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對高職英語教學評價考核模式的探索
論文關鍵詞:教學評價考核模式 形成性 階段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了教學評價考核模式,我們對形成性、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考核機制進行了實踐性的研究,以此改進我院課堂教學現狀、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辨能力,并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1. 引言
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下, 對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較好的英語交際能力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對從事一線生產、服務等行業的人員的英語應用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怎樣改變教學評價模式,使我院學生的英語能力切實提高,體現實效性、應用型,成為我們思考的問題。
2.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應該包含著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即考試與測驗。
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評價方法論》中提出了“形成性評價”與“性評價”這兩個概念。形成性評價是通過診斷教學方案或計劃、教學過程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實踐中正在進行的教學活動質量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學生參與的評價。沒有學生的參與,評價的有效性就會降低?偨Y性評價則是在教學活動發生后關于教學效果的判斷,與分等鑒定、作出關于受者和教育者個體的決策、作出教學資源分配的決策相聯系。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指向改進教學活動的質量,完善教學過程?偨Y性評價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斷,從而區別優劣、分出等級或鑒定合格。
近年來“以學生為中心”這一話題不斷地在談論,而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應把握好所教的內容,更應根據所教的對象的學習過程和各個環節的學習成果給以關注,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設定好恰當的評價標準,從而達到教學的“雙向”目標,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相互適應,取得預期效果。強調“實用性”的高職更應如此。
3. 教學實效評價(考核)模式
在高等職業院所,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基礎英語教學層次差異較大,導致學生之間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不能開口說英語,畏懼英語聽力,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從主觀上來講,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大都在上有較強的失落感,所以普遍學習動力不足。故而針對此類情況,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院公共英語教師根據自身未來發展方向(如:經貿方向、科技方向、方向等)、興趣、愛好以及社會關系與經歷,分別被指派到相應的專業群,成為敦促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班導師。教研室要求各班導師與任課教師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重作為考核原則,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對自我的觀察力、判斷力、應變力的把握,在教學的實效評價中,通過教師的不斷引導和修正,促使學生尋找到學習的興趣,重塑英語學習的信心,貫徹高職公共英語“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教學理念。
3.1形成性、階段性、活動性評價
形成性、階段性、活動性評價,強調學生在平時實際的學習生活中第二語言英語習得的自然性,循序漸進性。在實踐過程中,以2009級與貿易專業1班34名學生為例,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我們要求在教師下,該班學生根據他們各自的興趣、意愿進行分組,分為閱讀鑒賞組,影評組,歌曲欣賞組……。各組選出組長,帶領組員進行學習。當然,階段性檢查是必要的,一個月(4學周)后,我們讓各組學生在早讀課、上課前、晚自習課時,采取每晨易讀,每天易歌,每日易看的方式,走上講臺,展示自我,將學習心得和成果與同學分享。而英語班導師則對學生的發音進行糾正、點評,并記錄下各組學習備忘錄,與任課教師交流。任課教師則在課堂上根據實踐內容拓展英文語言知識,加強中的比較,進一步提升學生興趣;課后根據學習備忘錄布置針對性練習,對學生易犯的錯誤進行必要的強調,避免再次犯錯。
4. 教學實效評價(考核)模式對教師素質與能力的特殊要求
在這種教學評價模式中,英語教師的實效精神對英語教育的成敗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師應緊密聯系學生,了解學生興趣,對現實生活中對語言應用的需求;對學生的興趣需求,英語教師應該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共同為學生遴選資料,設計出恰當的任務類型,不能獨自為戰;班導師與任課教師在模式過程中應強調學生主體“做中學”教學理念,放手讓學生去實踐 ;班導師與任課教師更應很好地主動進行必要的交流,共同對學生團隊、個案進行支持和指導; 教師更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再者,教師自覺地變“奉獻型”為“效益型”,從職業型為事業型,“教書匠”為教育家,樂于奉獻自己的時間,注重學生情感和世界觀的培養。當然,學院也應充分考慮到教師的需求,對教師不僅僅要有物質上關懷,更要給予充分的信任、支持,和教師一起關注學生的變化。
5. 結論
教學實效評價(考核)模式的探索,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行為的轉變,促進了師生主體關系的轉變和教學模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激活并改善了形成性、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考核機制,而且也為打造一支富有創新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打下基礎。但也存在著不足,如:教學實效評價(考核)模式在ESP教學中實踐的目的還沒有完全達到。另外,考核評價模式還有待更進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學化、合理化。
參考文獻:
[1]劉黛琳.《高職高專教育發展報告(1978—2008)》,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2]侯懷銀.《專門用途英語研究》,出版社,2009.
[3]遲艷杰.《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萬艇(1981--),男,漢族,四川省大邑縣,助教,學士,商務英語方向
【淺談對高職英語教學評價考核模式的探索】相關文章:
淺談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3-20
淺談高職電子信息專業英語教學的研究與探索03-20
構建高職教育新模式的實踐與探索03-27
關于高職英語教學新探索12-04
探討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03-19
淺談高職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模式03-14
淺談情商與高職英語教學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