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時間:2022-07-27 09:16:35 生物科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精選10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子生物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精選10篇)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1

          摘要: 分子生物學是高等院校中生物學專業學生開設的重要學科,為提高學生在分子生物學中的學習熱情,本文結合本人在分子生物學教學方面的實踐經驗以及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了一系列特色性的教學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字:分子生物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

          分子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大分子與功能的學科。 即在分子水平上闡述細胞在生長、發育、分化過程中,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細胞信息傳導、基因表達及其調控的機制。 歷經幾十年的飛速發展, 分子生物學已成為各綜合大學的必修和選修的重點學科。

          但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理論知識抽象、枯燥,學生很難理解;教學內容較多、知識點較豐富,相對來說不容易記憶, 另外目前普遍的授課方式沒有區分專業必修與興趣選修的側重點,而出現了專業學生學習難,選修學生學習更難的情況。針對分子生物學在高等教學面臨的問題,本文旨在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課堂學生的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做出一系列特色性的教學改革, 以其提高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作動態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質量

          在分子生物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能有效的將抽象、 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具體、更淺顯易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想象力,變苦學為樂學。 多媒體課件應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突出重點、結合最新進展、提供豐富的實例,使教與學的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例如,我們在教學中講到分子馬達的概念,它是指“分布于細胞內部或細胞表面的一類蛋白質,它們的構象會隨著與 ATP 和 ADP 的交替結合而改變,ATP 水解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引起馬達形變,或者是它和與其結合的分子產生移動,因此,又名為分子發動機”。

          就概念理解而言,學生會覺得獲取的知識點很難全面理解,也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們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首選學生可以很直觀地知道分子馬上的結果模型, 同時我們制作了分子馬達的動態模型,通過視頻動態演示,學生們會更清晰的了解分子馬達的作用原理,即形象又深刻,有助于理解。

          二、根據學習目標不同,制定多套教學方案

          分子生物學對于不同專業學生有著不同的意義, 尤其在一所綜合大學中,它可作為一些專業的專修學科,也可以作為一些專業的輔修學科,還可以作為學生知識擴展的選修學科,從而使同一門學科產生了不同的教學目的。 目前大多數學校根據師資力量充分利用的原則, 并沒有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去使用不同的教師。 同一名教師既教授專業學生又教授非專業學生, 并且使用同樣的教材。

          為了兼顧不同學習深度的學生,選擇了深度折中的教材,并且大多數教師只使用同一本教案。 這對于專業學生略顯淺薄,對于非專業學生又略顯深奧。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而選擇多種教材, 同時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只有這樣才能使分子生物學的教學對于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學科價值的最大化。

          三、多樣性學習考核,提高學習深度

          目前各高;疽云綍r成績和筆試成績的形式對學生學習進行考核。雖然這種考核是目前學校最普遍的一種方式,這種考核能迫使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更加牢靠, 但是對分子生物學這門有著廣泛擴展的學科來說, 這種考試忽略了學生對本學科發展及應用性等方面的認識。為了避免此現象的發生,可將平時成績、筆試成績結合學術論文的方式進行綜合考評,引導學生主動查閱各種資料來完成學術論文的寫作, 不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而且使學生對學科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基礎思想。

          四、啟發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造就一個學生成才,也能造就一個領域的天才,如果一個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他就會主觀能動的去自學, 能夠自我思考, 最終積累更多的知識,在該領域極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作為頭等重要考慮的問題。 經過嘗試多種方法和學生的課堂反饋意見,目前,獲得最好效果的是,我們采用講授本節課相關的一些科研小故事和最新科研進展,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顯著的提高, 而且帶給了他們拓展知識的極大興趣。 例如:我們在講到 DNA 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在講授原理的同時, 講述了對于發明 PCR 儀器創始人 KB. Mullis的親身經歷, 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很早就表現出桀驁不馴的性格,他還自制迷幻的藥,居然喝了它后想出了解釋大爆炸宇宙學的理論,并且投稿到《自然》周刊,奇跡的是被錄用了。 他也因此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 這些科學家的科學故事會不僅激發學生對科學家背后的事情有所了解, 而且更深的增強了這個科學家與類似 PCR 之間的理解的認識。

          五、小結

          生物技術被認為是 21 世紀乃至未來行業評估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分子生物學又是生物技術的基礎學科。 因此,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講授好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如果讓學生提高對其學生興趣。 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師的職責,更好實現對高校學生培養目標。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2

          一、優化實踐教學體系,設置獨立的實踐課

          從2002年開始,我們結合我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具體情況,制定了本科生《分子生物學實踐》及《基因工程實踐》的教學大綱,開設了相應獨立的實踐課程,設計了質粒提取、PCR技術、DNA電泳、限制性內切酶技術、DNA的片段的膠回收、外源基因的連接及重組DNA的轉化、篩選和鑒定等最基本需要掌握的實踐。同時,我們還自編了內容詳細、操作具體的實踐教材。從2002年第一次開課至今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實踐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根據課上學生上課情況和完成的實踐報告上看,學生反應良好,能積極動手動腦并提出問題,實踐報告也完成得認真、仔細。學生掌握了這些基本實踐的原理和操作,對將來從事中藥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在這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發現了問題,由于該課程的實踐內容全都是驗證性實踐,實踐設計為“教師包辦型”,從試劑配制到操作步驟教師都已經準備好,學生只是按照規定的步驟按部就班地做實踐就行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行為受到限制,對教師和教材依賴性強,限制了發揮學生主動思維的空間。

          二、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強調綜合性和連貫性

          由于驗證性實踐限制了學生發揮主動思維的空間,因此,必須建立分子生物學實踐教學創新培養新模式,從驗證性實踐過渡到以設計性、綜合性實踐為主,重點培養學生在科研中的綜合思維能力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思考,為學生今后進實踐室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做準備。我們在改革中強調實踐的綜合性和連貫性,如學習重組DNA技術時,我們安排了5個實踐:重組質粒的提取,DNA的酶切,DNA凝膠電泳及片斷的膠回收,外源基因的連接,重組DNA的轉化、篩選及鑒定。這五個實踐包括了重組DNA技術的五個核心內容“分、切、接、轉、篩”。我們把這5個實踐串聯成一個綜合實踐,使其具有連貫性。每次實踐結束時的樣品正好是下次實踐的材料,這些實踐將變成一整套前后關聯的有機整體,一環扣一環,只有這5個實踐全部操作成功了,才能最后得到自己需要的克隆。這種綜合性實踐使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面臨著挑戰,也使最終成功得到產物的學生有成就感;不僅能培養學生綜合實踐操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三、開放型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的實踐課教學中,學生除了在規定的上課時間,機械地完成規定的實踐任務外,幾乎沒有機會進入實踐室,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開放實踐室,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多時間和空間顯得很有必要的。但對于多數中醫院校來說,由于實踐室資源緊張,在開放方面一直實行得不夠。這次,我們嘗試對學生開放實踐室,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進入實踐室,開展相關的分子生物學實踐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首先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本課程組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所用到分子生物學實踐技術。有不少學生對教師的科研課題感興趣,我們組織感興趣的學生,在業余時間來課題組和教師一起進行了相關分子生物學的實踐研究。通過和研究生共同實踐,加強了理論課的知識。其次,我們組織學生利用所學到的分子生物學知識,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課下查閱資料,完成了科研小課題的實踐設計。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了他們設計的小課題,通過教師評價并與教師一起討論,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活躍的思維,通過討論進一步修正方案,使其更加完善。同時,教師利用業余時間,組織感興趣的學生進行了正式實踐。最后,在課堂中,我們抽出15分鐘,讓做實踐的學生講了具體實踐的體會和出現的問題,與大家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經驗。學生聽得都非常認真,討論得也很熱烈,大家都覺得這種實踐教學模式非常好,增長了很多知識,如果時間允許,希望能多些這種實踐教學模式。

