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際專有技術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摘 要] 專有技術的秘密性是該技術商業價值的重要基礎和交易前提,因而,在國際專有技術貿易中,保密問題經常成為交易成敗的關鍵。本文在分析專有技術特質的基礎上,探討了專有技術知識產權保護的特殊方式,以及國際專有技術貿易中交易雙方如何在保密問題上建立互信等問題。文章還從宏觀的角度,評述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關鍵詞] 專有技術 秘密性 貿易 知識產權保護
自1474年威尼斯共和國專利法及英國1623年作為反壟斷例外的現代專利法保護制度形成以來,專利權一直是國家授予個人的有期限獨占權。專有技術雖無授權,但也在不同國家的相關法律保護之下。1883年《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問世后,對專利技術、專有技術等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早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公認,并逐步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公約體系,由三個國際組織管理,分別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管理《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體系和《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體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管理《世界版權公約》,世界貿易組織管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
在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協調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發展莫過于TRIPS協定的出臺,因為該協定第一次把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聯系起來,并使后者成為影響前者的重要因素。貿易與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也隨之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
一、問題的提出
有這樣兩個案例:一位美國華僑研制出一種新型變壓器,欲在其家鄉廣東某市尋找受讓方。某廠有意受讓,但要求對方先介紹該變壓器的技術性能或提供有關技術資料,方可作決定。對方未作反應,不了了之。
另一案例涉及專有技術加工貿易。美國某家具五金公司有意與珠三角一家外向型家具五金公司簽訂來樣加工貿易協定。在建立正式貿易合作關系之前,美方公司要求中方公司必須與其先簽訂《技術保密協議》。由于該協議的標的是專有技術,因此,美方公司沒有明細擬委托中方公司進行加工的產品式樣,而是概括性地要求中方公司對其提供的所有專有技術產品式樣承擔保密義務。中方公司不得生產加工與其提供的式樣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不得允許他人參觀其技術產品的生產流程,不得泄露其技術秘密(包括中方公司的員工),等等。任何違反保密協議的行為一經發現,中方公司必須向對方支付50萬元人民幣的違約金。中方公司經過慎重考慮之后表示不能接受對方的概括性保密義務條款,只同意就某一具體專有技術加工協議所涉技術承擔保密義務,并且要求美方公司對協議項下的專有技術提供說明和圖示,理由是:如果美方公司提供的專有技術式樣與中方公司已擁有的專有技術產品式樣相競合,一旦簽約,中方公司便不能再生產自己原有的專有技術產品,否則就構成對美方公司的違約或侵權。由于雙方在保密問題上互不相讓,磋商無果而終。
上述兩個案例都涉及到專有技術保密這一關鍵性問題。為何保密問題在專有技術貿易中如此重要?怎樣從法律的角度增進國際專有技術貿易當事人的互信以利貿易的順利進行?要回答這些問題,有必要對專有技術的特質作扼要介紹。
二、專有技術的涵義及其秘密性特征
“專有技術”譯自英文“know ~how”,又稱“技術秘密”、“技術訣竅”、“非專利技術”等,其法律定義,迄今也不統一。目前,對專有技術作出的較有影響且被許多國家采用的定義為1969 年在布達佩斯召開的保護工業產權國際聯盟會議上通過的匈牙利代表團的提案:“專有技術指享有一定價值的、可以利用的、為有限范圍專家知道的、未在任何地方公開過其完整形式和不作為工業產權取得任何形式保護的技術知識、經驗、數據、方法或者上述對象的組合!蔽覈磳S屑夹g的定義作直接明確的規定,而是從工業技術和生產管理及商業經營幾個方面有所側重地作出界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技術引進合同管理條例》第2條規定:本條例規定的技術……包括(二)以圖紙、技術資料、技術規范等形式提供的工藝流程、配方、產品設計、質量控 制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中未明確規定“專有技術”,但對“商業秘密”的界定里明顯涵蓋了專有技術的內容:本條所稱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可見,專有技術是一種以秘密性為重要要件、事實上占有而又未取得專利權、未經法律授權的技術。由于未申請專利,所有者只能依靠自身嚴密的保密措施來維護其對技術的專有權,因為一旦被公開,該技術便進入公有領域,其商業價值隨之喪失。有鑒于此,國際上成功的企業無不對其專有技術秘密特別重視。美國斯諾敦公司總裁桑德拉?斯諾敦女士在她的《全球優勢---你的公司如何在世界市場取勝》一書中,論述了參與國際貿易應遵循的若干基本原則,其中一條就是提高警惕性。IBM公司面對外國間諜的猖狂活動,采取了一系列嚴密的保密措施,建立穩定化、規范化的保密制度。而可口可樂公司之所以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叱咤風云上百年,其對配方實行的“限定知悉范圍”原則是關鍵。對于可口可樂的關鍵配料,公司總部的三個高級職員各管一樣,而且這些人互不知道另外兩樣配料是什么。分設在世界各地的生產廠使用的原料是公司總部提供的“濃縮液”,根本不知道配方秘密。
