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究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低效性原因論文
摘要:公共教育學作為師范專業的公共必修課, 一直承擔著培養合格教師的重任。然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卻存在很多問題, 主要表現為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低效性。課程本身的重要性與課堂上的低效性形成了強烈反差, 不得不使人思考, 如何才能使公共教育學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成為師范專業學生的特色課程。
關鍵詞:公共教育學; 課堂教學; 低效性;
Reflections on the in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n public pedagogy
Wang Yu
Shanxi Academy of Arts
Abstract:
Public pedagogy as a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 in teacher professional,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training of qualified future teachers' responsibility.However, low efficiency and the reality of classroom theoretical importance on the formation of a strong contrast,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ublic pedagogy, change pedagogy without educational embarrassment.
Keyword:public pedagogy; teaching; low efficiency;
公共教育學作為師范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 承擔著培養具有現代教育意識和教育理念, 掌握基本教育教學技能的合格教師的責任。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對未來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 師范專業學生就業競爭的日益激烈, 教育學作為體現師范專業特色的職前培訓課程也應該越來越重要。然而現實中這種重要性卻與課堂實施的低效性形成了巨大反差。這不得不使人反思: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形成的原因何在?應如何改變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的現狀?
一、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的表現
低效課堂 (Inefficient class;Low efficiency classroom) 是指以前教學滿堂灌、低效能的“學生不愿聽、教師講得累”的傳統性的課堂。低效課堂費時多、效果差, 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培養、理論與社會生產實踐脫節問題嚴重, 甚至違背我國中長期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 是教育界急需解決的教育教學的大問題。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歷來是國內外課程專家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特別是在目前我國教育新政和新課改的教育大背景下, 課堂效率問題成為教育界的最熱門的話題, 引起廣泛的關注, 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學生課堂上問題較多, 學習目的不明確
作為課程學習的主體, 大多數學生對“公共教育學”課沒有興趣。課堂教學觀察中發現, 學生在課堂上的問題行為多種多樣, 有看專業書的, 有練鋼筆字的, 有玩手機的, 還有睡覺的……能認真聽講的學生不到30%。調查表明, 很多學生認為教育學課應該是以傳授教育教學基本技能技巧為主的課程, 具有實用性, 但實際課堂中教師總是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 而其中一些理論知識又比較陳舊而枯燥, 與自己對課程的期望大相徑庭;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對公共教育學課不重視。公共教育學教學所針對的師范生均為大二學生, 這個階段大學生學習的特點是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上, 還沒有明確自己的職業理想, 更沒有意識到職前教育教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等到大四面臨就業已為時晚矣。
(二) 師生課內外互動交流少, 或者全程基本無互動, 課堂氣氛不活躍
許多公共教育學的授課教師對公共教育學的課堂評價都是“死氣沉沉, 缺乏活力”, 一方面反映了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 課堂氣氛不活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課堂教學的現狀是:教師講解多, 學生思考少;照本宣科多, 智力活動少;應付任務多, 精神樂趣少;理論概念多, 具體事例少。所以, 公共教育學的課堂教學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 教學形式單一, 缺乏有效互動, 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佳。
(三) 學生缺乏思考與認識
按照新課程理論的觀點, 只有課堂教學與課后反思的有效結合, 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然而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還沒有樹立明確的職業觀, 對于所學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上課抱著應付的態度, 課后更是拋之腦后。于是, “上課記筆記, 下課抄筆記, 考試背筆記, 考完扔筆記”成為師范生學習公共教育學的真實寫照。
由此可見, 公共教育學的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 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后也得不到學生積極有效的行動配合, 教學效果自然無法提高。長此以往, 容易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學生學得沒勁, 教師也教得沒有說服力, 嚴重違背了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 也容易使公共教育學的課堂教學流于形式。
二、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低效性原因分析
要提高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使它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成為師范專業學生的特色課程, 就要從分析造成課堂教學低效性的原因入手, 來尋找解決改善這一現狀的途徑。
(一) 公共教育學課程定位不明確, 設置不合理
“公共教育學兼有理論學科與應運學科兩重性質, 它既是一門專業理論基礎課, 又是一門很強的專業實踐課, 這門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熱愛教育事業,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從事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然而事實上, 公共教育學的教學長期以來卻一直是“重理論而輕實踐”, 很多教師也一直把它作為單純的理論課來上。在教師群體中也一直存在著“理論課”還是“實踐課”的分歧。由此可見, 公共教育學課程的定位不明確。
公共教育學是體現師范學校專業特色的核心課程, 也是師范生的必修課, 在師范院校的課程體系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實際上多數師范院校分配給教育學的課時量只有51-54學時, 而且因為是公共課, 都是合班上課, 一個教師同時要教80—120個學生, 甚至更多。所以, 導致教師課堂管理困難, 更談不上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二) 教學內容陳舊, 教學模式單一
