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新準則對通用軟件架構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影響

        時間:2023-03-02 05:45:56 會計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新準則對通用軟件架構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影響

        摘要:本文有針對性地剖析了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主要變化及其對當前以通用軟件架構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相關影響。在此基礎上,結合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運行機理分析,綜合并客觀評價了這種影響。
          關鍵詞:會計準則;會計信息系統;影響
          
          為適應經濟發展全球化和會計信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國家財政部于2006年2月發布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并于2007年1月1日率先已在國內1570家上市公司執行,計劃2009年拓展到國內所有大中型以上企業,以后繼續擴大范圍,以至所有企業都將采用這一準則體系。新準則是我國會計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與國際慣例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已正式建立。
          但是我們看到,新準則的實施也是我國廣大企業所要面臨的一項巨大系統工程,它幾乎觸及到了會計核算的方方面面,如科目體系、核算方法、計量方法、控制體系……其波及范圍之廣、力度之深,是我國會計準則變遷史上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在當前我國企業已基本實現會計信息化乃至整體治理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新準則對會計核算的影響幾乎全部投射在以計算機及其網絡為平臺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之上。因此,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準則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以及原企業系統平臺能否順利承接新舊準則體系的轉換,新舊準則體系轉換是否必然導致系統軟件平臺的更新等等一系列題目,都將是廣大企業乃至軟件供給商十分關注的題目。
          
          一、新準則體系的主要變化及其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一)會計科目體系的變化及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新準則對科目體系的調整力度較大,在原科目體系基礎上進行了不少增刪。科目種別增加了一個“共同類”,增加了94個一級科目(其中特殊行業專用科目69個),取消10個,合并6個,分拆、更名、降級了9個。在范圍上首次涵蓋了各類企業(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租賃、建造承包商、農業等)的交易或事項,使整個科目體系更加系統、完整,更能體現與國際準則的趨同。在新準則體系中,不僅科目內涵和名稱有了較大變化,而且科目編碼也有了很大的調整:將原制度的五大種別碼(“1”開頭表示資產類、“2”為負債類、“3”為所有者權益類、“4”為本錢類、“5”為損益類科目)調整為六大種別碼,其中“1”、“2”仍然分別表示資產類和負債類,但用“3”表示新增的“共同類”科目(一共有5個,分別是3001清算資金往來、3002貨幣兌換、3101衍生工具、3201套期工具、3202被套期工具),而所有者權益類、本錢類、損益類科目種別依次順延分別用“4”、“5”、“6”表示。
          科目是會計核算的基礎。新準則科目體系的巨大變化可謂從根本上觸及了企業會計系統的運行基礎。但是我們看到,新準則的這種變化對架構在通用軟件基礎之上的企業會計系統而言,應該完全有能力被“消化”。由于通用軟件所預留的參數接口,基本可以適應不同核算制度的情況變化,新準則科目體系的變化,可以通過調整原企業核算賬套的基礎科目體系得到適應。當然,這種調整以及由之帶來的系統數據轉換工作量可能比較大,而且差錯風險也不可低估,因此這種調整對會計職員的業務素質要求比較高。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很多主流的軟件供給商已為用戶提供了很好的相關服務。如用友公司就設計了新舊準則的業務數據“轉換器”來幫助客戶實現這種業務過渡;而另外一些至公司,如金蝶、浪潮、金算盤等也設計了很多方便的服務措施。因此我們看到,新準則科目體系的變化對當前運行的企業會計系統的影響更多的是事務性的,而較少涉及系統邏輯架構和本質功能的改變。
          
