險損失,而是將風險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或在可能性不變的情況下將損失額降低,從而減少企業經營結果的波動,這一目標的實現恰恰又是通過風險管理的過程控制來實現的。因此,全面風險管理本身強調的并不是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它更注重的是過程,通過對過程的控制來實現其目標,風險治理便是對該過程的控制。由此可見,風險治理能通過對風險管理流程的控制來促進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發展.
4內部審計與風險治理的整合
由于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采取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方法,即企業管理過程中降低風險的日常管控手段,因此內部審計可以在檢查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的過程中,通過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評價出發,進一步地涉及到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性,F如今,內部審計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發揮的風險管理作用與內部控制技能,可以促使企業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治理辦法,能更有效地達成企業預期目標,所以內部審計已經發展為企業運作中的中堅力量,公司的風險治理也離不開內部審計。如何加強內部審計與風險治理的整合,將是企業面臨的一大問題。內部審計人員應該首先確保企業已經建立了有效的風險管理流程來確認風險,并且能根據一系列假設來衡量風險給企業帶來的潛在影響,同時開展必要的積極管理工作。其次,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在對企業內部控制方面的評價和對環境的監控中明確企業所面臨的最大的風險是什么,并將有關結果匯報至董事會,由董事會來抉擇應該分別采取何種應對措施。最后,內部審計應該發揮對風險管理的有效監督,同時做到促進風險的管理和改善風險的管理,將內部審計與風險治理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張軍.從風險管理談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整合[J].經營管理者,20xx(6).
[2]于玲,王海兵.公司治理框架下的風險治理導向內部審計研究[J].會計之友,20xx(27).
[3]羅艷梅,程新生.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角色沖突中的內部審計研究[J].審計與經濟研究,20xx(3).
[4]趙彩霞,張立民.內部審計能起到風險治理作用嗎?——基于公司財務風險視角的分析[C].中國會計學會20xx學術年會論文集,20xx.
內部審計論文5
摘 要:從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的視角分析了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指出內部審計減少管理熵,促使企業形成管理耗散結構;并從改革內部審計組織形式,轉變內部審計職能,拓展內部審計服務領域,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加強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加強內部審計建設、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關鍵詞:管理熵;管理耗散;內部審計;價值增值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實施獨立、客觀的評價、保證和咨詢服務,為企業增加價值并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從而有助于實現企業的各項目標。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試從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的視角對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進行分析;同時,借助管理熵,管理來耗散理論就如何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建設、發揮內部審計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議。
1 管理熵與管理耗散理論
1。1 熵與熵定律 熵的概念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并應用在熱力學中,它指的是體系的混亂的程度。從平衡的角度來看,一個系統有兩種狀態,即平衡態與非平衡態。所謂平衡態就是指系統內沒有溫差的狀態,這種狀態里分子熱運動達到最混亂的程度。系統運動的過程,總是從非平衡態向平衡態轉化。在此過程中,隨著熵的不斷增加,混亂度也不斷增加,系統從有序走向無序,直至達到平衡態,系統的熵最大、混亂度最大,整個系統也達到最無序的狀態。正是由于熵的存在,熱能才不可能全部用來做功。不能用來做功的熱能,稱為無用能,而熵就是無用能的度量。
熵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科中被借用或者引用,引申出更為具體的含義。社會科學借用熵這個概念,用來表達人類社會的某些狀態。在系統科學的領域里,熵又被借用并加以改造。在一個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有時候會發生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就會表現出功能上的一定程度的紊亂,導致有序性減弱,無序性增加,這種狀態稱為系統的熵值增加效應。熵值增加原理認為宇宙作為一個最大的系統,會自發地從非平衡態向平衡態轉化,從有序走向無序,直至最后走向死亡。與熱力學截然不同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認為生物是從簡單向著越來越復雜的方向發展,表現出越來越有序的進化過程。顯然,這兩種觀點對宇宙和人類發展方向的看法是相互排斥的。1969年,前蘇聯科學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上述矛盾才得到了解決。
1。2 耗散結構理論 在耗散結構理論的框架內,普利高津對宏觀系統進行了分類,認為宏觀系統包括孤立系統、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三種類型。其中開放系統又有熱力學平衡態、衡態和遠離平衡態等三種存在狀態。開放系統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系統,它通過與外部環境不斷的交換物質和能量,在一定條件下就會產生自組織現象,即會由無序到有序,由較低有序到較高有序。新的結構和新型的組織會自發地形成,這種自發形成的有序結構稱做“耗散結構”,這是一切生物和社會系統的共同特點。要形成一個耗散結構,系統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系統內部的物質和能量分布是極不平衡的,即系統處于遠離平衡態,這樣系統才能形成秩序,才能形成動態特征;二是系統必須具有開放性,如果系統不是開放而是孤立的,系統中物質的高能區總是要向低能區轉化,一直轉換到平衡態,此時系統的有序性也就轉化為無序性了;三是系統內不同要素之間存在非線性機制,非線性機制里事物的要素之間是立體網絡形式相互作用,所有要素之間都有相互影響,而不是簡單的平面式的個別因素之間發生聯系。
1。3 管理熵與管理耗散理論 1997年任佩瑜[1]將熵的概念和原理引入到管理學中,創立了管理熵的概念、理論和數學模型,他認為管理熵是指企業系統在運動的一定時空中表示有序程度和能量狀態的管理的績能比值。任何一種管理活動,在相對封閉的管理組織運動過程中,總呈現出管理作用的有效能量遞減,而無效能量遞增,這種現象稱為管理效率遞減規律。管理效率遞減規律,證明了在封閉的條件下,企業最終將從有序到無序而走向衰亡。
隨后, 20xx任佩瑜[2]又在耗散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管理耗散和管理耗散結構的概念。管理耗散指的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復雜企業組織,不斷地與環境進行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管理負熵增加,使組織有序度的發展大于無序度的發展,形成新的有序結構和產生新的能量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相對穩定的有序的自組織結構就是管理耗散結構。根據管理耗散結構理論,說明企業組織結構的發展趨勢是由無序向有序發展,在此過程中企業的管理效率呈現出遞增的規律。
2 從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視角看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2。1 內部審計減少管理熵
2。1。 1 內部審計的查錯防弊作用 審計產生的動因是維系受托責任關系,內部審計當然也不例外。
內部審計的產生源于查錯防弊,而查錯防弊本身就是減少企業的正熵。早期的內部審計把審計重點放在檢查是否遵循會計制度與業務程序、驗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保護資產安全和完整、發現欺詐舞弊行為等方面。內部審計的發展源于管理熵變的加劇。
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企業的經營范圍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管理上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表現為管理層次越來越多,經營者已經不可能對企業直接進行全面管理,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對企業內部的錯弊進行親自查處。管理熵變定律在企業中的表現日益突出,導致管理效率低下,此時為了加強內部監督和管理,就要求企業設立一個專門單設機構從事監管活動,現代內部審計便應運而生。內部審計與內部牽制制度相結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第二階段,它以會計事項為中心,檢查企業制定的會計程序和制度是否得到遵循,審查差錯和舞弊行為,對今后可能發生錯誤的會計事項采取預防措施。第三階段的內部審計是現代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相結合的內部審計。它以企業全部的'經濟活動為對象,檢驗和審查單位各項管理是否有效地發揮作用,評價經濟活動的效率、效果和經濟性,其審計內容不僅包括財務審計,而且包括經營審計和合規審計。
2。1。 2 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作用 內部審計發展的最新階段被稱之為“價值增值內部審計”。價值增值內部審計的本質也在于減少管理熵。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是通過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來實現的。
內部審計本身是企業里的一個專設機構和專門業務活動,它獨立于企業里的其他控制系統,可以通過檢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的其他要素,找出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并提出相應的整改建議和措施,以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此外,內部審計在企業里還具有一種隱性的“震懾作用”。[3]也就是說,由于企業里存在內部審計這樣一個專設部門,大家都知道它的職責,不管它能不能發現企業里存在的問題,光是僅僅因為企業里有這樣一個機構,就會給經理人員及其他員工帶來一定的壓力,使得他們會自覺地產生符合企業發展目標的行為,從而可以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增加。
2。1。 3 內部審計的風險管理作用 企業經營風險是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利損失的因素,風險就是形成正熵,控制風險就是控制正熵的增加。現代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復雜,風險日益增大,減少面臨的風險是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關鍵。內部審計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促進建立風險管理過程。
