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論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對課堂的認識越來越科學,對課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課程倡導新的教師觀、學生觀、學習觀,所以我們的課堂也在發生變化。現代教育追求師生的共同發展,因而對教學的評價也有所改變。教學有效性的核心就是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使師生得到最大的發展。生物學科教學即與其他科有共性,也有個性。通過幾年的探索和思考,筆者認為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否引導學生整合構建生物學框架;能否合理發掘生物課程資源。因而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學生活化。
沒有生活體驗的學習是一種枯燥學習,或者說是一種低效的學習。生物學科的特點就是圍繞生物的生活,使學生去感知生物的生命現象、探索生命的規律。因而生物學科教學的生活化是提高有效教學的基礎。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嘗試下列途徑。
1、知識教學融于生活情境。例如:在人體消化系統教學中,先要學生從一日三餐中識別營養的成分,然后弄清食物在人體中的運行路線,最后探究營養的去向。通過具體的生活體驗,學生易懂,更易掌握。
2、問題檢測穿插生活情境。課堂提問、檢測題的篩選要多涉及生活。例如:再講人體循環系統時,學生往往不太了解血液的變化。這里可以先提問生活的運輸情況,如石油的運輸需要哪些環節?學生會歸納出管道、動力等。這樣學生對血液的運輸就有了生活的感性認識。
3、多開發情景性課程資源。廣泛的情景課程資源是教學生活化的保證。如社會的熱點問題,電視報紙媒體,遠程教育資源,學生身邊的活動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精心組織,課堂上細心搜索,生活中用心積累。這樣,你的課就生動,學生就更有興趣。
二、滲透“大生物”觀。
學生認知的渠道很多,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串聯他們已知的零散的生物知識,也就是幫助他們構建生物學科系統知識,即引導學生樹立“大生物”觀。
1、多歸納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物體都要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生物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與環境相適應……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一定能被學生很快掌握和了解。如果有意識的去培養。學生的認知會更加深刻、準確。
2、引導學生構建概念圖。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是知識科學性的前提。如性狀,相對性狀,遺傳,變異這四個概念中,核心的是性狀,其他的概念就是圍繞“性狀”來展開的。細心探索,他們四者都是相關聯的,如果學生能用一些圖表來弄清他們的聯系。這樣有關他們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復習梳理知識很重要。復習梳理知識的方法很多,有的用圖表,有的用串講,有的用類比……我喜歡用具體實物來進行。如復習植物有關知識時,我會用一株植物(盆景,小草都行),先有學生感性認識它:顏色?綠色是有什么決定的在?對植物的生活有何意義?……這樣有針對的提問會使學生一步一步解開生命之謎。
三、合理開發課程資源。
生物課程資源來源十分廣泛。有意識的收集和整理課程資源會對教學效率有很大提高。
1、合理利用教材。教材的利用不僅是對教材的挖掘,也包括對教材的處理和加工,還包括對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較。如。北師大教材與人教版教材就有所區別,要取其長,去其短。
2、教輔資料合理選擇。教師用書,各種教學設計用書,練習資料,遠程教育資源,教材配套教具、模型等等都要認真選擇。上課之前要精選,一定要充分的為教學服務。
3、積累教學成敗。多重溫原來教學中的情景,多查看原來教學中的反思。因而教學中要及時總結得失,并記錄在案,為以后的教學積累經驗。
4、多開展實踐活動。教材中的實驗、探究活動盡量完成,不定期的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的學習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區,多引導用生物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止盡。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規律,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教師也要獲得專業發展和提高。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生物這門學科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所以回歸生活,回歸自然才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如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論文】相關文章:
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論文05-12
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論文10-25
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有效性10-25
民營企業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論文09-21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論文08-22
教研論文:怎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有效性06-28
論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05-16
如何提高高中化學的實驗教學的有效性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