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構建活力實效的歷史課堂
論文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如何以課堂這塊主陣地為依托實現教學“提質增效”,教學實踐表明,可以從組織教學、課堂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思想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以提高歷史新課程的教學活力與實效。
論文關鍵詞:歷史課堂;以人為本;組織教學;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教學思想
以人為本,實現每一個學生不同程度的發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理念的本質所在。然而多年來,歷史課堂教學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枯燥無力的說教,使歷史教學失去它的德育功能,失去了它作為人科應有的魅力。隨著新課程、新理念的實施和推廣,歷史課堂教學煥發了生機!瓣P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以生為本;構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等成為廣大歷史教師研究和實踐的課題。歷史教學“以人為本,構建活力、實效的課堂”的實踐表明,構建活力課堂,提高課堂實效,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組織教學要做到、和諧
組織一節課好比演繹一場獨幕話劇,都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但是沒有高潮的話劇經不起看,同樣沒有高潮的課堂教學也經不起聽。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具有民主、和諧的思想,能否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春風拂面,如魚得水,使之精神集中,產生求知欲和表現欲,進而掀起課堂的高潮,這是上好一節課的先決條件。有研究表明,80%的學習困難者與過重的壓力有關,解決這些壓力明顯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當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狀態時,視覺、聽覺等都會大大提高。不僅如此,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還是激發學生自主意識、激活學生創新思維的沃土。著名的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就是民主”。因此在教學中自覺貫穿民主、和諧的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平等的和學生一起研討教學內容,體現課堂上深厚的人文關懷,就需要執教者以民主的語態,詼諧的,平等的教態,親切的眼神,活躍并帶動整個課堂,推動教學的民主化進程。讓學生真正擯棄傳統教學中的“局外人”的角色,打破課堂沉悶死寂的局面,為調動學生積極性,實現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的實施課堂教學計劃。調動起學生的表現欲望,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把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疑惑表達出來,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與贊賞,產生成功的快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自覺性、主動性,形成學習歷史的習慣和規律。這樣既能促進教師有效的教,更能推動學生有效的學,何樂而不為?
二、課堂設計要做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和諧統一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有明確的教材意識,要變教材為學材,使教材能真正為學生所用,為學生服務。我們的教學對象都是十多歲的孩子,如果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不從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出發,不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等特征,把教學內容提升過高過深,這樣的教學內容就會失去師生的共鳴,即使有良好的師生關系也無法吸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無法形成教與學的和諧,根本談不上活力課堂,更不要說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教師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要使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設問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并要讓學生有話說。例如:在講人教版九年級《世界歷史》下冊第4課《大危機》時,我在分析了這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原因、特點和各國采取的應對措施后,把現在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和我國為克服這場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采取了增加4萬億元人民幣來擴大內需的應對措施時,學生在這堂課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單一的歷史知識或技能,還找到了溝通歷史與現實生活的橋梁。再如,本人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9課《中華的勃興(二)》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的教育思想對現實的教與學的積極影響。另外,還讓學生分別扮演諸子百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模擬再現“百家爭鳴”的場景,并在這個場景中,通過討論和辯論的活動形式,歸納和深化了對儒、道、法等三家的主要思想流派主張的領悟與理解,同時,要求學生運用儒、道、法等三家的思想觀點,對我校開展的“弘揚法制精神,建設和諧校園”活動獻計獻策,很多同學都踴躍發言,對創建和諧校園提出了很多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從而使歷史課本知識學習實現了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的有機結合。
南宋朱熹說:“事必有法,然后能成”。方法是為內容服務的。如果有整合好的教學內容,沒有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教學法方沒有為教學內容服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不和諧,課堂氣氛似死水一般,那么要構建和諧課堂就是一句空話,無法實現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師應重視教法研究,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教法,求得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同一教學內容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同一教學方法也可以為不同的教學內容服務,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比如在講述列強侵華戰爭以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后對戰敗國處理等問題上可以讓學生采用“模擬法庭”形式組成“庭”,列強侵略者一方為“被告”,受侵略方為“原告”,重新整合教材內容,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掌握教材內容,讓“死”的知識真正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實踐證明: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方法來教學,其效果比滿堂灌要好得多,不僅深受學生歡迎,而且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各方面能力,體驗了人格情感,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另外,在歷史課堂上,合理地選擇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多媒體等直觀手段,展示歷史史實、人物,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歷史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這些都有利于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三、教學過程要做到互動、集成
一個班級的師生就像一支運動隊,教師就是教練。每一節課就是一次訓練,沒有科學的方法就不能產生劉翔、鄧亞萍這樣的世界冠軍;同時,沒有足夠的訓練強度,也不會出現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光教師的“一頭熱”是很難產生高效課堂的。和諧的課堂需要師生互動,也需要生生互動,這種互動就是和諧,就是以生為本,就是有效的教學。生生和諧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合作學習機制實現的,學生的學習合作是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共同討論、辯論、合作、收集資料等方式進行的,并在此基礎上達到知識點的理解和共識。
為此,讓學生自發組成學習小組,教師作適當的小組成員的調配,開展小組的合作學習、實行組長負責制,制定獎勵措施,激勵小組與小組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競爭,使每一個學生在競爭中求發展。教師可以大膽的把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小組完成,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知識、生成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動手能力,使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導入的設計,選擇好教材的切入點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問題,啟迪學生多向思維。積極組織學生組內、組際、班級間的交流、碰撞。當某個同學回答不出問題時,應給他機會讓他選擇班上的某個同學幫助他解決,直到找到能幫助回答問題的同學為止。這樣既讓不會的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可以給其他的學生提供幫助同學的機會,促進同學的友誼,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可謂一舉幾得。最后全班學生討論還解決不了的,老師再精講點撥。
四、教學思想要做到承認差別,因材施教
和諧的課堂應該是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教學,與教師互動,與同學互動,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收獲,但事實上,學生中有特別拔尖的“精英學生”,也有跟不上教學的“弱勢群體”,多數是居于中游的學生,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實施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否則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吃得飽”,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不會吃”,如此一來課堂上得到教師關注的只有一部分,個別學生失去聽課的興趣,這顯然不是和諧的課堂,不是有效的教學。因此,教師既要關注全體學生,又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學生”,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處理好個別學生與全體學生在教學收益上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應該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以上只是我在構建活力、高效歷史課堂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我相信只要廣大歷史教師樹立正確的思想,不斷探究初中歷史的教法,一定會大大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構建活力實效的歷史課堂】相關文章: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論文11-20
和諧英語課堂的構建03-16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03-27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論文04-27
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05-29
小議英語課堂教育實效性03-14
讓物理課堂煥發生命活力03-06
淺談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03-20
淺談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