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應用的成本節約:不同行業的比較
一、邊界的確定
溯自科斯的交易成本認為,企業與市場是相互替代的治理機制,一項活
動究竟應該交由市場還是企業去完成,取決于兩者的效率比較(科斯,1937)。運用
市場這種治理機制會產生交易成本,而運用企業這種治理機制則會帶來協調成本。哪
種機制所花費的成本較少,活動就應該由其來完成。通過這種比較,企業的最優邊界
得到了確定,即在利用市場交易的邊際成本等于利用企業協調的邊際成本的那一點上
。這一結論在企業經營實踐中則體現為“購買還是制造”(to buy or to make)的
決策(張維迎,1995)——為了將投入轉化為產出,企業必須考慮哪些投入要素應該
由自己生產,哪些又應該從外部供應商那里去購買。這種決策決定了現實中企業的邊
界(注:更確切的說是決定了企業的縱向邊界。企業還存在橫向邊界,它是由企業的
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所決定的,對它的并不在本文的范圍之內。)。決策的依據
則是交易成本、協調成本和生產成本這三者比較。當外部采購的成本(含交易成本和
生產成本)高于內部制造的成本(含協調成本和生產成本)時,企業就會采用內部制
造的方式,導致邊界擴大;反之,企業的邊界就會縮。╓illiamson,1975)。在通
常情況下,外部供應商的生產成本要小于企業內的生產成本,這是由供應商的專業化
生產以及規模經濟的優勢所決定的(Afuah,2003)。然而,交易成本理論更為關注
的是市場交易成本與企業協調成本的比較。
交易成本的主要來源是信息不對稱、機會主義行為以及資產的專用性(Williams
on,1975,1985)。首先,如果企業是從外部供應商那里購買投入要素,則它將與供
應商進入契約關系,對有關的事項進行談判。但是由于人的有限理性,雙方所簽訂的
契約必然是不完備的,因此在契約的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對事先未指明的狀態
進行重新談判。這一現實就為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合約的每一方都有積極性通過隱藏信息(逆向選擇)和隱藏行動(道德風險)的行
為來欺騙對方以獲取自身利益。契約過程中如果存在高度的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
為,則會導致極高的交易成本(如監督履約的成本、進行訴訟的成本等)。與之
相比,企業組織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在企業內部,行政命令和權威取代了法律,
成為保證契約執行和解決契約糾紛的有效手段,并通過激勵機制的作用,使契約雙方
的目標相一致,從而降低了信息的不對稱性,減輕了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有效地節
約了交易成本。
其次,當契約中包含著專用性資產時,交易所發生的費用將會增加。所謂資產的
專用性是指在不犧牲生產價值的條件下,資產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
程度,它表現為特殊地點資產的專用性,特殊實物資產的專用性和特殊人力資本的專
用性等三個方面(Williamson,1985)。資產的專用性程度越高,其用于其他用途或
被其他人使用的價值就越低。契約各方會利用資產專用性產生的“捆綁”效應進行“
敲竹杠”行為,以最大化地攫取利益。當雙方能夠在事先理性地預期到這種行為時,
將會減少對合約的專用性資產的投資,以防止被對方“套牢”(lock-in)。而這種
做法所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契約雙方的投資不足,從而導致效率的損失以及監督、談
判等費用的大幅上升。在通常情況下,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是企業實行縱向一體化,將
市場短期契約變為企業內部的長期契約以節約交易成本,從而保證其邊界的有效性。
利用企業組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協調成本的上升。企業的
內部協調成本包括代理成本和決策信息成本(Gurbaxani and Whang,1991)。根據
委托——代理理論,企業可以看成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一組契約關系(阿爾欽和
登姆塞茨,1972)。委托人依據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通過簽訂相關的契約向代理
人指派工作。但是代理人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其工作可能和委托人的設想不
盡一致,工作效果也未如預期。典型的委托——代理關系有股東——經理人、經理人
——企業員工等。由于委托和代理雙方目標差異而產生的成本,就是代理成本,它具
體表現為監控成本、保證成本和剩余損失(詹森和梅克林,1976)。監控成本是指委
托人為了確保代理人如預期般工作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如雇人監督),保證成本是代
理人為了使委托人確信他如預期般工作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如經常匯報),剩余損失
則是指企業完全由委托人經營時的收益與交由代理人經營時的收益的差額。
決策信息成本是構成企業內部協調成本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它包含信息處理成本
和因信息質量低下引致的機會成本(Gurbaxani and Whang,1991)。信息處理成本
指的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因各種溝通需要而產生的成本,以及大量經營資料的記
錄和存儲成本。至于信息質量低下引致的機會成本,指的是這樣的情況:利用較低質