          總之,通過分子生物學實踐教學創新培養模式的嘗試,取得了很好的反饋,既給學生介紹了先進的知識內容,拓展了視野,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對于學習醫學分子生物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培養了他們的研究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3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酶聯免疫分析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試紙條快速檢測技術、流動注射免疫分析技術等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的原理、開發及其在農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中的應用。

          【關鍵詞】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安全性要求農產品中不應含有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的物質或因素,它關系到人體健康和社會穩定。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和農產品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農產品安全已成為事關人民健康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問題,及時、安全、準確地檢測出農產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農產品安全檢測的重要內容。隨著農產品分析物質的不斷微量和痕量化,農產品基質的不斷復雜,僅使用傳統分析技術已難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分子生物學技術不僅可以簡化前處理過程、而且操作簡便、檢測成本低、安全可靠,且能進行特異性處理分析,其在農產品分析中占據越來越高的比例[1],目前在農產品 檢測中常用的技術包括:酶聯免疫分析技術(ELISA)、基因芯片技術、分子印跡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技術、試紙條快速檢測技術、流動注射免疫分析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biosensor)等。分子生物學技術解決了傳統農產品前處理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農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 、應用于農產品安全檢測中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1.1 酶聯免疫分析技術

          酶聯免疫分析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荷蘭學者Weeman與Schurrs和瑞典學者Engvall與Perlman幾乎同時提出的。最初ELISA主要用于病毒和細菌的檢測,20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廣泛應用于抗原、抗體的測定,范圍涉及到一些藥物、激素、毒素等半抗原分子的定性定量檢測。它是在RIA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非放射性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它利用酶標記物同抗原抗體復合物的免疫反應與酶的催化放大作用相結合,既保持了酶催化反應的敏感性,又保持了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極大的提高了靈敏度,且克服了RIA操作過程中放射性同位素對人體的傷害。酶聯免疫分析法在農產品安全檢測中最為常用。農獸 藥殘留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包括待測物選擇、半抗原合成、人工抗原合成、抗體制備、測定方法建立、樣本前處理方法和方法評價等步驟。ELISA具有樣品前處理簡單,純化步驟少,大量樣本分析時間短,適合于做成試劑盒現場篩選等優點,使其可試驗快速現場監測,是現階段農產品安全檢測領域應用較多的一項檢測技術。目前酶聯免疫檢測的農、獸藥殘留種類主要包括:有機磷農藥、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有機氯類農藥、氨基甲酸酯類、獸藥類等。

          1.2 PCR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

          該技術誕生于1985年,由美國Cetus公司和加州大學聯合創建。PCR技術利用變性與復性原理,在體外使用DNA 聚合酶,在引物的引導和脫氧核糖核苷酸(dNTP)的參與下將模板在數小時內進行百萬倍擴增。該技術可選擇性地放大特定的DNA序列,因此在農產品致病性微生物檢測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實時定量PCR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技術,該技術通過直接測定PCR 過程中熒光信號的變化,利用電腦分析軟件對PCR過程中產生的擴增產物進行動態監測和自動定量,從而成功地實現了PCR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而且,使用實時定量PCR技術不需要進行凝膠電泳,避免了交叉污染,使反應具有更強的特異性和更高的自動化程度。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重PCR、標記 PCR和不對稱PCR等多種不同的PCR方法都被應用于農產品檢測中,它們的應用使PCR技術擁有了更高的靈敏度和更短的周期。

          1.3 試紙條快速檢測技術

          試紙條與試劑盒相比較具有更加易于攜帶、檢測更加迅速等優勢。在實際檢測過程中,特別是現場快速檢測,并不一定需要對每個樣品都獲得定量數據 而只需要定性地判別出某個樣品是否含有某種農獸藥,含量是否超過規定標準既可。因此只需要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就可以獲得結果的快速檢測試紙條是最為合 適的檢測工具[7]。試紙條技術與試劑盒相類似,其特點是以微孔膜作為固相載 體。標記物可用酶或各種有色微粒子,如彩色乳膠、膠體金、膠體硒等,以紅色的膠體金最為常用。固相膜的特點在于其類似濾紙的多孔性。液體可穿過固相膜流出,也可以通過毛細管層析作用在膜上向前移行。常用的固相載體膜為硝酸纖維素膜、尼龍膜等。試紙條技術主要包括酶標記免疫檢測技術(immunoenzyme labeling technique)和膠體金標記免疫檢測技術(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nique)。酶標記免疫檢測技術是以酶為示蹤標記物,而膠體金標記免疫檢測技術是以膠體金作為示蹤標記物,應用于抗原抗體反應的一種新型免疫標記技術。

          1.4 流動注射免疫分析技術

          流動注射免疫分析法是將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重現性好的流動注射分析與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的免疫分析集為一體。這種分析方法具有分析時間短、需要樣品量小和操作簡便等特點。利用FIIA對一些樣品分析,測定耗時不足 1min。FIIA有:均相FIIA和非均相FIIA。流動注射免疫分析主要包括:流動注射脂質體免疫分析技術、流動注射熒光檢測、流動注射化學發光檢測、流動注射分光光度檢測和流動注射電化學檢測。利用FIIA 是一種靈敏性、專一性、準確性好、快速、節約成本的方法,樣品也不需要預處理和富集。

          2 、結語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農產品的跨區域、跨國際流通,對農產品病原菌的檢測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出發,準確、快速、經濟的檢測 方法是農產品安全檢測的發展方向。盡管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具有諸多優點,但目前它們大多處于實驗室階段,不能廣泛應用于實踐,僅能作為標準檢測方法的參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應進一步加快研究步伐,建立真正實用的農產品快速檢測方法。產品快速檢測方法。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4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藥學分子生物學已迅速發展并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同時,它也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重要的前沿學科之一。此外,藥學分子生物學在新藥研發、藥物設計等過程中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1]。因此,藥學分子生物學是本科藥學專業學生一項重要的基礎課程。為適應新形勢下藥學專業發展,探索藥學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從教學儀態舉止、學生興趣的培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多方面進行探討,旨在提高教學質量。

