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機電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論文
關鍵詞:就業導向 職業能力 階梯式 多元目標模式 課程體系
摘要:在認真調研、分析機電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制造業背景、行業背景和學校背景的基礎上,闡述了機電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并提出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建立以就業導向和職業能力為中心的階梯式的“多元目標模式”。
一、機電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背景和培養目標
。ㄒ唬C電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背景
1、制造業背景
制造技術是使原材料成為產品的一系列技術的總稱。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社會以后,制造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制造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入世以來,世界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將其制造業向中國轉移,我國正在逐漸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制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機電工程技術進步和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不斷開發,從而推動了與此相關的教育服務的改革與發展。
2、行業背景
要發展國民經濟,提高生產力水平,就必須發展裝備工業,而裝備工業的主要產品是機電一體化的產品,其核心代表是數控機床產業,要發展生產力,提高國家經濟競爭力,必須優先發展數控機床產業。
據調查,撫順挖掘機制造公司、韓國獨資企業“雙龍公司”、6409廠、三環機械制造總廠、煤礦電機廠、鋁輪轂廠、減速機廠、撫順機械廠、石油機械廠、星陽公司等都引進了機電設備及數控加工沒備,需要相當數量高層次的機電設備及數控機床安裝、調試、操作、編程、維護人員及車間管理人員。同時生產機電產品的廠家也需要懂機電技術的營銷人員。
最近幾年,機電專業畢業生年年供不應求,據2002至2003年就業統計,機電專業畢業生的供需比為1:3。為此,發展與先進制造業相關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與之相適應的生產一線機電專業人才是當務之急,也是高職院校義不容辭的責任。
3、學校背景
撫順職業技術學院有二十多年普通人學?茩C械類專業辦學歷史,現已發展為包括“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數控應用技術”、“機電工程技術”、“機電一體化”等一系列專業群。1999年以來,針對制造業對機電及數控人才的迫切需要,我校機械類專業主要圍繞數控應用技術及產品安裝、調試、維護專業方向進行人才培養,并于2000年獨立設置了高職機電工程技術專業。
(二)業務規格與專業特點
l、業務規格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使學生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
根據學生能力及愛好的不同,建立以就業導向和職業能力為中心的階梯式的“多元目標模式”。一級:具有熟練的AutoCAD繪圖能力,考取AutoCAD認證證書;二級:熟練的電工電子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考取維修電工中級職業技能證書;三級:常用傳動件的設計及典型零件的工藝規程編制,熟練使用CAXA電子工藝圖表;四級:能夠熟練掌握手工編程及熟練應用一款CAD,CAM軟件(CAXA、Pro/E、MasterCAM)和數控仿真軟件,考取數控工藝員證書,五級:熟練操作至少一種數控機床(車銑或加工中心),考取數控車(銑或加工中心)中高級職業技能證書;六級:熟悉機床電氣控制、PLC數控技術、機械工程檢測技術、微機和單片機控制及接口技術知識,具有簡單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修的能力,考取機電設備維修工中級職業技能證書。不同能力的學生可以達到不同級別,達到其中任意一個即可實現就業。
2、專業特,最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以強化就業導向的職業能力和綜合能力培養為特色,加強職業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指導思想和目標
。ㄒ唬┤瞬排囵B模式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機電行業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同時使學生們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ǘ┤瞬排囵B模式改革的目標
以就業導向和職業能力為目的,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為主題,形成培養高職人才的新模式一是在培養內容上,做到“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使學生知識夠用,技能過硬。二是從培養方式上,做到“講授與實訓相結合”。三是從培養主體上,做到“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校企聯合,共同培養人才
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為遼寧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機械制造業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機電工程技術應用崗位人才必備的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構建課程的知能結構,重組課程體系:突出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和實際能力的培養,以技能和能力培養為重點,堅持常規技術訓練與先進技術訓練相結合,堅持數控機床單機訓練和局域網條件下綜合訓練相結合,創建具有現代水平的訓練教學基地,構建具有特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新體系。
。ǘ┤瞬排囵B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強教學軟、硬件的建設
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這一主題,加強教學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文件,加大教學資源與教學設施投入,改善實驗、實習設施。
2、重組課程體系,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適用性”和“針對性”,不強調理論的系統性,側重于基本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和應用。專業核心課程:AUTOCAD、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技術、數控原理與編程、CAD/CAM(CAXA、Pro/E或MasterCAM)軟件應用、機床電氣控制與PLC等。
3、實踐環節突出四個特性
一是基礎實踐教學環節的普及性。對于金工實習,在傳統教學基礎上,立足專業方面,這樣在實際操作中,以車工、鉗工、銑工、焊接等工種的操作為基礎,緊緊圍繞機電工程技術專業實施,特別在普通車、銑床與簡易數控機床操作上多下功夫。
二是專業基礎實訓的嚴格性。專業基礎實訓學習量大,范圍廣,學生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對專業的認識。這一環節掌握好,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我們開設AUTOCAD實訓、電工電子課程實訓、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等。
三是專業實訓的必備性。我們建設了CAD/CAM實驗室和數控實訓基地,裝備了先進的計算機和正版CAD/CAM軟件以及10臺先進的數控機床,利用正版的數控加工系統仿真模擬軟件實施教學,之后再到機床上真刀實槍的進行操作。把工廠中典型零件的制造工藝、常用數控機床操作、編程的內容整合成“典型零件的工藝制訂”、“數控機床編程”等實訓項目,保證學生能熟練掌握數控機床的操作,學會常規典型零件的數控編程,基本了解數控機床的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四是畢業實習環節的針對性。畢業實習環節教學,主要針對學生面向社會需求,學生盡管是同一專業,但實際工作中會有不同的選擇,因而畢業環節就應該體現這一點,以所學專業為主,結合自己情況完成畢業環節,盡量以普通機床的經濟型數控改造為主,但考慮就業導向,有意拓寬,如在企業中流行的CAD/CAM軟件的運用(AutoCAD、CAXA制造工程師等)、現代車間及班組的管理、機電設備的營銷、機電設備的設計、開發等,做到真題真做。