通過內控制度的評價,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風險識別和評價,改進風險管理與控制體系,提請管理層關注風險,從而完善企業管理,轉化負面風險,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最終實現企業目標。企業是多個部門的集合,其中一點(一個部門)造成的風險會傳遞到另一點(另一部門),最終會使整個面(企業整體)陷入困境甚至于癱瘓。[4]因此,對風險識別、防范和控制需要從全局考慮,而風險管理部門因其身份的局限,難以發現實施中的關鍵問題,業務部門也只是局限于制度的執行和落實管理層的決策,更談不上有效地對風險進行管理。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決定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相對超脫地獲得企業內部控制、經營管理活動及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向管理層提供創造性思維,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避免風險帶來的損失。
2。2 內部審計促使企業形成管理耗散結構
2。2。 1 內部審計促使企業自組織 自組織概念是指系統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關性、協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結構和功能。企業要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應該成為自組織結構。隨著企業對內部審計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和內部審計服務領域的不斷擴大,同時為了控制和降低管理成本,內部審計開始轉向控制自我評估(CSA),又稱為自我審計、控制風險自我評價等。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一種在西方發達國家廣泛使用的內部審計技術和工具,它是由管理層或業務人員直接參與的,和內部審計人員合作評價控制系統有效性的一種方法,其目的是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刂谱晕以u估可以發揮管理人員的積極主動性,使他們自發地改善實現業務目標的機制。通過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可以促進企業內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的協作,從而為自組織的演化創造了條件,推動了系統向有序結構的演化。[5]2。2。 2 內部審計活動形成漲落作用 隨機漲落是相對于系統平均狀態的偏差波動,對系統的自組織過程起著觸發、催化作用。隨機漲落是系統自組織演化的原始誘因,是促使系統從不穩定狀態躍遷到一個新的穩定有序結構的杠桿,系統從無序向有序轉化是通過隨機漲落作用實現的。企業系統中的各要素時刻處于漲落或起伏的動態變化中,從而啟動非線性的相互作用,使系統離開原來的狀態,發生質的變化,躍遷到一個新的穩定有序態,形成耗散結構。因此,漲落是一種啟動力,可以導致有序,也可能將企業帶入到新的混亂狀態。它強調系統中某個微小變化會帶來大的結果性偏差。內部審計部門對組織或組織內部單位進行的不斷的、適當的、監督性的評價活動和針對結果的獎懲,就是系統外部的漲落作用。[5]它可以控制被審計單位的自發熵增,促使被審計單位進行自組織,從而形成耗散結構即工作的有序化。
3 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
3。1 改革內部審計組織形式 獨立性和權威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一般而言,內部審計所隸屬的層次越高,其權威性和獨立性就越強,反之就越低。在西方國家,企業內部審計的組織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審計機構受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領導;一種是受企業總裁或總經理領導。而我國由于制度背景和歷史原因,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內部審計機構,是隸屬于企業的總會計師或主管財務工作的負責人領導。在這種領導模式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也不能夠得到正常發揮。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廣泛建立,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隸屬領導模式,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組織模式進行改革?梢愿鶕髽I的不同類型分別采取不同的模式。比如在公司制企業中,由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來直接領導內部審計機構;在非公司制的企業中,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總經103第4期劉 博,等: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的視角理)來直接領導,從而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牲和權威性。[6]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在借鑒的基礎上,逐步探索科學的審計機構設置模式,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牲和權威性,使其在企業里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2 轉變內部審計職能,拓展內部審計服務領域 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還停留在“查錯防弊”階段,內部審計人員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審查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上面,這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內部審計職能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但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的管理水平將會有較大的提高,企業外部的制約機制也會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再加上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普及,會計賬面資料的錯誤將會越來越少,內部審計如果還是簡單的“查錯防弊”,其職能顯然不能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因此,內部審計的轉型勢在必行,要轉變原來的監督和評價職能,向確認和咨詢的職能方向發展。
3。3 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審計業務管理中,必須突出審計質量控制的核心地位。我國內部審計管理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不完善所造成的。內部審計部門應建立有效的審計質量控制,既要全面控制整體審計質量,也要對具體的審計項目加強質量控制,要實行必要的職責分離,對主要審計環節的責任和目標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質量控制制度以后,還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確保各項質量控制制度和措施不走形式,真正落到實處。為此,企業要采取多種措施,來做好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工作。比如,在內部審計人員的選聘上,應保證審計人員的素質,無論在專業知識還是職業道德方面,都要能夠勝任審計項目的要求;在對業務項目的審計過程中,要實行項目負責制,具體規定審計小組里有關人員各自要承擔的責任;在審計項目的質量評估上,要建立定期檢查和評估制度,來掌握審計項目的質量及審計項目為企業創造或增加的價值;從外,還要建立內部審計責任追究制度,對審計人員在執業中的各種不當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給予他們一定的懲處和警戒。
只有建立健全并有效執行各項制度,才能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才能保證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
內部審計論文6
醫院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在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療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風險日益凸顯的新環境下,迫切需要創新、發展內部管理機制,以適應時代潮流。醫院內部審計作為醫院內部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適應新形勢不斷創新,由傳統模式向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轉變。一方面,為適應醫院發展戰略和管理方向的調整,內部審計應承擔起獨立評價風險管理,監督風險管理活動全過程的職責,通過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從專業角度識別、評估風險,幫助醫院管理層了解風險信息,促進醫院在風險環境中由被動受損到主動控制和排解風險,在風險環境中尋求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醫院內部審計一直著重于歷史賬簿記錄和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查,業務范圍狹窄,使得內部審計在醫院不被重視,有的醫院干脆將內部審計業務外包,以節省成本和開支。此外,醫院現行內部審計模式還存在審計效率低下、審計結論不易被接受、無法發現串通舞弊等諸多缺陷,其落后性逐漸顯露。醫院內部審計要擺脫困境,克服缺陷,實現新的職能與作用,就應及時調整內部審計思想,嘗試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第一,熟悉醫院發展環境,快速而準確辨識風險。
當前,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醫院發展面臨的未知風險加大。調查并分析醫院當前的發展環境,是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初始階段。內部審計人員需要了解醫院的現實發展情況,財務管理情況,人員構成狀況與其他發展現狀,也需要了解醫院的治理結構、內控建設、文化建設等,通過分析判斷,識別醫院財務運行以及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要建立科學的'風險辨識機制,提升風險識別的速度和準確度,注意風險識別的連續性和動態核對,以利內部審計工作的更好開展。
第二,全面評估風險,確定審計關鍵內容。
評估風險是做好審計工作的一個前提,也是了解審計工作如何開展的一個重點內容,有助于判斷審計風險級別,確定審計關鍵內容,制定詳細的風險評估策略,制定內部審計工作方案。一般來說,評估風險需要經過兩個步驟,即初步評估和再評估。在初步評估階段,內部審計通過全面分析醫院所處環境,辨識各種風險因素,運用一定的風險管理技術,判斷風險的大小,即風險事項發生的概率和對醫院的影響程度。醫院據此釆取風險應對措施。此后,內部審計需對醫院的應對措施進行再評估,判斷剩余風險。經過慎重的風險評估,能夠幫助審計人員更好的了解醫院面臨的風險,確定高風險領域,以便設計審計重點,在隨后的審計程序中予以重點關注,提升審計效率。
第三,結合醫院實際,編制內部審計計劃和實施方案。