三、國際專有技術貿易中秘密的保護
1.法律保護
據統計,國際技術貿易總量中的90%都涉及專有技術(技術秘密)的許可,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專有技術雖然處于秘密狀態,不象專利那樣直接申請法律保護,這并不等于專有技術不受法律保護。反對“不公平致富”、“不正當競爭”、或者“惡意行為”,主張“任何人不得靠有意損害他方的行為來牟利”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和立法價值。迄今,對專有技術的法律保護體系已在國際國內兩個層面的立法中展開。
(1)知識產權國際協定
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首次將“未披露信息(undisclosed information)”作為知識產權加以保護。普遍認為,TRIPS中有關“未披露信息”的規定就是對商業秘密的規定,其中涵括了專有技術的法律特點,可以說是對專有技術持有人的權利第一次在知識產權國際條約中予以保護。后于TRIPS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完全照搬“未披露信息”條款的內容,只是將“未披露信息”換成了“商業秘密”。
(2)反不正當競爭法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其1996年起草的《反不當競爭示范法》中明確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為不正當競爭。該《示范法》第6條第3項對“侵犯商業秘密(secret information)”的解釋與TRIPS第39條“未披露信息”的含義一致,顯然,專有技術也被納入其調整范圍。雖然該《示范法》尚未獲得通過,但其作為示范法對知識產權國際國內立法的作用不可忽視。
(3)國際技術貿易規則
20世紀70年代,在聯合國的主持下,國際社會在多國集團分頭努力的基礎上,形成了《國際技術轉讓守則草案》,旨在建立調整國際技術轉讓行為國際統一法。由于在許多主要問題上各國立場相去甚遠,未能在聯合國貿發會第五屆會議上獲得通過。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當時提出的10多份有關專有技術轉讓的文件,如著重于專有技術轉讓合同談判受讓方可提要求的1979年《合同評價指南》等,則為各國進行技術貿易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合同藍本。
(4)我國立法
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我國也沒有制定有關保護專有技術的專門性法律,對專有技術的保護分散地規定在不同的法律中!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48條規定,“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的受讓人應當按照約定使用技術,支付使用費,承擔保密義務!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2條規定,雇員在受雇期間及解雇或離職后一定時期內,對其因職務上的原因所接觸到的一切技術秘密,承擔保密義務!都夹g引進合同管理條理》及其《實施細則》規定,“受方應當按照雙方商定的范圍和期限,對供方提供的技術中尚未公開的秘密部分,承擔保密義務!薄斗床徽敻偁幏ā返10條明確規定了侵害專有技術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應予以制止!缎谭ā返119條、220條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刑事責任。
2.自我保護
(1)必要性
TRIPS前言明確指出,知識產權是“私權”。私權的保護主要由權利人利用國家現有法律體系的救濟手段維護權益。就專有技術而言,法律保護的范圍只限于對非法獲取的秘密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泄漏的秘密加以禁止使用,如果秘密是意外發現的或由平行工程或反向工程發現的,法律則不予禁止。這就給專有技術權利人提出了如何加強技術秘密自我保護防止他人意外獲得的問題。上文所述可口可樂公司配方的保密就是一個極為成功的例子。眾所周知,專有技術持有人之所以不將其核心技術申請專利法保護,就是想通過自身嚴密的保密措施牢牢地永久地保持其對該核心技術的獨占,因為,如果申請專利就必須在《專利申請說明書》中公開其技術秘密,而法律保護主要是通過對侵權或違約行為的事前禁止和事后責任追究及對受害人的損害賠償等方式來實現的,其對侵權人的威懾力是可以預見和有限的,而受害人為此遭受的損失則可能是無法預計和無限的。試想,可口可樂公司如果將其配方申請專利保護情況會怎樣?勢必:官司不斷,耗時費力,損失巨大!
