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行為塑造理論在初等教育中的運用的論文

        時間:2024-06-20 16:47:31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行為塑造理論在初等教育中的運用的論文

          摘要:以徐力殺母事件作為引子,通過行為主義學派的行為塑造,對徐力殺母事件進行分析并嘗試探討行為塑造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與不足。利用邏輯分析法對徐力殺母事件進行分析,并將行為塑造結合到現代教育和未來教育發展的應用。

        行為塑造理論在初等教育中的運用的論文

          關鍵詞:行為塑造 行為主義 徐力殺母

          行為塑造(behavior shaping)是斯金納指的操作條件反射結果而提出養成新行為的養成技術。通過強化或懲罰等不同的手段建立某種行為或對行為進行矯正,以便接近適應性行為的治療手段。在我國的傳統教學方式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一說,因此在對教育學生方面,更傾向于使用鞭打、體罰等懲罰性的行為。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愿望,而2000年1月17日發生在浙江省金華市一名17歲少年殺死自己母親的徐力殺母事件(光明日報,2000年2月15日)震驚了當時社會。在教師眼中,徐力是一位“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總是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樂于助人,不明白為什么會干出如此暴行。根據報道徐力母親——徐母對孩子及其嚴厲,只要孩子無法考得全班前十名便對孩子狠打一頓,最后終于引發了兒殺母的悲劇。此事引發了當時社會各界對“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了深刻的反思,而善用強化和懲罰方式對行為塑造的應用有助于幫助教師或父母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學習行為也減少諸如以上類似悲劇的發生。

          一、報道簡文

          從新聞報道中得知,徐力是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出生普通家庭。父親長期在外工作,一切衣食住行都是由徐力母親——吳鳳仙女士親手照料。徐母在徐力高一下時從原本班上倒數第二通過努力一下躍到班上第十名,這讓徐母喜出望外,在日后的日子對徐力的期望便更高了,徐母要求徐力每次考試必須考獲班上前十名。在1999年11月低,徐母得知徐力考試成績退到班上第十八名時,回家后便對徐力一陣狠揍,更警告愛踢足球的徐力若再去踢足球便打斷其腿。在長期中壓的情況下,終于在2000年1月17日,徐母阻止正在看電視的徐力并警告他期末考必須考獲前十名。徐力因此再次與母親發生爭執后,一怒之下將手握木柄榔頭將母親活活砸死。而后,徐力將母親的遺體毀尸滅跡后寫信欺騙父親說,母親去杭州看病且照常參加考試。

          二、行為主義觀點分析徐力殺母事件

          在行為主義觀點看來,徐力在高一上學期原本是班上倒數第二名,但通過自身的努力一下躍到班上第十名,使徐母喜出望外。這在行為主義的觀點上來看,徐力獲得第十名是強化了徐母“望子成龍”的期望。另外,不排除也許有人稱贊徐母教導有方等,稱贊便成為了徐母望子成龍的強化物。

          美國著名行為主義學派心理學家斯金納(Burrhus.F.Skinner,1904-1990)認為,行為會發生是強化的作用,適當的強化物會加強或重復某種行為。根據斯金納的觀點,由于徐力考獲班級第十名和別人的稱贊都強化了徐母的期望,因此徐母便加強了督促徐力學習的行為。督促在漢語詞典中指長輩對小輩監督推動,使小輩朝預定目標前進。督促方法很多,但徐母卻選擇使用懲罰的方法督促徐力學習。在行為主義的觀點認為懲罰主要用于消除或減少行為發生的次數。其中,懲罰又分呈現性懲罰(presentation punishment)和移去性懲罰(removal punishment),前者指增加個體厭惡的刺激以減少個體行為的重復,體罰則屬于當中的一種。后者指減少個體滿意的刺激以減少個體行為次數。從行為主義對于懲罰的觀點徐母在得知徐力成績退步時對徐力一陣狠揍,又警告喜愛踢球的徐力若再踢球將打斷徐力的腿,徐母即使用了呈現性懲罰又使用了移去性懲罰雙管齊下,終于導致了徐力殺母的悲劇。

