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方文獻中傳遞的品牌信息-兼談對云南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
地方文獻是指某地區自然和社會各個方面的文獻,包括圖書、報刊、圖片、碑志、拓片、手稿、方志、譜牒、表冊、簿錄等,一般講它是圖書館館藏文獻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又具有明顯的地方性和資料性。地方文獻大體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記載關于某地區的過去及現狀的文獻,必須取決于文獻內容的地方特點。2.地方人的著述,必須取決于作者的籍貫。3.地方志書,必須取決于反映當地的歷史與現狀具有存史、資治、教化的作用。4.地方出版物,必須取決于著述雕印出版的地點?傊胤轿墨I與本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生產、社會政治、文化教育、語言文字、風土人情、名勝古跡等均有密切的關系。
云南省圖書館館藏地方文獻2128種及地方志318種,多年來省圖書館利用這一館藏優勢,進行參考咨詢及開發利用,曾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通過編制《館藏云南省農林水利地質礦產經濟作物資料索引》,為云南省國土規劃單位開展國土資源調查、進行國土規劃提供了資料,找到了一些歷史依據。通過查找舊期刊及近代出版物,編制了關于1949年以前的林業狀況的二次文獻,提供了一些難以見到的林業資料,如郝景盛的《云南林業狀況》、何弘德的《云南造林問題》、唐銘平的《云南林業之初步改進》及江愛良的《防護林帶在改善滇省企業氣侯方面的功效》等文章,通過援引數據進行對比,使人們發現生態問題越來越成為云南在林業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重要問題,如何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利用問題至關重要。隨著有的地區對林術的亂砍亂伐,森林資源遭到破壞,云南有很多經濟林木如楠、樟、紅椿、陰沉杉等,失去了生長環境,日益稀少; 特別是有的地區只顧采伐,不封山育林, 植被隨之減少,土地裸露面積日益擴大,水土流失嚴重,農業上的自然災害時有發生;有的地區由于失去森林涵養水源,人畜飲水也十分困難。因此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關系到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同時也關系到整個地區的經濟及社會發展。這類關系到民生的問題,理應作為戰略問題引起有關部門在國土規劃、環境保護中給予足夠重視,進一步加以解決,才能促進社會生產,使整個經濟及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二、30年代,著名學者費孝通先生來云南玉溪等三個縣考查后,張朝烺、何毓芳、李文麟、楊成漢、王人吉、袁煥、彭啟瑞、嚴德一、張桂元、喻明高、李培人等批經濟社會學家,先后來云南,分別對50多個縣進行了縣情考察,并寫成了《視察X X縣實業報告》發表于《云南實業公報》第二期至第五十三期。這是一批有價值的經濟資源資料,可以印證某些現實問題。前幾年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及安寧市黨政領導論證安寧的現狀及發展,我們及時提供了《云南實業公報》第七期所刊載張朝烺寫的《視察安寧實業報告》,使之通過對歷史的回顧, 找到了解決現實問題的答案, 明確了在保證農業大幅度發展的前提下,應從冶金、鹽磷化工、地下熱綜合利用、開發旅游資源等方面進行發展,這既理順了規劃的頭緒,又以歷史資料為依據,論證了其可行性,從而在戰略決策上有了依據。從這一事例,我們認為,如果有人就這些資料匯編印行一本《云南縣情歷史資料》,對各縣掌握本縣經濟資源及優勢并進行有效的開發利用,是可以作某些參考并有所啟迪的。