審計計劃涉及多個方面,包括預期范圍、實施方式、審計資源規劃、預期時間等。審計計劃制定后,內部審計部門還需據此而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要強調的是,審計計劃在制定后并非不再改變,其也需要根據審計進展情況,動態調整,發現不合理的流程安排要及時修正,并控制好每一個流程的具體執行。例如在內部審計工作執行中,資產管理評價是高風險的項目,審計人員需結合此高風險項目的特點,及時判斷審計計劃是否合理,對審計方案作出有效調整,這樣才能對資產管理審計工作進行正確的處理。
第四,采用恰當的內部審計技術方法。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圍繞醫院的戰略目標,發現影響目標實現的各類風險,因此,內部審計應深入醫院的治理結構、相關業務及內部控制。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既要檢查醫院的財務賬目,也要關注相關業務,既要重視財務信息,也要重視非財務信息,要認真研究醫院內部環境,并對醫院內部控制進行測試,看其是否能有效規避風險。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一種先進的審計模式,要求在傳統審計方法外,適度增加一些其他的審計方法,以縮短審計周期,提高審計結論可靠性,降低審計風險。這些技術方法包括:(1)審計抽樣技術。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繁重,人員有限,很難在每次審計中做到對測試項目進行全面測試,而通過合理選取審計樣本,也可對測試項目的總體情況作出大致判斷,這樣就節省了審計資源,提高了審計效率。(2)定量分析方法。該方法有助于量化醫院風險等級,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應對措施。包括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模型數據庫分析法等。(3)定性分析方法。當定量分析法不適用時,可采用此方法,同樣可達到分析的效果。如對一些特殊項目,不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則可借助專家調查法幫內部審計人員得出審計結論。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持續審計技術等新興方法正逐步應用于醫院內部審計中。
第五,重視審計報告編制,做好后續審計。
審計報告是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總結的一份書面文件,其重點應在對審計中發現的風險管理問題提出建議,協助醫院管理者完善風險管理,以保證醫院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審計報告直接體現了審計成果,也體現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醫院風險管理中的價值。為保證醫院管理者認真對待審計報告的建議,內部審計人員有必要開展后續審計,對報告中所提建議的落實情況實施監督,督促醫院管理者采取整改措施,進一步完善醫院內部風險控制機制,實現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目的。
內部審計論文7
摘要:近些年,隨著快速消費品類企業的發展規模不斷地擴大,企業存在的風險也隨之增大。在快速消費品類的企業中,采購環節較之生產環節存在的漏洞更多一些,其中以次充好、中飽私囊、商業賄賂等問題是久治不愈的頑癥。為了降低快速消費品類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內部審計人員一定要肩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采用風險導向方法對采購流程實施審計,提高內部審計質量,防范企業存在的風險。因此本文以快速消費品類企業為例,研究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采購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及應用方法。
關鍵詞:快速消費品類;內部審計;風險導向;應用
快速消費品含義就是指那些使用壽命不長,消費者消費較快的商品,其特點就是產品經過包裝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單元來進行銷售,更加關注其商品的質量、包裝、品牌以及大眾化對這個類別的影響。
一、快速消費品類企業需要風險管理導向內部審計的原因
根據我們對快速消費品及其特點了解和認識,快速消費品屬于沖動型購買產品,即興采購的情況占多數。是非必要購買商品,品牌的忠誠度不高,因此,快速消費品類應該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質量安全,所以快速消費品在生產過程中要注重采購環節的質量保障。以糖果公司為例,很多糖果企業都采用較為傳統的賬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對風險導向的關注極少,比起傳統的審計方法,風險導向審計的優勢是能夠時刻保持合理的職業警覺,擴大審計視野,不只是依賴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檢查和評價,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審計工作,更需要采用風險導向審計對采購全流程實施風險監督與管理,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采購招投標流程需要進行風險管理
在市場激烈的競爭機制下,為了避免采購過程中出現暗箱操作,企業要對采購項目進行三分一統的方法進行管理,三分是指采購、價格、質量驗收分開,一統是指合同簽約、結算付款要統一,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經辦人與采購商私下操作了。
(二)采購環節需要有效的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作為內部審計的前提條件,對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一定要利用科學的評估技術和專業的評估方法對企業內外部存在的風險進行預測?梢圆捎玫姆椒ㄓ校簝炔靠刂品治龇、調查分析法、事件分析法、數據分析法等等。
(三)為采購流程設定以風險為導向的年度計劃
快消品企業應該以輪流原則編制企業的年度審計計劃,即按照風險的大小決定審計的優先級,通過這種形式將審計和風險聯系在一起。對存在較大風險的企業戰略性計劃、管理以及財務風險較大的事項實施及時的監管和審計。
(四)加強采購項目專業審計人才的培養
快速消費品類企業的發展較為迅速,其對應的審計人才缺口就越大。企業應當積極加強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領域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不僅要通過培訓提高其理論和技能水平,還要增強其對采購環節的信息分析能力、內部控制分析能力及相關經驗,使得內部審計人員能更好勝任采購項目的風險導向審計工作。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在采購項目中的應用
以C糖果公司為例,其主要生產產品有乳糖果,飲用水,碳酸糖果,果汁糖果,休閑食品等六大類產品。它擁有家子公司和多家下屬工廠,公司力圖通過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市場營銷分銷和銷售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的全過程。通過全過程監控全產業鏈,設定嚴格的測試標準來從而確保產品質量達標。
(一)采購項目計劃階段的應用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在采購項目計劃階段的應用主要是根據年度審計計劃對快速消費品類的經營環境和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甄別出審計的重點,從而根據風險大小的順序編制對應的審計方案。比如在計劃階段選擇采購目標,在此過程中及時發現采購管理存在的風險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對被審計單位的采購執行及設計問題進行審計,主要包括招標、合同、物資庫存等幾個方面進行審查。在這當中首先采用審計抽樣法,從被審計單位的總體數量抽取一定比例的樣本量進行測試,以樣本數量斷定審計的總體特點,進而通過樣本分析得出審計結論。其次,要仔細審查采購申請的計劃書、招標書及招標結果等,通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嚴格監察被審計單位采購管理的合理合法性,確保采購項目選擇目標階段的質量安全性。最后,根據審計各個環節的結果來評估是否存在導致采購風險的因素,依據其影響因素及后果提出改善問題的建議。
(二)采購項目實施階段的應用
在采購項目實施階段的風險導向審計應用過程中,根據先目標、后風險最后控制的基本流程對采購項目進行審計。在C公司的經營活動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時,要制定科學嚴謹的審計工作計劃和方案。要依據輪流原則對風險的重點區域到非重點區域依次排列好,據此制定審計計劃的先后順序。在進行審計工作以后,對重點審計的風險問題詳細的記錄在審計工作報告中,讓企業管理者能夠根據審計報告關注并了解風險高的項目,并以此做出正確的判斷,制定出對企業有利的戰略措施,降低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例如C公司糖果采購項目中,由于20xx年某品牌糖果的“抗氧化劑”添加劑風波導致下架,C公司糖果類銷售大幅下降,盈利照比往年也有所損失,為例避免進一步的銷售損失,所以下架了某品牌糖果產品,C公司的競爭對手同樣也所以受到了該事件的影響。究其原因,雖然有不可預知的外部因素,但是C公司的采購部門沒能仔細分析核對該品牌產品標簽中標注含有食品添加劑“特丁基對苯二酚”(TBHQ)、“二丁基羥基甲苯”(BHT)(正是由于消費者發現了這個問題才引發產品問題風波),以至于沒有及時對該事件做出反應。C公司應吸取教訓,應當對各糖果供應商的原材料供應商的風險重點在于企業的產品成分、現金流評價,倉儲能力,供貨能力、食品安全等指標事先進行分析評估,以分析各供應商的潛在風險。
(三)采購項目出具審計報告階段的應用
快速消費品類企業的風險導向審計報告的制定階段,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要依據實際的`審計結果和當下的法律法規為準則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C公司應當對糖果采購項目的審計成果寫進相關的審計報告,應當包括糖果采購項目流程、內控是否合規、相關風險分析、采購項目中的數據統計分析,其中有無異常數據出現,審計報告中應當將風險分析作為披露重點。例如糖果下架事件中,C公司在采購環節就缺乏糖果產品成分審核,這說明產品檢驗環節的風險控制點缺失。在審計報告中應當對C公司采購環節是否貫徹執行產品審核分析流程,進行風險導向審計,并在審計報告中加以披露。
(四)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后續階段的應用
所謂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后續階段即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定期對已經出具的審計報告進行后續追蹤,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根據審計報告提出的審計建議、改善問題的措施及遵從審計報告產生的實際效果。以C公司糖果釆購耗費審計為例,應追蹤審計方式,對糖果采購業務中的采購量是否滿足銷售需要,采購效率情況、糖果商品銷售情況、采購環節內部控制是否規范等進行跟蹤審計。之后為了共同的問題和風險,應該根據公司的風險管理系統將存在的風險納入風險庫,后續階段風險導向的重點關注的就是沒能實現的內部控制目標和公司治理所帶來的影響和風險,對于其它風險也應當進行持續的監控,一旦發現風險因素發生變化,要讓風險處于C公司風險容量之內,而C公司經營活動中存在的風險越大,則后續審計的范圍就越復雜,所以要加大后續審計的力度,有助于整改情況的監督跟蹤,發現問題及時回饋,及時解決,從而幫助C公司加強管理控制水平?傊,目前快消品類企業采購環節普遍沒有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然而傳統審計方法側重于財務數據審計,導致對于財務處理前發生的采購行為,其審計效果是大打折扣的。風險導向審計能有效彌補這一缺陷,本文以實際案例為分析對象,闡述了風險導向審計的應用價值和具體應用要點,以期能夠對推廣風險導向審計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肖振東.從審計工作報告看國家審計發展[J].審計研究,20xx(05):17-22
[2]肖振東.略論審計工作報告的功能與特點[N].中國審計報,20xx(05):1-2
[3]李連發.關于審計風險的認識與防范[J].商業文化(學術版),20xx(02).
[4]周海霞.論審計風險與防范[J].商場現代化,20xx(05).