當前的教育學各種版本的教材雖然層出不窮, 內容也很豐富, 但是相比如火如荼的中小學課程改革, 單純的依靠幾本教育學教材進行教學是永遠追趕不上教育教學改革的節奏, 也很難適應師范專業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而且實際教學當中筆者發現, 雖然教材不斷地在變, 教學內容不斷地在改, 但是許多教師十幾年如一日, 仍舊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案, 不斷重復上著同樣的課。隨著教師專業化程度的提高, 師范生的專業性也不斷加強, 落后陳舊的教學內容顯然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適應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作為公共教育學的授課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教育學生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避免“滿堂灌”、“注入式”, 而實際上我們自己卻在進行著“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傳統、單一的“傳授-接受”式的教學模式, 這實在是有悖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加之, 現在多媒體教學的引入, 很多教師容易形成完全依賴多媒體的“放映式教學”模式, 教師只顧放映, 學生只顧拍照, 課堂教學單向而又被動。這種局面無形中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效的課堂教學在所難免。
(三) 教學評價方式單一
目前, 對公共教育學課程的評價方式主要是終結性評價, 多采用筆試形式, 難以全面考察學生的教育教學素養。單一的考核方式讓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僅限于考試, 對學習沒興趣。單純的考核方式也遠離了教育學課程開設的本意, 因為沒有實踐的輔助, 學生難以將課堂上的教學理論應用到實踐, 學生認為考前背背記記便可過關, 因此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這也是造成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四) 教師自身重視程度不夠
公共教育學課堂低效性主要是從學生身上反映出來, 但實際上我們更應該從授課教師角度來找原因, 畢竟, 從教和學的方面來看, 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
1. 缺乏有效的課堂組織與管理。
課堂紀律是保證有效課堂的第一要素, 但是由于公共教育學是大班上課, 課時安排又比較緊張, 課堂紀律難以維持一直是教師們比較頭疼的問題, 為了保障課程按時完成, 大多數教師對于學生課堂的問題行為都是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
2. 自我提高的意識薄弱。
生動具體的教學內容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保障, 然而公共教育學的授課教師普遍缺乏中小學實際的教育教學經驗, 深入中小學教學一線的機會比較少, 同時自身也缺乏提高這方面教學素養的意識及迫切要求, 只能單純用空洞的推理來解釋理論, 教學內容脫離實際, 猶如“紙上談兵”, 自然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關于改變這一現狀的幾點思考
盡管當前改革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呼聲越來越高, 改革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 但是筆者認為無論是“返璞歸真式”, 還是“推到重來式”, 要使改革不再流于形式, 最重要的是要從學生需求及未來職業發展的角度出發, 真正提高師范生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 使學生學有所用, 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教育學的有效性和積極性。
(一) 引導學生提高認識, 轉變觀念, 樹立學習公共教育學的正確態度
首先, 在開始講授課程內容之前, 讓學生了解教育及教師職業,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職業觀。其次, 讓學生了解學習教育學對于他們未來生存及生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變被動教為主動學。為什么學生學習專業課與公共課的課堂表現截然不同, 因為他們看到了專業課的重要性, 潛意識里對學習專業課有一定的責任。再次, 幫助學生構建起學習師范專業所應必備的知識體系, 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規劃, 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 使其熱愛教師職業。
(二) 深入挖掘教學資源, 充實教學內容
這就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不斷深入研究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外, 還要進一步補充新的內容與知識, 緊緊結合培養合格中小學教師這一目標。首先, 要認真研究中小學的教學實踐, 多收集中小學精品課程的視頻資料, 便于師范生觀摩學習。其次, 課堂教學還要結合教師資格認定與教師招聘考試的內容, 及時了解和把握當前中小學對教師的素質與能力要求, 靈活調整教學目標與授課計劃。第三, 授課教師需要在上課前了解和熟悉學生, 如學生的專業、專業知識結構、其學科教學的前沿動態, 以及學生對于課程的期待與看法等, 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的特點與需要, 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
(三) 進行課堂教學方法創新, 探索適合公共教育學的教學模式
要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 首先要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師講授式教學, 例如針對大班授課的實際情況, 可以適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 將學生根據不同專業或不同班級分成若干固定小組, 以便于開展活動。其次, 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是“輔佐者”而不是“主宰者”, 教師幫助學生去發現意義, 而不是一言堂或控制所有的課堂活動。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與學生要實現更深層次的思維的互動。如, 準備合適的論題, 讓學生課后自行分組, 分工查閱資料, 展開討論, 并由小組指定成員在課堂上匯報討論結果, 全體學生進行自由點評, 盡可能多得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 采取多種評價方式, 全方位考核學生的教育教學素質
科學的評價方式和嚴格的考核標準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手段, 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可以采用平時成績 (課堂到課率、作業、課堂表現) 、教學實踐 (微型課、角色體驗、模擬課堂等) 、筆試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全面考核。打破傳統單一的評價方式, 以評價促進課堂教學的改革, 以評價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紅.高師院校公共教育學教學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 2009 (02) :118.
[2]陳桂生.略論公共課“教育學”定位的誤區[J].江蘇大學學報 (高教研究版) , 2003 (02) :4-7.
[3]李紅惠.高師公共教育學課程的課堂教學實踐與反思[J].教學研究, 2011 (03) :15-19.
[4]馬麗枝.高校“課堂教學低效”原因及解決策略[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9 (04) :82.
【探究公共教育學課堂教學的低效性原因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探究性教學論文11-09
四平城市公共藝術建設探究論文11-30
任職教育有效性的探究論文12-02
電網企業成本管理探究性論文12-07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問題探究論文11-09
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論文11-08
審美在教育領域的必要性探究論文12-02
探析成人英語學習費時低效的原因及建議03-20
淺析成人英語學習費時低效的原因及建議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