4、加快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實習實訓基地的作用
加快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為專業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F有實驗室8個、專業機房1個,已建成數控加工實訓基地,第一期購置兩臺生產型數控車床,華中的數控銑和數控車床各三臺以及方正系統的電火花、線切割各一臺,并已陸續開始使用,使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有了基本保證。 專業機房全天對全系學生開放,通過科學地管理,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擴展,實際動手能力逐漸增強,自身的務實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本著“先求合作、后求發展”原則,已與沈陽金杯汽車培訓中心、市煤礦電機廠、市機械廠、雙龍公司等多家不同性質、地域、行業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穩固校外頂崗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校內基地打基礎,以數控加工操作技能為主,并進行數控設備編程與操作實訓,故障診斷與維護實訓等。校外實習基地主要針對機電設備、數控機床的裝配、調試、驗收等環節。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5、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
對數控機床的結構、機械設計等內容,采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輔以現場教學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技能證書與畢業證結合
實行雙證書或多證書教育。課程實訓與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數控機床操作等方面的職業技能培訓。在完成課程教學的基礎上,考取美國Autodesk公司頒發的AutoCAD二級認證、國家勞動部頒發的數控工藝員證書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等等。
7、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以“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雙證書”學生
根據高職高專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和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注重教師“雙素質”能力的培養;采用自身培養與送到國家指定的師資培訓基地等地相結合的方法,使多數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已有3名教師獲教育部頒發的“雙師素質”證書,有8名教師具備勞動部門認定的考評員資格,有2名教師考取了加工中心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工證書,還有4名教師專程到華中數控接受為期兩周的培訓;專業教師雙師型素質合格率已達到80%,三年內將達到100%;現已基本實現雙師素質教師培養雙證書學生。
8、畢業實踐與就業環節相結合
改革畢業設計原有的限于紙面的圖紙設計、畢業論文的形式,將畢業環節變為畢業實踐、畢業設計和畢業制作,使其內容多樣化、形式多樣化、過程多樣化,逐步轉為對職業技能培訓更有促進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或控制器的實體制造與制作。在實體制作與加工中,培養綜合運用單片機、PLC控制技術的能力,培養數控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護能力,培養機電產品CAD/CAM技術應用能力。
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為學生就業和企業招聘人才提供了雙贏的機會,一方面學生獲得了就業機會,另一方面缺少現代化人才的企業也招聘到了就了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對學校則初步實現了后期訂單教育。
9、教材建設與規劃
專業理論課:以教育部規劃的高職高專教材為主,自編部分教材,無論選何種教材,都要以制定的課程教學大綱為教學依據。積極參加各類教材編寫,其中主編了《機械設計基礎》等教材。
實習、實訓課:以實習、實訓大綱為指導,自編實習、實訓指導書,明確實訓項目、實習任務,實習、實訓方式,實習、實訓效果和成績評定方法。實習、實訓內容以操作技能的訓練為主,突出訓練過程和操作效果。根據新技術出現的實際情況,實習、實訓指導書應定期修訂。
擬自編教材有:《機械制圖》、《機械工程基礎》、《單片機及接口技術實訓教程》、《可編程控制器實訓教程》、《數控編程及加工實訓教程》、《電火花型腔加工及線切割加工教程》、{(CDA/CAM軟件應用實訓教程》等。
大力推進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音像制品等立體化教材的建設;現已做出機械制圖、AutoCDA2000、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數控原理與編程、CAXA制造工程師、MsterCMA等課程的多媒體課件。
10、注重文化素質和職業道德的培養.
從2000級開始,將音樂欣賞和美術欣賞作為本專業的選修課,以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文化素質;通過學生的演講、愛國教育等,培養學生勤奮、踏實、樸素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職業道德。
四、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體現高職特色
根據學生能力及愛好的不同,建立以就業導向的職業能力為中心的階梯式“多元目標模式”,堅持多證書畢業。
置受教育者于集機械、電子、信息、系統、和管理為一體的現代工程背景下,堅持常規技術訓練與先進技術訓練相結合,堅持數控機床單機訓練和局域網條件下綜合訓練相結合。
大幅度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注重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
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界限,采用交叉培訓的方式,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以“雙素質”教師培養雙證書學生。
能力培養強調應用性、技能培訓強調適用性,理論教學強調針對性,教學管理強調可操作性,教學文件強調規范性。
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出以“就業”為導向,突出用科學規律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能力是以操作技能為中心的各種能力綜合,是適應社會需要的職業能力。以就業導向的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本專業課程設置,特點是講求實用、實效,目標是本專業畢業生具備階梯式就業導向的職業能力及較強的技術再現能力。保證不同層次和不同能力的學生畢業后100%就業,且工作時適應期短或沒有適應期。真正實現“零距離“就業。
【高職院校機電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模式的論文09-10
高職物流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論文08-14
探討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10-10
探索工科類院校動畫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09-24
高職院校市場營銷人才培養模式探索06-11
高職機電專業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創新分析論文08-10
關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論文10-09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07-07
職業教育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論文07-27
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業教育模式探討論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