內部審計論文8
摘要: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全球經濟飛速發展,我國作為新興的發展大國,在經濟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會存在著許多的客觀因素和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國企業要在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中得以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要做好企業的風險預防和風險管理工作。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是風險預算和風險管理的重要部分,通常是企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之一,能夠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和做好企業生產發展工作,并使得企業生產經營和審計工作相統一。文章通過對企業會計風險管理工作的審計特點和作用加以說明,并找出存在的問題,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會計風險管理工作;方法;內部審計
伴隨著全球經濟化的趨勢,世界經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企業面臨的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愈來愈多。要使得企業在國際全球化的趨勢中能夠有一席之地,就應該做好企業的風險預算工作,深入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和風險預算工作,才能夠促進企業的發展,從而使得企業能夠可持續的健康發展。但是企業在做會計風險管理工作過程中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導致的問題,這就需要企業做好風險管理工作,需要提出切實有效的解救方法,從而使得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最終使得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一、企業內部會計審計風險管理
(一)風險識別
在企業的會計審計風險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正確清晰認識企業內部會計風險。一般而言,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人員主要的審計工作重點是企業財務與運營情況的真實有效性,資源浪費程度風險,國家政策執行情況,企業固有資產流失現象。與此同時,在企業審計工作的具體進行過程中,應該做到這些方面,企業內部體系現狀的實時更新,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新發現的風險情況,企業實際審計過程中情況分析,在做好的基礎上再具體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適合自身企業的有效措施。這樣便可以在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管理工作的進行中,發現遇到的情況并針對該情況做出合理的解決。
。ǘ┢髽I內部合理管理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企業內部審計風險部門具有一定的協調管理功能,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和內部風險管理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的作用體現在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站在專業的角度分析,能夠客觀的對企業內部管理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議,并提出具體的預防措施和整改方向,另一方面,通過對企業內部的發展方向的企業內部風險管理狀態的分析,來促進企業內部審計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在企業的各個部門中,內部審計部門能夠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和做好企業內部的協調發展工作。
(三)企業管理咨詢工作
在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過程中,也需要做好會計風險管理方面的工作,企業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對企業的發展進行全面和系統的認識,來落實企業內部員工的具體工作。因此,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擁有特殊的咨詢服務功能,能夠對內部風險管理工作進行整改,并提出切實有效的風險方法。
二、企業內部審計會計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不完善的內部審計體制
在做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時,可以通過企業內部審計評估制度來對內部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效果進行評估。但是,由于我國不完善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將致使企業內部管理評估缺乏支持。在企業具體的審計工作中,審計工作人員往往通過企業自身制定的審計評估制度來進行評估,可能導致企業審計管理工作評估標準的不同。此外,在企業內部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執行情況方面,有局限性,由于對自身企業內部情況沒有完全掌握,致使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難度增大和審計風險預算不準確,從而將會制約企業的發展空間。
。ǘ┤狈蚀_的審計目標
由于我國針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標準不統一,這導致了在開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時,沒有確定的審計對象和審計標準,更有甚者,沒有深入了解審計企業內部控制工作,致使存在很多的問題。在對企業進行審計工作時,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并不是簡單的核對企業賬本工作,還要做好對企業內部情況的全面了解,否則就不能順利完成企業審計工作,也不能使得企業順利發展,更不能使企業適應全球化的經濟變化過程,最終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轉。因此,要想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做好企業內部情況了解必不可少。
。ㄈ┤鄙賹ζ髽I內部審計的了解
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注重的是企業經營情況和收入效益,可能會存在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疏忽或者忽視,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能落實,不能有效執行,將會導致審計工作的停滯。在另外一個角度,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需要獨立于企業的其他方面,但是由于企業錯綜復雜的部門和關系網絡,導致一些企業非審計管理人員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干預,致使企業審計的獨立性的缺失,不能準確的了解企業內部情況,就不能使審計部門發揮職能,不能做好企業審計管理工作。
。ㄋ模┢髽I內部審計方式的落后
在我國,由于缺乏相對健全的標準,導致了企業的審計工作的落后,部分地區的審計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快速發展的經濟,應該做出大的改變。通過了解發現大多數的內部審計人員是在20世紀的統一培訓下的會計人員,雖然具有正規學歷,但是缺乏工作經驗,并且從前的崗位培訓只能夠適應以前的社會經濟形式,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瞬息萬變,以前的審計人員不能夠滿足現代審計工作的.需求,急需培養出一批新型的審計人員或者在原人員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培訓,來適應當前社會的經濟發展。審計人員由于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進程,再加上缺少工作經驗、缺乏基本的現代經濟審計工作技能、不能熟練掌握會計報表等情況,最終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能高效進行,使得企業的發展受到制約。
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問題的解決方法
。ㄒ唬┙⑼晟频钠髽I內部會計風險評估制度
在做好企業內部會計風險管理工作過程中,要做好企業的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可以通過以下兩部分來具體落實,一方面是加快建設企業內部會計風險評估體制,針對自身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企業發展的科學的措施,來加強企業會計風險管理工作。在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進行分析時,要從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面兩方面去分析,找到存在的具體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解決措施。第二個方面,加快企業內部風險管理工作的進行。在對企業內部進行審計工作時加強全面企業的風險管理工作,得出完善的措施,來加強企業審計工作的管理。此外,還可以通過制定應急處理方案,來解決工作中的緊急情況,避免緊急情況的發生,提高企業審計管理工作的效率。
。ǘ┘訌娖髽I內部審計工作
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以增大審計工作范圍和增強審計工作氛圍為主要工作重點。在工作中要做到加快制度建設工作和落實企業人員市場工作能力,從而營造出好的企業文化,使得企業員工能夠增強對內部管理工作的控制。對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來說,通過培訓新的現代化審計人員和對老審計人員的培訓,來加強審計人員的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要使得審計人員內心存在一種良好的審計工作觀念,落實具體的工作,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使得企業有序的發展。
。ㄈ┘訌娖髽I對審計工作的認知
在企業內部運營管理進行過程中,管理人員往往只重視企業的利益方面,缺乏對管理工作的認識,也缺乏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很難保證具體工作的進行。在進行管理工作的同時也要保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的特性,通過合適的審計機構來確保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合理進行,來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工作。
四、結語
通過以上文章的內容,可以很清楚的發現,企業內部的會計風險管理工作是企業運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部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部分之一,始終存在整個企業管理工作中,應該高度重視。通過收入了解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特點來增強對企業內部審計管理工作的認識,使得企業內部審計機制不斷完善,企業內部會計風險評估機制也趨于完善,增強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對企業的控制,增強現代信息化企業建設工作,降低企業內部會計管理工作的風險,為企業的長久發展做好鋪墊工作,使得企業建設工作擁有更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銳.淺談內部審計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J].財會學習,20xx(04).
[2]羅業鵬.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內部審計所發揮的作用[J].財經界,20xx(03).
[3]蘭春雨.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情況的調查研究[J].今日財富,20xx(09).
內部審計論文9
摘要: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也不斷增大,于是不少企業實施全面風險管理,要求內部審計參與企業風險管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運而生。本文在闡述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特點的基礎上,介紹了應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方法,并提出了保證其應用的措施。
關鍵字: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措施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特點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一種新型的審計模式。它從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風險為導向,在高風險領域進行項目審計,縮小審計范圍,降低審計風險。最重要的是,這種審計模式需要提前告知企業正在面臨和將要面臨的風險,為企業規避這些不利風險出謀劃策,從而將防范提至事前。
(一)審計的重點不同
傳統的內部審計是以企業的內部控制為出發點,重點進行單個項目的審計。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在熟悉被審單位內控的情況下,主要分析企業當前極其未來所面臨的經營和戰略風險,對一些重大的風險領域進行實質性測試和余額細節測試,同時告知企業管理部門所面臨的主要風險,使企業主動地規避這些風險。這樣審計人員就能實質性地參與到企業的管理中去。
(二)風險的認識不同
傳統的風險導向審計的主要風險是在審查被審單位中面臨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而這兩種風險是在審查被審單位的報表中才可能面臨的。而現代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采取的是主動防御風險的措施,先要分析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同時把企業面臨的這些風險如實上報企業,充當企業管理的高參。
(三)分析著重點不同
在以往的內部審計中,審計人員主要偏向于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漏洞,從而對可疑的財務報表審計事項進行審計,是一種事后審計狀態。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主要對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和法律體系等各方面的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而精確判斷出企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風險,找出規避這些風險的.手段和方法,是一種事前審計狀態。
(四)導向不同
以往的內部審計是以內部控制為導向,也就是業務導向審計階段,對企業的報表查錯防弊。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以企業面臨的風/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險為導向,分析和判斷企業面臨的一系列風險,上報管理部門,同時找出應對這些風險的措施。導向不同使內部審計人員由單方面監控的角色轉變成為管理的角色。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產生
(一)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
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今天,企業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困難。同時,市場環境和市場競爭變化越來越徹底,現代企業處于高風險環境中,因此企業要求各職能部門在進行各自的經營活動時高度重視風險,并將其列入企業的整個風險管理中。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職能部門,發現和規避企業風險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內部審計機構的頭上,因為內部審計機構身處企業高風險的經營環境中,非常了解企業短期的經營目標和策略,容易發現這些風險,并在高風險領域進行項目審計,把這些影響企業發展的重大風險上報企業管理部門,提出規避這些風險的意見和建議。