          一、注重教學儀態舉止

          儀態舉止是一種非語言交際行為,包括眼神、表情、手勢及儀態等。恰當的儀態舉止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首先,教師應注意自身的面部表情。當教師面帶微笑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感受到的是輕松愉悅。反之,若教師把刻板展現在臉上,則會直接招來部分學生反感的情緒。其次,教師應注重和學生的眼神交流。如教師的目光需要覆蓋全體學生,不要漂移不定等,從而使學生有很好的歸屬感。其三,教學過程需配合適當的手勢。在教學過程中,手勢既直觀又形象,是極其重要的輔助手段。此外,不同的手勢表達不同的情感。教師若能合理運用手勢,將會使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其四,教師還需注重儀態。一方面,教師的著裝應簡約大方,不標新立異。另一方面,教師的舉止也應文雅、莊重。如果教師的儀表或是舉止不修邊幅,則很難得到學生的尊重?傊,良好的教學儀態舉止,不僅能提升教師的個人形象,更能提升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W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然而,藥學分子生物學課程理論性較強,知識點密集,且內容抽象,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則是本門課程教學中不容忽視的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講解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授銜接蛋白“SOS”即“son of sevenless”的具體作用機制時,可先通過簡單介紹其家族其它編碼蛋白的基因:evenless(無七),bride—of—sevenless(無七的新娘)等在果蠅中的發現過程來引出“無七”的下游“son of sevenless”( 無七的兒子), 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以加深其對其概念的記憶,并讓學生明白科學的發現和探索有時也是個有趣的過程。此外,教師還可通過運用語言藝術,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如教師可利用乾隆皇帝和紀曉嵐的回文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引出反向重復序列。

          三、科學規劃教學內容

          藥學分子生物學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的理解為一部大綱教案、一份教案或是對課件的枯燥陳述。教學內容應被合理的選擇、組織、安排,從而使講授內容深入淺出、融會貫通?茖W規劃教學內容包含兩個方面:其一,精簡重復內容,補充前沿新知識。由于藥學分子生物學的理論講授內容與生物化學、遺傳學等學科的內容有部分重疊。因此,教師須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取舍,以避免在教學中與其它學科簡單的重復。此外,由于藥學分子生物學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換代較快,教師應及時將最新的理論知識及科研成果引入教學內容,進而擴大學生的視野。如在講解siRNA時,可同時引入一些mirRNAceRNA、PiRNA等前沿相關知識;其二,教學內容具有系統的邏輯結構。藥學分子生物學的知識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而每堂課所教授的概念、原理、應用又是相互聯系的,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注意由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由概念到原理的過渡等等;其三,教學內容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做到教學內容重點、難點以及了解內容的差異性講解,如哪些知識點需要重點強化、哪些知識點要精解、哪些知識點只要一般了解、哪些內容可以由學生在課后自學等。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速度一日千里,其新的理論知識及研究方法不斷的更新和涌現。同時,由于該學科內容相對抽象復雜、較難理解,因此,單純的“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授課模式也日益顯示出了一些弊端問題,如信息量小、知識面窄、知識內容抽象空洞等問題。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我們應充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從而以逼真、生動的模式來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講授基因敲除中同源重組的原理是時,若單純的用語言進行講解及闡述則會相當的晦澀難懂。但是,若能在教授過程中輔以圖片及動畫演示,則可非常直觀的闡明DNA如何整齊排列,如何形成holliday中間體及異源雙鏈,最后形成雙鏈重組體等過程。以這種直觀、動態的形式展現同源重組的原理,不僅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其過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實驗課輔助

          分子生物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技術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一方面,分子生物學的理論知識為其新實驗技術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另一方面,實驗技術也是驗證其理論知識的重要工具。因此,為了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分子生物學理論知識,深入認識疾病的發生及發展機制,建立科學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綜上所述,看似平常但并不平常的教學過程,蘊含著眾多的教學理念,而教學改革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不斷的豐富完善和總結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5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迅猛發展,其對生命科學領域的各分支學科已經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極大地促進了醫學和農學的發展(張樺,2013)。分子生物學帶動其他生命學科的發展為人類認識生命現象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也為人類利用和改造生物體創造了廣闊的前景。分子生物學是生命科學相關專業普遍開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是醫學和農科類研究生的主干專業課程,將為專業課的學習奠定關鍵基礎,也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深造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學習分子生物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并不高甚至出現恐學的現象,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分子生物學是從微觀層次上研究生命的本質,其研究和描述的對象看不見摸不著,使得很多學生對抽象的概念和晦澀的語言難以理解,猶如聽天書一般;其次是目前分子生物學授課的方式和內容理論性太強,與實際應用嚴重脫節,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缺乏學習的動力;最后是分子生物學雖然發展迅猛但是依然處在初級階段,與其知識相關的產業還不發達,使得學生有一種誤解,覺得這些理論知識與他們的生活、工作、事業離得太遠,還不如考取各種其他證書來的實際。因此,對于我們老師來說存在著幾個挑戰,怎樣將分子生物學晦澀難懂的語言猶如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怎樣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們覺得所學知識能學以致用?怎樣調動他們探索微觀生命世界的興趣?鑒于分子生物學的重要性和結合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和動機,筆者由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動機理論出發,在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方面對分子生物學課程進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思考,以期為改善分子生物學以及其他相關課程的教學效果提供一些新的啟發和思路。

          一、游戲教學法

          激發興趣,可以顯著提高學習的效果。然而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并不會與生俱來。需要后天培養。學生在面對一門全新的學科,知識點多,抽象,理論性強,是難以產生有效的學習動機,更不用說學習興趣了。如果不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索破解,那么老師的教學工作就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無功而返。依據高等教育心理學理論,學習動機可分為外部學習動機和內部學習動機,兩者對于學生的學習都有強大的驅動力。外部學習動機是指個體由外部因素所引起的動機,例如分數、獎勵和懲罰等。其產生的學習驅動力不穩定,不持久,易受外部因素影響;而內部學習動機是指由個體內在的需要所引起的動機,例如求知欲、興趣和成就滿足感等。其產生的學習驅動力比較穩定,持久,不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只有內部學習動機才能真正成為大學生學習的推動力(伍新春,1999)。然而在學生學習一門新課程時內部學習動機一般很難激發,而外部學習動機激發相對比較容易。在這方面我們主要嘗試游戲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一般用于中小學校的課堂教學,在高校教學中鮮見報道,而在分子生物學教學中還未見報道。要采用游戲教學法,首先要知道游戲為什么能很快引起人們的興趣。在這方面每個人認識的角度會不同。在我看來,游戲內容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有的甚至很枯燥,內容玩法單一,如俄羅斯方塊、貪吃蛇等等。但就是這樣的游戲還是引起有些人廢寢忘食去投入其中,最大的奧妙在于,它可以讓人們在短時間內獲得勝利感、成就感和愉悅感,如游戲不斷有得分增長,有多種難度等級,你只要通關一級后,就可以玩下一級,得分會不斷累積升高。每一級都有一定的難度,而且級數越高,難度越大。而存在的難度恰恰可以有效激發人們挑戰的欲望。你可以通過短時間的熟能生巧就可以戰勝通關,從而獲得勝利感和愉悅感。而且游戲的方式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至于一開始就太難,怎么玩都無法通關,從而產生挫敗感,最后失去興趣。以上這些游戲玩法的思路,這種激發人們興趣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借鑒到分子生物學教學中。依據學習動機理論,游戲教學法首先可以用于激發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方法可以采用游戲中的累積加分制,將課程最終得分按一定比例分解到平時得分中。平時得分可采用類似知識競賽的形式,每個人都是競賽的主體,將答案寫在紙上上交,老師現場直接打分進行累積并實時公示以刺激學生的學習斗志。該教學方法最大的改革是要突破目前分子生物學教學大綱中所規定的課程內容順序,知識點要有所講,有所不講(如核酸的復性動力學等)。對于二本和三本的高校學生,課程內容不需要大而全,過分追求反而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印象除了覺得太難以外,腦子里什么都沒有留下來。因此有必要按照由易到難對課程內容進行重新梳理和凝練,使學生能在一開始學習專業知識時,就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并通過加分方式獲得勝利感和愉悅感,然后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不斷地激發他們戰斗和挑戰的欲望,然后又能在以前的基礎上,在較短時間內戰勝新的更難的考核等級,從而最終達到學通整個課程知識的目的。最大的難點在于為分子生物學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級別難度的,而且能有效考核學生掌握程度的、能不斷刺激學生興趣和斗志的競賽知識點。

