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精選11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精選11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1
美術作品是人類生活在頭腦中的反映,美術家通過改變事物形象創造出符合自己審美觀的藝術品。藝術品通過審美過程把主客觀統一起來,一方面將主體對客觀世界的審美體驗物化為對象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為人類提供了精神消費產品,影響人的精神世界,最終影響客觀世界。美術欣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作品的欣賞相當復雜,要想順利完成美術欣賞教學,必須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審美意識的形成需要有一個學習的過程
瑞士畫家利奧塔德在《論繪畫原理與法則》中說:“繪畫是最令人吃驚的女巫,她能通過最明顯的不真實使我們相信她是完美的真實!笨死苍f過:“美術并不重視人們已經看到的東西,而是通過創造使人們看到事物。”怎么讓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對于美術欣賞課來說,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ㄒ唬╋L格特色欣賞。一種風格,像一種文化的趨勢一樣,建立起一種期待的水平,一種心理定向,它以超常的靈敏性顯示偏差和修正,如我們很容易分辨出一棵樹是中國畫家還是荷蘭畫家畫的。通過中西美術形態流變,進行美術形態之間的差異性欣賞是很容易讓學生理解接受的,如秦漢理性化的秦俑展示與西方黑暗中世紀時期拜占庭、哥特式、羅馬式的比較;魏晉南北朝時期大興寺廟壁畫,而此時文藝復興的西方提倡的是人性、科學和個性自由。
。ǘ┣楣澟c形式!靶锬笥谘裕嫘文朴诋嫛,繪畫長于直接地再現外在世界,藝術形象是藝術家為了將自己內在的情感幻象傳達給別人而創造的,它必須飽含感情,從而給人以精神感染力?铝_在樹頂上、草地上和水面上所見到的是善良,米萊在這些地方所見的卻是苦痛和命運的安排!兑练矚⒆印匪坪踝钅荏w現驚心動魄、讓人窒息的場面;《拾穗者》體現的卻是平凡的美麗與命運的安排。
從接受角度看,形式具有先行性,是藝術的語言與組織結構。英國美術批評家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美術反映客觀的真實性,即再現的真實性與表現的真實性。抽象藝術比起照相寫實更難以理解接受。當學生看到波洛克的畫時,不知道畫的是什么而不是感覺到了什么,于是把抽象繪畫歸納為兩類讓學生欣賞,分別以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為代表。
。ㄈ┟佬g作品的邊緣內容講授。這部分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包括藝術家的生平、愛好、傳說、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后人的評議,需要我們針對某一作品,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如何把藝術家的心理反映出來。優秀的藝術作品,能讓公眾感悟、認識到不同時代、社會、民族和不同階層的具體生活情景、文化模式、藝術表現風格、心理性格,從而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人生的真諦!胺虍嬚撸撼山袒,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美術教育在創新教育中占據獨特的優勢。
二、審美能力的提高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ㄒ唬┨熨x與專業技能。藝術所能達到的一切并非都能被傳達出來,藝術以技巧掌握為先覺條件,藝術家越偉大就肯定越是本能地回避他掌握的技巧所不能完成的任務。在藝術的問題上只是在有方法的地方才能有意愿。畫家只是被那些能用他的語言表現的母題吸引,更傾向于去看他所畫的東西而不是他所看見的'。藝術家對現實的再現呈現在公眾的心理上,公眾通過現實的聯想,更接近于藝術家所見所感,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快樂。藝術家向我們提供了可以觀察的不可視的心靈領域的幻覺,但要知道如何運用我們的眼睛還是個問題。天資好的學生可能更容易去理解,后天努力、悟性低的學生更易受到專業技能的限制。
。ǘ⿲徝烙^念和藝術情趣。生活變化,工業發展,科學進步引起人的審美觀的變化,藝術情趣迥然。現在許多學生都沉浸在網絡世界里,卡通動漫充斥腦海,讓他們去喜歡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術作品很難,更甭提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神論”“韻論”了。美是客觀對象的某種價值或吸引力,就其存在形式來說,它是包含或體現社會生活的本質規律,能夠引起人們特定情感反映的具體形象。感覺不到就無法去欣賞美,無視美的存在。審美觀念的不斷變化會支配對藝術的情趣愛好,但這并非是件壞事。花朵否定花蕾,果實取代花朵,這些形式彼此不同,互不相容,但它們的流動性卻使之有機統一,構成整體生命。
。ㄈ┪幕刭|和思想修養。知識可以影響我們看事物的方式,一切藝術困境的根源都在于我們對視覺世界的認識。忽視學生已有認知,一味追求“純藝術”,是錯誤的傾向。注重學生自主體驗是關鍵,這樣才能有助于理解力的增強、知識的積累,審美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ㄋ模┥铙w驗與藝術實踐。藝術家總是脫離不開生活的時代,由于地區和民族等文化差異,社會環境不同,生活體驗不同,會出現審美觀的不同,標準也不一樣。個人藝術實踐經驗不同造成各個方面的不統一,“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便是鮮明的例子。這給教學帶來很多難以解決的困難,但美始終是存在的,經得起時間考驗,正如羅丹所說:“偉大的藝術家,到處聽見心靈回答他的心靈!
。ㄎ澹┧囆g家與大眾欣賞。藝術作品一旦成為審美對象,也就是得到欣賞,它就成為溝通創作者即美術家與欣賞者的橋梁。美術家通過藝術作品來表現思想感情,欣賞者通過藝術作品去了解美術家,即成對話關系。如果藝術作品不符合大眾欣賞口味,那兩者之間也就無法溝通,藝術家也努力通過藝術的形式讓大眾去了解他們心中的藝術,但兩者之間肯定是有距離的,藝術是不等同于生活的。
三、堅持真善美統一的審美理想是藝術欣賞教學的宗旨
藝術是人類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文化中的其他門類有著同等地位。人們期望從藝術欣賞中獲得一種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鼓舞,不是壓抑、消極頹廢和血腥與暴力。藝術應該趨向于真善美,堅持以大美的原則進行教學,不迎合有悖美的標準的誤導、誘惑,通過美術欣賞給予學生更多的審美陶冶,情感的滋養和崇高理想的精神鼓舞。
參考文獻:
[1](英)貢布里希著《藝術發展史》,范景中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2]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江蘇美術出版社, 1998.4
[3](英)貢布里希著《藝術與幻覺》,周彥譯,湖南人民出版社
[4]《外國美術史及作品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2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在我國中學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個通病就是實驗設計由學;蚪處熃y一制訂,實驗報告中將實驗步驟逐一列出,僅僅是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空著留給學生來填寫,因此很多學生都照本宣科,完全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將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填上,甚至有些學生沒有得到所需的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就抄襲其他同學的結果,實驗也一樣算是完成,如此一來,學生只是機械地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最多只學會儀器的操作,而真正需要學生學得的創新能力卻沒有被激發。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1.教育體制的`改革
中學物理實驗課程得不到很好的重視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唯分數論。只有從根本上轉變應試教育模式才能從根本上轉變對物理實驗教學不重視的現象。
2.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在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限定實驗主題和器材,將學生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進行自行設計實驗,或者是針對平時習題中需要學生解答的實驗題目轉變為探究性實驗由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探究,這樣不僅可激發學生對物理課程的興趣,也可通過實驗來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同時能避免實驗報告上千篇一律的答案,讓學生們知道實驗結果不是預先就知道的。
3.學校實驗室管理模式的轉變
學校在實驗室管理上應該本著服務學生的思想上轉變,允許學生在實驗室管理老師的監督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或定期全校組織實驗大賽,來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程的興趣,同時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3
摘要:在廣告學專業實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要調整專業培養目標,在科學安排實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合理設計實踐教學的形式和方法。
關鍵詞:廣告學專業 實戰教學 創業能力
一、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中開展創業教育的基本背景
1、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中開展創業教育的教育背景
創業教育是2l世紀的重要教育課題。早在1998年1O月舉行的世界高等教育會議就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為了方便畢業生就業,高等教育應主要關心培養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要使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我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l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也強調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在此背景下,大學生的創業活動風生水起,1983年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舉辦了首屆大學生創業競賽(他們稱之為商業計劃競賽),接著,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在內的十多所大學,每年都舉辦這一類的競賽,并逐漸波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大學。1997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發起了首屆“清華大學創業計劃大賽”。1999年3月,全國舉行首屆“桃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教育開始在我國推廣。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和研究漸成大觀。在廣告學專業教育中開展創業教育,已是大勢所趨。
2、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中開展創業教育的經濟背景
創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濟結構的變化,必然導致人才結構的調整。大學生創業活動,是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而萌發的,迎合了產業發展轉向“知識經濟”的趨勢。知識經濟是以現代高技術為主導的經濟,其創新的本質為掌握了現代科學技術、富有冒險和創新精神的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先決條件。而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經濟增長的差異化,又為大學生創業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目前,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它在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的同時,也給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一是金融危機促進了創業政策環境的改善。政府相關部門為鼓勵大學生創業,出臺了更多的優惠政策。提供更多的救助措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更好的外部環境。二是金融危機加速了創業的社會認同。金融危機所導致的就業形勢的低迷使得人們對創業有了更多的理解與支持,人們不再認定創業是一種冒險行為,更把它看成一種尋求生存出路的最佳方式。三是金融危機降低了創業的門檻,為創業提供了較多的發展機會。
3、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中開展創業教育的就業背景