(二)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需求
傳統的內部審計是是一種事后審計狀態,對于企業只是起到一個簡單的監管作用,審計風險不容易降到可接受的水平,所以內部審計機構開始重視風險管理的模式,利用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判斷,鎖定高風險領域進行實質性測試和余額細節測試。同時找出規避這些可能殃及企業發展風險的方法,切實地為企業的利益服務。
(三)外部審計的影響
風險導向外部審計更加突出了對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這對內部審計界產生較大的影響。內部審計界的地位正在不斷喪失。所以內部審計人員就利用自己獨特的環境優勢探尋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目標,從而更精確地判斷企業所面臨的一系列風險。也就是說在外部審計不斷擴大審計業務的同時,也是激發內部審計人員加大對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應對的手段。
三、如何運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一)科學確定審計目標
內部審計人員審計目標由差錯防弊向公司治理的模式來轉變。內部審計人員首先要分析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和市場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判斷企業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在一些高風險領域對審計項目進行審計。同時把這些高風險領域上報企業管理部門,找出規避這些風險的措施,使企業在不受這些風險因素的困擾下按著既定的目標平穩,有序的發展。
(二)選擇風險模型
運用審計風險模型制定一個審計工作的大致框架,在研究中的審計風險模型有五種模式,即:控制風險導向模型、經營風險導向模型、舞弊風險導向模型、企業治理系統風險導向模型和重大錯報風險導向模型。這五種風險模式都被稱為風險導向審計,都是以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建立起的審計模式,但控制風險導向模型,舞弊風險導向模型,企業治理風險導向模型和重大錯報風險導向模型都是比較傳統的模型。本文所說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主要還是從經營風險導向模型入手,它是全新的一種審計模式,是以企業經營風險為導向,確定高風險的審計領域和審計重點。在這些高風險的領域中進行實質性測試和余額細節測試,使檢查風險降到最低水平,但經營風險必須通過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和監管環境的分析與判斷中才能找出來,同時上報企業管理部門,找出規避這種風險的措施,從而降低經營風險。
(三)科學運用審計抽樣方法
運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模式來實行內部審計,要科學運用審計抽樣方法。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和以往內部審計不同,它的抽樣范圍擴展到較高的風險領域,只有確定了企業所面臨的較高的風險領域,才能運用統計抽樣或判斷抽樣的方法進行實質性測試和余額細節測試。但只運用審計抽樣方法還是難以減少審計風險,要合理運用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才能夠準確探測出企業所面臨的高風險領域。風險的控制和不確定因素要由審計人員正確的專業判斷來加以解決。
(四)實施后續審計
后續審計是內部審計機構為檢查被審計單位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所采取的糾正措施極其效果而實施的審計,相當于是第二次監督。實施后續審計有很大的意義,不僅可以讓被審計單位在雙重監督中發現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致命的風險因素,從而重視這些風險,也可以讓內部審計人員積累工作經驗。實施后續審計,驗證正確的審計意見和審計結論將增強審計人員的工作信心,若經實踐驗證屬審計失誤,則有利于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把審計工作做的更好。
四、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保證措施
(一)更新傳統的審計觀念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在我國還是剛剛起步,我國的內部審計人員還沒有完全具備防范風險的意識,更主要的是,這種模式還沒有被一些企業的管理者所接受,很多企業沒有建立起風險管理體系,風險管理的主動性也不強,很多內部審計人員即使具備很強的風險防范意識,也無法很好的在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環境中來開展審計業務。所以管理者首先要改變和更新傳統的審計觀念,帶頭加強對風險意識的教育和風險管理技能的訓練。開設相關的風險管理部門由內部審計人員對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進行精確地分析,促使企業合理的規避這些風險,為企業創造潛在的價值。
(二)擴大內部審計范圍
我國目前雖然有些大中型企業在運用最新的經營風險導向審計模型,但是實質上還是在套用重大錯報風險模型來進行審計。所以企業要擴大內部審計的范圍,將業務范圍擴展到內部控制以外的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領域。不光對企業高風險領域的審計項目進行合理的抽樣審計,還要對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進行評估,找出合理的途徑不使這些風險影響企業的發展。這樣內部審計人員由企業的監督者順利轉變成為企業的管理者。
(三)提高內審人員素質
首先,要對現存的內部審計人員進行規范的業務教育,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使內部審計人員在新的審計模式中樹立全面和系統的風險導向審計意識,與此同時,利用與審計相關的專業知識為新型的風險導向審計打通道路。其次,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內部審計氛圍,進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和誠信風險意識。要求審計人員必須誠實,客觀,保持獨立性。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下,尤其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充分關注現在,而且要時刻想著未來,以防后患,具有良好的風險意識。最后,要引入科學的激勵機制,對于在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團體和個人予以表彰和提升,讓風險防范意識深入每一位內部審計人員的心中,增強內部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掘和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創新思維能力。
(四)完善內部審計法規
我國目前出臺了很多關于審計工作的法律法規,但是對于內部審計的法律法規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準則體系。建議國家加大對內部審計工作制定各項規則體系,將內部審計工作納入法律法規的體系中去。同時,國家在出臺關于內部審計特別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后,要消除它和其他法律法規的沖突和不和諧的條款,統一國家不同部門關于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只有在這種完善和和諧的法規體系中,內部審計工作才能平穩地進行。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代表著企業最頂端的內審平臺,它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從最基本的憑證和報表審計轉變成為風險導向審計,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不但節約了人力和物力,而且減少了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使企業在它的引導下創造出更多的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曉霞,孫坤,張宜霞.論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審計研究.20xx年2期
2.李德安.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分析.現代商貿工業.20xx年第24期
3.陳紅艷.對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思考.商業文化.20xx年第7期
4.蘭艷澤,劉利偉.企業風險管理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關聯性研究.財會研究.20xx年第3期
5.帕提古麗.如何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方法運用在內部審計中.山東紡織經濟.20xx年第6期(總第160期)
內部審計論文10
摘要:本文對我院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現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就如何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醫院;內部審計;信息化水平
隨著信息知識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系統也已經深入到了醫院的各個環節當中,為醫院與患者帶來了不少改變。無論是從長期還是從短期利益來看,醫院的審計信息化建設,都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要怎樣才能促進醫院的內部審計信息化,是醫院內審人員應該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醫院信息化建設概述
在醫院的運行過程中,所謂的信息化建設,指的就是通過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對醫院的傳統模式加以規范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說,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指的就是把醫院當中的各個系統進行有機的整合,完成醫院信息網的建設,讓各個系統之間能夠實現對信息的共享,從而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現象,防止在進行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出現各種錯誤,實現醫院管理與工作質量的全面提升。此外,通過信息化建設,能夠將醫院內部的各種信息資源匯集起來,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序的開展臨床工作,又能夠更好的為患者帶來就醫的便捷性。
二、信息化環境下醫院內部審計問題
。保畠炔繉徲嬓畔⒒ㄔO相對滯后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醫院已經初步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工作,大力的普及了數據庫、計算機等各種平臺,使得醫院系統逐漸得到了完善,對醫院的組織結構與管理模式等都實現了進一步的優化。不過,與醫院的信息化水平相比來看,其內部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則相對來說比較落后,雖然也都配備了計算機,但是其通常只是應用一些辦公軟件,并沒有與醫院的HIS系統聯網,從而導致其難以實現資源的共享,這樣也就難以對信息化環境下的各項電子數據進行有效的審計與監督。
2.審計人員信息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醫院審計人員大多只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機操作,難以真正實現對相關數據的專業化分析。與此同時,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甚至有部分審計人員并沒有接受過專業而又系統化的學習與培訓,因此難以有效的完成審計工作。對于這些專業技能不足,或者是不能對計算機進行熟練操作的審計人員來說,也將會對審計的信息化進程產生不好的影響。
3.資金投入不足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由于信息化建設本身需要大量的技術與資金支撐,如果資金的投入不足,將會導致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受阻。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資金的缺乏也已經發展成為影響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國外的醫院通常每年都要拿出5%~10%的年收入,來進行資金的信息化建設,但是,在我國,就算是信息化投入力度較大的醫院,也很難達到這一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很少有醫院能夠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必要的資金,從而導致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難以向著更深的層次發展進步。
4.審計軟件不夠成熟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醫院的內部審計中,比較成熟的軟件還相對來說較為缺乏,并且,其中的部分軟件實用性不高,導致使用效果不佳,難以真正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需要進行內部控制的測試以及財務分析等比較高層次的審計工作時,就會難以滿足醫院的`需求。
三、提高醫院信息化建設水平的具體對策
1.加強觀念,創造良好環境
第一,要求相關的管理人員必須要對審計的信息化建設有一個充分的重視,并通過運用恰當的方式,來加強相關人員的觀念認識,對于審計監督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了解。第二,要求其在進行實際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應當把內部審計納入其中,并和醫院的財務、流程等緊密聯系。要產生緊迫感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對審計信息化深遠意義的認識。
2.培養和引進復合型人才
首先,應當加強對人員計算機技術的后續教育,確,F有的審計人員,能夠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特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對軟件的操作與使用有一個科學的掌握。其次,應當選擇有條件的內部審計人員,來對相關的軟件編程與數據庫等知識進行培訓,來實現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最后,要求其重視創新,勇于實踐,在各類審計項目中,積極開展計算機審計工作,來促進醫院的審計信息化建設。
3.合理加大資金投入
事實上,計算機技術自身有著非?斓母滤俣龋虼,醫院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軟硬件設施設備的購買。與此同時,要求其在全員范圍中,對于信息化建設給予充分的重視與肯定,確保資源的共享能夠得以實現。
4.建立審計軟件系統
就針對于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市場上主要是商用的審計軟件與自行開發的審計軟件這兩類。而不管是選擇其中的哪一種,都能夠對醫院的審計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實際的系統選擇時,應當依據醫院的實際情況,來對其財務系統進行綜合的考慮,并對各方面的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確保其能夠滿足醫院需要。
。担鞔_信息化建設目標
從本質上來說,在進行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需要,并通過統一規劃的方式,來確保其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能夠做到合理又科學。此外,要求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應當制定明確的目標,并根據這個目標,來制定一個優化方案,不能夠盲目投入,造成資金的浪費問題,夠實現醫院爭議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的整合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技術手段的逐漸普及,醫院信息化建設要求標準越來越高,必須要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制定出計算機審計的相關準則和指南,認真面對當前所具有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朱平夷.探析醫院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6,(06):207.