          除了徐力殺母事件外,2009年12月13日陜西一名初中二年級學生晚自習后將母親殺死并將尸體埋在農田中,三個月后才發現(《華商報》2010年4月5日)。文中提及學生在殺死母親后在日記以第一人稱寫到嚴厲的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如何使自己慢慢走向絕望。除了以上所說,因為家長對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最終導致孩子殺死父母的新聞案例數不勝數。導致悲劇的不是父母寄予孩子太高的期望,而是父母沒有正確地使用恰當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行為塑造在徐力殺母事件中的應用

          行為塑造在行為主義看來主要是使用強化和懲罰等不同的手段建立或消退個體的行為。本文所提,強化是會促進或增加個體的行為,而懲罰是會降低或減弱個體的行為。在徐力殺母事件中,若徐母恰當地使用強化和懲罰是否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呢?

          在徐力第一次獲得班上第十名的時候,徐母應該給予獎勵,即強化物。強化物指對個體而言是具有意義的,它可以是獎勵、稱贊等,對不同的個體強化物也會不同,如對喜愛踢足球的人來說可以踢足球對其是有意義的,而對不喜歡踢足球的人來說踢足球是沒有意義的。

          簡文中,徐母警告徐力若再踢足球便打斷其腿,如此可以推斷出踢足球對徐力是有意義的。徐母應在徐力第一次考獲班上第十名時允許徐力踢足球,但我們也可以通過簡聞中預測:徐母認為踢足球會耽擱徐力學習,因此強化物可以換成別的對徐力有意義的強化物,如使用正強化的方式給予徐力想要的東西或使用負強化減少徐力不想要的東西。

          此外,徐母也應該善用不同的強化手段加強徐力的學習。如每隔一段時間徐母可以自行給予徐力測驗,若測驗分數達到要求則給予強化物,若測驗分數達不到要求則教徐力如何達到要求。后來徐母可以不定時地給予小測驗,同樣分數達到要求則給予強化,分數達不到要求則教。

          前文所提,雖然預測出徐母認為踢足球會耽擱學習,但踢足球并不是什么必須肯定被消退的行為。相反,若徐母善用踢足球當作強化物,如此也許更能促進徐力的學習行為。

          四、行為主義中行為塑造的不足

          每個理論隨著時代的變化都會被發現其不足,行為主義、精神分析與人本主義雖然都曾經風靡當時的心理學界,但都在過后的發展中都被驗證了這三個學派的不足,本文將只針對行為主義的行為塑造不足進行簡述。行為主義最初由約翰·華生提出,他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可觀的外顯行為而非不可觀的意識經驗。華生認為,研究對象應該是個體的行為而不是個體內在的意識,因此這后來被人本主義批評其過于將人看成是機械而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本主義認為,行為主義忽略了人的潛能,將人看似“墻頭草”,當強化物試圖對某行為進行強化便建立了某樣行為。此外,行為主義認為,人受外界環境因素決定的,忽略了基因的存在,這被近來許多有關雙生子的研究都表明遺傳也占有重要的因素。至現今,行為主義學派已經被認知學派所取代,認知學派除了取得行為主義的精華,也填補了行為主義學派的不足,更強調了個體的內在動機。

          五、行為塑造在現代教育的應用

          舊行為主義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被許多學派論證了其不足,但無可否認行為主義的行為塑造在現代教育中仍起著一定的作用。因此在使用行為主義的行為塑造時,我們應取其優點填補缺點,恰當結合現代認知學派強調的內在動機。

          在現代社會中,雖然就行為主義已被取代,但斯金納的強化手段扔被使用,如在現代教育中校方為了塑造學生的學習行為便設立了獎學金,教練員在學員每做對一個動作時便給予強化。后來,教師也應該要善用各種手段保持行為的持續性。