就廣告行業而言,廣告公司規模小,接納的畢業生有限,未來廣告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將日趨分化。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入學率的繼續提高,畢業生也必將相應增加。預計到2010年我國適齡人口入學率將接近15%,屆時,大學畢業生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我國還存在著嚴重不足的就業需求問題,一是從社會對就業崗位的需求角度看,我國的就業需求總體上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弱。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每增加1%,平均可以增加200萬個就業機會;進入20世紀90年代,經濟每增長1%,卻僅能提供約80萬個就業機會。二是根據有關預測,我國的經濟增長率能夠在20年內維持在8%左右的水平,這固然能夠使我國經濟進一步繁榮,但從近期的角度看,就業需求的增長,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社會巨大的就業供給數量。同時,在政府減員增效、高校繼續擴招、非國有經濟形式發展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人才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起來,造成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教育與就業的矛盾。出現“知識失業”。因此,依靠政府創造就業機會來解決人才市場供需矛盾,短期內可能性不大。自主創業,將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
二、廣告學專業學生的創業能力要求
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是大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在廣告學專業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中,應注重鍛煉和提高公共能力、職場能力和專業能力三種不同層次的創業能力。
1、公共能力。公共能力是所有社會人員參與社會生活必須具備的能力。其一是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就是獲取知識的能力,包括對知識的接受、轉化和應用。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它是一種生存能力的表現,決定了一個人競爭力的高低。它要求人們不僅要學習寬泛博學的知識,還要學會學習的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其二是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人駕馭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它不僅是一種重要的智力技能,而且也被心理學家列為創造能力之一,是人的內在素質的重要外在表現,反映人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性格、風度。其三是社會交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參加社會集體生活,與周圍人們相互交往、保持協調、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系的能力。其實質是獲得和利用社會支持的能力。一個創業者必須學會與各種人打交道,從而協同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其四是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亦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一個具備良好創業素質的人需要很強的分析問題、判斷是非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其五是心理調適能力。心理調適能力是個體對各種因素引起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進行調節的能力,是健康心理乃至健康人格的外在表現。現代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良好的心理調適能力有助于人們在變化莫測的激烈競爭面前,迅速、正確地解決問題和矛盾,適應日趨激烈的競爭與挑戰的社會生活。
2、職場能力。職場能力是指職場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其一是創新能力。創新是一種對未知世界、未知領域的探索性活動,其本質是通過科學研究、生產活動和管理實踐,創造新的理念、產品或服務成果并轉化為生產力,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創新能力源于創造性思維,成功的創業者一定要具有獨立性、求異性、想象性、新穎性、靈感性、敏銳性等創造性思維的人格特質。其二是組織能力。組織是創造價值的源泉。創業者往往也是一個領導者,需要一定的組織能力。組織能力包括合理選擇下屬的能力、粘合能力、架構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激勵下屬的能力、授權能力、應變能力和合理分配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的能力。其三是經營管理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是每一個創業者必備的重要能力,主要包括決策、經營、管理、用人、理財等方面的能力。其四是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一項職場必備的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二是計算機專業軟件的應用能力。尤其是第二種能力。它包括對各種流行應用軟件的使用、優劣判斷乃至軟件開發的能力。其五是市場洞察和營銷能力。創業者必須學會調查分析市場,隨時掌握商機所在。對市場洞察和營銷的能力,包括發現和識別市場需求的能力、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迅速回應的能力以及業務拓展的`能力。其六是團隊合作的能力。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光靠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單憑個人的力量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因此,創業者必須具備團隊合作意識,善于利用團隊的力量來經營企業。
3、專業能力。專業能力是創業者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進行專業生產的能力。它是一種最基本的創業能力。廣告是一個多工種、多環節合作的行業,涉及市場調研、創意策劃、表現設計、媒介選擇、后期制作、效果評估等諸多方面,廣告專業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廣告基礎能力、廣告策劃能力、廣告表現能力、廣告創意能力、廣告文案能力。廣告基礎能力是從事廣告活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具體包括廣告基本理論的運用能力、廣告調查能力、廣告提案能力、廣告專業軟件的操作能力、廣告制作設備的使用能力、廣告活動的統籌能力。廣告策劃能力是指科學、合理地安排廣告的構思能力,廣告策劃能力的形成是和長期的行業關注,市場調查、社會洞察、謀略思維分不開的。廣告創意能力是最為根本的廣告專業能力。創意是廣告的靈魂,廣告創業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智力素質,又要擁有廣博的知識視野。廣告表現是將廣告創意轉化為廣告作品的過程,它是實現廣告目標的中心環節。在整個廣告活動中處于承上啟下的地位。因而,廣告表現能力反映了廣告創作者的基本素質,是一項重要的廣告專業能力。廣告文案是廣告作品中傳達廣告信息的全部語育文字符號,是廣告創意策略和表現策略的執行和深化。任何廣告作品都離不開用語言文字符號來傳達產品和勞務信息,所以,廣告文案能力也是廣告專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通透的觀察力、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策略性思維能力、組織事實與思想的能力。
三、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舉措
1、調整廣告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培養創業人才為己任
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除了知識、技能領域外,還應包括自信心、動機和態度。因此,廣告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符合這樣的要求:一是以全面素質打造和能力培養為目的,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二是以人為本,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業潛能;三是以學生的創造性才能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鼓勵學生大膽創業。喚起學生的創業意識與創業精神。
2、科學安排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內容
一是立足于思維訓練和操作需要,開設科學和創業方法論課程,F代廣告是科學與藝術的結晶,創新思維、技術運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茖W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學生的持續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業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學生的業務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適應行業的能力。二是在“大廣告”的觀念下,實現實踐教學從專業化轉向綜合化。一般的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條塊分割,只注重某項專業化內容的訓練,忽視廣告實踐活動的整體性和關聯性,直接影響到學生知識、技能的拓展,造成人才技能的單一化和膚淺化,難以在創業實踐中有大的作為。綜合化的實踐教學,既保證了學生形成比較系統、完整的知識結構,又可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為今后的自主創業奠定基礎。三是打破專業邊界。實踐教學從單一化向多樣化轉換。單一化的實踐教學整齊劃一,目標單純,學生視野只局限于廣告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領域,難以有新突破。而現代社會,廣告與各行各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局限于某一狹窄專業的孤陋寡聞者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同時,廣告學與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媒介經營等專業同屬新聞傳播學科,學科基礎一致。因此,實施多樣化實踐教學,既體現了現代科學向協同化和綜合化發展的趨勢,又適應了創業對多學科、多方面知識的依賴。
3、合理設計廣告學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和方法
創業教育條件下,教育質量的評價將主要由社會做出,對學生來說。與創業有關的知識、技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強烈的創業欲望以及自信心與進取精神,因而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因此,在實踐教學形式上,采用單項競賽系列、綜合競賽系列、創業實戰系列等實踐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堅持基礎知識、一般能力與專業技能相結合、突出專業核心能力與綜合能力,使學生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廣告作業素質。加強基礎知識主要通過單項競賽系列來完成,一般能力與專業技能主要通過綜合競賽系列來完成。專業核心能力與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創業實戰系列完成。在教學方法上,應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根據具體的實踐教學環境和條件,積極采用指導式、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現場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建立創業能力實踐訓練平臺
一是將原有實習基地改造成創業教育示范基地,讓學生在專業實踐活動中了解企業經營活動,感受創業經歷,體悟創業精神。二是定期舉辦創業設計競賽,由創業專家、指導教師和企業一線人員對學生提交的創業計劃書進行評審,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業設計水平。三是成立創業實訓中心,圍繞創業活動的各個具體環節,有針對性地展開專項訓練。四是開放實驗室、資料室和各類研究中心,為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提供服務平臺。五是組織好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在學科競賽中磨礪創業能力。六是引導學生進入校內外的創業園區,創辦創業企業。七是設立創業論壇,開展創業交流活動,提高學生創業素質。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4
一、工程力學教學特點
工程力學課程是工科眾多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包括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通過理論力學教學,使學生掌握質點、質點系和剛體機械運動(包括平衡)的基本規律和研究方法,能進行多物體運動機構的分析,求解多自由度系統的動力學問題,并具備從身邊的力學問題中,建立初步的力學模型進行定性分析和研究的能力。通過材料力學的教學,使學生掌握構件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的計算方法,掌握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能夠求解變形體在受力后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問題。