(2)貿易中秘密的保護
專有技術貿易過程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合同簽訂前的準備工作、合同的簽訂以及合同的履行及后續工作。
在合同簽訂之前,需要對對方進行調查。對于許可方(提供方)來說,需要對被許可方(受讓方)的資信情況進行調查,如果對方的信用等級比較低,那么即使對方開出的條件很優厚,也應當謹慎從事。因為技術秘密具有“一旦公開就永遠喪失”的特點,對方一旦獲悉或泄密,技術秘密就不復存在。
在合同磋商過程中,被許可方往往要求對方披露一定的秘密信息。許可方可以在對方作出保密保證的前提下,披露一定的秘密信息。同時應當采用確認書等方式將披露的信息確定下來。
簽訂的合同條款應當完備。不論是專有技術轉讓合同還是許可使用合同,都需要包含“保密條款”,明確約定保密范圍、保密措施、保密期限、泄密的責任等重要事項。
四、提高知識產權法律意識,增強國際專有技術貿易當事人互信
我國現代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末,專門立法如《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相繼問世,其他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如《刑法》、《民法通則》、《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反不正當競爭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壟斷法》等也陸續出臺。另外,從1980年起,我國陸續加入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等主要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加入WTO后,我國又接受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無論從國內立法方面,還是在參加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對外合作方面,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前進的速度是相當快的。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前總干事和現任總干事都認為,中國用了短短十多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
不過,在建立起現代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時間不長的我國,人們對知識產權的法律意識還不強。觀念的轉變、意識的強化需要有個過程。龍永圖反思了長達15年的WTO談判中有關知識產權和環境保護方面中國代表的“激烈反應”,說了很深刻的一段話:“那時候,每當發達國家強調要保護環境和強調保護知識產權,我們就很反感,知識產權90%都在你們跨國公司的手里,保護知識產權不就是保護你們嗎?……但是這幾年我們也慢慢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在中國不保護知識產權,就沒有一個中國人會去創新,我們只能永遠跟在發達國家后面;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現在大家都明白了!
具體到國際專有技術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筆者認為,專有技術的保密比起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的保護對權利人更為重要,因為后三種權利處于公開狀態,如果發生侵權,權利人不僅可以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而且可以繼續行使權利從中獲利,而專有技術的秘密一旦被泄露,則權利人只能靠追究違約方或侵權人的法律責任,無法繼續憑借其對專有技術的獨占獲得壟斷利益。因此,國際專有技術貿易具有較強的賣方市場特征,受讓方在技術轉讓過程中首先應當尊重對方的專有技術知識產權,講究商業誠信,保守對方的技術秘密,增加技術提供方的信任。當然,在專有技術貿易中受讓方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同樣重要,這方面的教訓在我國引進外資和外國技術的過程中并不鮮見。反思上文那兩個案例。例一中的中方當事人缺乏尊重他人技術秘密的法律意識;例二中的美方當事人對其專有技術秘密的保護要求過高,使中方當事人面臨高風險。歸根結底,當事人未建立互信,彼此顧忌防范,是交易失敗的首要原因。
總之,在國際專有技術貿易中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保守其中作為交易前提和基礎的技術秘密,從小處看有利于促成國際技術貿易活動的順利進行;從大處看則關乎一個國家如何增強民眾尊重他人智力成果及其衍生權利,同時又能促進保護自身權利的法律意識,關乎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如何在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下,激勵創新,培育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創造比較優勢。這在資源全球配置、生產國際分工、技術分布失衡,財富分配不均的當今國際經濟秩序下,有著特別的現實意義。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國際專有技術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文章: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及對策漫談03-11
國際技術轉讓中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01-06
企業技術創新中的知識產權保護題目03-22
人權與國際知識產權保護03-07
人才活動中的貿易秘密保護03-23
淺論國際貿易中的主導生產要素03-19
國際貿易中電子提單問題研究03-19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06-04
企業技術研發中的知識產權策略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