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律動生命的作文教學芻議學科論文
[摘要] 現今的作文教學有著“人”與“文”分離之嫌。生命化的教育教學觀告訴我們,作文教學作為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應著眼于 “人”的發展,做到“人”“文”統一,它須是生命的律動。在教學中遵循生命律動的方向,張揚生命發展的個性,挖掘生命潛在的力量。
[關鍵詞] “人”“文”分離 作文教學 律動生命
教育是生命發展的需要,是個體生命生存發展的一種形式。教育的目的在于生命的不斷成長。我們要樹立生命化的教育教學觀。作文活動作為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生命的律動,它既是生命整體活動的結果,又作用于生命的整體。作文教學應保護學生的天性,遵循生命發展的內在邏輯。人總是要表達欲望的,如果該表達而沒有得到表達,壓抑于心,情動于中而不能形于言,便有“不吐不快”的感覺,使人的生命過程出現不和諧、不暢適。作文教學應當注重這種生命化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表達自己的欲望,實現生命的需求,并在表達中滲透自己的做人原則、是非觀念、個人修養、文化品格和審美意趣等多種因素,讓寫作成為生命的真實寫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人是有生命的人,文是洋溢生命精神之文,這才能真正做到“人”與“文”的統一。作文教學應思考的是 “生命”的點化、潤澤和體悟,這決不能把寫作只建立在“寫”的層面上。
現今的作文教學有著“人”與“文”嚴重分離之嫌。教學中一是世故化傾向,用成人的過于世故化的心態和處世原則去改造學生,造成世故習氣抹煞和壓倒學生純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虛飾矯情和套話空話蓋源于此,并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二是模式化傾向,把作文法則和合格作文模式化,并要求一無例外地遵從,這就造成了共性規范對個體自由性和獨特性的淹沒與壓抑,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的保護和激發、引導;三是凝固化傾向,即把作文模式變成僵硬的樣板,運用各種方式向學生強制灌輸,強行灌輸了文體的條條框框,先行約定了“好人好事”的材料定勢,讓學生摹仿樣板,不允許更不鼓勵學生的靈活創造,結果是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扭曲了他們為人的心態;即把作文教學變成了作文知識的不斷累積,偏離了作文課的性質和目的,能力培養缺乏。學生作為人的這些因素如不解放,就不可能在科學的作文活動中進一步激活并得到培育。教育的首要功能是體現人的完美生命的建構規律,尊重人的生命價值,使受教育的個體在自愛生命、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意識,以挖掘自身不斷更新與不斷創造的潛能。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處處著眼于“人”這一生命體,遵循生命律動的方向,張揚生命發展的個性,挖掘生命潛在的力量,從而實施。
一、在教學中遵循生命律動的方向
學生的作文是學生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精神的體現,是學生內部蘊藏著的情感意趣的再現。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只偏重于機械訓練,用成人的過于世故化的心態和處世原則去改造學生,造成世故習氣抹煞和壓倒學生純真童心的局面,作文中的虛假成風,套話空話聯翩,無視或輕視學生作為“人”的存在,忽略了整個作文過程中的生命個體的審美情感、精神、意志、個性、意趣的融入。學生學了多年的語文,寫了多年的作文,寫出來的作文缺少當代青少年應有的精神風貌及思想厚度,缺少生命個體應有的生命的感覺和體驗。使得生命律動的方向扭曲了。出現了人的人格、精神、情感的失落。作文教學要在“人”字上下功夫,建立以人為中心的作文主體性教學體系,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及生命體驗,將筆觸伸入心靈深處,寫出生命的真實,這樣才能遵循生命律動的方向。
作文教學對生命的存在與發展的作用,發生在認知與情感兩大領域,即認知與情感是交錯重疊地統一在人的生命個體中的,有某一個認知結構,總會有一個與之相適的情感水平;反之,有某一情感層面,必然也有一個與之相應的認知區域。作文的根本功能是“抒情表意”,是生命個體在生命群體中養成“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活動之一!氨硪狻,是把個人的具體想法、看法、對客觀世界的具體反應,向別人道清楚,寫明白;“抒情”,則是把“寫”這些想法、看法、反應時的態度(即所流露的相應情感)展示出來,以求得他人既同意自己的看法和反應,又附和自己的態度。所以,“表意”屬于“認知”的結果,而“抒情”則屬“情感”的結果。學生作文,成人著述,無論采用什么表達方式,記敘也好,議論也好,說明也好,都離不開“抒情”與“表意”,也就是都離不開“情感”與“認知”這促進個體生命發展的兩大要素。
