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因地制宜推進西部地區特色城鎮化
摘要:推進西部地區城鎮化進程,應有合理的產業和市場分工,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城市,防止產業趨同。根據各地具體情況,可以考慮建設一批資源性、生態移民型、交通型、特色旅游型、邊貿駐軍型城鎮。按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積極引導特色產業向西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集中,并努力促進大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關鍵詞:西部城鎮化;資源性城鎮;生態移民;城鎮帶
一、依托資源優勢發展資源性城鎮
自然資源豐富是西部地區最大的優勢所在,因此,在推進西部城鎮化進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可以考慮發展資源性城鎮。以資源優勢帶動城鎮發展。資源性城鎮的優勢在于可以大量吸納低素質勞動力,與西部地區人口素質相對較低的區情相適應,更適合西部特殊的城鎮化發展。
(一)資源性城鎮是西部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源性城鎮在西部城鎮中占據了較大比重,是西部主要的工業城鎮類型。如煤炭工業城市石嘴山、韓城、銅川等;石油工業城市克拉瑪依、玉門等;鋼鐵工業城市包頭、嘉峪關、攀枝花等;有色金屬工業城市金昌、個舊、白銀等。
(二)豐裕的資源有利于資源性城鎮的新建和擴張
首先,豐富的資源決定了某地因某種資源的發掘和開采而新建城鎮的可能性,如新疆的克拉瑪依和玉門,就是由于石油資源的發現而帶動城鎮興建最典型的例子。其次,豐富的自然資源還可以形成對現有資源性城鎮的有效擴張。資源性城鎮對于拉動第三產業發展,對于人口聚集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而人口不斷集聚的過程,就是城鎮自身規模逐漸擴張的過程。
(三)資源性城鎮對于低素質勞動者的吸納能力更強
資源性城鎮需要大量的低勞動成本、低素質勞動者來從事相對簡單的體力勞動,從而形成對于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和集聚,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和非農領域轉移。同時,資源性城鎮對于低素質勞動力吸納能力更強,更適合西部地區的實際情況。這種特點與西部地區人口素質整體不高的情況相適應,更容易對西部農村剩余勞動力構成吸引力,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資源性城鎮的轉移。
(四)資源性城鎮必須著眼于可持續發展
必須注意的是,由于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資源利用的有限性與周期性,因此,在資源性城鎮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產業結構布局與就業結構調整,努力實現資源性城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再者,資源性城鎮的環境污染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堅持人口、經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生態移民與城鎮化相結合
(一)部分地區應異地城鎮化
在西部,人類生存條件惡化、自然植被破壞與水土流失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威脅西部,同時,還對整個中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要實現西部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部分地區應將生態移民與推進城鎮化相結合,實行生態脆弱區人口的異地城鎮化。如西北地區的陜甘黃土高原區和內蒙古西部部分地區水土流失、植被破壞、過度開墾和土地荒漠化問題相當嚴重,今后,城鎮化的方向應結合“退耕還林(草)”和水土流失的工程治理,實行人口的異地轉移,加速人口向關中平原、漢中盆地、河西走廊以及寧夏平原等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聚集,增加這些地區的小城鎮密度;加強西安、蘭州、銀川等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其人口容量和經濟實力,充分發揮其輻射和帶動作用;積極培育以西安和蘭州為核心的沿隴!m新線展開的城鎮群。
(二)應具有超前生態意識
在生態移民項目及其遷人地的設計與安排方面,必須具有超前意識。新設計的城鎮或生態移民村應該充分考慮未來生活污水、垃圾的集中處理問題;考慮利用移民人群既往生活特色可能開展旅游項目的問題,甚至在初始設計的時候就把新的城鎮、村落與自然風光、民俗旅游等活動結合在一起。21世紀結合生態移民所設計的城鎮化,應當是集生態環保、非農產業、人口聚集、科技發展等于一體的新型城鎮化。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
【因地制宜推進西部地區特色城鎮化】相關文章:
關于因地制宜推進中國特色城鎮化建設的思考03-12
推進內蒙古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03-16
河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SWOT分析03-17
地方財政與城鎮化03-23
西部地區教育碩士培養新思考11-26
文化旅游業態創新與城鎮化建設03-05
《茶館》的語言特色03-06
西部地區規避產業梯度轉移風險的對策研究12-05
淺談推進環保教育活動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