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應用計劃行為理論研究中國的移動支付發展
論文摘要:應用計劃行為理論(TPB),用更理性和更科學的方法,從更深層次分析消費者對移動支付的態度、他們的擔憂、他們希望移動支付需要做哪些改進等。提出了一個針對移動支付的TPB研究模型,用來研究消費者的對移動支付的消費;就移動支付的終端設備方面提供了一個較低的移動支付終端改造方案;就移動支付的產業鏈結構提出了一個優化的適合中國的移動支付應用模式。
論文關鍵詞:移動支付;計劃行為理論;移動終端;產業價值鏈;應用模式
0引言
移動支付對于國人已不是一個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動運營商的大力推廣。但當時技術、政策、商業模式都處在萌芽階段,并沒有條件投入大規模商用,只是嘗試性的測試,小范圍內試運行,且也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幾年過去了,國內的移動支付依然是不溫不火地發展。而歐美,特別是日韓的移動支付已發展地如火如荼。移動支付是否能推廣關鍵在消費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費者如何評價這幾年的國內移動支付技術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很重要。
1潛在的巨大國內
1.1巨大的手機用戶群體
GSM協會于2008年4月16日在網上發布的最新報告稱,全球已有超過30億的手機用戶數量。
GSM協會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場在中國,手機用戶數量己達5億9000萬,并且每月增加700多萬新用戶,對這第3個10億的貢獻為14%,毫無疑問2008年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必將突破6億。結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卡持有量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地方十一次論壇上,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介紹,到2007年9月底,中國銀行卡發卡量超過13億張,發卡機構達到183家。可見銀行卡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而手機與銀行卡合二為一也成為一個大趨勢。
2引進計劃行為理論剖析移動支付遇到的瓶頸
2.1計劃行為理論(TPB)
根據TPB理論,人的行為模式受到3項內在因素影響:
(1)個人行為態度:個人對自己行為可能出現的結果的一種看法和觀點。
(2)主觀規范:對他人的標準化行為模式的主觀性感知。
(3)知覺行為控制:對于促進或阻礙行為效果的相關因素的認知。計劃行為理論模式圖如圖1所示。
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是決定行為意向的3個主要變量,態度越積極、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覺行為控制越強,行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動支付TPB模型
計劃行為理論是從信息加工的理論、以期望價值理論為出發點解釋個體行為一般決策過程的理論。由于移動支付是一種個體理性行為,它不但受到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而且還與外界的客觀等條件相關。所以本論文根據TPB理論,從個人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方面來分析影響移動支付的行為,如圖2所示。
2.2.1影響移動支付的內部因素分析 TPB認為個人的行為意向是預測行為的最佳變量。在實際控制條件充分的情況下,行為意向直接決定行為。對于移動支付而言,個人想要使用移動支付的意向越強,代表他越可能從事該行為。
(1)移動支付的態度傾向 個人進行移動支付的態度傾向是個體對執行該特定行為喜愛或不喜愛程度的評估。例如,用戶在面對新的支付方式時,首先要先主觀判斷要不要更換手機,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復雜,若不使用以后消費是否會不方便。這就涉及到移動支付中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安全問題和問題。
安全是制約移動支付發展的關鍵因素。資金安全永遠是考慮的第一要素,也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首要障礙。目前,我國手機支付實現技術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術,由技術原因造成的數據傳輸中的加密性和數據的實時性、完整性不夠,使得支付面臨安全隱患。手機由于攜帶的隨身性,其丟失和損壞造成個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較高,這也是手機支付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ForresterResearch公司做過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認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問題。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手機支付的過高,支付程序繁瑣。這也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務的固定成本,還有技術上基礎設施的成本(例如用戶可能需要購買新的移動電話)。而新的支付系統需要新的硬件設備來支持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瑣一方面是由移動支付的產業鏈分工不明確,產業鏈效率低造成的。手機支付是個復雜的產業鏈,涉及、信用卡組織、移動運營商、手機終端廠商、手機支付平臺提供商、商業機構、內容和服務提供商、用戶等多個環節,需要各個環節的聯合啟動推進產業發展。從而造成產業鏈協作效率低下。無論對于運營商還是銀行來講,做手機支付都需要重新對自有的網絡進行技術改造,并提供相應的額外服務。而對于銀聯來講,受制于自身的體制限制,業務創新和反應能力也相對較差。
(2)移動支付的主觀規范 移動支付的主觀規范是指個體在決策是否使用該服務時感知到的壓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團體對個體行為決策的影響。
移動支付的一方: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圍的影響。所以移動運營商應該注重推廣用戶體驗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移動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動支付方式,當客戶要求使用移動支付時,商家也會面對社會壓力和需求壓力。
(3)移動支付的知覺行為控制 移動支付的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體感知到執行移動支付難易程度,它反映的是個體對促進或阻礙執行行為因素的知覺。個人認為自己承擔起移動支付帶來的成本壓力,或者是移動支付的資源或機會越多時,則他對執行該行為的控制知覺越強。移動支付的資源是指移動支付工具越來越化和移動化。移動電話、網絡、信息技術通常會加速移動支付的發展。使用移動支付的機會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車刷卡,在商場買東西刷信用卡等。越來越多的場合都會用到移動支付。而此時消費者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移動支付。