內部審計論文11
國有企業在實施內部審計過程中,其獨立性與報告的對象有直接聯系,對于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而言,內部審計機構和相關人員缺少獨立性,并且有些國有企業設置的內部審計比較簡單,不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
三、加強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對策
。ㄒ唬┐_定內部審計增值目標
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為了提升內部審計質量,應當確定內部審計的增值目標,從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其中,圖1是價值鏈的內部審計增值模型,需要在內部審計活動的前提下,對其他輔助活動和基本活動等的價值鏈加以協調,突顯顯性和隱性等價值,然后對后續審計加以改善?傊,通過對審計成本加以分析,從而促進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突顯利益相關者的價值。因此,國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為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應當明確內部審計增值目標,對企業內部的各種組織活動進行審計,通過增值內部審計內容,將生產、決策、銷售和企業的基本活動等都作為內部審計的主要內容,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增值的功用。同時,國有企業要將對內部審計的`價值鏈中的各個環節加以調整和優化。國有企業在內部審計過程中,在進行內部審計控制活動期間,應當堅持遵循性審計和后續跟蹤審計的原則,對于內部審計時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然后突顯內部審計顯性價值的功用,這樣國有企業抵抗風險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在開展內部審計時可以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使得內部審計部門具有自律性,不僅降低了審計成本,而且增強了審計效果?傊瑖衅髽I通過確定內部審計增值目標,能夠為提升內部審計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ǘ┨嵘齼炔繉徲嬋藛T的綜合素質
國有企業在開展內部審計過程中,導致審計質量偏低的原因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息息相關,所以為了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并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必須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對國有企業內部的科學控制和監控。內部審計是項系統性和復雜性的工程,因而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國有企業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對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作為主要目標,在專業化的內部審計隊伍建設期間,需要充分引入具有高素質和審計認證資格的人員,然后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的培訓,在豐富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從而有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
(三)健全內部審計機構
國有企業在發展時,要引進國外先進經驗,國外由專業的審計師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所以我國國有企業必須健全內部審計機構。因此,國有企業為了保證內部審計活動具有獨立性,需要健全內部審計機構,使得內部審計機構具有威性和獨立性,然后對審計工作加以規范,從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四、結語
國有企業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經濟形式,是由政府和國家有關組織投資而成立的經濟組織形式,國家和政府參與對企業的管理和控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不斷轉變的環境下,國有企業在兼并和重組下規模更加龐大,所涉及的行業也逐步增多,國有企業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對企業的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健全經濟結構,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加強開展審計工作,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內部審計論文12
現階段,我國部分企業的管理者對于內部審計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偏差,相關規章制度并不完善。部分企業領導者仍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擴大經濟效益、提高生產上,將內部審計單純的只用作監察。認為內部監督與鑒證無關緊要的同時還會影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致使內部審計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與此同時,內部審計是設置于企業內部,內部審計人員切身利益直接控制于所在單位,即內部審計人員是在本單位領導者的直接領導下對本單位負責人負責并報告工作。由于內部審計的對象往往是本單位轄下各部門,內部審計與本單位屬于利益共同體,某些情況下內部審計工作會受到單位領導者的影響,工作效率會受到制約。
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不強在根本上影響力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通常,人員業務能力不強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業務能力低下;二是職業道德低下。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由于企業領導者對內部審計的只能認識不足,未對其加以重視,導致內部審計部門人員的選拔并不慎重,多是直接由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勝任,這些人員雖然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術業有專攻,對于審計方面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并不足以應對其工作,因此造成了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低下。而職業道德低下則會撼動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實施。少數審計人員自身缺乏職業道德觀念,在各種脅迫或誘惑中不能堅持原則,不能認真履行內部審計的職能,不能對一些違規事項作出真實的紕漏,審計結果往往會流于形式。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受到限制跟其所處的大環境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目前,我國已頒發了有關國家審計的《審計法》,有關民間設計的《注冊會計師法》,然而有關內部審計的就只有審計署頒發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的規定》,內部審計并未有明確的法律用以規范、約束,這使得內部審計不能夠與國家審計以及民間審計擁有相同的地位。這一情況會迫使內部審計及其審計人員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則會陷入無章可循的混亂處境。
目前,我國法律并未對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問題作出明確要求與規定,造成了企業中關于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沒有一定的參照標準,情況不一。更有甚者,有些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并不是單獨設立的'而是將其并入企業的財務部門或紀檢監察部門。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內部審計的職權不明確,在取得其他部門的配合上存在一定困難,有時甚至會遇到來自其他部門的干預,其審計結果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公司的利益角度出發,所以內部審計機構的絕對獨立性就變成了相對獨立性。
加強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建議
(一)提高經營管理者對內部審計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企業領導者進行民主監督力度,完善企業內部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章制度的制定;規范內部審計機構設置,采用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逐步提升內部審計在企業工作中的地位,保障其獨立性,使內部審計的檢驗、監察、鑒證等職能能夠得到充分有效的發揮。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重視是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提高內部審計人員持業能力。內部審計人員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能力,在掌握傳統財務知識及審計技術的同時應加強有關統計學、經濟學以及法律等發面的相關知識的學習與運用。盡管內部審計不像外部審計一樣需要執業資格證書,但也要保證自身的執業水平足以應對所面臨的的工作。企業相關部門應盡量為內審人員安排培訓機會,鼓勵內審人員不斷學習、進步。由于內審工作是一項十分嚴謹的審核監察工作,因此需要內審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操守,不對外來的一些誘惑動心,給出不公正不真實的審查結果。企業在人員的選拔上即應該選錄一些責任心、原則性強的人來擔綱內審工作。同時內審部門應注意樹立一個良好的部門文化來影響及約束員工的行為,從而加強內審工作的獨立性。
(三)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人們對內部審計加強了解的同時也應該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的相關政策法規,使內審工作同外審等一樣擁有可以參照的執業標準,做到有法可依規范內審人員的行為,避免內審工作在無頭緒的情況下進行,以便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四)建立獨立健全的內部審計機構。隨著內審工作效率被大家所認可,內審越來越受到了企業領導者的重視,領導者應意識到內部審計機構只有在又有較高的權限及地位的同時才能發揮其全部的只能效應。因此,內審部門應具有其獨立性并直接隸屬于公司法人,在工作中凌駕于其他部門之上,不被任何外力所干擾,內審只對法人負責,保證了其獨立性即保證了審計結果的公允效益。
隨著市場經濟日益發展,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貿易交流日漸繁榮,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需求就越來越大。內部審計的職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即是它具有獨立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越強,審計的公正性就越強,保障了審計工作的質量就便于更企業的成長。因此,我們應重點關注的仍是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以便內部審計能夠充分的發揮其檢驗、監察、鑒證等重要職能。(本文作者:張卓然 單位:渤海大學管理學院)
內部審計論文13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作用
(一)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建設,有助于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
目前,隨著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心逐漸由財務審計轉向管理審計,審計工作對于企業經營管理的作用越來越大。通過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內部審計的工作質量,從而幫助企業規避經營風險,完善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建設,有助提升審計人員的執業水準
通過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能夠不斷的學習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學習審計專業知識和審計方法,了解審計的最新發展動態。通過不斷的學習,內部審計人員能夠保持和提升審計的專業勝任能力。
二、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缺失原因分析
企業內部審計活動由于其所處環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缺失的原因也比較復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來源復雜、審計專業技能缺乏
企業內部審計由于逐漸向管理審計發展,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不但要熟悉審計專業技能,也要熟悉企業的具體經營管理流程。因此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來源不單局限于具備相關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同時也有部分的審計人員來源于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部門。對于這部分審計人員來說,其審計專業知識缺乏、審計專業技能不高,因而導致其審計質量不高,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不規范等問題。
