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論文
摘 要:從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的視角分析了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指出內部審計減少管理熵,促使企業形成管理耗散結構;并從改革內部審計組織形式,轉變內部審計職能,拓展內部審計服務領域,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加強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加強內部審計建設、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關鍵詞:管理熵;管理耗散;內部審計;價值增值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約束和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實施獨立、客觀的評價、保證和咨詢服務,為企業增加價值并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從而有助于實現企業的各項目標。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試從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的視角對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進行分析;同時,借助管理熵,管理來耗散理論就如何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建設、發揮內部審計作用提出自己的建議。
1 管理熵與管理耗散理論
1。1 熵與熵定律 熵的概念是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并應用在熱力學中,它指的是體系的混亂的程度。從平衡的角度來看,一個系統有兩種狀態,即平衡態與非平衡態。所謂平衡態就是指系統內沒有溫差的狀態,這種狀態里分子熱運動達到最混亂的程度。系統運動的過程,總是從非平衡態向平衡態轉化。在此過程中,隨著熵的不斷增加,混亂度也不斷增加,系統從有序走向無序,直至達到平衡態,系統的熵最大、混亂度最大,整個系統也達到最無序的狀態。正是由于熵的存在,熱能才不可能全部用來做功。不能用來做功的熱能,稱為無用能,而熵就是無用能的度量。
熵的概念在不同的學科中被借用或者引用,引申出更為具體的含義。社會科學借用熵這個概念,用來表達人類社會的某些狀態。在系統科學的領域里,熵又被借用并加以改造。在一個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有時候會發生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系統就會表現出功能上的一定程度的紊亂,導致有序性減弱,無序性增加,這種狀態稱為系統的熵值增加效應。熵值增加原理認為宇宙作為一個最大的系統,會自發地從非平衡態向平衡態轉化,從有序走向無序,直至最后走向死亡。與熱力學截然不同的是,達爾文的進化論卻認為生物是從簡單向著越來越復雜的方向發展,表現出越來越有序的進化過程。顯然,這兩種觀點對宇宙和人類發展方向的看法是相互排斥的。1969年,前蘇聯科學家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上述矛盾才得到了解決。
1。2 耗散結構理論 在耗散結構理論的框架內,普利高津對宏觀系統進行了分類,認為宏觀系統包括孤立系統、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三種類型。其中開放系統又有熱力學平衡態、衡態和遠離平衡態等三種存在狀態。開放系統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系統,它通過與外部環境不斷的交換物質和能量,在一定條件下就會產生自組織現象,即會由無序到有序,由較低有序到較高有序。新的結構和新型的組織會自發地形成,這種自發形成的有序結構稱做“耗散結構”,這是一切生物和社會系統的共同特點。要形成一個耗散結構,系統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系統內部的物質和能量分布是極不平衡的,即系統處于遠離平衡態,這樣系統才能形成秩序,才能形成動態特征;二是系統必須具有開放性,如果系統不是開放而是孤立的,系統中物質的高能區總是要向低能區轉化,一直轉換到平衡態,此時系統的有序性也就轉化為無序性了;三是系統內不同要素之間存在非線性機制,非線性機制里事物的要素之間是立體網絡形式相互作用,所有要素之間都有相互影響,而不是簡單的平面式的個別因素之間發生聯系。
1。3 管理熵與管理耗散理論 1997年任佩瑜[1]將熵的概念和原理引入到管理學中,創立了管理熵的概念、理論和數學模型,他認為管理熵是指企業系統在運動的一定時空中表示有序程度和能量狀態的管理的績能比值。任何一種管理活動,在相對封閉的管理組織運動過程中,總呈現出管理作用的有效能量遞減,而無效能量遞增,這種現象稱為管理效率遞減規律。管理效率遞減規律,證明了在封閉的條件下,企業最終將從有序到無序而走向衰亡。
隨后, 2001任佩瑜[2]又在耗散結構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管理耗散和管理耗散結構的概念。管理耗散指的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復雜企業組織,不斷地與環境進行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換,在交換過程中,管理負熵增加,使組織有序度的發展大于無序度的發展,形成新的有序結構和產生新的能量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相對穩定的有序的自組織結構就是管理耗散結構。根據管理耗散結構理論,說明企業組織結構的發展趨勢是由無序向有序發展,在此過程中企業的管理效率呈現出遞增的規律。
2 從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視角看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2。1 內部審計減少管理熵
2。1。 1 內部審計的查錯防弊作用 審計產生的動因是維系受托責任關系,內部審計當然也不例外。
