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兩點思考

        時間:2024-09-10 04:22:50 其他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兩點思考

        摘要:八十年代初期出現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曾經使我國農業連年大幅度增長,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第一個浪潮。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改變和正在改變著農業和農村的面貌,可以說是第二個浪潮。最近幾年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小城鎮建設蓬勃興起,有可能共同構成第三個巨大浪潮。這次浪潮,是前兩次浪潮的有機結合和歷史必然。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經營、思考


          一、對農業產業化經營應進行多角度觀察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興起,得到了中央的重視和肯定。十五大報告指出:“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機制,推進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轉變。”十五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指出:“農村出現的產業化經營,不受部門、地區和所有制的限制,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成一體,形成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這樣做,不動搖家庭經營的基礎,不侵犯農民的財產權益,能夠有效解決千家萬戶的農民進入市場、運用現代科技和擴大經營規模等問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市場化程度,是我國農業逐步走向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之一。”十五屆三中全會能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這樣的認識,是來之不易的,是經過相當長的過程才取得的共識。這符合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與規律。在此之前,從什么角度看待農業產業化經營,把農業產業化經營擺在什么位置,是頗費腦筋的。剛開始的時候,多是從引導農民進入市場的角度看待農業產業化經營,試圖以此解決小農生產的盲目性。的確,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農業實現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面向市場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核心,是建立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體系。這個產業體系是貿字當頭,把產品的銷售放在了第一位,依據市場的需求興辦農產品加工業,依據農產品加工業的需要去布局和組織農產品的生產。這是對生產什么賣什么的傳統生產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農民生產的原料通過加工、銷售的龍頭企業變成最終產品流向市場,解決了以市場為導向生產初級產品的問題。
          接著,人們又多從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利潤,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的角度看問題。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農業從單純原料生產向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轉變,從根本上解決農業比較效益低的問題。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農產品的生產在農村,加工和流通往往在遠離產地的城市,而且產、加、銷三大環節又分屬不同部門管理,形不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形不成利益共同體,農民的收入限于出售初級產品,不能分享加工、流通利潤,因而農業比較效益低。農業從單純原料生產向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完整的產業體系轉變,農產品在初級產品的基礎上通過加工、流通,多層次增值,農民在出售原料的基礎上分享加工、流通利潤,可以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后來,又從調整和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的角度看待農業產業化經營。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一是可以改變我國傳統的農產品加工業的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多年來,我國農產品主要是運到城市加工和銷售。實現農產品的就地加工,既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又可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如可以利用食品工業的副產品發展養殖業,增加有機肥料等。二是促進農村工業化,開辟新的就業門路,擴大就業容量。將農產品加工業布局到農村,既能為農村工業化開拓新的領域,又能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進城的壓力。三是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多的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貿易,換回廉價的初級產品,與國際市場實行資源交換。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耕地少,但勞動力充裕。在農產品國際貿易方面的比較優勢,是發展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貿易,或者進口初級產品經地加工后再出口,以勞動含量大、價值高的加工品來增加較多的外匯收入,再從國際市場購回價值相對較低的初級農產品,以補充國內市場的需求。這種以勞動換資源的辦法,應是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基本方針。實現這個方針,就要推行農業產業一體化經營,建立發達的、現代化的農產品加工業,F在,我國肉雞、蔬菜等加工出口已經打開局面,取得成功經驗,為發展農產品加工出口貿易創造了條件。
        再后來,人們從現代農業發展規律的角度看待農業產業化經營。將關聯產業納入農業的范疇,建立貿工農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體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從發達國家的情況看,農業作為一個現代產業部門,不僅包括農產品的生產,還包括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大都在3:1以上,我國只有0.5:1。以食品工業為例,發達國家工業生產的食品約占飲食消費的90%,而我國僅占25%;發達國家食品工業產值通常是農業總產值的1.5~2倍,而我國食品工業產值還不及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再從我國目前所處的由溫飽向小康過渡的發展階段看,人們對成品、半成品等加工后的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旺盛,農業走向國際市場也要求在產品的加工、包裝和保鮮等方面狠下功夫。
          因此,在十五屆三中全會以前的文件或領導講話中,一般把農業產業化經營放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產業結構、鄉鎮企業等部分中,作為這些大的問題的一個方面。這次中央全會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認識則更進了一步。在繼續肯定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業市場化、農村工業化的重要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農業產業化經營對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作用。把農業產業化經營放在“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個題目之中,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認識和看待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并通過分戶生產、聯合加工和銷售的途徑實現規模經營效益。家庭經營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為我國農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后隨著農業勞動者不斷向非農產業轉移,土地相對向種田能手集中,家庭經營規模會逐步擴大,但家庭經營制度是不會改變的,是長期存在的基本制度。現在的問題是,要探索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實現農業規模效益的具體途徑。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家庭經營和規模效益二者兼得的一個好形式。龍頭企業帶農戶,家庭作為農業生產和經營的基本單位的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強。家庭與龍頭企業的關系,不是工人與工廠的關系,而是一個產業鏈中上游企業焉下游企業的關系。家庭既要獨立管理農業生產,還要處理與龍頭企業的各種經濟關系,其生產經營職能隨龍型經濟的發展而擴大。另一方面,在生產資料的供應,先進適用技術的吸納,市場信息的收集,產品的加工和銷售等由各家各戶去干明顯沒有規模效益的環節,由龍頭企業去干,則可獲得潛在的規模效益。這種規模效益的相當一部分通過減免收費、利益返還等方式,由龍頭企業向農戶轉移,從而使家庭經營與規模效益統一起來。在龍頭企業的輻射半徑比較大的情況下,實行產業化經營,還突破了社區的小范圍,按區域經濟優勢發展經濟,形成大片基地和區域性支柱產業?玎l、跨縣甚至跨省的龍型經濟,使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得到新發展。分,仍然表現為分戶生產、承包經營;統,則由原來的由村統一承擔某些環節的經營,發展為由龍頭企業在更大范圍內承擔這些統一經營的職能,充分發揮了區域經濟的比較優勢。
         二、對熱點問題應進行冷思考

        【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兩點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兩點思考03-25

        從營銷戰略視角看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03-22

        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探究03-17

        關于歷史時期農業開發經營與生態問題的若干思考03-19

        對我國企業年金的兩點思考03-20

        淺談如何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03-17

        對品牌授權經營的思考03-18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如何運用電子商務促進經營治理03-21

        公司+協會+農場的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12-0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