工程力學課程涉及的專業面廣,學生人數眾多,為工科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起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并且其理論在工程技術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它既具有廣泛的通用性和較強的理論性,又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工程性,同時又具有伴隨科技和學科發展的更新和創新性。這就要求工程力學教學要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三方面,思考和重視教學設計與規劃,實現以知識為載體,以教學為平臺,以科學的教學設計為手段,達到學生既能扎實掌握工程力學的理論體系,又能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并主動運用創新思維及方法,實現工程應用和創新的目的,從而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探索
(一)理論中滲透工程實踐的課堂教學
工程力學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而學生又缺少對工程實際的認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教學的直觀性,充分利用實物、多媒體等手段,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講解課程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入大量的工程實例以及生活中的力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其工程分析能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工程計算方法。同時,注重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在課件中插入大量的工程圖片、例題和動畫,以及各種力學分析CAE軟件。如此,通過增加每堂課的'信息量,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拓展學生視野,使其在加深教學內容理解的同時,了解基本理論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解決問題的習慣,鍛煉他們的力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理論力學教學中,就具體的工程案例,進行理論推導求解之后,可以利用多體動力學仿真軟件ADAMS建立相應的可視化力學模型,并快速求解和顯示動力學參數。為講解桁架結構受力分析時的一個例子,講授用節點法和截面法求解桁架中各桿的受力情況。在ADAMS中建立一個典型桁架的結構力學模型,運行仿真之后,在后處理窗口可以很直觀方便地查看每個桿的受力情況,再同理論推導結果相對比,驗證理論推導結果的正確性。同樣在材料力學教學中,講解物體受力變形,可以利用有限元仿真軟件ANSYS,建立三維有限元模型,直觀顯示物體在不同的受力及約束條件下,不同位置的變形、應力、應變情況。如,在推導應力公式時,通過演示經過映射網格劃分后的桿、梁的拉伸、彎曲和扭轉變形動畫,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相鄰截面間的變形情況。利用軟件的三維可視性,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在理論教學中穿插工程實踐的求解案例,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力學理論的掌握,而且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工程力學領域知識的發展及應用現狀,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和分析軟件的興趣,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力學應用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綜合性課程實驗
在工程力學課程實驗方面,設置基礎的課程實驗和綜合性的課程實驗,將教師所從事的部分科研內容節選下來輔助該課程的實驗教學。這樣,學生既能掌握工程力學課程基本的實驗方法,又能學習實際應用中的其它先進的實驗手段,提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綜合實驗部分的內容要體現其綜合性,并非單一性。可以針對幾個不同的實驗對象,綜合多種實驗方法來解決問題。例如,同時設置減速箱齒輪嚙合時齒根應力集中系數測定實驗、減速箱輸出軸的動態應力測定實驗、減速箱輸出軸的振動測量實驗等。這三個實驗均要求學生在掌握動態電測、平面光彈等實驗手段的基礎上,以團隊形式,對一個具體的工程問題,就實驗原理及方法進行設計,自己動手實驗、標定,用計算機和數碼相機等手段記錄實驗數據,通過自己編寫程序處理數據,獨立完成實驗報告。這些實驗可以鍛煉學生查詢資料、搭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總結、撰寫報告以及團隊協作等多種能力。
(三)基于課題的綜合課程設計
工程力學的工程應用背景廣泛,很多課題研究都與力學相關,為了鍛煉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可借助相關課題平臺,在大課題中提取相關的小模塊,作為學生綜合課程設計的題目。通過以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為背景的課程設計,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以期畢業后能迅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從而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例如,在工程力學課程設計中設置工程計算模塊,通過進行具體計算等環節的實踐及訓練,讓學生掌握當前國際上先進的有限元計算方法,在加深理解工程力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其工程計算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探索
(一)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就是通過在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處創設一種問題情境,以引起學生注意,并作適當啟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導向,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工程力學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從教學內容及專業背景入手,利用講座、圖片、多媒體等多種形式,介紹學科的最新發展以及學科發展史中一些創新實例,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應用的價值,并認識到力學是推動科技進步的基礎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教學中,針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可以結合講授工程實例,提出開闊思維的問題,啟發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提出自己的見解,并給出解決方案。教師通過組織討論分析,對學生的每一種想法要給予引導,并給出建設性的積極評價,從而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
(二)研討課教學
研討課教學是讓學生參與教學,教學相長,師生互動,通過專題研討使學生主動建構和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教師可以針對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設置相應學時的專題討論課。在討論課上,采用教師引導、學生主動、互動交流、方法為主、拓寬視野的教學模式,教師設置適當的討論題目,這些題目可以沒有標準答案,也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法,讓學生分組準備。研討課的題目要與課程內容相關,應當是學科前沿及熱點,需要學生課后查閱文獻,自己提出思路、分析和解答。在研討課上由教師引導,每組學生選代表主講,通過板書、圖片、多媒體、PPT等多種靈活形式展示,并由教師與其他同學進行提問、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這種教學形式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課堂教學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在教學目的上實現從“以知識傳授為目的”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轉變;在授課效果上實現從聽課學習知識轉變為鍛煉提高研究創新綜合素質。研討課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更是實現師生交流的手段與過程,是強化教學效果、發展學生個性的一個重要環節。
(三)探索研究型教學
“教學”和“科研”是大學教育的“兩條腿”,兩者的相輔相成和有機結合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開展研究型教學應視為高校教學活動的一部分。學校要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教師的研究型教學活動,要切實保障教師有時間、有精力、有資金從事創新和發明創造,因為只有創新的教師才能培養創新的人才。
教師需要參與科研,了解、熟悉本學科的前沿和發展動態,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學科前沿研究帶動教學內容創新。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科研的各種最新成果應用于教學,針對性地挖掘與科研環節相融合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每一個教學環節,開展研究或實驗,將研究型教學的理念貫穿于教學過程,從講授型教學向研究型教學過渡。將科研創新融入大學課堂,指導學生緊跟學科前沿,開拓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人才。
四、結束語
通過分析工程力學課程教學的特點,并結合作者自身的教學及科研體會,就如何在工程力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在課堂理論教學、課程實驗設置以及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旨在增加學生對工程實踐的感性認識,提高力學知識的綜合運用,改進工程力學的教學效果,促進教學改革,為學校長期培養工程應用和創新人才教育的目標提供有效的途徑。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5
【摘要】化學教學主要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對各種化學反應和現象進行準確的分析和總結,得到最終所需要的結果。因此,在進行化學教學時,需要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學生教學的重點,為此,本文介紹了一種當前比較常用,且效果較好的學生化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即有效問題的設置。
【關鍵詞】化學教學;問題設置;思維能力
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才能更好的保證自身的學習效果,因此,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對學生化學思維能力培養較好的教學方法,即有效問題設置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的設置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積極地進行化學問題的思考,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有效問題設置時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為了能夠使設置的問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提高,在進行課堂有效問題設置之前,需要對學生的潛能和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調查,從而保證設置的問題能夠真正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教師在進行有效問題的設置時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問題內容需要具有較強的鮮活性
教師在進行有效問題設置時,需要保證問題內容為學生所熟悉,學生能夠根據問題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到對應的實際案例,通過這種問題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為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一些和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問題,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對問題進行更加有效的思考,且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求知欲較強,從而自主去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傳統的沉悶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另外,通過實際案例的分析,能夠使學生對相關的化學知識掌握更加深刻,且由于和學生自身的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學生能夠對其進行重復性的探索。
