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雙語教育的新形式的論文

        時間:2024-07-28 17:32:00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雙語教育的新形式的論文

          [摘 要]本文以對中央民族大學學生創辦的蒙古語言文化班(培訓班)為個案,分析蒙古語言文化班作為雙語教育的模式,是在民族區域外的雙語教育實驗。雙語教育是有爭議而且受國內關注的話題之一。在提倡多元文化的社會背景下,研究探討“雙語教育”對于安定團結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意義。

        雙語教育的新形式的論文

          [關鍵詞]雙語教育;蒙古語言文化班;新形式;多元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雙語教育一直以來是國內關注話題。首先對雙語教育的定義進行闡釋。較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是麥凱和西格恩的定義,即“雙語教育”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其中一種語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學生的第一種語言。實施雙語教育是基于雙語現象的存在,是多民族國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產生的一種社會現象。中國是多民族國家,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彼蚤_展雙語教育既是符合國家現階段教育政策也是適應社會發展和各民族文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國內對于雙語教育學者們持有不同的意見,也是頗有爭議的話題。王會銀先生認為雙語教學是“在我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依據語言的行政法定性,語言的社會功能和聲望,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學校中用學生通曉的母語(或第一語言)和全國通用的漢語(普通話)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教育制度或教學手段!瘪R戎教授主要關注的是少數民族的雙語教育中雙語現象使用情況是否可運用到現實經濟發展的社會中,強調雙語教育的目的性。

          本文是通過對蒙古語言文化班的性質、教學模式、管理制度等進行分析,認為該培訓班是雙語教育的新形式。作為雙語教育的新形式以及呈現的特點進行闡述和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北京蒙古語言文化班的概況

          北京蒙古語言文化班是中央民族大學學生組織、在京蒙古人及熱愛蒙古文化人士贊助的,是以義務培訓蒙古語言文字和音樂舞蹈為主的公益性事業。于2008年6月20開始籌劃,2008年9月6日正式開課。

          以下是問卷調查的數據,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調查報告60份,收回59份,經統計獲得有效問卷57份。抽樣調查的結果:從民族上劃分,學員中蒙古族人數41人,占72%;漢族人數13人,占22%;滿族人數3人占6%;從年齡上劃分,少年班的孩子平均年齡在6.34歲;成人班的情況,最大年紀的是60歲的滿族老人,大部分學員都是在20—30歲之間。

          師資力量和志愿者隊是各個高校大學生或碩士研究生組成的。蒙古語言文化班現分為兒童班和成人班,每班都有文字課和音樂課,兒童班還有舞蹈課程設置。成人班是按照教學難度從低到高的順序分為字母班、詞匯班、閱讀理解班和口語班等。每個學員只要通過相關考試就會升級到另一班繼續學習。學員掌握這五種課程后就可以順利地拿到畢業書。這種等級制的教學辦法刺激學員的積極性,有較好的反響。

          在管理制度上,老師要在上課之前20分鐘之前到班級,準備好課件和所用資料。志愿者要在上課一個小時之前到達教室,提前準備做需用品。志愿者有意要當老師的話,在班內當志愿者一年后,經過申請和考核,可以給學員上課。學員的管理制度很簡單,不在課堂上隨便喧鬧、不打擾別人學習、不能隨便曠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等。

          三、雙語教育的新形式

          對雙語教育的研究主要分為民族區域地方的雙語教育制度和民族區域外的雙語教育實驗。筆者認為本文所述的北京蒙古語言文化班是民族區域外的雙語教育的新形式,其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我國的憲法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雙語教育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都是對雙語教育的推行提供了法律依據。其二,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系統的改革使各民族人口流動現象日益增多。據2000年人口普查,在北京市的蒙古族有37464人。北京蒙古語言文

          化班的所在地中央民族大學正是在蒙古族人口聚集最多的海淀區,交通方便和地理環境優勢很明顯。其三,滿足學習蒙古語言文化的個人需求。經調查,在學員中81%是在校大學生,利用周六的時間上蒙古語言文化課。在問到為何選擇學習蒙古語言的時候,95%的人都認為對蒙古語感興趣才學習。該培訓班的成立不僅滿足了對蒙古語言文化感興趣的人的需求,而且對民族文化傳承具有很大的意義。

          北京蒙古語言文化班不僅在教育性質還是在教學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自愿組織團體。中國的少數民族雙語教育主要集中在民族區域地方,也有類似于內地班的雙語教育實驗,這些教育體系都受法律保護,是國家重視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體現方式。實施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是中國民族語文政策和民族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蒙古語言文化班是創辦在民族區域之外的城市,并且是自愿組織創辦的,不同于正規學校雙語教育機體。

          第二,非營利性組織。北京蒙古語言文化班簡介已經說明,為了讓在京蒙古族學到蒙古語言文字,蒙古語言文化班的任務是義務培訓熱愛蒙古語言文化的學員,學員只要購買相關教課使用書即可。贊助者的幫助是為創辦培訓班提供了物質基礎,使組織能舉辦各種類型的活動增強學員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和了解。