(二)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較差,審計人員自我約束力不夠
一方面由于企業內部管理的特殊性,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大、缺乏審計獨立性,導致審計結果不能客觀、公正的反映所發現的審計問題。另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自我約束力缺乏,在審計活動中,不能遵循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進行審計。在目前企業內部審計案例中,經常出現有內部審計人員不遵循內部審計職業道德規范,出具與實際審計情況不符審計報告的情況。
(三)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制定往往是按照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來設定的,不能完全遵循內部審計準則,因而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制定不規范,同時審計工作和崗位設置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人員流動性相對比較大,從而導致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建設不完善。
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建設的對策
(一)加強企業審計人員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
由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來源的復雜性,要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對于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要學習和及時更新審計理論知識、提升對新興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工作發展的需要。對于熟悉企業經營管理轉崗而來的審計人員,要加強審計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審計思維、提升審計專業技能,以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為審計工作的發展帶來新思路。
(二)加強企業審計人員責任意識與自律意識的培養
企業內部審計是一份要求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很強的工作,要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規范審計人員的行為。對于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來說,要培養正確的.職業意識、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要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要自覺按高標準來規范自身的審計行為,嚴于律己。
(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在選材時要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
實踐證明,要做好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審計人員的選材標準很重要,其道德水準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在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選材標準上,一定要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作為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既要具備一定的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要具備較高道德水準,其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審計工作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四)要重視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引進激勵機制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既要重視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教育,也要引進合適的激勵機制。在制定具體的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實施細則時,既要結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也要考慮采用生動的方式,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教育。同時要制定合適的考核制度和配套的激勵制度,促使內部審計人員主動去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綜上所述,雖然探討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企業的內部審計活動是一個動態的、不斷發展歷程,同時由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因而加強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建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作者:熊小軍 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
內部審計論文14
摘 要:審計從16世紀威尼斯的最初萌芽,到至今全面發展為對賬務報表全方位審計。審計業務已經逐步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對任一組織進行績效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組織目標。在此我們可以講內部審計績效界定為:在特定的組織環境中,與特定的組織戰略、目標相聯系的內部審計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
關鍵詞:績效審計,績效審計影響因素
“經濟越發展,審計越重要”。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企業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注冊會計師審計產生。審計從16世紀威尼斯的最初萌芽,18世紀下半葉英國的會計賬目審計,到20世紀初——20世紀30年代發展到對資產負債表的審計,再到至今全面發展為對賬務報表全方位審計。審計業務已經逐步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縱觀整個審計事業發展,國際上的績效審計,首要的一點就是以審計機構的絕對獨立性為基礎的,這樣他們的審計結果才有權威性,才能讓公眾信服。其在國際上發生的重大變化:
。1)顧客需求的變化。
。2)市場的快速變化
。3)競爭方式的變化。而我國內部審計的非獨立性這個特點決定了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國外的經驗。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仍主要是以“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財務報表是否根據公認會計原則公正地說明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否遵守了可能會對財務報表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規定”為目標和內容的真實性和合規性審計即財務審計為主。國內情況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人員素質偏低,結構不盡合理
。2)獨立性差
。3)業務范圍小,內部審計作用發揮不夠。
。4)對內部審計重要性認識不足,審計環境較低差。
績效審計主要是圍繞三個要素進行。即: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經濟性就是在適當考慮質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使用資源的成本;效率性是指商品、服務和其他結果及其所用資源之間的關系,即一定的投入所能得到的最大產出,或一定的產出所需的最少投入;效益性是指項目、計劃或其他活動的預期結果和實際結果之間的關系,商品、服務或其結果在多大程度上達到政策目標、經營目標以及其他預期效果。
企業內部審計績效的內部影響因素:
。1)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是否具有正確的人員戰略,以實現管理層制定的目標?人是生產中最能動、最為活躍的要素,高質量的審計來自高質量的審計隊伍,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分析判斷能力、工任經驗都對審計工作質量有重要的影響。企業必須根據經營戰略的需要制定適當的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戰略,以滿足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因而,加強內審的隊伍建設、培養和保持一批高素質的專業審計人才,是拉高內部審計績效的有效措施。
。2)內部審計方法:內部審計方法是否有效率、有效果,是否與組織戰略保持一致?現代企業的信息量越來越大,經營范圍越來越廣,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學、適用,直接影響到審計質量。抽樣審計以“個別”推斷“整體”,必然與實際情況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審計結論產生偏差。因此,內部審計要不斷地探索和更新工作中的程序和方法。
(3)內部審計定位:內部審計是否被認為對經營戰略和績效做出了有價值的貢獻?內部審計建立的初衷是幫助企業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促進公司政策的執行。新的經營環境需要對內部審計進行重新定位。這要求提升內部審計的層次,使其關注那些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風險。只有將內部審計資源投入到影響企業成敗的關鍵領域,內部審計才能為企業增加價值。
企業內部審計績效的外部影響因素:
。1)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在一元委員會體制下,審計委員會作為公司治理結構中的監督機構,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代表董事會執行內部監督的職責。因此,審計委員會的監督職責更側重于對管理層的監督。由于審計委員會成員的大部分是獨立董事,容易造成與經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因此內部審計部門成為審計委員會最佳的信息來源。
。2)高級管理層。組織的高級管理層,因組織擴大到一定的規模之后無法事必躬親,因而必須授權、分工。此時它必須建立各種控制制度,以確保被授權者依照它的期望去執行任務。所以,我認為可以用委托代理關系來解釋內部審計。高級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的態度是組織內部控制結構的晴雨表,是控制環境的關鍵要素,向員工傳遞了有效的控制在高級管理層以上中的重要性程度,對員工的行為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3)其他職能部門經營管理層。作為內部審計的審計對象,其他職能部門內部審計之音的關系往往比較緊張而且充滿戒備。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內部審計和其審計對象其實是同一組織的兩個不同職能單位,他們致力于實現同樣的組織任務和企業目標,為同一高級管理層和管理戰略服務。二者不存在根本利益的沖突。企業中的其他職能部門內部審計發揮其專業能力,增加組織價值的平臺。
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理論依據包括戰略管理理論,權變管理理論兩種。而其選擇必須遵守四個原則:實用性原則、簡單化原則、成本效益原則、靈活性原則。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原則包括:
。1)戰略導向性原則?冃гu價指標是內部審計部門的行為導向,它只有反映內部審計部門的戰略和使命,才能正確引導內部審計活動,使其為實現部門和企業的戰略目標而努力。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應以內部審計部門的戰略為導向,使得內部審計活動能夠更有效的驅動其戰略目標的實現。
(2)關鍵性原則。為了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中獲得絕對的競爭優勢,把有限的資源分配在核心領域,形成企業核心競爭能力,設計績效指標必須考慮關鍵性原則。選取關鍵性的績效評價內部審計部門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合理分配內部審計資源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可操作性原則?冃гu價指標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則就失去了績效評價的意義。特別是內部審計部門,有許多定性績效指標,有的定性指標看似不錯,但缺乏可操作性。因此,這個指標就成為一個無效指標。
(4)平衡性原則。戰略性績效指標是面向未來,面向全局的指標,指標間的平衡顯得尤為重要。過分的注重某一個指標,必然導致“過度測量的將過度實現”,從而影響內部審計部門的戰略性績效。
(5)動態性原則。內部審計部門績效評價指標的設定凍是一勞永逸的簡單過程,而是要隨著企業戰略的調整,不同利益相關者期望的變化,內部審計部門對戰略關注的變化,相應地調整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這樣才能反映績效評價指標的戰略導向性。因此,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一個動態、平衡的指標體系。