當今,我們的中小學生作文,缺少的主要不是“認知”,老師們在課堂上下講的寫作方法、應試技巧乃至“秘笈”,可謂鋪天蓋地。我們的學生真正缺乏的是“情感”,是這一非常值得開發的重要領域,特別是“自己的情感”,即個體生命生存與發展中的真實情感。它對于促進個體“人”的生命的存在與持續發展的教育有著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要促進每一個學生個體生命的和諧發展,即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統一地發展,就得重視個體的“情感”,就要讓學生不僅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和“怎樣寫好”,還應清楚地正確地知道“自己為什么寫”?是為考試,為升學,為博得老師的表揚,還是為了自己生命的存在與發展而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真實認識和真情實感?“以什么態度寫”?是愛是恨,是贊成是反對,是接受還是拒絕?后兩者比前三者更重要,因為寫作的目的和態度是作者生存與發展的本原性需要,這才是生命的正常律動。
二、在教學中張揚生命發展的個性
生命是屬于每個個人的,本身就是富于個性的。巴班斯基說:“教育與人的個性發展相統一和相互聯系,才是教育過程的本質規律!薄皞性”就是個體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通過與后天諸多因素的互動互融而內化,形成有利于自身生命發展的、有別于其他個體生命的、多種素質融合的獨特個體的表征。這就是教育范疇認定的“個性”。每個人都有生存和發展的權利、主宰自己生存方式與發展途徑的權利,所以,生命應是自由的、自主的、充滿活力的、包含尊嚴的。生命化教育也應是個性化的教育。所謂的個性化,它強調的是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不可替代的,是潛在的能夠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作文教學過于注重作文傳達社會信息的功能,過于強調作文的社會意義,而忽視了學生作文是“我需要”、“為自己而寫”這一最本質的一面。作文教學不應以共性規范淹沒與壓抑個體的自由性和獨特性,而要讓學生敞開心扉,抒寫性靈,彰顯自我,張揚個性。優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為它洋溢著濃郁的個性色彩,搏動著感人的人格力量;千人一面的文章之所以令人厭惡,是因為它迷失了神圣的自我,泯滅了率真的個性。因此,作文教學必須創造寬松的寫作環境和愉悅的構思心境,讓學生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沒有暢所欲言的顧忌,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讓學生在激揚文字中,張揚生命的個性,律動個體的生命。
三、在作文教學中挖掘生命潛在的力量
生命個體的發展蘊藏著無限的潛能,人的發展過程,一定意義上,就是潛能的不斷開發。開發潛能如同開采石油一樣,需要鉆開一口井,而對人的生命發展來說,這口井就是意識。哲學家柏格森指出:“處于生命源頭的正是意識!庾R是一種對創造的需要,它只有在可能進行創造的地方,才對其自身顯示出來!标P注生命的教育,必須喚醒人的生命意識。意識是生命之靈魂,是人自主發展的力量。作文教學要使學生個體在自愛生命、自我認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意識,以挖掘自身不斷更新與不斷創造的潛能,不斷發現自我、表現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個體生命創造性地發展。但當前以知識傳承為核心的課程計劃、以規范管理為目標的課堂制度、以變相灌輸為主流的教學思想、以陳陳相因為傳統的教學手段……無一不在壓抑著學生生命的能動意識,無一不在限制學生生命的創造性發展。就作文而言,統一物化的命題,嚴格的文體寫作結構,考試評分的人為等級標準,必須共識的思想認識,模式化、規范化的立意追求,以及細致到雋永的開篇、光明的結尾、古詩詞的插話、名人名言的引用等等,幾乎到處設“軌”可循。在如此重圍之下,學生們完全沒有“選擇”的權利,從小學到中學,只知道“書上說的”“老師講的”“大伙兒都這么認為的”,就是沒有自己“想”的。使學生的習作成了 “為他人傳聲” 的新八股,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不會質疑問難,沒有自主意識,更不要說探究了。這又何談促進生命的創造性發展呢?在作文教學中,學生應是作為學習者和思想者的雙重身份參與的,有自主意識,有思想,作文才有內容,有深度,有個性。真正的創造是個性化的,有時候它是無跡可循的,是不可規范的,有時候甚至是你不可期待的,你不知道個體的創造力什么時候爆發。因此,作文教學要擺脫來自教師的控制,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選擇能力,使個性發展的過程成為一個自主、自由的過程;作文教學要創設展示生命潛能的條件,使生命潛能得到自由而充分的發展。這樣,生命才能在自主發展的教育中,不斷創造,實現生命的超越。
參考資料:
1.馮建軍《生命與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
2.新寒《創新教育文薈》(中國三峽出版社,2001年)
3.徐同《從生命的發展解讀作文與作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
【律動生命的作文教學芻議學科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律動教學論文06-03
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芻議教育教學論文11-14
小學科學教育教學論文02-20
體育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學科論文12-12
淺析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律動教學教育教學論文(精選7篇)01-05
高中化學教學如何滲透學科思想論文04-24
關于初中地理學科教學論文05-18
讓生命起舞論文11-20
語文課的生命:互動教學論文精品12-08
化學科技小論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