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階段性與突破口

        時間:2023-03-26 21:33:59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階段性與突破口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用,用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益,用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用來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

            而教育信息化應用的突破口和落腳點都是在課堂。正如首都師范大學遠程教育研究所蔣國珍所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不是將信息技術引入學校,而是要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促進學生的發展。將技術應用于課堂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不能謀求一夜之間,應用花開遍地。

            蘇州市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的過程也說明了這一點。他們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遠程培訓、機器人制作等也是有一個過程的,日積月累后才有了今天廣泛的應用范圍。

            雖然信息化的重點是應用,但我們也不能盲目地用,否則會適得其反。——編者

             關注應用之思考

            為什么日常教學中教師很少使用信息技術,如何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效使用技術,實現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有一種觀點認為,信息技術裝備利用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合適的教學資源,并提出“資源建設是重中之重”,類似的表述還有:“硬件設施是基礎,資源建設是核心(所謂“路”和“車”的問題),人才培養是關鍵”。而我們在北京部分中小學的研究表明,即使有了軟硬件,有了較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了教師培訓,信息技術也不一定就能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普遍、持續地用起來,真正發揮作用。中小學課堂教學信息化過程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困難和障礙,首要障礙并非是缺乏適當的教學資源。

            課堂教學信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基礎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不是將信息技術引入學校,而是要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促進學生的發展,即基礎教育教育信息化的落腳點在課堂,突破口是課堂教學的信息化。

            要讓信息技術真正進入日常課堂,絕非是一個簡單的“路”和“車”的問題,“路”和“車”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非教育、教學層面的問題。研究表明,課堂教學信息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一過程大致可以分為“技術操作階段、技術采用階段和技術與課程整合階段”,雖然不同學校、不同老師在各個階段所經歷的時間、遇到的問題各有差異,但每一階段都有其突出的障礙,我們稱之為“坎”,每一道“坎”都可能將信息技術擋在教室之外(見下表)。每當越過一個障礙,都讓人感到柳暗花明,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新的障礙又會凸顯。

             “整合技術”是課堂教學信息化的第一個突破口

            出于對信息技術的新鮮感或對教育信息化的期待,大部分教師都很愿意嘗試將信息技術用于教學,從課堂觀察中我們發現,在經歷了最初的幾次挫敗后,大部分教師在第一階段即選擇放棄,事實上,這些教師根本就沒有進入到“尋找合適的資源”的狀態。在很多教師看來,電腦、投影儀等只是“設備”(這些設備也的確就是些通用設備),而非“教具”,它們與日常使用的粉筆、黑板完全沒有關聯,并非完成日常教學任務所必需之用具。這種現象與微波爐在一些家庭基本閑置的狀況頗有幾分相似之處,盡管說明書上介紹它能烹飪出多種美味佳肴,但是,沒有多少中國人愿意放棄“火+鍋”的煎炒烹炸。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課堂教學信息化遇到的首要問題不是缺“米”(教學資源),而是新“炊具”不好用,或者不習慣用新“炊具”,不會用新“炊具”。在這種情形下,即使有“米”,“巧婦”也難為之。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將信息技術擋在課堂外的是“技術”本身,不合理的技術方案是課堂教學信息化的第一重障礙。

        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階段性與突破口

        因此,要實現課程整合,先要整合技術。“教育科技,以人為本”,體現在教學軟、硬件設計和開發的創新思路上,是要從教師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而不是從技術的功能和開發者特長、愛好出發;要適應教師,而不是試圖改變教師;要讓新工具幫助教師,而不是去束縛教師;體現在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決策上,就是要引導企業開發人性化的、專業化的教學產品,推薦一些適合教師的、可靠的技術解決方案。比較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應該具備以下特征:多媒體、一體化(如將黑板、粉筆、電腦、投影等整合為一體,去掉電腦的一些多余功能,滿足教和學的需要),穩定性、可靠性高,免維護,操作簡單,易學易用,性價比高。

             “整合技術”是課堂教學信息化的第一個突破口,而只有實現第一個突破并進入課堂教學信息化的第二階段,大力建設教學資源才可能有意義。如果軟、硬件難學、難用的現狀沒有根本性改觀,如果信息技術解決方案沒有真正為廣大教師所接受,將資源建設作為重中之重,投入越多,閑置就可能越多,浪費就更大,至于讓教師 “人人動手做課件”,更是事倍功半,舍本求末。

            根本突破在于教學改革與信息化的互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是當前教育研究的兩大主題,無論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還是教育信息化,最終的落腳點都在課堂、在教學過程。2001年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但是,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如何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如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以“粉筆+黑板”實現起來局限性很大,而信息技術應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從技術角度看,“粉筆+黑板”的功能更適用于傳授式教學,而難以用于“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然而,“傳授”和“接受” 的慣性依然很大,我們常?吹竭@樣的情形,很多愿意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教學方式還是灌輸式的,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往往并無優勢,甚至是畫蛇添足,淪為一種新的灌輸式的教學——“電灌”。“灌輸式”教學的后果是:學生腦子里裝滿了太多的答案(已知的知識),而發現、探求未知的意識被削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打折扣,創新思維被束縛,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證。

            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如果教師從“灌輸式”教學轉向“引導學生質疑、合作、發現、探究”,信息技術就可能成為教改的重要工具,即創設“質疑、合作、發現、探究”情境的工具,在教學改革中發揮作用,并且信息化帶來的教學效率的提高,使教師有時間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擅長主動參與的學生也會從中受益。

            中小學課堂教學信息化過程的階段性特點告訴我們,基礎教育信息化不能采取一個模式,一種思路推進,而應根據不同階段特點,采用不同的應對措施。以信息化支持和促進教學改革,以教學改革引領信息化是實現基礎教育信息化根本突破的關鍵。

        【基礎教育信息化的階段性與突破口】相關文章:

        淺談課程改革的基礎教育論文05-31

        論國家信息化戰略05-28

        圖書管理信息化論文11-11

        淺談物流管理信息化論文08-01

        醫院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分析06-10

        圖書管理信息化論文9篇11-11

        圖書管理信息化論文(9篇)11-12

        我國現階段人力資源信息化研究06-04

        信息化技術在高校教務管理中的運用論文05-05

        淺談校園信息化面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4-1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