          第三,教學內容上有自己獨特的特點。(1)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的教育是民族文化的根本。語言教育是語言繼承和語言社會延續的重要手段,因而也是文化繼承和社會文化延續的重要手段。(2)音樂課、舞蹈課和游戲課是展現蒙古族文化藝術的平臺。蒙古音樂、蒙古舞蹈和蒙古游戲是傳承蒙古族精神文化的基本方式。蒙古族傳統游戲最常見的有羊拐游戲、吉日格和蒙古象棋等,其中羊拐游戲的玩法最多,受到青少年的喜愛。蒙古語言文化班通過傳授蒙古音樂和舞蹈,放映蒙古文化、歷史題材的電影,這些關于蒙古族藝術文化知識是讓學員直接感性的認識蒙古族文化藝術。

          第四,組織活動。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蒙古族文化傳統的認識。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邀請過蒙古學家進行演講傳授。如:邀請北京大學的陳鋼龍教授講授了‘蒙古民俗文化’等。蒙古語言文化班利用假期組織參觀元朝重要文化遺產白塔;去元大都遺址公園進行秋游等地方。

          四、雙語教育的問題及思考

          雖然,蒙古語言文化班作為雙語教育的新形式得以發展。但目前處于初級階段,不論在教學制度還是在師資力量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

         。ㄒ唬┱Z言的使用性較差。語言環境對雙語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沒有較好的語言環境交流,所學到的語言文字無法在現實生活當中運用,出現了學習一種語言文字而無法跟別人交流和運用的尷尬場面。蒙古語言文化班學員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從基礎開始學習蒙古語言文化,但語言是經過交流才得以發展的。除了在課堂上用蒙古語交流之外,學員便沒有機會用蒙古語進行交流。

         。ǘ┤藛T流動頻繁,穩定性不夠。這也是跟正規學校教育體系相比之下,該培訓班存在的最大的問題。下面對蒙古語言文化班成員在五學期過程中人數變動加以分析

          老師學生志愿者

          第一學期17人152人23人

          第二學期15人66人12人

          第三學期13人78人6人

          第四學期8人71人13人

          第五學期6人112人16人

          表一:每學期蒙古語言文化班成員的人數お

          從表一可見:每學期蒙古語言班成員的數量都是有所變化。主要體現在老師和學生的數量上。(1)老師方面。第一學期,是按老師的數量班的課程,所以老師的數量較多。兒童班分有一班、二班和成人班設有音樂課、舞蹈課、馬頭琴班;成人班的劃分是按學生的理解能力分為阿班、鄂班、伊班和新班,共四個班。所以,每個班的老師既是教課也擔當班主任角色。后來到現在的課程減少對老師數量下降也有影響。到第三學期時候,個別老師大學畢業后在異地找到工作,人數開始下降。并從志愿者的挑選人員當老師。異地工作也是影響老師流動的因素。(2)學員方面。剛開辦課程時學員的人數明顯較多。經過一個學期的培訓,預熱期過后繼續學習的人數明顯下降。義務教育體系的緣故,剛開始由于沒有系統的管理制度,很多學生就自動放棄繼續

          學習。加上每個學員經過四個學期的教程就會畢業,所以四個學期為一個階段,新生和老生的交換階段。從表中可以看出,第五學期學員的數量有所增長,是新報名的學員的增多的緣故。

          (三)資金短缺問題。該培訓班是公益性組織,不但不收取任何費用,還組織有獎活動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會長及工作人員通過拉贊助等方式籌錢運用到培訓班的各種經費問題。

          盡管存在以上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但是北京蒙古語言文化班作為雙語教育模式的新形式已經顯示了初步成效,我們從中也看到了一線希望。北京語言文化班為雙語教育發展提供了一個樣板,豐富了“雙語教育”的形式。今后在不斷的發展中要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

          第一,加強師資力量的正規化。實行雙語教育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是師資問題。教師素質和使用雙語的能力是展開雙語教育的先決條件。教師必須具有充分的語言水準,只有這樣雙語教育才會有成效。所以,蒙古語言文化班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加強教師的正規化。

          第二,提高教學方法的變通性。語言文字不僅是人群間交流的工具,也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規范化、標準化程度直接影響著文化的傳承和文化產品的質量。語言文字的變通法,是在于課堂教學之外更多的是運用到實際環境中進行演練。蒙古語言文化班坐落在在中央民族大學,好好利用語言環境是最大的提高語言文字的方式。應該根據不同的社會語言文化生態環境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

          如今,提倡多元文化的社會背景中,實施雙語教育是執行國家的民族語言政策,不僅尊重了各民族的語言文化,也對各民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培養了人才。實施雙語教育是對多元文化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保存與傳遞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手段。在費孝通先生“多元一體”理論的啟發下,有關學者提出了“多元一體化教育理論”,給國內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帶來了新的局面。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本身亦是“多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傳承是文化內涵的重要內容,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傳承內容,甚至包括文化傳承方法的區分。因此,發展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本身就是發展“多元文化”。對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滕星.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研究的對象、特點、內容與方法[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2]鄧佑玲.雙語教育與文化認同[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1).

         。3]蘇德.少數民族語言教育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4(11).

         。4]馬戎.從社會學的視角思考雙語教育[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學版),2007(6).

        【雙語教育的新形式的論文】相關文章:

        試論文化意識在比較教育雙語教學中的地位03-01

        法學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教育論文02-22

        淺論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03-19

        論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03-18

        教育論文05-22

        論旅游內涵延伸的新形式:特種旅游12-07

        導游管理的新形式:導游服務公司12-06

        舞蹈教育論文03-15

        [推薦]教育論文06-06

        美育教育論文06-1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