          二、理論結合實踐

          通過游戲教學法激發了學生外部學習動機,接下來就需要將它轉變為內部學習動機,使大學生真正擁有學習的推動力。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個人認為“師傅領進門”的真正內涵是老師利用自己寬廣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向學生展示學習理論知識的魅力和價值在哪里?讓學生真正擁有學習的內部動機,學生真正擁有了學習推動力,學習本身就無需老師再累心了,學生自己就會自覺主動解決,最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外部學習動機的驅動,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后,就可以開始培養和激活他們的內部學習動機了。研究表明求知欲、興趣和成就滿足感可以引發內部學習動機。那么怎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滿足感呢?研究發現一定的環境和適當的情景能產生興趣。而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面臨問題或任務,感到自己缺乏相應的知識時,就產生了探究新知識的認識傾向;這種情境多次反復,就會轉化為求知欲。因此我們認為給學生一個職場情景模擬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學生都要畢業,都要面臨一個單位面試的問題,因此這個場景模擬可以這樣設置:你們到一家跨國生物技術公司應聘,公司給你們布置了一道面試題:如何大幅提高大腸桿菌生產氨基酸的產量,以色氨酸為例,設計具體詳細的工作方案。最終依據你們的方案決定你們的去留。這個場景可以模擬在講解色氨酸操縱子學說之前,也可以在此之后。顯然在學習之前模擬這個問題學生是無法回答的,但是你可以告訴他們,答案就在色氨酸操縱子學說這一節的學習中。這種方法的目的是通過這樣一個場景的假設,給他們一種感同身受的壓力,進而激活他們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之后模擬這個問題,一般的學生也是很難回答的。但通過老師的一些提示和啟發,學生可以逐漸思考出答案。既鞏固和加深理解了之前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聯系了生產實際,拓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成就滿足感,不再覺得所學知識離他們的工作遙不可及。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理論知識,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動力。當然也可以設置為你作為研究部門的負責人接到一個新的研究任務,你如何解決?依據前人研究成果,在這種情境模擬多次后,就會轉化為求知欲和成就滿足感,進而引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達到“師父領進門”的目標。在情景模擬時,學生可以輪流扮演面試官或面試生的角色,或者直接參與情景模擬的設計中。這樣帶有游戲性質的情景模擬也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切實獲得一些實際的面試體驗或面試官心理,為將來的工作面試打下一定的基礎。職場情景模擬法將會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然而對于老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子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沒有豐富的科研實踐和較寬的知識面,是難以真正掌握的,自己沒有掌握又怎么能教會學生。所以教師除了要深入掌握分子生物學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豐富的生產實踐和科研經驗,這樣設計出來的情景才更加具體和逼真。

          三、結語

          以上闡述的分子生物學教學思路和方法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想法和心聲,然后去設計案例問題并需要長期不斷完善。只要老師熱愛教育事業,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筆者借此一文拋磚引玉,希望能給分子生物學以及其他課程的授課老師們有所啟發,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提升教學質量做出貢獻。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6

          摘要:園藝產業與研究的不斷發展對園藝專業學生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除了傳統的園藝專業課程外,學生還應掌握一定的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知識。根據人才培養需求,經過幾年的調研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了面向園藝專業本科生的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建設的思路。

          關鍵詞: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教學評價

          園藝起源于石器時代,園藝產業是農業種植業的組成部分,主要圍繞果樹、蔬菜和觀賞植物展開。除了傳統的農業生產,園藝產業越來越多地涉及人居環境、旅游觀光、生態安全等方面,對豐富人類營養和美化、改造人類生存環境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世界各國,園藝產業均面臨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園藝學以生物學為基礎,研究果樹、蔬菜以及觀賞植物的育種、栽培、生理等理論與技術,服務于園藝產業與研究。然而隨著園藝產業與研究的不斷發展升級,對園藝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藝專業的傳統課程設置中包括生物學基礎學科知識,如生物化學、遺傳學、植物學等和園藝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如園藝植物昆蟲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育種學等。在過去的幾十年間,這些課程的設置能夠滿足社會發展對園藝專業人才的需求,然而跨入新世紀后,分子生物學蓬勃發展,生物技術大量應用于園藝產業與研究,不論是面向產業還是面向園藝研究,都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具備一定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了解園藝植物特有的分子生物學知識及前沿發展。同時,在過去數年間進行的一系列調研工作中,發現園藝專業學生進入研究生深造學習的比例較高,而不少學生在進入研究生學習之前沒有分子生物學基礎,在研究工作中屢屢受挫。目前,高校在課程設置上,通常是面向大生物類專業的分子生物學課程,并未有單獨的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而相比于其他的植物種類,園藝植物具有獨特的根、葉、芽、花、果實等的生物學特點。因此,基于過去的調研結果,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研究經驗,提出了建設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構思。

          1 、課程目標與要求

          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具有分子生物學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園藝植物的特點,是基于園藝植物研究發展而來。因此,本課程是屬于基礎與前沿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屬于專業拓展課程,是面向高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服務并致力于園藝植物研究或園藝產業實踐應用的園藝專業學生。

          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建立,目的在于讓學生開始接觸并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了解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與應用以及前沿研究動態與焦點,增加學生知識儲存,培養學生深入學習園藝專業的興趣。學生一方面可以在生物學科中繼續深造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園藝植物基因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從事有關園藝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及生物技術育種工作。

          基于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的教學目標,本課程的內容設計應主要包含2個模塊:植物分子生物學基礎和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細分之下,使本課程的內容更具針對性。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可以包括基礎的分子生物學知識:染色體與DNA、轉錄、翻譯等;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與應用:基因表達技術、基因功能研究技術、蛋白基因互作研究技術等;園藝植物發育的分子生物學、花發育、果實發育等;園藝植物分子學前沿研究:基因組學研究、基因編輯技術等。