          (二)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及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在會計處理方法上的主要變化有:
          1 存貨發出與資產折舊計提的變化。新準則取消了不能真實反映存貨流轉的后進先出法,也不再夸大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開始和結束的時點,新增資產可當月提折舊,也可在下個月開始提折舊。
          2 資產減值會計處理的變化。新準則規定,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3 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變化。新準則對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突破較大。主要表現在:(1)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2)將企業研究與開發支出區別對待;(3)改變舊準則對無形資產直接采用直線法攤銷的規定,新準則規定企業在取得無形資產時,應分析其使用壽命,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應每年進行減值測試。企業應在每個會計期間對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進行復核。假如有證據表明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估計其使用壽命,在使用壽命內按能夠反映企業預期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的方式進行公道攤銷。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可采用均勻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采用均勻年限法攤銷。
          4 債務重組會計處理的變化。新準則規定,對債權人的讓步不再直接計進資本公積,應確以為債務重組利得,直接計進營業外收進,列進當期損益表。假如是以轉讓非現金資產的方式進行債務重組的,則債務重組是以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來確定的,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確以為資產轉讓損益,計進當期損益。
          5 借款用度會計處理的變化。新準則規定,對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及投資性房地產,其所占用的借款資金的相應借款用度也可予以資本化。此外,予以資本化的借款用度不再限于專門借款產生,一般借款如被用于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資產的,也應當資本化。
          上述新準則會計方法的變化涉及企業一些重要經濟事項發生時的會計處理,主要與會計系統的數據采集環節有關,具體講就是如何將這些經濟業務的原始數據轉化為標準的會計數據。當前企業運行的會計軟件系統數據處理的出發點仍然是從記賬憑證開始的,即原始經濟業務數據到系統會計憑證數據之間的轉換,仍然由人工來完成。主要包括兩種情況:1一般經濟業務由人工直接填制記賬憑證并錄進系統;2由其他已實現信息化并與會計系統實現了有機集成的業務系統(如在ERP環境下)傳遞來的業務數據,則通過在業務系統(或會計系統)中由人工定義相關參數并預設憑證模板,來完成業務數據到會計憑證數據之間的自動轉換,這其中也包括了賬務系統自身實現自動轉賬的情況。而真正有助實現由經濟業務數據智能化天生記賬憑證數據的會計新技術,如XBRL標準化技術、事件驅動技術、REAL建模技術以及事項會計思想等,目前還幾乎沒有在會計軟件的數據自動化采集階段得到成熟應用。因此新準則會計方法的變革幾乎并不涉及會計系統內部邏輯功能架構的改變,而多涉及會計系統邊界之外與系統交接處的數據處理。例如,對只涉及一般經濟業務的會計方法變化,如借款用度、債務重組和無形資產等,由于業務記賬憑證填制仍由人工來完成,因此基本不觸及當前系統軟件功能的更新,只是對會計職員的業務素質會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須盡快熟悉新準則環境下的會計處理,在這些經濟業務發生時,能正確地填制會計記賬憑證,并熟練地錄進會計系統;而對涉及專項業務核算和治理的會計處理方法的變化,如存貨發出、固定資產折舊計提、資產減值等,則需要在相關的業務系統中重新調整系統的基礎運行參數或重新制作憑證模板,可以基本適應這一變化。如對于存貨計價方法的變更,若用戶以前用的是后進先出法,則可新建一個或者多個存貨組織(具體數目視不符合新準則的存貨組織數目而定),然后復制原存貨組織的屬性和數據(包括原來所有的在庫品、在線品等)作為初始值。并依據新準則和企業的具體情況,設置新存貨組織的本錢計價方法為標準本錢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均勻法(包括移動加權均勻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等中的一種。并要在當期的報表表外事項內對變更會計政策以及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值進行表露。對資產減值會計處理的變化,用戶可在其原系統的資產治理模塊中,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折舊處理重新設置計提的時期參數,并對數據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新制度的變化?梢姡聹蕜t會計方法的變化,也不難在當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中被“消化”。
          
          (三)會計計量方法的變化及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新準則體系引進公允價值計量是一大亮點。新準則答應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易等主要方面采用公允價值作為計價基礎。如新《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明確定義了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權益工具、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等概念,并對不同金融工具的計量方法做出了規定。
          公允價值比歷史本錢計價有明顯的優越性,主要體現為與某個時點(通常是資產負債表日)的資產經濟價值更加接近,更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狀況。然而,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需要依靠活躍的交易市場和估值技術,需要企業相關部分的通力協作,因此這種計價模式對企業乃至相關職員的要求較高。假如使用不當,公允價值的計量模式可能會加大企業盈利的波動性。
          依通用系統的邏輯架構特點看,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引進對當前企業運行的會計系統的影響也一樣較為有限,原系統基本具備架構這種計量模式并進行平穩作業的能力。如對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等需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會計處理的資產,只要按新準則的要求在本錢計量時不再提取折舊或攤銷,而以會計期末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賬面價值的調整,公允價值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進當期損益。后續支出使可能流進企業的未來經濟利益超過了原先估計的,視為固定資產改良或者金融資產增值,計進投資性資產的賬面價值,反之則計進當期用度。至于上述資產品種計價模式間的基礎轉換,可在原系統采用手工方式進行賬面調整。期末時企業要在表外進行具體的相關表露,如哪些業務采用了市場公允價值,使用了怎樣的計價技術,與歷史本錢計價相比,這一變更將會對當期或者多期利潤產生怎樣的影響等。   (四)合并報表的變化及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與舊準則相比,新準則關于合并財務報表所依據的理論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變為側重實體理論。新準則夸大合并財務報表的范圍應當以控制為基礎予以確定,共同控制的合營企業不再納進合并范圍,而將其經營成果直接在母公司與合并財務報表的投資收益中體現。對公司有實質性控制的所有子公司(包括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均納進合并范圍,不再考慮股權比例或重要性。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仍繼續采用權益法核算,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新準則合并報表的變化,在當前運行的企業信息系統中實際上并不需要進行特殊的功能處理。由于現行財務軟件的合并報表模塊一般均可以支持對每期進行不同合并范圍的選擇,而且也能針對不同的團體組織結構和復雜股權關系進行較具體的功能治理。但是在新舊準則交替時,需要在原系統合并模塊中重新確認報表的合并范圍,并在變更的合并報表中具體表露新增的合并組織,以及對利潤和關聯交易等所產生的影響。
          