量的信息去決策的企業往往不能取得較佳信息時的決策效果,由此產生了機會成本。
表1對以上討論進行了簡要歸納。
表1 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決定因素
成本類型 決定因素
1.信息不對稱
交易成本 2.機會主義行為
3.資產特定性:特殊地點資產的專用性、特殊實物資產的專用性和特殊人力資本的專用性
協調成本 1.代理成本:監控成本、保證成本和剩余損失
2.決策信息成本:信息處理成本(溝通成本和記錄存儲成本)和機會成本
資料來源:根據(Williamson,1985)和(Gurbaxani and Whang,1991)的有
關整理。
企業從事經營活動需要在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在基于交易成本理
論的分析框架之下,其有效邊界是由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比較所確定的,如表2所
示。
表2 企業邊界的確定
項目 交易成本 協調成本 條件 企業邊界
變動方向
外部采購 C[,1] — C[,1]<C[,2] 縮小
內部制造 — C[,2] C[,2]<C[,1] 擴大
二、信息技術對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
如上所述,企業和市場這兩種機制都有弱點,企業的協調成本過高,而市場的交
易成本過高。企業的邊界就是在這兩者的比較中確定的。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廣泛應
用則可以有效節約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
企業的交易成本主要是為了完成交易所發生的尋找最佳供應商、與之談判簽訂合
約、監督合約執行等方面的成本。如前所述,決定交易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資產專
用性、信息不對稱和機會主義行為,交易雙方的信息越不對稱,機會主義行為越盛行
,所需的關系性投資的專用性程度越高,那么交易成本就越高。信息技術應用對交易
成本的影響,正是體現在降低市場交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減少機會主義行為以及降
低資產專用性程度等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信息不對稱是由于信息搜索的成本過高以及信息使用過程中的排
他性所造成的。基于英特網的信息技術應用使信息搜索成本大幅下降,搜索范圍顯著
拓寬,從而使因空間和成本限制所造成的信息不對稱得到極大的緩解。同時,信
息技術的,也使越來越多的個人和群體能夠在不降低信息效用水平的前提下,實
現信息的同步共享和利用,由此解決了信息使用的排他性問題。簡言之,信息技術應
用降低了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
就資產專用性而言,信息技術應用可以降低其專用程度。對于受地理空間限制而
難以移動的專用性資產來說,基于英特網等新一代通訊基礎設施的信息技術應用,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空間和時間限制,甚至實現遠程控制與操作,從而降低了其專
用性程度。對于那些用于特定領域的專用性資產來說,信息技術應用主要通過兩個方
面去降低其專用程度,一是利用信息技術對其進行改造以后,有可能提高資產的靈活
性、擴大適用領域;二是環境下交易信息的高度擴散,可能使這類資產面對更加
廣闊的市場范圍。而對于專用性的人力資本來說,其由于經過“干中學”或培訓掌握
了一些別人不易知道的知識技能,但經先進信息技術處理以后,專用性人力資本的經
驗和知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結構化信息,通過網絡達到共享的目的,結果是私人
信息變為公共信息,從而降低了人力資本的專用性程度。
倘若一項經濟活動因交易成本過高而交由企業去完成,那么便產生了由代理成本
和決策信息成本所構成的內部協調成本。在這方面,信息技術應用依然能夠發揮積極
作用。就代理成本(監控成本、保證成本和剩余損失)而言,其大小取決于監控和報
告機制的成本和效率。英特網的滲透和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形成
了低成本、高效率、大范圍的監控和報告渠道。利用先進的信息處理設備并結合網絡
應用,委托人能夠及時、便利地跟蹤和分析代理人的工作績效,代理人則可以根據需
要,隨時隨地向委托人報告工作進展。顯然,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企業內部監控機制
具有傳統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節約了委托——代理過程中的監控成本和保證成
本,同時也提高了相關過程的效率,使委托和代理雙方更易于協調,也使剩余損失趨
于下降。
內部協調成本的另一個方面是決策信息成本,它包括信息處理成本和因信息質量
低下而產生的機會成本。20世紀中后期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發并應用管理信息系
統,提高了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個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和溝通質量,同時也將相當部分原
本費時費力的經營資料記錄存儲工作轉化為標準化、程序化、自動化的操作。進入20
世紀90年代,電腦處理能力急劇提高,英特網應用迅速普及,使信息技術應用對提高
企業信息處理效率、降低信息處理成本的作用更加顯著。進而言之,由于網絡環境下
的企業面對范圍廣闊、豐富的信息空間,而且擁有日益強大的信息處理手段,因
此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決策時信息質量低下的困擾,從而降低了相應的機會成本
。