          2、 課程建設

          2.1 師資建設

          在所有常規教學模式的課程中,教師多是教學行為中的主體。因而師資建設是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建設的首要問題。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既涉及基礎分子生物學知識,又涉及園藝植物研究前沿熱點,因而要求教學師資具有扎實的生物學科基礎,以及多年從事園藝植物研究的背景。此外,要注意師資力量的梯隊建設,形成教授—講師梯隊、博士—碩士梯隊[3]。前者保證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教學內容的前沿性與完整性,后者保證基礎教學內容的正常展開。在這個原則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經過多次教學研討,組建了包括教授、副教授、講師在內的針對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教學團隊,其中數名教師曾留學海外,具有深厚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此外,所有人員均是博士學歷背景,且從事多年園藝植物研究。

          2.2 內容組織與安排

          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安排依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以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為基石,以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為主體,以園藝植物前沿研究為拓展,構建全面而系統的關于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的知識體系。

          2.3 實驗課程設計

          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開設,服務并致力于園藝植物研究或園藝產業實踐應用的園藝專業學生。因而,實踐性的實驗課程必不可少。實驗課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理論知識、是否能靈活運用的關鍵。實驗課程的設計應該根據課程的內容組織與安排進行,圍繞課程的重難點展開,真實有效地為學生投入日后的學習工作中奠定扎實的基礎。

          3 、課程教學方法

          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雖然是一門新的課程,但是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借鑒園藝專業其他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特別是兼顧理論與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可以設置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啟發式、聯想式、主題討論式等,讓學生轉換課堂主客體地位,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通過提出問題、討論分析、持續啟發的互動式教學,促進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設置不同的研究主題,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互相學習。在業余時間主動關注園藝植物研究的前沿性進展,以報告會的形式,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

          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在現今的高校教學工作中已經是常規的教學手段。其能集圖像、文字、聲音等為一體,形象地將生澀難懂的知識點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分子生物學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一體,在這3個課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在分子生物學的基礎上更融合了園藝植物研究的特點,對于園藝專業本科生而言,部分內容可能過于抽象,而多媒體技術則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能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理解掌握更多的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要善用網絡教學資源,網絡平臺上有不少名校的分子生物學或園藝植物研究相關的公開課程,有針對性的選擇部分章節內容分享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作為一門新課程,在實驗課程設置上應注意與已有課程的區別,特別是與園藝植物生物技術課程的區別。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教學團隊經過反復的調研與教學研討,認為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的實驗課程應該以基礎的分子生物學實驗為基石,以前沿性的園藝植物研究為導向,設置簡化版研究課題式的實驗,讓學生學會用已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具體的研究問題。

          4 、課程教學評價

          教學方法的改進,使得課程教學評價方式的改變成為必然。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作為園藝專業的素質拓展及前沿性課程,傳統的課程考核機制并不完全適用。基于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為學生今后的深造學習奠定基礎,課程的考核應側重于學生掌握并運用知識的能力。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考核應重實踐考核,輕考試考核。例如,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有一定難度的小型研究課題,讓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并實踐。最后對課題進行分析總結。在進行課題實驗中,重點考察的并非實驗是否成功,而是學生能否在自己設計的方案中總結經驗并得到鍛煉。

          5 、結語

          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設置是幫助學生完善學科知識體系,提升學生深造學習的能力,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礎。目前,關于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團隊唯有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才有可能將構思變為實踐,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學工作中完成實踐之后,才能不斷深化理論和實踐改革,推進園藝植物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建設與完善。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7

          摘要:本文初步探討了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教學過程,包括常規教學課、小組討論課、測試及課后學習中形成性評價的使用策略,彌補了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的不足,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形成性評價;策略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是聯系基礎和臨床的主干課程,其主要研究生物體的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及其調控、遺傳信息的傳遞等內容,歷來都是醫學生學習的難點。其難點首先表現為內容繁雜枯燥,知識點密集,尤其代謝系統酶類眾多,機理復雜,學生容易記憶混淆,缺少知識點之間聯系和綜合性的應用。同時,原理和分子技術過程抽象、難理解,學生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把握學習內容。此外,與臨床實際結合不緊密,大多停留在基礎理論的講解之中,缺乏內容的臨床案例拓展。醫學生的生物化學知識內化程度不高,進入情況復雜的臨床后,難以對所學知識進行熟練的應用。因此,在教學上必須尋求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知識關鍵點上必須設置頻繁、及時、靈敏的反饋點,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進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的改進,從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形成性評價是近年高校教改工作中十分關注的問題之一,其是動態的多進程的評價機制。它不僅是教與學的相互融合,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其本質特點是將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進教學與學習。通過對所收集信息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取得的成就,客觀地識別學生距離目標的差距與不足[1]。形成性評價的使用能推動整個學習過程的發展。如何設置觀察點進行形成性評價,這是整個評價過程的關鍵。針對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特點,筆者嘗試采用以下多元化策略來開展形成性評價。

          一、常規教學課中的形成性評價

          常規教學是指以教師講授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每次上課前或課中用8—1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總結上節課或前面講過的學習內容,在關鍵點設置問題,通過手機“藍墨云班課”APP平臺的舉手、搶答等板塊進行課堂表現記錄和簽到情況收集,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時了解其掌握情況,并給予及時的糾正和反饋。在實驗課程中,針對實驗課學生的學習態度、實驗內容原理和操作步驟的掌握程度、實驗儀器和工具的操作掌握和熟練程度、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完成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將結果反饋給學生,進行實驗報告改錯、小結的二次評定。

          二、小組討論課中的形成性評價

          小組討論教學是借助校內外、國內外的優秀資源,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進行自學、交流討論等方式尋找答案。小組設立PI制度,由組長做PI,負責安排執行項目。課堂上各組派出主講人進行PPT講解,其他各組學生可就該組的結果提出問題,共同參與討論[3],最后由教師就學生的討論結果及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點評。整個課程的形成性評價包括兩個板塊內容: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教師將針對情緒、PPT制作效果、講課內容符合大綱要求并重點突出、能用自己理解后的語言回答問題、回答問題思路清晰、能高度總結和系統整合所學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反饋給學生。學生評價包括小組自評和小組互評兩部分。小組自評里包括積極性和合作性方面,負責人PI對組內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組內同學就領導組織能力、公平性對PI進行評價。許多文獻顯示,小組討論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終身學習能力、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及創新能力。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筆者將其分為四種小組討論課:CBL討論、綜合性作業討論、調查討論和實驗設計。

         。1)CBL討論:在氨基酸代謝和肝的生物轉化內容中設置CBL討論。教師事先布置臨床案例,讓小組進行自學、討論、演講、評價,最后輔加案例分析測試,以考察學習效果。

         。2)綜合性作業討論:在ATP能量計算、代謝網絡內容中設置討論。教師事先布置相關綜合性作業,讓小組進行復習、討論、演講、評價,最后輔加計算和生理分析測試,以考察學習效果。

         。3)調查分析討論:在糖代謝—糖尿病的內容中設置討論。教師事先布置調查內容,可以是糖尿病原理、診斷方法、預防治療辦法等方面,讓小組各有偏重的去調查、討論、演講和評價,最后教師進行小結。

