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互動機制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此過程中同樣出現了很多問題和不足,嚴重制約國內建筑經濟的健康發展.針對當前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生態經濟理論,將其與建筑經濟結合起來,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建筑領域內生態經濟學的產生無疑是一場強烈的震動,其給予了建筑設計、施工與建筑自身性能更深層次改變。要求將整合性思維、生態建設理念與環境保護措施全面滲入建筑設計、施工各個階段,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提高的目的。
關鍵詞:建筑經濟;生態經濟;互動機制;可持續發展
一、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概況
1.1建筑經濟是建設領域內關于建設項目的經濟方面的預測、決策、實施、分析、評估等活動,建筑經濟為一專門學科,其相關問題管理的優劣影響到建筑工程項目能否順利實施。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型產業,建筑行業發展對提高經濟發展極為關鍵。在準確評估建筑經濟時,需對以下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成本、時間與質量為組成建筑經濟的主要內容;诖耍瑸檫_到建筑經濟效益最大化,需在最短時間內利用投入最低成本可取得最佳投資效益,要求該效益具體消耗必須在預期質量范圍內。
1.2如不重視環境效益,短期效益則為建筑經濟評估標準,此時建筑經濟內無法深入貫徹生態經濟理念,將導致環保意識不足,進而造成嚴重污染與損害。伴隨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提升及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越來越重視生態經濟發展問題。這就要求必須將資源消耗、環境健康與生態多樣性等要素添加到建筑經濟發展中,通過不斷改善評價標準,將推動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ECO為生態經濟的英文簡稱,其為2個英語單詞詞頭合成:economic與ecological。生態經濟的含義為通過生態經濟學原理與系統工程方式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疇內,對生產、消費方法加以改善,并通過全部可利用資源潛能的開挖,進行相應產業的發展,要求該產業具備高經濟性、高生態性,并確保其具備合理建設體制、和諧的社會文化與生態健康的環境。
1.3作為經濟發展、保護環境實施的重要保障,生態經濟必須重視自然生態和經濟建設的統一性、協調性,其特點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時間性:時間維上資源利用的持續性。在人類社會再生產長期發展中,針對自然資源后代人應具備相同或更美好的享有權利與生存權利。當代人為獲取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犧牲后代人利益為基礎,需選取轉移財富的相關策略,將更為廣闊的生存空間提供給后代人,讓其擁有與當代人相同的權利。第二,空間性:空間維上資源利用的持續性。在開發區域資源與發展區域經濟過程中,不能為滿足自身發展要求,去犧牲其它區域,必須建立共享、共存的區域資源體系。第三,效率性:效率維上資源利用的有效性。資源利用應始終堅持“低耗、高效:原則,其發展的主要支撐為技術進步,利用資源配置優化,可對單位產出資源消耗量有效降低,并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通過資源產出效率提升,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生態經濟視角下建筑經濟的特征分析
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市場化得以穩步推進,于此同時,建筑工程建設事業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為優化資源配置、達到施工效率與質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必須重視生態經濟視角下建筑經濟發展特點。據工程項目施工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要求相關企業必須對工程建設各個階段經濟活動有效管理,并在充分了解與分析其概念的同時,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加以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工程項目施工質量的全面提升,才能推動建筑工程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智能和優化
在實現建筑物節約能源目標中,智能化具有推動作用;谏鷳B經濟發展,建筑經濟生態發展主要由高新技術方式控制成本、優化建筑物功能得以體現。作為新形勢下建筑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智能化發展中,可利用高新控制技術集中管控建筑物熱泵、中水處理與雨水回收系統等,以此對建筑物舒適度需求進行最大限度地滿足。于此同時,具體控制內,要求能夠自動澆灌室內植物,并在自動運行內實施安防模式,根據建筑物模式自動切換安防模式。
(二)生態和環保
設計新型建筑過程中,要求必須按照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對自然資源與再生材料進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并對綠化人居環境、美化自然環境加以重視。為達到生態、環保的雙重目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中,盡可能選取木材作為內外墻材料,選取可再生材料作為墻體保溫材料,或大量選取木地板等。通過以上行為、方式,可大大降低破壞自然資源的力度,可減少水泥用量。與此同時,為降低污染環境與人體傷害,要求不能將油漆涂刷到建筑外墻。
(三)節能和自然
基于生態經濟發展,目前建筑工程對能源能否有效利用極為重視。為充分體現生態原則,需對自然資源加以充分利用,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量。如衛生間通過整體合理規劃,選取節水型設備,可達到水資源節約的目的。如條件成熟,可對回收雨水等加以重視。
三、生態經濟對建筑經濟的影響