內部審計的產生源于查錯防弊,而查錯防弊本身就是減少企業的正熵。早期的內部審計把審計重點放在檢查是否遵循會計制度與業務程序、驗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保護資產安全和完整、發現欺詐舞弊行為等方面。內部審計的發展源于管理熵變的加劇。
隨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企業的經營范圍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管理上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表現為管理層次越來越多,經營者已經不可能對企業直接進行全面管理,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對企業內部的錯弊進行親自查處。管理熵變定律在企業中的表現日益突出,導致管理效率低下,此時為了加強內部監督和管理,就要求企業設立一個專門單設機構從事監管活動,現代內部審計便應運而生。內部審計與內部牽制制度相結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第二階段,它以會計事項為中心,檢查企業制定的會計程序和制度是否得到遵循,審查差錯和舞弊行為,對今后可能發生錯誤的會計事項采取預防措施。第三階段的內部審計是現代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相結合的內部審計。它以企業全部的經濟活動為對象,檢驗和審查單位各項管理是否有效地發揮作用,評價經濟活動的效率、效果和經濟性,其審計內容不僅包括財務審計,而且包括經營審計和合規審計。
2。1。 2 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作用 內部審計發展的最新階段被稱之為“價值增值內部審計”。價值增值內部審計的本質也在于減少管理熵。內部審計的增值功能是通過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來實現的。
內部審計本身是企業里的一個專設機構和專門業務活動,它獨立于企業里的其他控制系統,可以通過檢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的其他要素,找出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并提出相應的整改建議和措施,以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此外,內部審計在企業里還具有一種隱性的“震懾作用”。[3]也就是說,由于企業里存在內部審計這樣一個專設部門,大家都知道它的職責,不管它能不能發現企業里存在的問題,光是僅僅因為企業里有這樣一個機構,就會給經理人員及其他員工帶來一定的壓力,使得他們會自覺地產生符合企業發展目標的行為,從而可以為企業帶來價值的增加。
2。1。 3 內部審計的風險管理作用 企業經營風險是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利損失的因素,風險就是形成正熵,控制風險就是控制正熵的增加,F代企業面臨的經營環境日趨復雜,風險日益增大,減少面臨的風險是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關鍵。內部審計采取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促進建立風險管理過程。
通過內控制度的評價,對公司經營活動進行風險識別和評價,改進風險管理與控制體系,提請管理層關注風險,從而完善企業管理,轉化負面風險,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最終實現企業目標。企業是多個部門的集合,其中一點(一個部門)造成的風險會傳遞到另一點(另一部門),最終會使整個面(企業整體)陷入困境甚至于癱瘓。[4]因此,對風險識別、防范和控制需要從全局考慮,而風險管理部門因其身份的局限,難以發現實施中的關鍵問題,業務部門也只是局限于制度的執行和落實管理層的決策,更談不上有效地對風險進行管理。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決定其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相對超脫地獲得企業內部控制、經營管理活動及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向管理層提供創造性思維,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避免風險帶來的損失。
2。2 內部審計促使企業形成管理耗散結構
2。2。 1 內部審計促使企業自組織 自組織概念是指系統的要素按照彼此的相關性、協同性或默契性而形成特定結構和功能。企業要在市場中生存和發展,就應該成為自組織結構。隨著企業對內部審計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和內部審計服務領域的不斷擴大,同時為了控制和降低管理成本,內部審計開始轉向控制自我評估(CSA),又稱為自我審計、控制風險自我評價等。內部控制自我評估是一種在西方發達國家廣泛使用的內部審計技術和工具,它是由管理層或業務人員直接參與的,和內部審計人員合作評價控制系統有效性的一種方法,其目的是為組織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控制自我評估可以發揮管理人員的積極主動性,使他們自發地改善實現業務目標的機制。通過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可以促進企業內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內部的協作,從而為自組織的演化創造了條件,推動了系統向有序結構的演化。[5]2。2。 2 內部審計活動形成漲落作用 隨機漲落是相對于系統平均狀態的偏差波動,對系統的自組織過程起著觸發、催化作用。隨機漲落是系統自組織演化的原始誘因,是促使系統從不穩定狀態躍遷到一個新的穩定有序結構的杠桿,系統從無序向有序轉化是通過隨機漲落作用實現的。企業系統中的各要素時刻處于漲落或起伏的動態變化中,從而啟動非線性的相互作用,使系統離開原來的狀態,發生質的變化,躍遷到一個新的穩定有序態,形成耗散結構。因此,漲落是一種啟動力,可以導致有序,也可能將企業帶入到新的混亂狀態。它強調系統中某個微小變化會帶來大的結果性偏差。內部審計部門對組織或組織內部單位進行的不斷的、適當的、監督性的評價活動和針對結果的獎懲,就是系統外部的漲落作用。[5]它可以控制被審計單位的自發熵增,促使被審計單位進行自組織,從而形成耗散結構即工作的`有序化。