          如本文所提到的,行為主義忽視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只是使用行為主義的觀點并不是一個長久之策,應結合認知學派所提的內在動機。因此,作為教育者應注重個體的內在動機,將個體原本是因為外在的強化物而持續某種行為慢慢轉換為因為個體自己的內部動機而持續某種行為。

          六、討論

          在我認為,徐力在第一次獲得班級前十的時候或許自己內心也是得到強化的,但或許是還沒有達到能夠進行自我強化的程度而母親也沒有給予強化,最后徐力自我學習的行為便消退了。此外,我認為,徐母應該多向徐力進行交流而不是將自己的要求想法強加到徐力的身上。徐力還是個孩子,本身就是弱勢群體,在多次與母親發生爭執時會因為不如母親強勢而感到委屈且無處發泄。若徐母在教育孩子上少一點責罵多一點稱贊,結局是否又會不一樣呢?

          在徐力殺母事件中,我們很清楚地看到徐母即使用呈現性懲罰又使用移去性懲罰。此外,我認為徐母在狠揍徐力的過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強化,當徐力因為被揍而學習便強化了徐母日后繼續打徐力的行為,如此惡性循環之下才會引發徐力殺母事件。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一項研究父母對子女反社會行為的影響中,研究者采用縱向研究發現,子女的反社會行為與父母的反社會行為呈顯著的聯系。那我是否可以推論出徐力是在徐母揍人的行為過程中觀察習得的呢?

          無可否認,懲罰在教育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在中國傳統“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中便是因為慈母在兒子偷東西時沒有使用懲罰,所偷之物變成強化物,最后因為成為無惡不作的強盜而被官府抓到并判死刑。但只使用懲罰顯然也是不行的,因為其實很多學習者并不知道什么行為對而什么行為錯,作為引導者應該引導學生做正確的事,而不僅僅只是懲罰。

          七、未來展望

          隨著科技的發展,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戰略規劃對教育信息化有了深刻的分析。華中師范大學楊宗凱表示互聯網也將會聯合到未來的教育模式中。他提出信息化背景將有三大改變,分別為教育內容多元化、學習的物理環境以及教師轉換成學習組織者。此外,研究者表明視頻公開課在通識教育中分別使用不同的教育模式將取得三種不同的效果。結果表示,“翻轉課堂式”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呈正相關;“課堂嵌入式”更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情感;“課后擴充”在適用于提高動作技能。

          未來教育將逐漸信息化,教師也轉換成學習組織者,因此并不能只使用傳統行為主義的行為塑造。教師應通過行為主義的方式建立學生的學習模式,后慢慢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對學習進行強化,最后再慢慢地退出成為為學生提供資源和解答問題的學習指導者。在未來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將從“教師為主”的傳統教育慢慢轉化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鄭旭東,鄭倫楚,操陽.視頻公開課在通識課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研究——以“學習心理學”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4,(09):27-32.

          [2]周薇.賞罰與教育——現代學習心理學賞罰觀的啟示[J].大理學院學報,2007,(05):58-60.

          [3]馮艷丹.行為塑造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中的探索[J].經驗交流,2012,(01).

          [4]董生亮.學校教育中懲罰教育的實施研究[J].科教縱橫,2011,(09):30.

          [5]尹捷.行為學習理論的適用價值[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5):75-77.

        【行為塑造理論在初等教育中的運用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論認知行為理論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運用03-01

        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論文11-15

        活動中的情感效應初等教育論文12-12

        文學作品中反諷的言語行為理論闡釋論文01-26

        網絡教學在培養創新人才中的運用管理論文11-11

        企業并購中的期權價值理論運用03-05

        初等教育的論文06-20

        運用歸納總結復習初中物理論文05-22

        論關聯理論在西方影視翻譯中的運用03-18

        試析言語行為理論在漢詩英譯中的運用-從《無題》的兩段譯文談03-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