作為工程自身的生命,質量也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與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前提下,建筑工程建設質量與國民經濟增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密切聯系。綠色建筑經濟發展要求必須確定建筑經濟效益與生態化發展的所有職能與工作內容,其為單位管理的重要內容,是有計劃、有系統的活動。目前,對建筑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的因素較多,為提高工程施工整體經濟效益,要求相關部門、單位必須重視生態經濟對建筑經濟的影響,并在經濟效益目標條件明確的前提下,利用行動方案、資源配置等措施達到預期目標。建筑經濟生態體系的不斷完善能夠推動工程項目與單位的快速發展,并能確保市場的有序性,對項目與單位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的成本觀與成本評價方法
傳統建筑經濟成本觀研究中,建筑工程建設內消耗的能量、水資源施工階段的影響比例僅為1/10,這就要求必須對建筑工程建設過程內多數費用進行充分考慮,如排放溫室氣體、有限資源消耗與處理建筑垃圾等。這些要素都是建筑工程建設的重要構成成分,如何確保建筑成本降低,必須建立新成本觀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對建筑項目建設早期能源節約提供有效策略,并建筑經濟發展與實現生態價值極為重要。同時通過建立新成本觀及評價方式,可對建筑影響自然環境的具體情況進行客觀評價,還能將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益真實反映出來,進而達到市場價值目標。
(二)全生命周期成本評估法
1.概念分析
通過全生命周期評估理念,對建筑產品與材料的所有成本進行探究的方式為全生命周期成本評估概念。將全生命周期評估理念充分納入建筑工程成本評估中,其作用為重新認識、了解可持續發展策略選取后提升建筑工程早期成本的現狀,并站在戰略目標高度對可持續性建筑的經濟性進行全面分析,為客觀評價、實施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2.內容分析
建設期成本、使用期成本與環境費用為構成全生命周期建筑成本評估的主要部分。建設期成本:建設施工、安裝與供應材料、設計等方面的各項費用;使用期成本:清潔、維護、裝修、置換與使用過程中存在的能耗;環境費用:資源消耗和污染環境為其主要內容。如采購、運送與利用等各個環節原材料的消耗,或建筑工程施工造成的直接污染問題。
3.方法分析
作為一項復雜的經濟活動,評估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時存在諸多變數,因此需進行相應評估規范、指標的制定,回收期計算為投資有效性評估的最直接方式,在整個建設成本中需把建筑材料、組建等進行貼現求和,實現現值性整個成本評估,利用該成本回收速度計算,可將投資有效性充分體現出來,回收期較短則說明具有較高的投資效益,F階段,伴隨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該成本評估方式運用更為廣泛。
(三)建筑效益評價體系的擴展
經濟活動目標就是實現效益最大化,導致傳統經濟活動和環境保護出現矛盾的主要因素為效益評估體系不全面。樹立正確的可持續性建筑價值觀,需加深效益概念認識程度,重視建筑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為建筑效益的主要部分。成本、質量與時間為一般建筑效益評價體系的主要構成成分,為平衡以上3種成分,需實現成本最小化與時間最短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建筑經濟生態環境營造中,必須重視建筑環境效益,并在此基礎上,注重其他環境內容,如資源消耗、排放有害氣體等,換言之,以生命周期理念對成本要素的空間性含義加以擴展,并通過生態評價對質量要素涵義加以擴展。通過建筑經濟發展研究,可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經濟約束、社會公正等都是建筑經濟效益提升與效益評價必須考慮的問題,在將新內容融入時間要素內時,可形成完善的建筑效益評價體系。
(四)可持續性建筑是實現生態價值的途徑
人類可持續性經濟行為在生態經濟理論被看作是實現場所潛在環境價值與現實經濟、社會價值整合的途徑。生態經濟理論將人類的可持續性經濟行為看作是實現場所潛在環境價值與現實經濟、社會價值整合的途徑,它對建筑設計帶來的啟示是:可持續性建筑的建造不只是追求單純的環保性目標,而是更切實地將環境價值與以經濟為衡量的人類福利的提高直接聯系在一起的過程。實際上,可持續性建筑的每一次成功實踐都是自然資本生態價值的實現過程,如對于自然排水系統的利用,通過相應人工系統建設成本的降低實現了自然系統的價值;由各種節能措施的采用而帶來的能源消耗降低和建筑經濟效益的提高也是自然資本轉化為現實經濟價值的體現。
四、結語
為實現環境與經濟共同發展,在未來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需將可持續性建筑設計作為二者結合的最終目的,并在實際應用中在整個建筑工程建設中合理納入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站在長遠目標角度,提升建筑經濟效益,達到生態化建設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建筑設計與施工領域的快速發展,才能為生態經濟在我國的實施與推廣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1]周奇峰.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29).
[2]洪天超.以綠色建筑為基礎建設綠色低碳生態新城———以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為例[J].城市,2012(10).
[3]慈海鑫,張美政.淺析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問題[J].科技創新導報,2012(12).
[4]黃浩.試論我國生態建筑設計的研究現狀及對策[J].現代裝飾:理論,2011(7).
[5]潘家華,莊貴陽,鄭艷,朱守先,謝倩漪.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核心要素分析[J].國際經濟評論,2010(4).
[6]倪外,曾剛.低碳經濟視角下的城市發展新路徑研究———以上海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10(5).
[7]劉衛東,張雷,王禮茂,趙建安,馬麗,唐志鵬,高菠陽,余金艷.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框架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0(5).
[8]徐峰,張國強,解明鏡.以建筑節能為目標的集成化設計方法與流程[J].建筑學報,2009(11).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互動機制分析】相關文章:
社會信任文化建立機制的經濟學分析12-08
草地的生態經濟功能探析03-14
市場經濟下建筑經濟成本管理思考11-16
經濟法的價值分析03-21
住宅建筑節能技術的經濟效益分析論文11-29
建筑經濟管理的論文11-21
知識經濟、圖書館與機制創新03-21
產業生態化模式與保障機制分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