3 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建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
3。1 改革內部審計組織形式 獨立性和權威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一般而言,內部審計所隸屬的層次越高,其權威性和獨立性就越強,反之就越低。在西方國家,企業內部審計的組織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審計機構受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領導;一種是受企業總裁或總經理領導。而我國由于制度背景和歷史原因,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內部審計機構,是隸屬于企業的總會計師或主管財務工作的負責人領導。在這種領導模式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也不能夠得到正常發揮。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廣泛建立,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國家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隸屬領導模式,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組織模式進行改革?梢愿鶕髽I的不同類型分別采取不同的模式。比如在公司制企業中,由董事會或其下設的審計委員會來直接領導內部審計機構;在非公司制的企業中,由企業主要負責人(總經103第4期劉 博,等: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基于管理熵、管理耗散理論的視角理)來直接領導,從而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牲和權威性。[6]企業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在借鑒的基礎上,逐步探索科學的審計機構設置模式,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牲和權威性,使其在企業里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2 轉變內部審計職能,拓展內部審計服務領域 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能還停留在“查錯防弊”階段,內部審計人員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審查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上面,這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內部審計職能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但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的管理水平將會有較大的提高,企業外部的制約機制也會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再加上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普及,會計賬面資料的錯誤將會越來越少,內部審計如果還是簡單的“查錯防弊”,其職能顯然不能滿足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因此,內部審計的轉型勢在必行,要轉變原來的監督和評價職能,向確認和咨詢的職能方向發展。
3。3 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審計業務管理中,必須突出審計質量控制的核心地位。我國內部審計管理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審計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不完善所造成的。內部審計部門應建立有效的審計質量控制,既要全面控制整體審計質量,也要對具體的審計項目加強質量控制,要實行必要的職責分離,對主要審計環節的責任和目標加強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質量控制制度以后,還要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確保各項質量控制制度和措施不走形式,真正落到實處。為此,企業要采取多種措施,來做好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工作。比如,在內部審計人員的選聘上,應保證審計人員的素質,無論在專業知識還是職業道德方面,都要能夠勝任審計項目的要求;在對業務項目的審計過程中,要實行項目負責制,具體規定審計小組里有關人員各自要承擔的責任;在審計項目的質量評估上,要建立定期檢查和評估制度,來掌握審計項目的質量及審計項目為企業創造或增加的價值;從外,還要建立內部審計責任追究制度,對審計人員在執業中的各種不當行為進行責任追究,給予他們一定的懲處和警戒。
只有建立健全并有效執行各項制度,才能強化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才能保證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從而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增值作用。
【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職責與作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