          (4)實驗設計討論:在基因工程內容中設置實驗設計題進行討論,讓小組根據已學習的內容進行實驗設計,并PPT匯報和評價。

          三、增加隨堂和階段性測試及反饋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利用手機“藍墨云班課”APP平臺在課程內容或階段性課程內容學習結束后,增加幾分鐘的隨堂測試。平臺可以提供班級的整體完成情況分析以及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教師可以針對這些數據,客觀的分析課程內容的掌握狀態,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對學生試卷中所反映出的重點、難點問題或者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進行講評,對問題突出的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和輔導,學生也可以通過平臺查看自己的錯誤及班級情況,找出差距。階段性測試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完成試卷改錯,并撰寫測試分析報告。報告內容包括對本階段知識的小結,重難點的理解及問題分析。任課教師將對試卷和分析報告進行第二次閱卷和評價,了解學生的反饋情況,其目的是讓學生領會到測試并不是一個終結,而只是一個教學環節,一個不斷彌補自身缺陷的過程。此外,學生將完成一份針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的調查報告,讓教師及時了解現行的教學學習狀態,調整教學內容。

          四、課后的學習情況評價

          通過手機“藍墨云班課”APP平臺,設置問題討論區,讓學生課后進行思考、討論并完成。教師收集學生在線時長、上線頻率以及在討論區反應出來的普遍問題,進行課堂評講。此外,每個章節學習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在線完成,并設計作業后的小測試,讓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自我評價。教師收集測試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新興、熱點問題,比如基因測序、基因芯片、基因檢測技術等內容,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小綜述,從而開闊學生的研究視野,建立科研思維,而且為今后提高解決科研課題的能力和論文撰寫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傊,形成性評價的核心就是不斷反饋,不但能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7]。其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上的有效實施,對教學雙主體都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是教學效果提高的保證。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8

          摘要:從近幾年分子生物學方法的運用來看,以核酸生化作為基礎的新技術成為了當前醫學檢驗的最新方法,在醫學檢驗領域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筆者在前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和認識,談談分子生物學中的幾個相關技術,希望讀者可以加深對此的認識和了解。

          關鍵詞:醫學檢驗;分子生物傳感器;分子蛋白組學;分子生物芯片技術

          在基因克隆技術日漸完善和基因測序工作日益完善的背景下,迎來了基因時代。到20世紀末生物學領域中的數理科學應用大大增加,在功能基因組學、環境基因組學和結構基因組學的共同發展的態勢下,分子診斷學技術也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檢驗醫學開拓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1、分子生物傳感器的應用

          對于分子生物傳感器而言,其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化學或者生物技術,把諸如蛋白、抗原、抗體、受體、微生物、細胞、酶等生物識別元件固定在換能器上面,在待測物與生物識別元件產生特異性作用后,以換能器作為媒介,將其作用產生后的結果進一步轉化為能夠檢測和輸出的光信號和電信號等,再對待測物質進行更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達到檢測分析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體液中的微量蛋白、核酸和小分子有機物等物質的檢測都需要分子生物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的存在對于處于手術中和重癥監護下的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Skladal等相關學者利用通過寡核苷酸探針修飾過的壓電傳感器對丙型肝炎病毒進行檢測,同時還對其DNA結構轉錄和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擴增過程進行了實時的監測,而整個檢測過程僅僅需要10min,除了監測耗時較短外,該裝置還具有可以重復使用的特點。Petricoin等相關學者利用壓電傳感器對破骨細胞生成抑制因子和幾種抗體的相互影響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從中成功研發出能夠迅速檢驗血清中OPG的壓電免疫傳感器。Drosten等學者則報道了檢測神經遞質的酶電報,將電極放置在神經肌肉接點附近可實時測定并記錄鄰近的神經元去極化后所釋放的遞質谷氨酸。

          2、分子蛋白組學的應用

          對于分子蛋白組學的研究,在相關領域上可以說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也存在相當一部分結論是眾說紛紜和互相矛盾。對于一些典型的腫瘤標志物來說,其難以在當前通過表面增強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作為代表的蛋白質組學技術來得到充分體現。筆者查閱相關的問題總結出可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就是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具體包括重復性、敏感性和每個峰值蛋白在當前設備下確認所存在的弊端;其次就是要考慮實驗設計和對照組是否選擇得當,對于某個特定的蛋白組模式所反映的是腫瘤的特異性、代謝紊亂還是炎癥反應等都難以得到準確的結論;最后就是對于不同實驗室所產生的實驗結果,其標本處理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其可比性大為降低,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只有重視并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在檢驗醫學中才能發揮中應有的作用。

          3、分子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疾病認識也有加深,傳統的醫學檢驗技術顯然難以,滿足當前醫學界上準確、迅速、和低耗的要求。分子生物芯片指的是把大量探針分子固定在支持物上,然后與有所標記的樣品進行反應,根據自動化儀器所檢測出來的反應信號強度來對樣品中靶分子數量進行判斷。從病原菌檢測的角度來分析,由于相當一部分病毒和細菌的基因組測序已經完成,并且把很多代表著每種微生物的特殊基因集成1張芯片?梢愿鶕崔D錄來對標本中是否存在病原體基因的表達進行檢測,同時還能夠檢測出其表達的情況,進一步分析病原體對患者感染程度和宿主的具體反應。

          4、分子生物納米技術的應用

          以抗體作為基礎技術是生物活性物質檢測多種方法中較為重要的一種。免疫分析結合磁性修飾的技術已經在各種生物活性物質和異生質物質檢測中得以廣泛的應用。其原理是通過把抗原或者特異性抗體固定在納米刺球表面,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化學發光物質、酶或者是熒光染料等基礎物質所產生的檢測與過去常用的微量滴定板技術進行比較,則表現出簡單、快捷的優點。有相關學者把抗體連接起來的納米磁性微球與特定的自動檢測系統相結合起來,并將其成功地運用在血清中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抗體。除此之外,目前全自動夾心法免疫測定技術已經成功在胰島素檢測中得到運用,當中也涉及到抗體、蛋白納米磁性微粒復合物和堿性磷酸酶標記二抗。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9

          [摘要]該研究分析了虛擬現實技術,闡述了分子生物學的概念,針對虛擬現實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實踐,最終提出了解決虛擬現實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的對策。最終希望通過分析研究,實現虛擬現實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能夠得到顯著效果的目標。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

          虛擬現實技術的產生為生活帶來了無數便捷,在虛擬現實技術中是以人為主體,人類從中獲得從未有過的體驗。該研究所說的虛擬的分子生物學實驗是通過計算機軟件開發以及網絡的技術相結合形成的系統軟件。它應用了Flash編寫課件,匯集了圖片、視頻、音頻、動畫,創造了一個虛擬中的實驗室。通過操作計算機就能夠進行生物實驗。具有多重特點。虛擬現實技術這種新型的仿真技術與分子生物學的教學實驗相互結合,完善了老師教授實驗教學模式,彌補了生物教學實驗中產生的不足之處,把虛擬現實技術的特點發揮出最好的效果。為學生教學提供了更多的途徑。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已應用在分子生物實驗教學之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造力,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針對這一技術,該研究作出了深刻具體的分析,現報道如下。