以上討論表明信息技術應用對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都產生節約的效果。如果交易
成本的下降幅度大于協調成本的下降幅度,那么企業邊界將趨于縮小,反之,企業邊
界就可能擴大。至于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下降幅度孰大孰小,則需要結合具體情況
進行分析。
三、信息技術與邊界變動:結合行業因素的比較
現有表明,信息技術對企業組織的作用效果受到企業所處環境等因素的
(Lee and Grover,2000)。由此看來,不同行業的企業開展信息技術應用時,交易
成本和協調成本的下降幅度應當存在差異,導致企業邊界的變動方向不盡一致。有鑒
于此,我們劃分成熟行業和新興行業兩大類別,考察在其中經營的企業應用信息技術
以后的企業邊界變動情況。
市場交易產生交易信息。為拓寬市場范圍,企業必須盡量對交易信息進行編碼和
抽象處理,使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通用性,以便增進交易各方的相互理解,利于交
易的開展。然而在不同行業經營的企業的交易信息處理過程畢竟存在差異,導致交易
成本結構的區別。對于在成熟行業經營的企業來說,其市場交易環境相對來說較為穩
定,交易信息(如價格、質量等)已經被廣泛認識,隨時可以在市場上傳遞,而且交
易過程也趨于程序化、標準化。相比之下,在新興行業經營的企業大多處于競爭激烈
且變化劇烈的市場環境變化中,帶有知識密集特征,其產品需要更加復雜的信息描述
和表達。因此在新興行業中經營的企業受交易環境、交易信息量和信息處理成本的限
制,進行市場交易時的信息不對稱性要比在成熟行業經營的企業高一些,出現機會主
義行為的概率也要大一些。同時,資產專用性在成熟行業的市場交易中更多地體現在
特定設備和物資方面,而在新興行業中則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核心知識、專用渠道等。
因此,在新興行業經營的企業的資產專用性信息也包含著更加復雜和豐富的。
總而言之,交易信息的特征和處理過程與交易成本有密切關系。從這一點看,現
代信息技術應用從兩個方面帶來積極的影響,一是英特網使交易信息得以突破成本和
時空限制,在廣闊的全球市場范圍快速傳遞,二是多媒體技術使內容豐富復雜的交易
信息的大范圍流動成為可能。
企業的內部協調實際上也是一個信息交流過程,因此協調成本與用于協調的信息
特征有關。一般來說,交易信息需要面向廣大的市場,因此具有更高的通用性,易于
明確表達。協調信息則只與企業內部有關,在相當程度上植根于各成員或部門的經驗
和行為之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具有更大范圍的通用性,因此常常包含無法明確表達的
隱性成分,需要用一定的組織制度去協調和溝通。然而,對于在不同行業經營的企業
來說,其內部協調的信息特征和信息處理過程也存在差異。在成熟行業經營的企業,
無論是委托人監控、代理人保證還是經營者決策等方面所需要的相關信息,許多都在
規章制度中有明確規定,是可編碼的顯性信息,同時其組織結構一般具有較高的規范
程度,相應的信息處理過程趨于標準化、程序化。相比之下,在新興行業經營的企業
通常帶有知識密集特征,知識型員工占有很高比例,研究開發等活動居于重要地位,
組織結構往往處于適應性的變化之中,具有一定的動態性,這就使得企業內部協調過
程出現了許多難以明晰表達的隱性知識(注:信息的隱性與復雜性(或豐富性)具有
不同的含義,前者指無法編碼,后者則是指可以編碼,但需要更多傳輸量(或傳輸內
容)。市場交易信息的交流范圍廣泛,需要較高的通用性,因此隱性成分少。內部協
調信息交流范圍小,容易產生隱性內容。詳細討論可參見博伊索特(Boisot,1998)
。)(如直覺、專長、訣竅等)。
企業內部協調信息及處理過程的區別,導致信息技術應用對協調成本影響的差異
。在成熟行業中經營的企業,協調過程中出現的隱性知識較少,組織結構與信息技術
應用的要求吻合程度較高。因此應用信息技術以后,能夠比較明顯地提高信息處理效
率,降低協調成本。例如郵件、視頻會議等技術應用,就能夠為程序性的協調溝
通工作帶來巨大的成本節約。對于在新興行業經營的企業來說,其協調溝通過程涉及
大量難以編碼和抽象的隱性知識,即使運用先進技術,信息處理效率的提高幅度也相
當有限,許多情況下仍然需要以面對面的協調方式去解決。換句話說,雖然信息
技術應用也能夠節約在新興行業中經營的企業的內部協調成本,但是由于隱性知識的
廣泛存在,使得節約的效果可能不太明顯。
將以上與表2的結果進行綜合,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命題:
命題1:對于在成熟行業經營的企業,信息技術應用對其協調成本有明顯的節約
效果,但是對其交易成本的節約效果不太明顯,因而企業邊界可能有擴大趨勢。
命題2:對于在新興行業經營的企業,信息技術應用對其交易成本有明顯的節約
效果,但是對其協調成本的節約效果不太明顯,因而企業邊界可能有縮小趨勢。
上述命題的另一種表述是:如果信息技術在不同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那么企業邊
界擴大的情況應當更多地發生在成熟行業,而企業邊界縮小的情形則經常在新興行業
出現。
表3了以上的討論結果:
表3 信息技術應用節約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比較
項目 信息技術應用對市場交易 信息技術應用對內部協調 信息技術應用后企業邊
成本的節約效果 成本的節藥效果 界的主要變動方向
成熟行業中的企業 小 大 擴大
新興行業中的企業 大 小 縮小
借鑒行業生命周期的思想,我們還可以對上述結論作動態推廣。具體而言,新興
行業中的企業應用信息技術以后,其邊界一開始可能縮小,但是當行業進入成熟階段
后,企業的邊界有可能反而呈擴大之勢。另一方面,在成熟行業經營的企業應用信息
技術以后,其邊界可能擴大。但是如果隨著時間推移,高新應用等因素誘發成熟
行業中的新興行業細分,那么對于在這些新興行業細分中經營的企業來說,其邊界可
能又趨于縮小,因此企業的有效邊界隨著其所處行業的生命周期的變化而作動態的調
整。
四、總結
本文在現有關于信息技術影響企業邊界變動的研究的基礎上,引入行業特征這一
