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區科協開展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創新工作總結
吳中區科協開展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創新工作總結為進一步推動全區“興農富民工程”及“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的深入開展,努力構建農村科普工作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實際效果,根據《2010吳中區科協工作要點》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區科協決定在全區農村開展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工作試點,并將此項工作列為2010年度創新工作。區科協在積極開展前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研究決定,力爭年內完成2個基層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試點任務。明年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在全區全面推廣。目前,我們已完成了3個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建設了金庭鎮衙甪里茶業專業合作社科普惠農服務站、臨湖鎮浦莊新南漁場科普惠農服務站、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東山科普惠農服務站。在開展這項創新工作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積極開展調查研究,確定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方案
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充分調動全社會開展農村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領和激發廣大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區在全面總結“興農富民工程”實施三年來的成效和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訂了2009—2011年新三年興農富民工作計劃。根據新的目標和任務,區委組織部、農辦,區科協、科技局、財政局、農業局等部門,計劃在2009—2011年間,組織120名區級農業科技專家深入生產第一線,選擇19個重點村、20個重點項目帶動9097戶農戶,依靠科技增收致富,促進科教服務“三農”工作更加深入、持續、有效地開展。為了建立健全“興農富民工程”的長效機制,使科普惠農工作經;⒅贫然,延伸科普惠農工作環節,經區科協領導和科普部同志們多次走訪調查和學習考察,并借鑒兄弟單位先進經驗,認為在農業示范基地、農村專業合作社建立科普惠農服務站,必將起到促進農村科普工作制度化、規模化和社會化作用,從而切實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以及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方式轉變。根據這個工作思路,區科協制定了《吳中區科協創建科普惠農服務站試點示范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建立科普惠農服務站的目標任務、建站標準和保障措施等。
二、認真開展基層走訪,確定服務站試點建設站點
按照科協統籌、立足科普,基層建站、服務農民,搭建平臺、資源共享,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3月份由區科協分管領導帶隊、普及部同志參加的調研小組,對已受到省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表彰的單位(臨湖鎮浦莊鎮新南漁場)和帶頭人(金庭鎮衙甪里碧螺春茶業股份合作社董事長馬國良)所在單位進行了回訪。同時,還走訪了3個市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對接項目單位(東山鎮渡口村東山雨花綠蔬菜專業合作社、甪直鎮江灣村蘇州市現代農業水生蔬菜示范區和金庭鎮衙甪里村甪里梨云生態園)以及部分農業示范基地,如:甪直鎮淞南村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現代漁業示范基地、橫涇街道上林村、甪直鎮江灣水生蔬菜基地、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等。走訪發現了科技興農的一些亮點,如: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在2009年底取得了 “洞庭山碧螺春中國馳名商標”等。4月份,區科協與區農業局積極協作共同努力,向市科協、省科協推薦吳中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申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集體。5月份由省科協向中國科協推薦申報“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
金庭鎮衙甪里碧螺春茶業股份合作社董事長馬國良,被省科協、省財政廳表彰為“2007年度江蘇省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并獲省獎補資金2萬元。臨湖鎮浦莊新南漁場被江蘇省科協、省財政廳表彰為“2009年江蘇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先進單位”,并獲省獎補資金6萬元。2010年6月,吳中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被中國科協、國家財政部聯合表彰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并獲國家財政部獎補資金20萬元。最后,經區科協辦公會議研究決定:率先在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受益單位中進行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試點工作,然后在農村科普工作有成效、組織基礎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行政村和企業等農村基層科普組織中積極建立科普惠農服務站。