2.設置問題的開放性
對于問題設置來說,根據問題的不同結構分為不同的類型,而在進行化學教學時,開放性的問題由于其答案不是唯一,這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問題答案的尋找中,對于已經存在的答案,學生需要避開這些答案,從另外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這種有效問題的設置使學生不斷開拓自身的思維,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效果。另外,這種有效問題的設置,使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問題解決的可能性原則
學生在進行化學學習時,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答案,但由于自身所學知識的限制,導致在回答問題時無法進行有效的論述。因此,教師在進行有效問題的設置時,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全面地探索,通過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得到最終的答案。
二、通過有效問題設置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措施
在化學教學中設置有效問題,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維能力的拓展,因此,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問題設置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將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下面介紹幾種設置有效問題的方法,幫助教師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1.有效問題的設置需要聯系生活實際
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此,在進行有效問題設置時,教師應該將問題和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聯系。像在講述鐵的氧化時,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案例進行問題設置,像在鐵制物品的表面涂油是為了什么,鐵物品為什么在水中不容易發生氧化等,通過這些聯系生活實際的問題,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拓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2.實驗中有效問題的設置
化學是一門和實驗聯系非常緊密的教學科目,因此,教師在進行有效問題的設置時可以通過某些化學現象來進行,通過化學實驗現象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和實驗現象相關的有效問題,學生對發生的實驗現象會很感興趣,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往往會根據自身所學到的`知識對其進行思考,開拓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科學研究中有效問題的設置
在進行化學科學研究時,由于其內容較為復雜,且研究較為枯燥,在這種情況下有效問題的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科研方向的確定。通過有效問題的設置,學生能夠準確地尋找到自身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研究中。此外,有效問題在設置的過程中還需要讓學生親身去體會研究者的情況,通過這種問題設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幫助學生開拓自身的化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總結
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有效問題的設置,對學生的化學學習很有意義,且有效問題的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本文作者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總結了化學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置,期望能對化學教學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莫偉成.化學教學中教師設置問題和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S1):127.
[2]楊承印、張寧.化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有效創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20):42-44.
[3]樊榮.例談化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J].廣州化工,2011(16):186-187、199.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6
一、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一般形態下,音樂課堂的主要教學模式就是老師在臺上唱一句,學生在臺下學唱一句,抑或老師打節拍指揮,學生在下面跟著老師的指揮手勢來唱,簡簡單單地去模擬音樂的發音。這么僵化的教學講授模式,只能使學生不斷地失去此中的樂趣。假設把一方傳輸,另一方被動接受的模式,變化成為兩方能夠進行互動交流的模式,把學生變成老師,讓學生體驗當老師的感覺,這樣就會在心中得出平時不一樣的感覺,就會找到其中的差別,進行自我學習和感受。音樂教育的要領要本著兩方面發展、分析選拔、標新立異的主旨,深刻開掘學生的藝術天賦,在個體對音樂的見解中凸顯課程的意義,為這些標新立異的學生提供一個實現自我價值的展示平臺。要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并重視實踐的重要性,改變重實踐、輕扮演的傳統狀況,增進表演的課時,將講堂教學與舞臺魅力融合起來,為學生上舞臺,實現實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機會,促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發展,達到學生對音樂的磨練、個人唱功及表演能力的綜合性提高。
二、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長期以來,大家只重視音樂教育的外在價值,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與練習,而忽略了聯想、愿望、創造這些情感的因素。疏忽了音樂關于審美育人的目標以及對學生音樂興趣愛好的培育,從而致使音樂教育不但索然無味并且缺乏藝術性,致使學生對音樂課提不起任何樂趣。對于音樂教育要面向所有的人這一點,身為音樂教育的我們來說是必須要明確和知道的,教師這時的使命并不是讓自己的學生成為音樂家、藝術家,而是更多地應該為很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們打好音樂基礎,幫助他們成為具有一定音樂才能的音樂文化藝術的喜愛者,并且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能夠享受到一種快樂的情緒,能夠對音樂發出一種由心而生的濃濃的喜愛之情,讓他們常常帶著濃濃的喜愛走進音樂課堂,讓學生堅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并有愉悅的體會,從而使他們的審美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升。
三、音樂教育的一項基本使命是對學生審美才能的培養
音樂教育是對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是在音樂講授大綱上所提到的關于音樂對學生的.影響。同其余的學科來比較,音樂教育教學中的美育要素,是獨一無二的。那么,這也就意味著音樂教育在對學生的美育教學體驗中起到了一個關鍵性的點和關鍵性的作用。對于音樂的欣賞是音樂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培養學生審美才能的作用,并且是唯一不可替代的一個功能。對于學生審美才能的培育,除了那些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所必須要掌握的藝術基礎知識以及了解藝術體現的方法和竅門外,并且對藝術欣賞類的活動還要大力鼓勵學生去參加,培育學生對美的追求,加深對美的了解。
四、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才能的重要手段
人們只要對某事物產生快樂喜愛的情緒,就會樂此不疲地去學習。不斷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快樂和喜愛,才能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音樂的魅力。只有培育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抓住其注意力,進而提高其才能、思維才能和標新立異的才能。因此,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育,其最好的路徑、最有效的法子,便是舉行音樂欣賞講授。對于美的喜愛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在音樂演奏作品中,聲樂曲也罷、器樂曲也罷,這些都存在許多許多美的要素。就好像一曲《春江花月夜》的演奏,在音樂響起的一開始,在不安靜的課堂氣氛中學生馬上就安靜了下來,那婉轉樸素的旋律,流轉多變的節奏,小河流水的演奏,就仿佛學生來到音樂景象中去了。由此可見,經過這種娛樂性的欣賞,學生的審美能力就得到了培養。
五、音樂欣賞是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藝術活動
音樂欣賞是孩子的聽覺感知、感情體會、欲望遐想、創造性思維融為一體的音樂審美練習手段。這類藝術手段,可以陶冶孩子的藝術音樂觀賞能力,培育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學生用傾聽的方法來進行音樂的欣賞,這里面只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動態感觸才能,大多數的學生都能夠做到這一點。然而,對音樂中的旋律節奏、調式速度、力度、曲式的聽辯才華,很多學生都具備這一方面的能力了,這就需要學生從開始一點一滴學起,從最初級的到最高級的,先要對音樂進行自我賞識和感觸,然后才能夠激發出學生對音樂的熱情。
六、結束語
學生在參與理論驗證的機會非常少的情況下,很多的演出或比賽就會演變成突擊排演。只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擁有更多的機會,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如學校舉辦音樂角逐大賽、手藝大賽,等等,這樣做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多方面地接觸社會,不斷地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舉辦活動,還能夠為學生積累很多的演出經驗,通過不同的專題和題材,使學生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這為今后音樂的發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7
【摘要】中學物理學習中的探究活動是引導學生獲取物理知識、進行與科學研究探索相似,培養科學探索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探究活動中,根據已知的一些物理現象,進行猜想與假設,然后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本身是科學探究的內容和要求。
【關鍵詞】探究活動;探索創新能力;猜想與假設;能力的培養
新課標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探究能力的培養要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到底探究式教學應該如何展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什么問題?怎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些問題在我國尚缺乏系統的、全面的研究,根據自己近年來的實踐體會,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學生對問題的猜想并不是憑空瞎說,而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想象能力等提出的。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同時兼以教師的有效指導,從而得出合理的結論。如何能更好地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來建構出新的“猜想和假設”,如何發揮教師的最大作用給學生以指導呢?在實際教學中,需要講究一些策略。
1、啟發學生應用直覺思維法提出猜想與假設
直覺思維是直接領悟的思維,是人腦對突然出現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及其關系的一種迅速識別、敏銳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質理解和綜合的整體判斷。直覺思維新穎性、創造性的特點促進了新理論的提出,愛因斯坦在談到他創立的“相對論”時說:“要通向這些定律,并沒有邏輯的道路,只有通過那種以對經驗共鳴的理解為依據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定律!