新的分析變量,進一步豐富了分析框架,深化了研究結果,從而對應用信息技術以后
的企業邊界變動問題做出了更合理的解釋。我們采用交易費用學的核心假設,簡
化了確定企業邊界的分析模型,將焦點集中在市場交易成本和內部協調成本的比較上
。研究結果表明,對不同行業經營的企業來說,信息技術對交易成本和協調成本的節
約效果有一定差異,使企業邊界出現不同方向的變動。具體而言,在成熟行業經營的
企業應用信息技術之后,協調成本有明顯節約,由此企業邊界趨于擴大;在新興行業
經營的企業應用信息技術之后,交易成本的節約幅度較大,由此企業邊界趨于縮小。
這一理論分析結果與現實中的企業邊界變動情況還是較為一致的,例如在美國已經是
十分成熟的航空業,這幾年兼并和收購的案例就有好幾宗,各個航空公司紛紛擴大規
模以節約越來越高漲的交易成本;然而在新興的手機業中,一方面是由于競爭的激烈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減輕龐大的內部協調成本,企業的外包和虛擬經營案例不斷出現
。例如瑞典愛立信公司已經將其整個手機業務全部外包給索尼公司,以縮減規模,集
中資源,關注核心增值業務。同時,本文還結合行業生命周期的思想對研究結論進行
推廣,使之具有動態的解釋能力。我們相信研究結果能夠加深對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經
營變革態勢的理解,有助于企業制定合適的經營戰略,調整組織結構,改善經營業績
。
【】:
[1]A.Afuah.Redefining Firm Boundaries in the Face of the Internet:Are
Firms Really Shrink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1).
[2]M.H.Boisot.Knowledge Assets:Secur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formation 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P.B.Evans and T.S.Wurster.Strategy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Informa
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1998.
[4]V.Gurbaxani and S.Whang. Impac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on Organi
zations and Market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91,(1).
[5]L.M.Harasim(ed.).Global Networks:Computers and International Com
munication[M].Cambridge:MIT Press,1993.
[6]C.C.Lee and V.Grover.Exploring Med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Structural Attributes:The Penetration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 M
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
000,(3).
[7]T.Malone,J.Yates and R.I.Benjamin.Electronic Markets and Electroni
c Hierarchi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1987,(6).
[8]O.E.Williamson.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New York
:Free Press,1985.
[9]O.E.Williamson.Markets and Hierarchies[M].New York:Free Press,197
5.
[10]A.A.阿爾欽,H·登姆塞茨.生產、信息費用與經濟組織[A].載于R·科斯等.
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C].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
.
[11]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聯
書店,1995.
[12]R·科斯.企業的性質[A].載于路易斯·普特曼和蘭德爾·克羅茨納編.企業
的經濟性質[C].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13]邁克爾·詹森,威廉·梅克林.企業理論:管理行為、代理成本與所有權結
構[A].載于陳郁編.所有權、控制權與激勵——代理經濟學文選[C].上海:上海三聯
書店,1998.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信息技術應用的成本節約:不同行業的比較】相關文章:
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較研究06-02
我國物流成本區域差異的比較06-03
標準成本管理在大型企業中的應用論文06-25
人臉信息技術應用新熱點淺析08-22
環境成本會計中外比較與借鑒06-03
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在商業銀行的應用淺探08-28
應用物流信息技術提升網購的方式建設論文05-13
農業中的電子信息技術應用論文(精選6篇)05-29
生物制藥在醫藥行業中的應用(通用5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