內部審計論文15
摘要:作為我國教育體制重要組成部分的民辦高校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迅速發展起來的,盡管,我國民辦高校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相較于公辦高校,其發展歷程較短,內部管理較為混亂,影響了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作為高校內部管理重要組成部分的內部審計,直接影響著高校的管理工作的質量,意義重大,對民辦高校亦然。為此,本文主要分析內部審計在現代民辦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促進民辦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措施。
關鍵詞:內部審計;現代民辦高校管理;作用
一、內部審計在現代民辦高校管理的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民辦高校已經認識到內部管理的重要性,并通過建立鼓勵的審計機構,引進專職的審計人員等一系列措施,以完善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學校管理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辦高校的管理。然而,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及不足,主要有:民辦高校內部審計機制不健全,獨立性不強。盡管國家教育部對各高校提出了依法治校,從嚴管理,建立內部審計制度的要求,但多數民辦高校并未真正認識到內部審計機制的內涵,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多從市場經濟角度出發,缺乏必要的現代審計理念,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同時,內部審計機構和部門多依附于其他管理機構或職能,參與各項經濟工作收到學校領導的管理較多,獨立性很差;民辦高校內部審計重點不突出,職能落后。受傳統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影響,現階段,多數民辦高校內部審計主要負責會計事物的審查,不能發揮其對高校經濟管理活動的監督、防范風險、優化管理能職能,且不能更加全面的參與到各項管理活動的各個階段仍以事后審計為主,進而妨礙了內部審計真正職能和效果的發揮;民辦高校內部審計人才缺乏,審計方法和技術的落后。鑒于民辦高校的性質,其發展中普遍存在著任人唯親等現象,不能通過市場競爭機制引進專業的審計人才,且因管理理念的落后,不能完善對審計人才的培訓等措施,以不斷的促進其提高專業技能,更新現有知識。另一方面,隨著民辦高校財務事物的增多,傳統的審計方法和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求,但多數民辦高校仍以較為原始的方法進行著內部審計工作,而先進的會計電算化、審計電算化、風險導向審計、抽樣審計等技術并未得到推行和應用,不利于民辦高校內部審計在高校管理中作用的發揮。
二、內部審計在現代民辦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在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及其指導下,民辦高校在高校管理人員的管理下,建立內部獨立機構,配置專職審計人員,運用專門的審計方法進行民辦高校內部控制和管理的各項工作,以規范其各項內部管理活動,增強教學效果,促進民辦高?沙掷m發展的經濟管理行為,就稱之為民辦高校的內湖審計。鑒于民辦高校不同于公辦高校的組織管理方式以及現代內部審計的發展,民辦高校內部審計主要承擔著監督民辦高校各項經濟管理活動、控制民辦高校內部各管理活動,尤其是對違法亂紀行為的控制、根據相關標準進行民辦高校內部管理活動的評價以促進其各部門經濟活動的改善、通過對各項管理活動的參與以更好的服務于民辦高校管理活動等職能,并通過各項職能的履行和發揮,促進民辦高校的管理活動,具體體現在:
(一)健全民辦高校內部控制體系,促進內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來,我國民辦高校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其涉及金額巨大,融資渠道廣泛,且在自主辦學的原則下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就增加了民辦高校管理的難度。而民辦高校內部審計作為現代經濟管理的一項有效措施能直接參與到民辦高校進行包括資金及專項資金的籌集及使用、合同的簽訂、高校財務預算及執行等各項經濟活動的運行,進而不僅能保障民辦高校各項經濟活動的按照既定目標運轉,提高管理效率,并及時監督各種違法亂紀、浪費粗放等經濟管理行為,科學的評價各項經濟活動效果,發現民辦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適時的給出合理的建議和對策,減少因不規范管理行為帶來的損失,進而保障民辦高校管理質量和水平的增強,改進管理現狀,而且還能更好的服務于民辦高校的管理活動,主動發現和規避風險,提高風險防范和抵御能力,促進完整有序的管理機制的建立,保障各項管理活動與民辦高校的辦學目標相一致,促進高校健康發展。
(二)保障民辦高校資金安全,優化資源配置
內部審計通過監督、評價等職能的發揮參與到民辦高校的各項經濟管理活動中,一方面能保障民辦高校各項資金管理活動信息的可靠性,減低民辦高校經濟管理風險,發現內部管理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時的制止和處理不規范行為,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經濟管理效益,保障民辦高校各項資金及財產的安全。另一方面,民辦高校通過一系列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在促進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效果的增進的同時,還能優化民辦高校各資源的配置,節約成本,發揮各項資金及資源的最大效益,進而保障民辦高校管理的穩定性和效益的優化。
(三)積極發揮監督與服務作用,增強民辦高效管理效率
內部民辦高校開展的各項內部審計工作,將涉及到經濟活動的高校管理工作納入內部審計的監管下,完成對經濟活動事前、事中、事后等全過程的審計,并考核和評價學校管理活動的可行性及進度,能幫助高校發現學校管理的問題,提出建議,為防范措施的實施、學校管理活動的改進等奠定基礎,進而通過監督和服務職能的發揮,幫助推動高校管理及運營的效果。同時,兼顧民辦高校微觀和長期宏觀發展,通過對其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的發展進度、規劃等進行綜合、系統的`審核,幫助民辦高校改善包括管理活動在內的戰略規劃,進而增強學校管理效率,推動民辦高校辦學目標的實現。
三、增強內部審計在民辦高校管理中效果的措施分析
(一)轉變觀念理念,更加重視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能很好的促進民辦高校的管理工作,意義重大。因此,一方面,民辦高校應當打破傳統觀念的影響,主動學習內部審計的內涵,樹立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與評價,明確規定內部審計的功能、職權及操作流程等,優化內部審計程序及方法,提高審計報告質量,加強審計的后續管理工作,完善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評估和管理,促進其作用的發揮。具體來說,應當設立專門的審計機構并由不兼任高校其他管理職位的專職審計人員擔任,參與各項審計工作和高校經濟事物的全過程。同時,專門的審計機構不參與高校的其他業務管理,直接對民辦高校的董事會負責,進而保障審計部門和機制的獨立性、權威性。另一方面,民辦高校開展內部審計時應當堅持全程參與,避免部分項目的重點審計而忽視其他環節,堅持與各部門的協調合作,同時,學校內部審計應當加強同政府及行業審計等外部審計的合作,堅持內外合作,并積極承擔和履行學校內部審計的社會責任,促進內部審計的規范化。
(二)重視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一方面,民辦高校應當積極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引進專業的審計人才,定期和不定期的通過聘請專家開展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對審計人員的培訓,吸收和引進先進的審計理念和技術,在學校內部積極組織和開展內部審計人員的交流與學習、業務能力及知識大賽等活動,幫助審計工作人員不斷的更新知識和技能,同時,建立健全內部激勵約束機制,通過對內部審計工作優秀、業務水平高等的工作人員給予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等多種措施,鼓勵審計人員不斷的積極學習,創新審計工作模式,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并通過對不良審計行為及經濟管理行為的懲罰等促進民辦高校內部優良工作風氣的養成。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應當優化內部審計人員的配置,除了專業財務人員外,適當的增加電子數據處理等領域的人才,以滿足內部審計工作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使得民辦高校內部審計隊伍的知識構成及水平更完善,以促進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
(三)拓展和豐富民辦高校內部審計范圍和內容,推進內部審計的開展
民辦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范圍應當進一步拓展,彰顯審計工作重點。在堅持全面協調發展的理念下,民辦高?梢酝ㄟ^以高校資金使用效益的審計、資金等的使用和經濟活動的控制與管理活動、改建民辦高校管理活動,在堅持以民辦高校財務以及財務預算等工作為基礎的同時,積極開展高校預算執行和決算審計工作,通過加強對學校管理人員的收入分配狀況、組織機構的財務來源及使用情況等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建立各個專項資產信息系統并及時的更新,同時,積極的對民辦高校基礎設施投資等重大項目的可行性等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審計,防范管理風險。民辦高校應當將學校的專項資產、現有資產以及新購置資產、總資產等的質量及管理進行審計,以完善管理,規避風險。另一方面,內部審計范圍的擴大和內容的增加,就需要建立和健全高校的溝通機制,只有有效的溝通才能減少內部審計工作阻力,爭取更多的支持力量,并促進各項審計措施的執行及落實,否則無法保證各項內部審計活動的開展,為此,民辦高校應當更加重視內部溝通機制的建設,使得內部審計各項活動在各部門的支持和理解中順利的開展。
(四)更新和完善內部審計技術及方法,提升民辦高校內部審計質量
按照內部控制審計專項準則的表述:內部控制審計應對控制環境、風險管理、內控制度、信息處理等的適當性、合法性與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這就需要借助專業的技術和方法才能實現。盡管傳統的內部審計技術及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然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以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的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尤其是近年來會計電算化等的突飛猛進,極大的提高了內部審計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民辦高校應當主動打破傳統審計技術和方法的桎梏,引進和使用先進的審計軟件和技術,不斷的優化本校的內部審計技術,并鼓勵內部審計人員主動學習先進的技術,進而從根本上促進內部審計方法和技術的優化,增強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五)促進內部審計職能的全面發揮,完善民辦高校內部審計工作
民辦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盡管逐漸擴大了范圍,豐富了內容,但對高校財務資料的真實和合法的監督和審查仍然是其工作的重點及核心。然而,隨著民辦高校規模的擴大、管理活動的豐富等變化,內部審計的職能也發生了改變,出現了為高校資金管理活動及重要資金項目決策提出建議和數據依據,加強資產審計以規避資金風險等新的服務職能,而工作的重點也逐漸轉移到高校內部控制、經濟活動效益的提高和風險的規避等方面,為此,民辦高校應當緊跟形勢變化,適當調整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職權范圍,促進其各項職能的發揮,使得內部審計各項職能都能發揮作用,服務于高校的各項管理活動。
四、結束語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以及國民經濟的發揮,我國民辦高校的發揮規模逐漸擴大,而內部審計的作用越來越彰顯。因此,民辦高校只有不斷的轉變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工作機制,更新內部審計方法及技術,增強整體內部審計整體素質,才能保障高校各項管理活動的有效運轉,進而促進民辦高校辦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瑋.關于民辦高校內部審計監督的原則及工作重點的研究[N].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0:130-133
[2]金蕾.內部審計對現代高校管理的意義與職能作用[N].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xx,11:41-43
[3]王瑋.民辦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N].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9:225-227
[4]代蕾.管窺內部審計在民辦高校的實施狀況——缺陷分析與解決之道[J].中國內部審計,20xx,01:24-26
[5]劉福清.民辦高校內部審計探討[J].財會通訊,20xx,31:98-100
【內部審計論文】相關文章:
內部審計論文02-13
內部審計論文05-27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11-29
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5-23
(經典)內部控制審計經典論文05-26
被審計單位內部審計的研究分析論文11-23
內部審計外包行為論文11-26
內部審計論文15篇02-17
風險管理內部審計論文11-23
內部控制審計與組織效率的論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