在物理探究教學中,促使學生直覺猜想的形成,教師可利用以下策略。
1.1 使學生建立寬廣扎實的知識基礎,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思維不能在真空中發展,而是以對材料或信息的操作和加工為基礎的。牢固掌握學科知識,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建立起合理的認知結構,以一種網絡思維、多條思維線路交叉作用的方式排列表征知識,就有利于學生進行直覺思維誘發猜想。比如在電磁學中,當帶電粒子在正交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中作勻速圓周運動時,重力或電場力會引起速度變化,我們的第一直覺就是粒子所受到的電場力與重力相互抵消,這一直覺的獲得基于對物理的力學平衡條件、圓周運動向心力公式和洛侖茲力特性等基礎知識的了解。因而在物理教學中,深入理解和運用直覺猜想的基礎——知識至關重要。教師可采用“變式”教學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此外,還可通過運用概念圖檢驗、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融會貫通所學知識。知識結構愈合理,知識積累愈寬厚,知識重組能力就愈強,直覺猜想也就愈可靠,越接近本質,同時在知識豐富的過程也深化、拓展了認知結構,它既有助于猜想的提出,也有助于猜想能力的發展。
1.2 引導學生爭辯,誘發直覺猜想;學生以直覺方式進行猜想時,理智清楚、意識明確,有別于沖動行為或語言,從而對直覺結果的正確性有一種堅信感。心理學研究表明群體的個體易受他人提出見解的刺激和啟發,產生群體感應和共生效應。
物理探究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堂中以指導、啟發、激疑、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產生激烈的爭辯,讓其心智碰撞,激發發散思維,迸發靈感的火花,啟迪學生的直覺猜想,增強其堅信感。
1.3 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①許多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把科學創造思想歸納成這一個模式:經驗→直覺→概念或假設→邏輯推理→理論?梢,假設來自于直覺,而直覺并非一種神秘莫測的東西,高度的直覺能力來源于個人的學識和經驗。列寧說過人類的認識過程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即從實踐→知識→實踐的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其中的知識來自于親身實踐過程中的直接經驗,它也是猜想與假設的直接來源和素材,而在學校中學生所獲取的知識主要通過教師言傳身教習得的間接經驗,認識只經歷了“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的部分過程。只有通過親身體會物理過程,學生才能深刻地領悟已有的間接經驗,激發“對經驗共鳴的理解”——直覺,從而提出多種合理的假設。因而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親自動手動腦來體會生活中的物理,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同時,豐富的直接經驗有利于學生做出理論性假設,即在做出假設的同時也能用日常經驗中的具體事例對假設的原因加以說明。而親身在物理世界中去領略大自然的空間美、變換美、流動美,對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出奇制勝的效果。
2、應用類比法提出猜想與假設
類比推理法屬于邏輯思維方法,②類比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類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邏輯方法,其形成結構是“個別→個別”,這種方法既借助已有知識,又超越其框架,使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事物聯系起來,進而產生新的信息、提出新的假設。在物理學的發展過程中,許多新概念、新規律、新理論都借助于類比假設而得出的。如,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啟發下,采用類比法提出了微觀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設,并從理論上建立了粒子與波動的聯系。在物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是異類比較,即不同類,但相近、相似、相關的`事物之間的比較。靈活地運用異類比較進行猜想,使探究教學達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同時標明類比主體所含共同的要素,使類比結果更加清晰化。例如,用類比法幫助學生形成電容的概念的猜想,將電容器與柱形水容器進行類比。電容量(Q)類比于水的體積(V),電勢差(U)類比于水的深度(h)。對于同一同一電容器,U越大,Q越大;對于同一柱形水容器,h越大,V越大。對串聯電路中電流大小的猜想,可以引導他們將電流(P)與水流(Q)進行類比,他們都具有流動性(a),將燈泡類比于水渠中的水力發電機,水流的一部分能量使發電機轉動,但水渠中的水卻沒有減少(d),從而推知電流使燈泡發光,但電流的大小也不變,提出了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d)的假設。
猜想與假設既是一種自由嘗試,也是一種嚴謹的創造,因此,它的產生是試探與定向、繼承與批判、理性與非理性、嚴謹性與靈活性辯證統一的創新過程。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在教學的第一線多創造機會和良好的探究環境,善于抓住學生學習與思維的特點,不斷鼓勵學生通過觀察、直覺、比較、歸納、演繹等手段提出種種猜想與假設,讓學生走科學家所走過的軌跡,親自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痛苦,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他們真正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閻金鐸田世昆《中學物理教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月.
[2]彭前程《物理選修3—1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8
摘要:不同的教學環境下,受教育者所具有的語言能力也隨之變化。教學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培養語言能力需要教學環境的支持。語言能力培養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教學環境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環境對人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培養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教學環境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學環境是一種特殊的環境,在教育過程中,任何能力的培養都需要依賴于教學環境,語言能力是受教育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教學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家庭教育環境;學校教育環境;社會教育環境;母語能力培養;第二語言能力培養
一、引言
教學環境對最終語言的形成以及培養學生健康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語言具備的特點決定了學習語言必然要依靠語言環境,處于語言環境之下,所學習到的語言是生動的,運用的語言技能是靈活的,否則學到的語言就是不生動的,死板的,語言學習者也體驗不到語言的樂趣,降低了語言培養的學習動機。首先,從不同教學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的方面上看,大體上可分為家庭教育環境,學校教育環境也稱課堂教學環境,以及社會教育環境三大類。從以上三大教育環境來分析其與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其次從語言的角度來討論其與教學環境的關系。從第一語言學習角度來看,也就是母語學習與教學環境的關系;從第二語言來看,也就是外語學習與教學環境的關系。不同語言的學習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方法所達到的語言能力培養的程度也不同,但必須要承認的是,教學環境在其中也起著不同的卻又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多種教育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
。ㄒ唬┘彝ソ逃h境與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
人的發展與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所謂語言的學習,大概基本分為聽力學習,口語學習,閱讀學習,寫作學習這四大類。然而由于所處的家庭教育環境不同,語言學習者培養出的能力也不同。家庭環境教育對一個人的語言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語言學習者依附于教學環境,并培養靈活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家庭教育環境中,所謂教育目的就是培養一個人的語言感知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并將語言運用到生活中,達到一個很好的溝通效果。無論是學習母語或者是第二外語,語感都是語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溝通也是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在家庭環境教育中,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集中于聽力學習與口語學習,大多培養人的認知語言的能力,這就是這個階段的教學內容。而家庭教育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依賴于生活中的基本溝通,依賴于家庭環境教育。成長于什么樣的家庭,對于語言能力的培養程度也是大相徑庭。語言環境真實客觀存在,人們潛意識里認知并體會語言學習的重要之處。所以由于家庭教育環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方法不同,則培養出人的語言能力也不同,但是必須承認一點,殊途同歸,語言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家庭環境教育。培養語言學習者對于語言的認知,培養他們對語言的興趣,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環境。
。ǘ⿲W校教學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
