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判斷美、感受美的能力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有許多交叉和包容的地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初中語文教學應該大力滲透審美教育,使學生獲得健康的審美情趣、崇高優美的感情,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
初中語文教材大都是“文質兼美”的,既是語文教學的典范文章,又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文本。它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蘊含著極其豐富、廣泛的美學內容。我們應該憑借這一巨大的美學資源優勢,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滲透、強化審美教育,并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和指導學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確鑒賞美,準確創造美,通過審美教育實現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形成良好的人格的目的。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貫徹審美教育,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施:
一、 激活審美情感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Z文審美教學應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打開學生的心靈。學生美的情感要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出來,教師的作用,就在于為學生創設審美意境。例如《春》這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教師可以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創設出一個個審美的“春景圖”意境,讓學生進入一種美的境界,領悟到文章的藝術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
二、 樹立審美意識
學生的審美情感被激發以后,教師要保持學生的這種審美情感,就必須引導學生在情感的召喚下樹立審美意識,去發現美。比如《背影》這篇表現父愛親情的美文,教師在感情范讀的基礎上,可以再引導學生反復吟誦體味出作品的美感,進入作品特定的意境,達到“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藝術效果,從而積極主動地去發現美、感受美。
三、 激發審美想象
想象力在審美心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學生的審美情感被激活,審美體驗被調動之后,通過記憶基礎上的表象運動,借助想象得以超越時空取得更深廣的感受內容。上課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維,展開其審美想象。如賞析《紫藤蘿瀑布》中“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里裝滿生命的酒釀,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時,教師要會點撥,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進行想象:仿佛看到了花色的艷美和勃勃的生機。學生不僅會感受到生命的盎然勃發,還會體會出生命的美好、歡樂以及生命的燦爛和輝煌,理解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從而進一步鑒賞了語句的意境美。
四、 鑒賞美的語言
高爾基曾經說過,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語言,在領略其語言美中獲得美的享受。如《紫藤蘿瀑布》中描寫那開花的紫藤蘿“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花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生長”,教師講析時要抓住優美生動、詩情畫意的語言,激發學生去想象一幅流光溢彩、生機勃勃、絢爛多彩的畫卷,獲得美的喜悅和滿足。
五、 理解美的形象
美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學生的心靈,具有啟發人、感動人、鼓舞人的藝術魅力。如《背影》中的父子情,《我的母親》中的母子情,《草》中的戰友情,《藤野先生》中的師生情,均是通過生動而豐滿的人物形象表現出來的,這些都是課文審美鑒賞的關鍵。抓住人物形象,細心揣摩,反復品味,必能使學生做出富有情感的審美評價,從而使審美鑒賞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六、 進行美的創造
陶行知認為“教育之美在于創造美”。創造美是審美教育的最高階段,是審美教育的歸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決不能用教師的范讀和講析去代替學生的感受和鑒賞。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課堂成為感受美、理解美的場所,使學生成為評價美、鑒賞美的主體。如學完《我的母親》這篇課文后,老師布置同題作文,要求學生按照范文仿寫。學生就會在感受、鑒賞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表現出真摯的親情美。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11-21
高校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論文12-03
初中語文中的審美教育論文12-10
關于舞蹈在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論文12-03
語文教育中培育審美素質論文11-16
淺析審美修飾背后的文化隱喻的論文11-19
初中語文審美教育論文范文1000字12-09
淺析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思路淺析教育論文11-20
美學中審美與藝術的聯系論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