三、煙、茶、糖是云南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但以云南的茶葉來講,從過去乃至現在,品種雖然多,卻存在一個初級化的問題, 既制約著云南茶業的進一步開發利用,也直接影響著市場問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越來越成為制約茶業資源開發的瓶頸環節。初級化的產品便無法拓寬市場,比如“滇紅”就不像“祁紅”那樣受到人們的青睞,這不是因為“滇紅”的品質不好,而是從選制到包裝都趕不上“祁紅”,于是云南紅茶在市場競爭中就超不過祁門紅茶;云南綠茶也僅停留在中檔茶的層次上徘徊,沒有新的突破,未能批量地打人國際市場,換取巨額的外匯。要改變這一現狀, 為云南茶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首要的是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產品,增加市場的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量。只有從根本上改變產品的初級化,才能培育新興優勢產業,增強產業自我發展的能力,最終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要做到這些,就應著力在恢復生產傳統名茶上做文章。通過查考《滇南新語》、《普洱茶記》、《滇海虞衡志》、《滇南雜志》、《滇事拾遺》、《順寧府志》、《昆明縣志》等文獻及解放前沈沉所寫的《滇茶產銷》、徐方干寫的《滇紅產銷之研究》、羅繩武寫的《滇茶貿易問題》等文章,找到了印證恢復傳統名茶“女兒茶”、“十里香”、“老蒼茶”、“黑條茶”、“坻壚茶”、“順寧棋槍”、“蠻糯白尖茶”等產品的信息資料。近年來一些茶廠由于受這些資料的啟迪,轉換經營機制,進行產品更新,精制出一些高檔茶,如勐海的“銀毫”、“特級滇綠”;臨滄的“銀毫”和“劍毫”等,一般都具備了上述傳統名茶的色、香、味,呈現出“其色瑩碧,清香如荷,回味甘甜,沁人心脾”的特質,與“獅降龍井”、“碧羅春”、“鐵觀音”等相比較,堪稱“殊無遜色”。但由于在包裝上不甚講求,仍然是“產在高原人未識”,未能大量進入國際市場。
據說貴州的“安酒”雖然“味醇釅,后勁大”,原來在銷售上卻很不起價,后來借鑒于當地儺文化—— “地戲”的面具,把人們喜聞樂見的三國歷史人物的“臉殼”用梨木精雕細刻,套裝在安酒瓶上;或用陶土燒制成“臉殼”酒罐,并配上蠟染廣告,結果使每瓶酒從六七元賣到148元,而且還暢銷到韓國及日本。云南的茶葉包裝,是否也應以新穎和別具鄉土氣息的裝璜設計取悅顧客, 從傳統民族文化上另辟蹊徑?如地下出土文物“牛虎銅案”的造型, 就是個很好的包裝題材。又如是否可搞點仿古裝幀,精制織錦的“云環套”,下裝茶葉八小盒,上蓋一本線裝《錢南園顏體枯樹賦》法貼,既是名茶禮盒,又是書法藝術鑒賞精品,自然高雅別致,應有與安酒殊途同歸之效。
另外要通過新聞傳媒,借助于電視、廣播、報紙為云南茶葉做廣告,通過宣傳介紹,將有裨于滇茶之暢銷并在國際市場上爭取席之地。至于云南的糖業,劉白爽所寫的《發展云南糖業》、《云南糖業的前途》等文,都力主要擴大甘蔗的種植面積,而且通過科學管理確保穩產高產,從而保證制糖企業能夠吃飽,徹底改變停機待料的狀況。在經營管理機制上,主張要打破條塊分割或行業分割的格局,建立新型的蔗糖聯合企業或股份公司,在行業內部實現農、工、商、科、運、服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管理體制,各司其能,協調發展,這樣才能使企業正常運轉。這樣一些見解和近年來幾次召開的全省蔗糖工作會議精神是吻合的,在著力發展規模經濟的今天,是不無參考價值的,說明地方歷史資料也并非“故紙堆”,認真加以發掘, 同樣可以為現實服務。
四、講到扶貧,清代馮祖繩曾寫過《救貧捷法》,算是云南較早的扶貧資料, 由于歷史的局限已為陳跡, 談不上有多少現實意義。但眾多的地方
【地方文獻中傳遞的品牌信息-兼談對云南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相關文章:
談地方文獻中的“地方人士著述”03-20
地方文獻開發利用中的幾個問題03-18
信息網絡中的地方文獻03-18
開發利用地方文獻資源的思考03-20
地方文獻專題信息服務諏議03-19
原載地方文獻專題信息服務諏議03-19
當代新型用戶需求與地方文獻信息服務-首都圖書館“地方文獻專03-19
地方文獻目錄初探03-20
地方文獻的搜集與整理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