1.初級學校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
初級學校教學環境主要針對于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身處于學校環境的學生第一次切身感受較大的語言環境,所謂班級授課制,這也是我們所謂的教學方式,通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構成了語言的基本教學。但每個班級人數多達幾十人,班型過大也對培養語言能力產生了一些阻礙。所以課堂教學環境有其優點長處的同時也有短板和不足之處。處于此階段的學生當然不懂得什么說話之道,但通過班級這個大環境下,他們學會了交際,培養了學生對語言濃厚的興趣,他們開始追尋語言的魅力,在學校的教學環境里,他們不再單純關注誰考了一百分,更多的是,他們在茶余飯后,會觀察為什么某個學生會深受老師的喜歡,為什么某個學生會收到同學的愛戴。時間久了,他們自然就會反思并發現問題之所在,那就是關于怎樣擁有很好語言技能與交際能力。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會通過觀察甚至效仿,乃至將他們所積累的語言技能運用到生活與學習當中去,他們會漸漸意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語言的微妙之處,這種學校的教學環境即使不是影響語言能力培養的唯一因素,但也絕對是促使語言技能形成的催化劑。
2.中級學校環境教育對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
正式環境教育也就是學校環境教育,到了中級階段,不再拘泥于培養基本溝通能力,而是在具有一定溝通能力的基礎上,全面進行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這四種表達能力各有特色,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不斷促進,在教師的教學實踐中,正如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學家本杰明布魯姆提出“教學環境是一種能塑造和強化學生行為的重要力量!鄙钊肓私夥治鼋虒W環境在培養語言能力中發揮的作用和功能,有助于更好的探索教育規律,在培養語言的過程中提高質量,從而更上一層樓。初中課堂語言環境條件下,不得不承認其對培養語言能力的.益處,從教材的選擇上,規定了語言培養的大致范圍,規定了語言學習內容。課堂教學內容上,注重教材與實際結合,間接地決定了每節課所要培養哪一方面的語言技能,或聽或說或讀或寫,也就是語言培養的方向性,強化課堂內外語言技能運用能力。此階段的語言培養大多圍繞應試而教育。培養學生探究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多種關系,從而了解某一國家的文化背景以及交談方式。隨著語言教學者的自我專業素養越來越高,語言學習者不再滿足于理解表層含義,因而由于教學環境的不斷優化,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培養程度也不斷提高,注重語言的概念性,在不斷深化的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診斷性總結檢驗方法,也就是在一定時間階段,利用所處的學校教學環境設計生動的教學活動,使語言教學多元化。對語言學習者進行言傳身教,通過對語言教材的分析解讀,通過分組教學的方式,組織和設計語言交流活動,將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語言認知和表達能力,其結果更多的體現在某測試結果上。在此教學環境下,語言學習者通過相互交流,促進語言溝通能力,在競爭的環境下,努力探索語言的奧秘。從而在此語言教學環境下,培養出更好的語言能力。
3.高等學校教育環境與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
高等教育環境下,語言教學環境與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有了明顯的不同。與規章制度嚴格的課堂教學環境相比,隨著供語言學習者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環境的作用愈發強大。處于高等教育環境的語言學習者以實踐經驗為主,結合基礎語言理論知識,更能準確的運用語言,在此教學環境下,語言學習者會開始注重語言運用的場合,對象等,以及有能力清楚地區分日常用語和書面用語,意識到語言的實際運用不同于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情況,合適的場合使用合乎時宜的語言,把握好運用語言的尺度,這就是語言技能的最高要求。在高等教育環境促使下,不斷趨近于語言技能的最高要求。
三、社會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的關系
社會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的教育性更是不可忽視的。復雜的社會環境之下,語言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培養語言能力,接觸使用不同語言的人,語言是思想的寄托,通過語言交流,能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識,人類的思維和想法都要通過語言來表達。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社會環境中,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會使人們對語言產生不同的認知,經歷一段時間對于環境的適應,形成一定的語言系統。利用語言技能來進行社會交往,從而發展語言并取得進步。不同教學環境也會帶來多元化的語音語調問題。地域環境主要影響語言的發音問題,不同地域環境導致語言學習者對語言的把握有所不同,作用與生理和心理上,結果會導致所用語言的聲調以及表達情感的方式會大相徑庭。例如一個同樣的單詞,在不同地域所顯示的重音或聲調會有細微的差別。語言的傳播也依賴于社會環境的影響,語言常常通過人口遷移來進行傳播,這就形成了語言的區域性,較發達的城市往往更加具有語言的多樣性,其語言的影響力也尤其較強大。文化背景對語言能力培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語言培養與人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一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作為依托的環境下,文化素質較高的學習者對培養語言能力會有更深層次的看法,從而帶動文化背景相對較弱的語言學習者,推動語言能力的發展。人類在語言能力的不斷促進與提高中,增強了自身的語言素養,語言教學環境也越來越豐富多彩。
四、教學環境與培養不同語言能力的關系
1.教學環境與母語(第一語言)培養的關系
隨著現今社會教學手段越來越科技化,越來越發達。語言學習者學習語言不僅僅止步于言傳身教,更多的是通過各種新媒體來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第一語言的學習的優勢在于我們身處在母語環境中,同時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來學習并深化語言學習。在母語教學環境中鍛煉語言能力,在學校管理中,母語的地位越來越高,通過對學習者的素質教育,使之成為具有文化底蘊的語言能力者。通過學校教學環境規范的教學系統,具有高素質的語言教學者使用正規的語言和文字,培養語言學習者規范使用語言的能力。教學設備的先進與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語言教學的水平,經濟發達的環境下,語言學習者對于語言的認知、使用情況,也會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2.教學環境與培養外語(第二語言)能力的關系
教學環境大體上分為自然教學環境以及課堂教學環境。第二語言能力越來越被重視,對于第二語言的培養也是從幼兒時期便開始,此時自然教學環境發揮了主要作用。自然教學環境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自然教學環境在于語言教學者會有目的的灌輸語言觀念以及思想,語言學習者們潛移默化的受到其影響,將第二語言看作是一個必要的學習目標;自然教學環境的消極作用在于,對于語言學習者,大多數所處的自然教學環境為母語環境,語言學習者對語言產生了母語思維,用學習母語的語言系統去對待學習第二外語,自然教學環境對第二外語學習產生了妨礙作用,也稱消極作用。培養第二語言能力,自然教學環境的作用也可看作催化劑,創設語言環境,會加快培養語言能力。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在《語言描述的三模型》中提出“語言先天論”,其中定義了語言習得機制,即人類能夠理解一種語言并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交流就是因為人類大腦內部存在一種天生的語言能力。而喬姆斯基理論的前提在于語言學習者處在語言環境中,即自然教育環境?梢钥闯鋈魏握Z言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自然教育環境。課堂教學環境對語言培養能力的影響也同樣不容小覷。相比于自然教學環境,正式的課堂教學環境給語言增添了規范性、嚴謹性。語言學習者系統的學習語言知識,掌握語言文化,正規的組織語言教學者通過對第二語言的發音、詞匯、語法、句法等向語言學習者灌輸縱向的語言學習系統。課堂教學環境也同樣有弊端,課堂教學環境大多注重教材,即理論知識。因此,我們應該用辨證的思維去看待自然教學環境與課堂教學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的作用。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兩種語言教學環境推動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鍛煉語言學習者的聽說讀寫各項語言能力,兩種語言教學環境相輔相成。
五、結束語
現今社會,教育環境與語言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需要辯證來看待,教育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目標語言所對應的教育環境積極地并促進語言能力地發展,與目標語言相悖的語言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就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不同的教育環境對語言能力培養有不同方向的作用,家庭教育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等自然教育環境對聽說影響作用比較大,鍛煉語言的聽說運用能力。學校教育環境也就是課堂教育環境主要針對于讀寫,對學生的讀寫以及理論知識加以鍛煉深化。
【參考文獻】
[1]張崇富.語言環境與第二語言獲得[J].世界漢語教學,1999(10).
[2]田慧生.論教學環境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潛在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1993(10).
[3]吳增生.多元化的第二語言習得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3).
[4]戴曼純.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理論建設問題[J].國外語言學,1997(4).
