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教學方式論文
摘要: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極大地影響了大學教育教學方式。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要不斷適應新形式的變化。本文主要研究“互聯網+”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和研究的影響,對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策略,以滿足“互聯網+”的需求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教育;教學方式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從強調計算機系統軟硬件和普通辦公軟件的基本操作開始,強調“計算思維”的培養。它是非計算機專業第一門計算機公共基礎課,是信息時代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目前,該課程主要由教師在多媒體教室或計算機機房進行教學,學生被動學習。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低、自主學習能力弱、實際問題解決能力弱、計算機素養形成困難等問題尤為突出。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教育”的現代教育觀念的形成,迫切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大膽創新,運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程改革。
1“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的教育特征
“互聯網+教育”是基于“互聯網+”,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教育產業的融合,創造和發展新的教育環境。“互聯網+教育”打破了傳統的“藩籬”,重新設計和結合了現有的教育內容、方法和模式,使教育資源可以更加開放。在這個背景時代,以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為代表的優質教學資源正在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習者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習不至于受到時間地點的局限。教學正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輔導員。如何組織好課堂教學?如何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這些問題的解決和實施將給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
2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
2.1新生入學水平不均衡
計算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遍,學校也同樣如此。目前,大部分中小學都設有計算機信息類課程。然而,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區的中小學沒有開設計算機信息課程,使得大學新生的計算機知識水平大不相同。甚至一些偏遠地區的學生從未接觸過電腦。有些學生接觸電腦較多,但他們也只使用電腦進行網上聊天、網上購物、玩游戲、看視頻等,而沒有真正掌握辦公軟件,撐握計算機知識,沒有達到大學計算機的教學目標!洞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大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課程的教學也面臨著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學難度各不一樣。
2.2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大部分教師認為“互聯網+”時代對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可以提高教學效果[2]。但是也有少部分的教師認為“互聯網+”時代對提高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明顯?梢,大多數教師認為“互聯網+”對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影響。大學教師已經意識到“互聯網+”對高校教學的影響,但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沒有創新和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高校作為一個專業培訓人才機構,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傳統的大學教學方法不適用“互聯網+”教育,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實施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安排是按照一定的教學目標進行的。有效的實施某種教學方法是必要的,沒有萬能而普遍的方法[3]。因此,很難說哪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有有效達到特定目標的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因此,教師在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注意每種教學方法的特點和適用性,力求充分利用每種教學方法。
2.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
就大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而最能反映學生自主學習的就是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然而,大部分學生認為他們的學習意識一般。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學習自主性差,學習缺乏創造性,很少提出問題,缺乏學習積極性。大多數都不了解學習的意義和學習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在學習過程中,記憶是最常用的學習方法,而創造力和自信心方面往往得不到重視。在當前的大學生中,仍然存在著對教師的過分依賴現象。由于中國的教育背景和教學傳統,中國學生從小就對教師有很強的心理依賴[4]。在中國傳統教育的背景下,中國學生普遍習慣于這種安排。而大學的學習生活需要一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沒有老師的指導,不知道如何學習。大學生應積極發展團隊精神和獨立工作的能力。在大學里,我們應該培養一種能力,即自學能力。當學生面對新的知識時,他們應該知道如何學習。
3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3.1教師應搭建同步交流平臺
教師應打破傳統的單向灌輸模式,認識到教學活動中教學交流的重要性。教學不能簡單的以教師為中心,要求學生被動地學習,或者老師在網絡平臺上放一些教材供學生參觀,不需要互動。所有這些都會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手機資源建立一個在線學習社區使用公共開放平臺,如建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類QQ群,或通過建立相應的教學類課程交流平臺。將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延長到課前或課后活動,使教學不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教師在交流和互動中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監督和指導學習起到積極作用。其次,教師應加強個性化指導。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面對海量的知識,學生將不知所措。教師應引導學生提高信息識別、過濾和整合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的深化。
3.2探索多種新的教學模式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非常實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主要取決于學生在日常中的實踐[5-6]。根據高校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實際掌握的基礎知識,建立新的教學模式。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應結合理論課和實踐課。每個期末成績可按年級、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包括計算機成績和試卷成績)的相應比例進行劃分,試卷成績對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有指導意義。計算機等級主要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級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的課堂出勤和課程表現。通過分塊測驗,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綜合操作能力。
3.3改變計算機教學觀念
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應樹立“互聯網+教學”的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高校教師應認識到計算機教學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系統,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另外,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計算機的發展新動態融入到平時的教學中,如微信或QQ小視頻在當下非常流行,教師可以制作一些小視頻來展示課堂知識,讓學生學習。通過課堂觀看視頻,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
4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多樣化。作為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具體特點,教師應該將“互聯網+”思想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技術,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滿足需求的計算機人才在當今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曉智.多媒體教學系統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20):175.
[2]楊建毅.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電子制作,2013(21):101.
[3]魏小燕.基于人機互動的多媒體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8,15(17):81-82.
[4]宮潤濤.淺析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計算機教學[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4):204.
[5]劉彩紅,李娜.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計算機與網絡,2017,43(8):48-49.
[6]張瑩,吳素超,胡永翔.“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調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7):69-71.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教學方式論文】相關文章:
互聯網時代計算機信息安全論文10-26
探討互聯網時代全新的教與學方式10-01
中醫計算機教學思想構建與方式論文07-16
論互聯網時代全新互動的教與學方式初探09-06
互聯網時代的審美與藝術論文06-11
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論文08-10
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教學方法論文10-01
淺析互聯網金融告別蠻荒時代論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