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教育與工藝結合的特色教育模式論文
摘要:在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及實踐中,建立“藝與工”結合的教育模式。通過美術與傳統民族手工藝相結合的這種教育模式,達到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能力,為地方行業的需要提供人才,讓學生實現就業“零適應期”,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關鍵詞:美術教育;藝術與工藝;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為了響應教育部提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改革。作為專科的美術教育專業,其學科性質是什么,人才培養方案如何定位,如何實施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能力和素質的教育,是當下高等院校中美術教育專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根據市場需求和美術學科交叉特點,美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理應順應時代的發展,美術教育專業是為中小學培養師資力量的。目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專業的培養方案中,一般都是沿用傳統的培養方法,能夠將美術與工藝技術相結合的還寥寥無幾,為了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我院為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方面的訓練,除了進行師資培養方面的內容之外,還使用了“藝與工”結合的教育模式,即美術與民族手工藝技術相互結合。在學生能力發展及行業需要方面得到了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這種教育方式努力實現就業“零適應期”。
一、創建“藝與工”結合特色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美術教育專業具有師范性特征,涉及教育學、藝術學、美學等課程,通過學習美術專業的相關知識以及技能,用于將來從事教師行業時使用,所以在培養計劃、課程的設置、實習實踐能力的構建等方面都圍繞師范性這一特征進行。而“藝與工”結合就是“藝工結合,以藝為主”的主導思想,依托“整合學校資源、突出辦學特色,追蹤市場發展趨勢、增強綜合競爭實力”的思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需要為依據,體現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滿足學生“生涯發展”的原則,以教學為中心,采取“突出特色、重在實用”的措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體系。為了學生畢業后能順利地就業,美術教育專業在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性的改革。例如:實踐課程的安排,采用了課堂教學與市場相結合,提出了“設計作品、設計商品、設計產品”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課程設計與實際設計、項目實訓結合的機制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堅持“以賽帶學、以賽帶教、以賽帶訓”的教學改革探索,發揮實踐教學連接課堂與市場的功能,通過比賽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與同等院校比較而言,取得了較明顯的教學效果。
二、“藝與工”結合的教育模式
我校美術教育專業的特色辦學模式就是“設計作品、設計商品、設計產品”,強調藝術與工藝技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市場相結合,以項目帶動學生作業練習,這樣的課程均需圍繞實戰來設置,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我校的美術教育專業更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結合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長遠需要,按照地方“文化強州”繼承與創新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長遠要求,主要培養有一定藝術理論修養,能夠熟練掌握民族民間工序與技藝,并與現代藝術設計制作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同時也培養優秀的能夠很好勝任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的教學教育工作者。作為未來我們辦學的奮斗目標,我們會深入教學創新,創建具有特色的“美術教育”,建立具有實踐技能培訓的機制,作為成果,不僅能夠把握市場發展脈象,共享綠色產業發展成果,滿足和踐行新形勢下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又能夠凸顯學校現有教育資源的軟硬件特色,這些優勢都可以常態化促進美術教育專業的教育高質量化以及超高的辦學效果。
1.建立協作組合教學體系在“藝與工”結合的教學方針的指導下,我們推行了“項目教學”,即是把具體的項目引入教學中,圍繞項目要求、目的、結論開展課程內容。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雙師型”的教師來勝任這種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同時還需引進具有項目經驗和傳統手工藝制作的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由于是圍繞項目進行,在課程中需要穿插和組合各種課程的內容,以此培養學生全方位的設計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推廣組合式教學方案,創新授課方法。例如:在一個教學主題下,先進行整體教學規劃,然后根據需要安排內容穿插,把行業內容與教學主題下的相關美術設計的課程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課堂學習和實踐的能力,較快的適應地方行業的需求,也能起到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作用。
2.整合多課程的教學體系以往課程總是獨立教學,整合多課程就是把多門課程結合聯系到一起,由多位教師聯合備課、合作教學,把相對獨立的課程聯系起來,讓課程與課程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銜接。實行導師負責制,由一位老師領頭,組成團隊,實施項目式的教學和實踐練習,由學生分成小組對項目進行研發,這樣,可以有機的將藝術設計的內容與傳統工藝技術的方法結合起來。通過這種多課程整合教學的方式,系統的傳遞知識給學生,使其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得以消化吸收,提高學生的整體協作和實施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學體系校企組合是聘請公司、企業中的社會資深專業人員和高校美術專職教師共同教學的組合形式。方式一:邀請社會知名的手工藝大師和企業的管理階層及設計人員走進課堂,定期教授學生手工藝的制作流程,講解市場最新的動向,了解行業特點,傳達企業和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了解自身學習目的,加強與產業的紐帶關系。安排相應課程和設計主題讓學生設計制作,學生的設計作品除了專任教師從藝術設計的角度進行講評之外,設計師和實際工藝技術人員直接參與作品評價,進行現場指導,并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的設計作品被企業認同后有機會能直接接觸社會行業市場,同時這樣的課程學習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設計制造能力,從內而外的自主產生學習的推動力,同時也變得有趣味性和實效性。方式二:校方應利用學院的軟、硬件教學資源,根據地方企業、公司的要求,對地方的傳統技藝和文化的挖掘與傳承進行研究、開發及推廣。學校定期派遣一定數量的專業骨干教師到企業、公司及其下屬相關單位或機構鍛煉,培養“雙師”隊伍。方式三:優先錄用校方畢業生,每年邀請用人單位參加校內畢業生供需洽談會,優先輸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給用人單位。
三、提高教師特色教學觀念
目前我院的美術教育專業,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念還處于傳統的美術教學的狀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教學改革的需要。藝術設計與工藝技術結合的教學觀念尚處于初步階段,但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們把承接到的項目融入課堂教學中,把課堂講授的內容和實際項目設計案例結合起來,以市場的實際經驗來指導學生設計制作,開展各類設計大賽,指導學生以項目為主題進行設計制作,讓學生在“實戰”中得到鍛煉和成長。采取“項目式推進”的方法,提升科研教學水平。以項目促建設,通過在項目中爭取資金,用于課程建設的需要,可以將教學中新的內容,優秀的教學成果,學生和教師的優秀設計作品整合到教材中和課程體系中去。根據“藝與工”的要求,培育特色教學團隊,推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結論
藝術設計與工藝技術結合的教學方式,雖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式,但如果能在美術教育中充分開展,一定可能大大加強師生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強化學生生涯發展和行業發展的需要,促進專業教學的開展,推動美術教育專業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吳麗旋.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1(2).
[2]李炳訓.藝術設計教學的“過程”與“效果”[J].裝飾,2003(1).
[3]吳御生.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1(20).
[4]張劍峰,閻玉秀.談服裝教育的藝工結合性[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4(9).
【美術教育與工藝結合的特色教育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教育與欣賞的論文12-06
少兒美術教育論文07-16
幼兒美術教育論文06-07
生活教育與美術教育的關系論文05-27
課程銜接美術教育的論文11-22
有關于美術教育的論文精選12-05
美術教育版畫論文12-06
淺談工藝美術教育審美素質的培養12-04
版畫教學的美術教育思考論文11-13
綜合材料在美術教育的應用論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