          1、虛擬現實技術

          1.1虛擬現實技術的含義

          所謂虛擬現實技術,是指人類利用計算機根據真實的環境設計并構造的模擬世界的一項技術。它是一種多種信息組合交集成為三維立體視圖以及有真實能動性的仿真系統。它幾乎和真實世界一模一樣,人們仿佛置身其中。虛擬現實技術(VR)是開啟這一類技術大門的鑰匙,是仿真技術的指路標,是多種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組合。虛擬現實技術走在多種網絡技術的最前端,是值得更多的網絡人深入研究的課題。虛擬現實技術包含有:模擬環境、行為能力、感覺、感應設備。所謂模擬環境,它是電腦設計出來的具有3D真實效果的場景。行為能力是說場景中的人物有自己的行為能力,和現實中的人物是一樣的,身體的各部位都可以活動,電腦進行操控他們的行為能力。當電腦發出某個指令時,他們會根據指令做出相應的反應,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動作。感覺,眾所周知,是場景中的人物擁有五官的感受,比如,嗅覺、味覺、聽覺等等。感應設備是指使三維立體視圖交匯在一起的設備。

          1.2虛擬現實技術的特點

          作為新發展起來的仿真技術,虛擬現實技術有很多特點,如下所示。

         、倥c現實交集。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說是一個仿真世界,它擁有著真實世界所擁有的一些事物,包括人類在內。仿真世界里的人物和我們一樣有著感官以及能動性,唯一不同的是,它們需要我們用計算機來操作它們的行為。

         、诤馨踩0踩钦f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場景模擬演練,比如,演練各種火災場景、各種地震場景等等。這樣有助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些情況時能夠冷靜處理,及時躲避,能夠自救以及救助別人,確保我們人類的人身安全。

         、鄹杏X置身其中。當我們操作電腦時,就會覺得仿真世界里面的人物就是自己,仿佛置身其中,體驗不同的世界。仿真世界的真實程度會讓你覺得和現實沒有任何區別。

         、軗碛懈兄芰ΑL摂M現實技術其中包含有感覺,這是說里面人物的感覺,他們有聽覺,味覺,嗅覺,以及它們還有運動能力。

         、萦嗅槍Φ奶幚韱栴}。在虛擬演練中,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比如,當自己無法處理火災事故時,我們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演練,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

          2、分子生物學

          2.1分子生物學概念

          分子生物學是指以分子為單位來探究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分子生物學主要是研究蛋白質、蛋白質-核酸這一類分子的構造以及合成。探究其生命活動主要包括了人類的癌癥的病變,植物的光合作用生命活動中神經的原理等等。分子生物學是需要通過不斷試驗,不斷用實踐證明理論的學科。它也是一門開放性學科,要求學生通過動手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探究實驗,最后得出結論。所以又說分子生物學的實踐性很強。

          2.2研究分子生物學的意義

          所有生命現象的活動都是有規律的。就像生物都是由蛋白質還有核酸組成的。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為人類帶來了了解生命活動規律的機會,人們可以進一步改變生物構造作進一步的研究,為人類造福。

          2.3相關應用

         、倏寺〖夹g。分子生物學作為一門新興邊緣的學科,它的研究成果能夠為人類造福。雖然目前我們仍處在克隆技術的最初級階段,隨著科學家不斷探究以及實驗,未來定會看到克隆技術所帶給我們的福音。

         、贒NA鑒定。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不斷深入探索,科學家對基因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成果。DNA鑒定也為偵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的證據。同時親子鑒定也可以通過DNA檢測獲得幫助。

         、坜D基因。轉基因(GMF)是通過轉換物種之間的基因而得到的另一個物種。轉基因食品擁有了其它食品所沒有的能力,例如,轉基因食品防蟲蛀,延長了保質期,而且是大批量生產,使生產成本減到最低,轉基因食品不分季節,可以隨時供應,滿足人類的需要。但由于轉基因食品的好壞尚不明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實驗。

          3、虛擬現實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特點

          虛擬實驗是虛擬現實技術與生物教學實驗相結合的產物,是利用操作計算機讓學生體驗模擬的生物實驗,實質上他就是計算機利用Flash技術開發的軟件系統,為學生提供環境、設備,就像在真實的實驗室一樣。正是如此,虛擬實驗有著真實實驗室不可比擬的特點:

         、俟餐南到y。眾所周知,計算機系統中的資源都是可以通過網絡共享的。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看到、用到。而虛擬實驗證正是有這一特點,它可以通過計算機目錄檢索,學生所需要的相關數據、文件、電子圖書,甚至是以前操作的實驗都能找到。學生通過共享資源,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诮涣餍畔。資源可以在計算機上共享,同樣的,在虛擬的實驗環境中,學生可以盡情的交流,交換意見。

         、蹖W生自由操作。虛擬實驗是由計算機操作完成,學生通過操作計算機完成實驗成果。所以學生擁有操作的權利,可以對虛擬儀器的使用進行操作。還可以隨時上傳相關數據,保存數據等等。

         、苘浖墶kS著社會發展迅速,信息步伐加快。虛擬實驗也需要更新換代,軟件需要升級。各種環境都需要被改變。我們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隨時準備虛擬實驗進行擴充。

         、菰O備先進。虛擬現實技術是新興的一種技術,所以在設備上都是采用最先進的。當然,虛擬實驗的儀器也是最好的。

          4、虛擬現實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次總結,虛擬現實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問題。

          4.1兩者發展不健全

          在分子生物學的實驗教學中,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一直都很盲目注重實驗的結果,對于實驗的設計方面設想的偏少。教學中更注重實驗,而忽略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沒有設計過程,就不會了解整個實驗的設計思路,及時得到了實驗結論,也只是匆匆記住結果而已。老師的這種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并沒有從教學中學到任何技能。學生應該全面掌握實驗教學過程,從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探究實驗,最后得出結論。這樣才能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銜接。而虛擬現實技術也是目前新興的仿真技術,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對于生物實驗教學這一模塊沒有進行標準化,使用起來會很困難。在使用計算機操作虛擬現實技術上,老師和學生應提高使用計算機的能力。

          4.2虛擬現實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軟件設計和上機操作問題

          在設計軟件時,設計者要和相關實驗人員進行溝通,使設計出來的軟件能夠方便使用。讓老師能夠教會學生應用軟件,同時能夠讓學生操作實驗并得出相應的實驗結論。老師與學生共同學習,不僅有生物實驗,還有計算機軟件操作的問題。

          4.3現實與虛擬的空間問題

          使用了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就進入到了另一個世界,在其中體驗生物實驗教學。兩者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學生不能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中而忘記了教學的重點。

          5、虛擬現實技術在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5.1加強對計算機軟件的學習

          首先,學生要進行計算機培訓,以保證學生都能夠達到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其次,統一由軟件人員進行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的生物實驗的軟件的培訓課程。教會學生操作軟件,并能靈活掌握。以便學生能順利操作實驗,并得出正確結論。