三、制定明確建站標準,確保試點站建設質量
為做好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試點工作,區科協成立了以陸建華主席為組長、矯文忠副主席、科普惠農服務站負責人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組織開展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工作。以區科協制定的《吳中區科協創新建設科普惠農服務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建站標準:即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實施新項目;要有基地、有標牌、有設備、有圖書、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臺賬。明確了科普惠農服務站五項工作任務:一是面向農戶開展科技咨詢和培訓,幫助農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困難,帶領農戶依靠科技致富;二是面向農戶開展各項適用技術和科學知識宣傳普及工作,提高農戶的科學生產意識;三是負責科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傳播,使科普資源真正服務于農民;四是積極參加各項科普活動;五是整合自身科普資源,服務經濟和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經區科協大半年來的協調、指導、扶持和基層組織的共同努力,目前金庭鎮衙甪里茶業專業合作社科普惠農服務站、臨湖鎮浦莊鎮新南漁場科普惠農服務站、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東山科普惠農服務站均已建成并初見成效。今后區科協將發揮常委們的專業特長和優勢,積極主動開展與已建科普惠農服務站的掛鉤聯系服務,為更多的農戶提供技術指導。
四、積極發揮服務站作用,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在區科協的組織引導和幫助下,3家受科普惠農表彰的農村基層組織和個人所在單位都積極建站,以科普惠農服務站為載體,充分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廣泛開展技術咨詢、科技培訓、科普宣傳等活動,將科普惠農服務站建成農業科技的傳播站和組織帶動農民進入市場的橋梁,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區洞庭山碧螺春茶業協會東山科普惠農服務站今年建立洞庭地方群體種茶樹種質資源圃200畝和洞庭地方優良單株品系比較試驗園,加快洞庭山碧螺春優良茶樹品系選育,每年培育良種茶苗1200萬株。同時以洞庭山碧螺春地理證明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為契機,聯合全區碧螺春茶葉合作社,抱團成塊打品牌,實施洞庭山碧螺春茶統一包裝,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強力提升洞庭山碧螺春茶知名度。制訂《碧螺春茶園建設標準》、《碧螺春茶園管理標準》、《碧螺春采制技術規范》、《碧螺春茶成品標準》、《碧螺春茶實物標準樣》。嚴格禁止東西山25度以上山坡開荒種茶,保護茶園益蟲棲息地;加強洞庭山碧螺春茶園投入品農資專柜管理,實現洞庭山碧螺春茶園“綠色和有機整體推進”,修訂和完善《洞庭山碧螺春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洞庭山碧螺春有機茶生產操作規程》。推廣茶園信息素生物防治技術,建立茶園信息素生物防治示范基地6000畝,推進洞庭山碧螺春生態茶園建設。繼續開展《洞庭山碧螺春良種茶樹選育》、《洞庭山碧螺春茶樹病蟲害防治技術》、《洞庭山碧螺春茶樹生物防治技術》等各種生產技術培訓,計劃培訓茶農10000人次。推進茶農茶園流轉,整合建設高標準中心茶園,統一肥藥管理,實施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的集約化生產、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臨湖鎮浦莊新南漁場科普惠農服務站今年實施了池塘循環水利用、農業三項工程、湖泊堤岸內塘大規模生態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池塘生態環境調控和修復技術示范等新技術推廣應用。生產規模2559畝,實現銷售收入(含農戶)2303 萬元;純收入 973.58 萬元。項目帶動農戶 82戶,戶均收入增加 1.3 萬元。受益范圍:涉及臨湖鎮10村450戶5630 人次。開展了農民實用技術培訓5期,參加人數943人次。
金庭鎮衙甪里茶葉專業合作社科普惠農服務站,積極推進果品產業結構調整,打造衙甪里村甪里梨云生態園 “翠冠梨”品牌,并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發展觀光旅游,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以梨園基地為依托,示范推廣新品2個、新技術3個,主要推廣的新品種有“翠冠梨”、“湖景蜜露”,新技術有果實套袋、無公害栽培、矮化栽培等;共組織實用技術集中培訓4次,培訓人數達300多人次。生態園承擔的“氮磷攔截工程”和“果品產業結構調整”等項目已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吳中區科協開展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創新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2.團隊建設創新游戲
6.企業創新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