[5]李燕.語言環境對外語學習的影響[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1(11).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9
摘要:創新是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目前,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物理實驗;教學策略;創新能力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相關概念、結論的得出一般都是基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的。在初中階段開展實驗教學,既能夠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巧借實驗,營造氣氛,培養創新意識
環境因素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輕松愉快、民主自由的氛圍能夠愉悅身心,活躍思維。在物理實驗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節課時,我先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優美的歌聲、各種樂器的聲音還有砂輪與工件的摩擦聲等,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不同的聲音所帶來的聽覺和心理上的變化,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我請學生自己動手利用有限的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感受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受剛才多媒體的啟發,學生都愉快地加入創造聲音的活動中。他們有的將耳朵貼到桌子上,輕輕地敲擊桌子;有的制作土電話來感受聲音;有的用雙手不同頻率地相互叩擊,感受聲音變化的快慢。學生想出各種方法來創造聲音、感受聲音,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這樣的課堂教學雖然講課速度很慢,但是卻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敢于去動手嘗試,進而在實驗中學到知識,提高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二、巧借實驗,激發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都是促進學生創新的源泉,當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時,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不斷嘗試著探索。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比如,我在講解“升華和凝華”這一節課時,為了能夠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關注,上課時我在燒杯中放了少量的碘,并搖動燒瓶,請學生來觀察一下燒瓶中的碘是什么狀態的,瓶塞底部是什么顏色的。學生聽到碘在燒瓶中晃動的聲音,可以確定里邊的碘是固態的,因為有凝華現象的存在,所以瓶塞底部是白色的,而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也可以得出相應結論。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來思考:當固態碘在燒瓶里呆的時間久了會產生氣態碘,但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不容易觀察到的,如果想要加快碘氣化的.過程,應該怎么辦?學生競相發表不同的意見,有的說用酒精燈加熱,有的說拿到太陽底下曬曬。我對學生說:“你們說的方法都對,但是思考的不夠全面,碘的熔點是113.7℃,酒精燈火焰的溫度可以達到500℃,如果這時候拿酒精燈加熱,就會使碘融化,如果我們拿到太陽底下去曬,反應過程還是會很慢!边@時候開始有學生迫不及待地說:“用熱水,水沸騰的溫度不會超過100攝氏度,所以它能夠使碘在不融化的情況下加快變化!睂W生找到了正確的思路,我開始進行實驗演示。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大大地激發了起來,思維也變得活躍起來,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思索著正確的實驗方法,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三、感悟過程,科學探究,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物理實驗教學就像是生產車間的流水線一樣,教師進行單調、乏味的講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按照固定的實驗環節得出統一的實驗結論,完成統一的實驗報告,這樣會壓抑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培養和發展。我們要勇于改變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真正參與到實驗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感悟物理知識在實驗中形成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光的反射”這一節課時,由于反射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現象,當我為學生講完相關知識點后,我請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總結歸納反射定律,并根據實驗現象嘗試著畫出反射光線路徑。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總結歸納相關知識,能夠深切地感受到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同時也加深了對本節課學習的印象。讓學生參與實驗過程,引導學生科學探究,總結和歸納物理概念、物理結論,能夠使學生深刻地認識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動手實驗的機會,使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引導他們學會科學探究,也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洪俊,張忠鋒.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9).
[2]蘇廣忠.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思路之我見[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9).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10
摘要: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關鍵在于提高思維能力。本文分別從激活思維、培養思維、拓展思維、提高思維四方面,從不同的側面論述了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
關鍵詞:興趣;歸納;逆向思維;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基礎學科,學好數學必須要有一定的數學能力。數學能力主要包括概括能力、運算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探索能力、創新能力等。而數學思維就是對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的反映。所以,數學思維就是人的大腦和數學對象的相互作用,并按思維規律認識數學對象到本質屬性的過程,這就是說,數學思維是以認識數學對象為任務、以概括數學語言為載體、以發現數學規律為目的的一種思維。因此,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一種思維活動過程。蘇聯教育家奧加涅相認為:數學思維是具有自己特有的特征和特點,它們是由所研究的對象的特點和研究的方法所決定的。由此可見,數學問題要通過數學思維才能解決,因此,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筆者結合個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激活思維的基礎——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生產生思維,就要學生有求知欲,要使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欲,就必須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使之積極地、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并促進思維的發展。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景,巧妙設疑。而問題情景對學生來說必須是恰當的,有能“跳一跳,摸得著”的尺度,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新課前,筆者常從設置疑問入手,設置一個新穎奇特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往往能在不知不覺中引領學生進入新知探求中。例如,在講授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這一節課,筆者是這樣引入的:復習了幾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具體的一元二次方程,問這個方程有多少個根?怎樣可以知道呢?學生回答是解出來可以知道;然后再在黑板上寫出一個沒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讓學生去判別,結果由于學生解不出根來,而答不出這個方程的根的情況,這時有的學生開始迷惑,有的學生在議論紛紛,有的學生還在想方設法求出這個方程的根,這個時候,筆者見時機成熟,肯定地指出,這個問題根本不用解方程就可以判別出它的根的情況,可以判別出它有根還是沒有根,有多少個根。這時學生感到問題“奇”,從而想盡快學到這種“奇異”而簡捷的方法。就這樣引入了新課,并迅速吸引了學生的興趣,該節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思維的習慣——歸納
“優秀是一種習慣”。在數學世界里,有很多知識點是很有規律的,如果把握了這些規律,就會大大減少學生學習上的負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引導學生歸納知識的規律,是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習慣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學習知識中創設情景問題,巧妙引導。情景問題必須是所學知識中具有一定規律的設問,有“一用力,就到岸”的尺度,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例如,在學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內容后,問:你發現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有什么規律嗎?引導學生從所有四種不同形式的不等式組去尋找,結果很快就能得到規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小大大小取中間,大大小小為無解。又例如,把順次連結一個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叫做中點四邊形。你發現我們學過的四邊形中,它們的中點四邊形有什么規律嗎?引導學生從特殊的四邊形到一般四邊形去尋找,容易得到規律:如果原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那么它的中點四邊形是矩形;如果原四邊形的對角線相等,那么它的中點四邊形是菱形;如果原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那么它的中點四邊形是正方形;如果原四邊形的對角線既不垂直也不相等或其它條件,那么它的中點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三、拓展思維的空間——逆思
逆向思維,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從原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的一種思維,是與順向思維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聯系的思維過程,也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倒著想”、“反過來想”、倒行逆“思”。逆向思維屬于發散思維的范疇,是一種創造性的求異思維,也是創新思維。那么數學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呢?