          (五)財務報表列報的變化及其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新準則對財務報表列報的要求與原準則相比,有以下一些變化特點:
          1 在列報內容上的差異。原準則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而新準則規定財務報表至少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變動表、附注五個部分。其中:(1)新準則將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由原來的附表上升為主表,以有利于更全面地反映主體權益的綜合變動;(2)更加夸大現金流量表的編制,通過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31號——現金流量表》單獨予以規范,這將有利于報表使用者評估公司的相關能力;(3)更加重視報表附注中的信息表露;(4)取消了財務情況說明書,因其所包含的部分內容已在主表及附注中有所體現。
          2在資產負債表填列格式上的差異。(1)部分資產項目填列方法發生了改變,如“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項目,由賬面余額填列,全部改為以扣除減值預備后的賬面價值填列;(2)“非活動負債”增加了“預計負債”項目;(3)將原“遞延所得稅借(貸)項”改為“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使其體現出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內涵;(4)將“少數股東權益”列示于合并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項目下,表明合并財務報表編制理論由母公司理論轉變為實體理論;(5)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性房地產”、“生產性生物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等項目,使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和結構更加全面、完整、公道。
          3 在利潤表填列格式上的差異。(1)取消了主營業務與其他業務的劃分,將這些業務產生的收進和發生的本錢同一在“營業收進”與“營業本錢”中列示;(2)將“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在營業利潤中單獨列示,以更清楚地反映企業營業利潤的構成;(3)在“投資收益”中,將“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單獨列示。
          依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準則財務報告體系與原準則相比,無論在內容還是在格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幾乎并不觸及當前會計報表制作模塊功能的改變。當前所使用的報表模塊的設計邏輯是通過兩個步驟來完成財務報表的全程制作的:一是根據企業情況及相關會計制度等,設計制作財務報表的標準模板(標準模板通常由報表格式、報表要素取數邏輯和報表單元計算公式三個關鍵定義要件組成);二是由報表模板天生當期相關報表。因此,新準則財務報表要求的變化影響更多的只是企業報表模板的重新定義或調整,是事務性的適應,也較少涉及報表 模塊本質功能的改變。
          
          二、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機理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要綜合評價新準則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還需要對架構在通用商品軟件(包括面向財務部分獨立應用的會計系統和面向企業整體集成應用的會計信息子系統等情況)基礎之上的企業會計系統的運行機理進行分析。
          在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進程中,通用商品軟件始終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通用商品軟件的最大上風在于:軟件由供給商標準化研發,然后迅速在大范圍復制應用,從而使昂貴的軟件研制本錢攤薄。軟件價格得以降低。用戶可以用較低的本錢享受到耗資數千萬,甚至上億元投資開發出來的復雜軟件。這些軟件由于經過了市場上眾多用戶的使用檢驗和質量信息反饋,并進行了長期的升級完善,所以軟件質量也顯得十分穩定可靠。
          但是由于通用軟件的商品化生產背景,因此要長期生存下來并取得發展,至少需要具備以下能力:
          
          (一)協調和解決通用軟件標準化研發與企業個性化應用之間矛盾的能力
          通用軟件研發也如同制造其它產品一樣,只有進行標準化研發和大批量發售,才能體現生產品制造的規模效益。但就用戶而言,企業的需求卻呈現紛繁復雜的多元化、***化和多變的背景特征,如同千人千面。因此,通用軟件必須要具備協調和解決軟件的標準化研發與個性化應用之間矛盾的能力。
          