          5.2完善分子生物教學實驗的教學

          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是學生教育中必行之路,而且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要求學生自主完成實驗的設計與操作。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

          5.3加強兩者合作交流

          軟件設計者與生物實驗人員要多溝通,使兩者的結合得到更好地發展。同時也促進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在教育中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5.4課前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

          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軟件操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更加逼真地進行實驗操作,分清現實與虛擬。學生在軟件操作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充分了解實驗的設計過程與操作過程及最后得出的結論。提高了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

          6、結語

          虛擬現實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仿真技術,它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便捷,解決了人類對危險環境的及時應對問題。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深入教學作為一種模式值得被重視。它解決了學校教育中教學過程的不完善,硬件設施的缺乏,教學環境等問題。從更開闊的視野以及多重的角度參透教育的特點,并對其開展一系列問題的分析研究。學生可以在過程當中進行深入探索和自主學習,為學生學習知識增加了樂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計算機的操作,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向上,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不過,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 篇10

          摘要: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現代生命科學教學中最重要的主干課程之一,是高職院校生物科學等相關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針對醫學遺傳課“分組生物學”教學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幾個角度探討醫學遺傳課中“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醫學遺傳課;“分子生物學”問題;教學改革策略

          遺傳學是一門研究生物遺傳規律和變異規律的課程,是醫學遺傳課中的主干課程,也是高職院校護理學、生物科學等專業中的必修課,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遺傳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并以極快的速度擴展至了各個學科中,因此,在遺傳學中,涉及的知識點也越來越廣泛,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較大的困難!胺肿由飳W”是醫學遺傳課的重點內容,如何提高“分子生物學”的教學質量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1、醫學遺傳課“分組生物學”教學的問題

          1.1教學內容與專業脫節

          我院采用的教材為《現代分子生物學》(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圖文并茂、講解清晰。但是我院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方面的水平具有差異,對于這門復雜的內容,理解起來存在困難。在醫學遺傳課堂中,重點內容為遺傳學方面的知識,現行的教材與專業內容之間也存在脫節的問題。

          1.2實驗課程建設滯后

          在客觀因素的限制下,我院還沒有建立專門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相關實驗只能在科研項目、專業實驗中進行,學生的實踐機會并不多,難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1.3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不足

          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重點集中在理論知識上,忽視了專業的建設,且由于學習難度高,學生出現了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機不足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是主體,學生大多只能被動聽講,影響了教學效率與質量。

          2、醫學遺傳課堂“分子生物學”的改革思路

          為了解決傳統教學課堂的問題,需要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授課模式,采用分層授課、小組教學、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模式,搭建起教材與專業之間的橋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實踐、社會發展需求等多個角度重構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關注度。在課堂教學方面,需要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傳統的被動式教學轉化為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傳統的授課方式枯燥、乏味,為此,還需要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與形象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思維,深入淺出的再現這一學科的魅力。

          3、醫學遺傳課中“分子生物學”的教學改革研究

          3.1利用科學史提高教學趣味性

          如何從分子角度上為學生闡述生命的奧秘,提高“分子生物學”教學的趣味性,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分子生物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任何一個假說與理論,都是源自于實驗的,每一個實驗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為了提高“分子生物學”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利用科學史來導入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知識背后的故事。這種課程導入方式降低了課堂內容的難度,讓學生可以輕松學習教學內容,讓學生對后續的學習內容產生源源不斷的興趣,這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非常有益。

          3.2優化傳統的教材理論教學內容

          為了降低“分子生物學”的難度,我們從幾個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將大綱分為幾個內容:

         、倬w論部分:讓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建立、發展趨勢有全面的認識;

          ②基礎知識:介紹基礎知識,讓學生掌握基因的概念、DNA復制、蛋白質合成、RNA轉錄等基因表達過程;

         、垩芯糠椒ǎ喊w外操作技術、蛋白質操作方式、體內與體外重組技術;

         、芊肿由飳W的應用:采用實例的方式介紹生物分子生物學知識的應用,以教材為出出發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夯實基礎知識。并將分子生物學融入生活案例中。

          3.3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產生逆反心理,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案例式、啟發式、討論時教學法,創新教學方法。對于對遺傳學新知識點有重要鋪墊作用的其他課程的基礎性知識,可采取布置學生課前或課中自學、再集中小結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復習之,還要注意從遺傳學的角度闡明同一知識點,突出遺傳學的學科特色。如,在講解關于人類基因組測序應用、親子鑒定的知識時,即可采用案例教學法,引起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引導學生來提出自己的見解。除此之外,我院還會定期舉行分子生物學研究會、生物學研究進展講座等,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視野,更新知識體系。此外,還可以推行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將各類教學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動畫、音頻、視頻、圖形、文本、仿真軟件的方式來直觀的呈現相關內容,擴展學生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逐步解決課程教學難點。并構建了“精品課程網站”,其中的內容包括教學錄像、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在線輔導、畢業設計等內容,并結合課程內容及時來更新,讓學生從傳統的“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

          3.4構建完善的實驗課程體系

          實驗是“分子生物學”的重點內容,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多為驗證性實驗與基礎性實驗,實驗內容的創新性不足,為此,需要將實驗資源與科研力量整合起來,提高實驗的創新性、啟發性、實踐性、系統性與完整性,根據專業要求劃分實驗模塊,包括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與創新性實驗。其中,基礎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是常規實驗內容,在大一階段開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學知識;設計性實驗是實驗教學的重點,需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應用相關理論來確定實驗方法、選擇實驗設備,合作完成實驗項目;創新性實驗是依托科研項目開展的實驗項目,由學生按照主題來設置實驗方案,重點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

          3.5采用靈活的考核模式

          傳統考核模式單一,以理論成績作為主要考核依據,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中間環節的考察。為此,需要采用靈活的考核模式,從“過程后考核”轉化為過程中考核,內容包括“考勤與紀律”、“小組論文”、“課堂討論”、“期末閉卷考試”、“開卷隨堂測試”幾個方面。這種全新的考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既能夠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

          4、結語

          分子生物學是在揭示DNA雙螺旋結構基礎上快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實驗性學科。隨著DNA和RNA聚合酶的發現、遺傳密碼子的揭示、乳糖操縱子的發現、PCR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組學研究的深入以及合成生物學的誕生,使分子生物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遺傳學與多門課程教學內容的重復是客觀存在的,隨著生物科學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化程度的提高,這種局面將變得愈來愈突出。因此,調整遺傳學教學內容勢在必行。但無論進行怎樣的調整,都必須遵循遺傳學的發展歷史、保持基礎遺傳學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

        【對分子生物學的學習反饋】相關文章:

        教師網絡課程學習總結與反饋04-08

        從赫洛克信息反饋實驗談績效反饋10-11

        績效反饋面談的原則03-03

        海信空調面試反饋02-11

        HR績效反饋的竅門12-18

        家長對老師評語反饋10-30

        家長反饋意見范文12-17

        職場英語:交流反饋11-30

        實習單位的意見反饋07-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