1.加強數學概念的互逆理解
數學概念實際上是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因此數學概念都有逆命題,而且它的逆命題都是成立的,即定義具有逆向性,通過雙向思維更能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例如,線段中點定義:點M把線段AB分成兩條相等的線段,把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它的逆命題為:若點M是線段AB的中點,則點M把AB分成兩條相等的線段。這樣對線段中點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2.加強數學公式的互逆應用
數學公式實際上是一條等式,因此它的左右兩邊是可以互換的,它實際上是一條左右通用公式。加強公式的互逆應用,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多項式的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這兩種運算是互逆的,不同的運算產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加強理解,加強訓練,更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
3.加強數學定理的互逆探討
數學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題,但不是所有定理的逆命題都是正確的,引導學生探討定理逆命題的正確性,既可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又能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加完備,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思維。例如,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逆定理、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等,在教學中都是通過互逆命題進行探索論證正確而得到的互逆定理。實踐證明,逆向思維能拓展空間,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
四、提高思維能力——變通
數學思維能力的高低,反映在解決數學問題時的靈敏程度和解題速度之中,思維靈敏程度高的學生在思考數學問題時往往會產生清晰的思路、快速的推理、準確的判斷。因此,提高數學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數學基本上是用例題把章、節的知識樣板式地運用,然后讓學生類似地運用知識做練習題,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幾何學科,例題與練習更能體現出運用知識和鞏固知識的實用性。因此,例題只是樣板,練習就為鞏固,如果能夠把題目舉一反三,開拓思路,觸類旁通,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一題多變的思想方法有以下四種:
1.統一思想:圖形變方法不變
有些題目,改變圖形的位置或形狀,題目相對保持穩定,但方法仍然相同,而能夠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2.逆向思想:題設與結論對換
有些題目,把命題中的題設與結論對換,因果關系相反,思維方向轉變,使學生從相反的方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且AB+BD=AC,求證:∠B=2∠C。將已知中的“AB+BD=AC”與求證中的“∠B=2∠C”對換,得到一個新的命題。
3.拓展思想:結論引發新結論
有些題目,在題設不變的前提下,可把結論進一步延伸,得到一個新的結論,可把學生引到“打破沙鍋問到底”中去,步步深入,吸引學生再思考,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以達到鞏固知識并靈活運用知識的效果。
例如:已知一條直線L和它同一旁的兩點A和B,求作:在直線L上求一點P,使得PA+PB的值最小。
將該題改為:①點D在△ABC的AB邊上,在BC上求作一點P,使△APD的周長最小。
進一步改為:②點D在△ABC的AB邊上,在BC上求一點P,在AC上求一點Q,使△PDQ的周長最小。
4.開放思想:定向思維到發散
很多題目,基本上都是定向思維,問題的處理總是有個方向和規律的,帶有思維的約束性和局限性,如果能夠把問題從固守中跳出來,把“死問題”變成“活問題”,那么必定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已知△ABC是等邊三角形,點D、E分別在AB、BC上,且AD=BE,AE、CD相交于F,求∠AFC的度數。
該題將點D、E改為動點,其它條件不變,將結論改為:問∠AFC是否變化?并證明你的結論。
這樣把題目通過不同形式的變化編題,可使學生在不同的方向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有時候,通過以上幾種思想編題,可吸引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做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將大大提高,養成了積極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 篇11
摘要:培養創新人才是新時期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迫切要求,高等院校只有不斷創新,在教學中不斷融入創新理念,才能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創新人才。本文重點分析高校教學創新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并在教學創新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關鍵詞: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如何培養創新人才是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新能力培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高等院校不斷創新,用新的思想、新的手段、新的技術,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不斷融入創新教育理念,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一、教學中缺乏創新制約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創新能力就是創造新的思想、將新的思想付諸實踐創造一個新的事物的能力。教學模式的單一與教學方法的陳舊不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
1. 教學模式的單一不利于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決定教學的內容、進度,教師是知識傳授的主導,學生是知識輸入的對象,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這種被動的教學模式中,知識傳遞是單向的,考試成為老師衡量學生掌握知識的“法寶”。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提高了知識傳遞的速度,但忽視了知識傳遞的效果,忽視了知識傳遞的雙向交流,不利于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形成。
2. 教學方法的陳舊不利于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教學中有不少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陳舊,他們注重講課,重視教法,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不重視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能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影響著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3. 教學內容更新少不利于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一些高校教師的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按照教材進行照本宣科,不對教材內容進行綜合和提高,缺乏對教材內容的更新與突破;有些教師每次上課總拿著老教案授課,教學內容陳舊,新知識和新信息少。對學生來說,這種缺少更新的授課內容難以激發他們的聽課的興趣,還會養成不愿動腦的思維惰性,阻礙了創新能力的形成。
二、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構成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棟梁,是推動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創新能力就是創造新的思想、將新的思想付諸實踐創造一個新的事物的能力。
行成于思,創新能力始于思維的創新,具體表現為行為的創新,所以創新能力主要是由思維創新和實踐創新構成。
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產生新的思想的能力,思維的創新是行為創新的開始。新思維的產生來源于知識、邏輯思維能力和非邏輯思維能力等,主要是包含了突破以往的新智慧的形成和思維出現的新變化。實踐能力是一種能夠對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上起到控制及調節作用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綜合,具體包含了個體在實踐中解決問題所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從創新思維能力來說,一般說來,大學生掌握的一般知識和專業知識是比較多的,但比較欠缺的是運用知識指導實踐,以及加工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運用知識的能力不足,就極大降低了對知識的創新思維。就創新實踐能力來說,由于大學生大多時間在學校,工作實踐的磨煉較少,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較弱,大學生創新能力中發展得很不夠的是創新實踐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說,應該有更多的創新機會,加強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高校教學創新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
創新教學是教學改革的核心,教學創新的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旨在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要通過教學模式不斷優化,調整教學目標以及管理方式實現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形成是大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信息與應用知識信息去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體現。教學創新注重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提供更多學生主動探索的機會。創新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創新為宗旨,以改變學生單純地、被動地接受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為著眼點,形成一種開放能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多參與實踐的過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教育觀念的創新有利于學生創新理念的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受到思維慣性影響越來越嚴重,并在人際與社會關系制約下,降低了想象的積極性,想象的意識大幅下降。教育思想和觀念創新的核心是要把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視和加強對學生實踐意識的培養和動手能力的鍛煉。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責任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宗旨,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在對學生進行課堂學習的同時,提升學生直接探索的興趣,提高其想象思維,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創新理念。
2. 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大量記憶和題海戰術式的訓練,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會大大地降低。教學方法的創新主要是開發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破除封閉注入式的教法方法,增加啟發開放式教法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自覺性,變被動性為積極參與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創新的激情。教學中依據學生的特長,關注其創造潛能的開發,著力于發展學生獨特的品質和風格,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長。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行為的培養。
3.教學考核體系的創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純知識性為主的考試會使學生應試傾向明顯,思維僵化,因此,教學考核體制的改革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荚囈w現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在考試內容方面要有更多開放性內容,不僅有知識記憶方面還要包括實踐應用和能力提高內容?荚囆问揭`活多樣,改變單一考試形式,構建筆試、口試、實踐操作等多樣多形式考試形式。成績評價方式除了教師評價外,還可以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等多種形式。通過各種有效的考核形式,指導和幫助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積極思考,積極實踐,促使學生開放性個性及創新精神的養成。
4. 教學內容的創新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社會人”,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可能具有較高的理論基礎,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由于社會實踐活動較少,實踐能力較低,以至于大學生一旦離開校園步入社會,就會表現出應用所學知識能力差,難以適應工作環境的現象。因此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應突出對其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創新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實踐能力為中心。培養學生的科學質疑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高等教育課程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充分和自由發展,在課程內容中,使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融為一體,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提升高校教學創新增強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建議
1.優化整合教育資源,突出創新意識培養,完善實踐環節。優化整合教育資源,在高校教育中形成創新教學育人的機制,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構建從基礎到應用,再到創新的發展模式,形成理論創新教學與實踐創新教學互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創新教學環節,重在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開展實踐教學環節,以實際應用為主重在熟練學生的綜合技能。
2.改革教學模式中貫穿研究性教學模式。根據學生思維發展各階段的特點,將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踐合理地配置到大學階段各個學期,在教學中形成研究性教學模式,可以更多應用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方法,通過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幫助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并通過研究的開展與實施以鍛煉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3.構建本科生導師制度,創新教學環節。以提高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為目標,各專業根據學科特色和學生能力要求,構建本科生導師制度,導師全面參與學生創新教學環節的實施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個性化成長方案,導師指導學生選修課程和實踐環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的能力,引導學生參與科研課題,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和研究性論文,增強學生研究與創新的能力。
4.形成完善的創新獎勵機制。良好的創新激勵環境是實現教學創新和人才創新的基本前提。為鼓勵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在評分制度中加入創新考核內容,根據學生投入創新實踐活動的參與程度和取得的實際成果,記入創新分數,對創新學分不達標的同學要求從修其學分。對教師的教學的創新也必須有正確的評價機制,根據教師在教學創新環節中的參與程度為依據,根據學生創新內容的結果,通過學生評教等手段評估工作績效。對在創新實踐活動取得優秀學術成果,對參加人給予獎勵;對創新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并對突出成果進行公開展示。
參考文獻:
姚永志,吳楊.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培養和造就大批領導人才.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2).
張爽,沙飛.高校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關系研究.教學研究,2013,(5 ).
余華東.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探究.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
劉靖.新經濟形勢下高等教育創新的思考.教育探索,2007,(8 ).
舒曉波,楊艷紅.創新型人才培養與高等教育創新.職教論壇,2004,(8 ).
喬建永.構建“創新教學環節”突出創新能力培養.中國高等教育,2012,(5 ).
【美術欣賞教學與審美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論文05-27
優化美術課堂教學能力論文11-03
外國文學史能力培養教學探析論文04-22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論文(精選6篇)05-18
舞蹈藝術的審美鑒賞能力03-28
美術教學論文11-04
高中語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5-15
幼兒教育中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論文04-22
小學美術教學論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