          (二)具備應對客戶需求頻繁變化的能力
          需求是軟件項目發展的動力。但假如需求頻繁變動,那么也將會對軟件項目產生巨大的、甚至是致命性的困擾。令人可悲的是,在企業信息化進程中,企業的需求變化幾乎是永恒的。它可能來自于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如宏觀政策的調控、行業經營規則的調整等)。也可能來自于企業內部發展的變化(如經營范圍的擴大、產品結構的調整等),還可能來自于技術進步的推動等。與這些變化相比,通用軟件的每一個研發生命周期結束,則都需要一個相對的穩定期。由于假如通用軟件時刻妥協于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那么就會很輕易陷進系統程序反復修改的泥潭之中不可自拔,以至于使軟件開發本錢和時間持續攀升,終極導致研發項目的崩潰。因此通用軟件要具備應對客戶需求頻繁變化的能力。
          依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用商品化軟件之所以能在重重矛盾中生存下來,并逐漸發展成為企業信息化的主力軍,這些軟件“天生”就具備了應對各種外界基本變化的能力。這種能力通常是通過以下客戶交付方式體現出來的:在通用軟件使用時,供給商采用套裝軟件加上系統二次開發的方式來向客戶交付系統。在系統主體中固化那些通用的功能結構,然后留出較為充足和靈便的參數配置接口來滿足未來客戶的個性化和各種變化需求。這些參數配置規定了系統的業務處理模式和各種控制要求。是系統自動化、高效率信息處理的條件,同時也是系統各項功能發揮作用的基礎和必要條件。參數接口經過用戶個性化配置后,就體現為系統運行的相關規則(也可稱為業務處理控制規則)。
          實際上,前面對新準則變化的相關適應性分析也體現了這一點。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和執行基本上都可以通過調整通用軟件的初始化運行規則來得到實現,所以當前企業運行的會計信息系統宏觀上應該對新舊準則體系的更替具有較強的適應力。
          
          三、新準則對基于通用軟件架構的企業會計系統的影響評價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以為,新準則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更多的只是功能適應性的,而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系統邏輯功能架構的改變。對于新準則的變化,現在的系同一般都可以通過內嵌的業務自助配置工具,來滿足企業在核算方法、核算模式、組織調整、流程優化、管控方式等各方面的實際需求。
          但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分析并不暗示這樣的一種結論:當前的企業系統完全可以適應新準則的要求,無需在軟件的版本上做任何功能上的優化和改變。事實上,從前面的分析也能看到,基于舊版軟件所架構的企業會計系統對新準則的變化只是基本的適應,是權宜之計。要完全溶解準則的新變化,必須要對原版軟件進行深度的更新優化和核心升級。但是這種“權宜之計”無論對軟件開發商還是用戶,都是有益的,至少不必急于草率地推出和尋求所謂符合新準則的軟件新版本,由于這未必是一個好策略?v觀會計準則的變遷史,不丟臉出,新準則的每次頒布和實施,一般都會存在一個較長的與實務的“磨合期”。只有經歷了這一“磨合期”,新準則的精神實質才會在各種實務背景中得到比較充分的展現。當然,在這一期間,新準則也會暴露出仍然存在的諸多不健全的地方,由此需要繼續出臺一些相關的實施細則和補充措施。因此耐心地經歷和關注這一“磨合期”,對有效溶解新準則的內涵,以至開發更完善、更科學的軟件新版本大有裨益。所以面對新舊準則體系的更替,企業不妨與軟件供給商共同配合,先在原軟件版本的基礎上進行較為“守舊”一點的“修修補補”工作,這未必不是一個好的策略。事實上,無論是市場競爭的原因還是技術進步乃至會計制度調整的原因,軟件開發商始終都不會停下研發新版軟件的腳步。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覃焱論商品化ENP軟件與企業個性化E需求的滿足[J]中國治理信息化,2007(09)
          [3]陳佳穎我國會計準則變遷研究[J]財會月刊(理論版),2007(05)
          [4]薛祖云,蔡文忠,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的信息系統再開發策略[J]會計之友,2007(19)

        【新準則對通用軟件架構的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影響】相關文章:

        新《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實務解析09-19

        談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待攤及預提費用的處理09-19

        新準則指南的五個突出特點06-08

        解讀新審計準則中的初步業務活動04-11

        審計效率及有效性與新審計準則06-01

        《企業會計準則-借款費用》評析06-05

        《企業會計準則-借款用度》評析05-02

        論文:論新審計準則中的審計理念革新05-15

        新準則應用指南的五個突出特點05-17

        關于《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易》的淺談04-2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