2.2.2影響移動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響移動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環境的因素。本節以TPB理論的外部變量為基礎,來分析影響移動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體包括:
(1)用戶年齡:據中國信息產業部于2008年1月28日發布的最新顯示,截止2007年末,中國手機普及率已達41.6%。而據“2007中國首屆城市移動信息化創新論壇”上公布的數據,目前我過城市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3%。而在年輕人當中這一數據更高。所以移動支付的用戶群還是集中在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他們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程度:由世界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報告稱,受教育時間越長的人,獲得就業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腳。而這也直接關系到他們接受和使用移動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機或網絡的技巧:年輕人更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機,包括聽,手機上網,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電話或發短信等簡單的功能。
(4)政策環境因素: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夠健全。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信用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信用作為一個問題,它的培養是需要一個很長周期的,需要一個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長過程。根據調查顯示,國內的手機用戶中有超過90%的曾經收到過欺詐短信,更有半數以上的用戶對通過手機進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懷疑態度。
3移動支付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根據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機終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問題,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個解決方案:
3.1手機終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動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機市場的通行法則。這一模式目前已相繼被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所借鑒。目前,主要的移動設備制造商,諾基亞、索尼一愛立信、西門子、摩托羅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同時移動支付應用也對移動終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圖3就提出了一種移動支付手機終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可以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此技術已上公交卡業務上廣泛應用。
在手機主板上嵌入RFID模塊,只需對手機做些小的改動,就可以實現此功能。IC卡嵌在手機背殼上,IC卡是獨立的,該卡既可以接受RFID讀寫模塊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戶終端的操作。RFID讀寫模塊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額,比如用戶消費或充值時。IC卡的獨立性保證了Ic卡發行方的利益和積極性。
3.2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安全問題是最大的隱患之一。安全包括數據的完整性、用戶身份的認證、驗證、數據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賴性。具體講就是消費者認為,數據從手機向銷售點讀卡機傳送過程中,無論其傳遞途徑是移動網絡、紅外線技術或是藍牙這類無線網絡,都有極大的可能被攔截“。此外,手機被盜或丟失同樣也帶來安全隱患。我們就其中一個重要的交易環節來說明。手機支付過程如圖4所示。
此交易過程有幾個關鍵點:敏感數據從手機向讀卡機傳送,攜帶賬號及支付密碼的數據向銀行或第三方傳送及其返回過程都存在著安全隱患。
解決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術安全規范。我們可以借鑒韓國SK電信公司的MONET業務方案,當使用支付業務時,設置個人認證號碼(PIN)、賬戶密碼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衛。保安卡的功能類似副卡,一旦手機丟失或被盜就可以使用副卡。而當用戶輸入密碼時,若超過規定次數,就自動鎖住,避免用戶手機丟失時他人的惡意盜用。
3.3、過程繁瑣問題及解決方案
造成支付繁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支付產業鏈涉及眾多角色。用戶使用支付業務時要通過各方驗證,輸入各種驗證信息,這導致了支付過程的繁雜和效率低下。本論文提出了一種優化的手機支付應用模式。如圖5所示。
此種模式是采用與運營商合作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對銀行而言,其機會與挑戰就在于將其現有的服務連接到移動裝置上去。銀行擁有以現金、信用卡及支票為基礎的支付系統,并在重要的相關服務中占據著壟斷性地位。而在中國移動運營商是不可能繞開銀行系統而自立門戶,主管用戶賬戶的鑒定、清算等敏感業務的。
目前在日韓用卡支付已成為主要的支付手段。購物、網絡購物、移動購物等日益成為流行的消費及購物方式,這導致了傳統的銀行業務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對消費自由度、便利以及節約時間的需求。國內的銀行應有危機意識,要重視消費者的需求。
對移動網絡運營商而言,應盡快開發出能增加消費者使用量及建立忠誠度的業務,而只靠移動運營商來開展移動業務是不會一帆風順的,而很可能將耗費大量的時間。在這個領域銀行擁有移動運營商所缺少的東西:現有支付體系的入口、精確的信用技巧以及消費者在進行支付時所信任的品牌名稱。
4結束語
本論文應用TPB理論來客觀地分析中國這幾年的移動支付的發展。TPB認為人們不會主動從舊的消費習慣轉變到新的消費習慣。而人在準備改變時都要受到3個因素影響:個人行為態度、主觀性規范、行為控制認知。而本論文中提出的解決方案都是基于該理論。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剖析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應用計劃行為理論研究中國的移動支付發展】相關文章:
淺談智能移動電話與移動智能網的發展08-08
計算機技術應用與發展05-01
復合材料的發展和應用論文06-01
戰略聯盟理論研究綜述05-11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現狀與發展04-26
組織變革理論研究與評述06-03
試論中國動畫存在的缺陷及發展滯后的原因08-24
企業利益關系群博弈理論研究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