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析師范教育急需培養的專業能力
[論文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任務已不再是“教教材”。在新課改所倡導的“課程即教師”理念的影響下,課程生成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教師的重要教學能力,而這一能力又集中體現在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已成為師范急需培養的專業能力。但目前這一能力的培養在師范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尚未得到充分的表現。因此,加強對師范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培養,是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的重要任務。
。壅撐年P鍵詞]課程資源 能力培養 師范教育
課程資源是在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概念,課程資源決定著課程實施,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決定著課程實施的效能與水平以及課程目標實現的范圍與水平。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又取決于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能力已經成為教師所應具備的一種核心的專業能力,這也是我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師范教育提出的新課題。在我國師范院校的課程體系中,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比例過小,實踐課程的比例則更小,師范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尚未得到重視,直接影響了師范生的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因此,師范院校必須將師范生課程開發和利用的能力作為培養的重點,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形勢,為基礎教育培養更多的合格師資。
一、新課改背景下我國教師教育的不足之處
在傳統的課程語境中,課程即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教師僅僅是課程的傳授者,只要能忠于教學大綱,按教材的內容備課,完成知識的傳授,就是一個好教師。課程實施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教教材、學教材、考教材”的過程。師范院校也把鉆研教材和分析教材的能力作為師范生的重要專業能力來培養。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程即教師”,教師必須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創造者和整合者。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喚醒、拓展、修正教師的課程意識,培養教師的課程生成能力。課程生成能力的內核則是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教師必須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來創設和生成課程。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而教師作為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其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課程實施的質量和課程目標的達成。由此可見,在教師的諸多專業能力中,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已成為一種核心的能力。作為培養未來教師的師范院校,理應把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師范院校和其他承擔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和培訓任務的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應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內容,調整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苯陙恚鲙煼对盒8鶕@一要求不斷調整教師教育專業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加強了對師范生進行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教材的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師范院校學生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能力仍有待提高,他們在教育等教學實踐中不能有效地創設課程,“用教參,教教材”的現象仍極為普遍。課本和教參基本上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甚至這些課程資源未經過開發和加工就“照本宣科”地直接變成了課程內容。他們仍然將課程資源限制在課本、教參的范圍內,不但忽略了教學對象的生活經驗、感受、興趣、愛好、知識、能力等課程資源的有機構成成分,也忽略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感受、價值觀等個人知識。他們仍然只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而不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利用者。因此,師范生的課堂教學與新課改前相比,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師范生缺乏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識和能力,這說明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還存在缺陷。雖然師范院校對學生進行了新課程理念的培訓,但這些理念僅僅只是停留在書本上和口頭上,還未內化為師范生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準則,自然也就不能轉化為他們的教學行為和自覺行動。此外,師范院校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組織能力、教材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等方面,對于現代教學能力的培養也大多聚焦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上,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培養卻沒有得到重視和落實。因此,如何有效師范生將新課改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實踐行動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在“課程即教師”的理念中,組織創設課程的能力已經成為現代教師的重要教學能力之一,而這一能力又集中體現在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因此對師范生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識培養和能力培養,是我國教師教育的當務之急。
二、提高師范生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對策
。ㄒ唬┡囵B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主導,要具備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師樹立新的理念。教師是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他們如果只是一般性地了解課程資源知識是不夠的,而是必須要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有深刻的認識,獲得主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思想動力。一方面要認識到課程資源利用開發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學會開發利用資源、自然資源和信息資源等各種課程資源的教師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另一方面要認識到只有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才能使學生得到發展,它可以給學生提供課本和教輔資料所無法提供的信息,包括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興趣、愛好、知識、能力等,有利于建構學生的認知結構。
。ǘ┨岢n程實施的“生成取向”
教師創生課程實質上就是對各種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也就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能夠將課程資源整合、生成為課程內容,并服務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的關鍵因素是課程實施者即教師的課程實施取向,課程實施取向決定著課程資源開發的廣度和深度。傳統的課程實施取向是一種“忠實取向”,課程實施忠實于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所規定的內容,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是不能進入課程實施的,因此教師不需要具備課程開發利用的意識和能力。新的課程改革倡導的課程實施取向是一種“生成取向”,認為課程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創造的,課程內容是由符合課程目標要求的系統的間接知識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某些直接經驗組成的。這種取向呼喚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期盼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只有把自己和學生的經驗、智慧、理解、感受、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課程資源以及學生應掌握的學科知識與基本技能融入課堂教學,才能實現生成取向的課程實施。
以語文教學為例,新課程語文教科書大多以主題組織單元,因此以主題為線索和依托,創設和生成課程就成為語文教師所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主題單元的“主題”并非單元內某一選文的主題,也不是單元內所有選文的共同主題,它是一種立足于語文實踐活動的課程活動主題。應該說,教科書的主題單元只提供了部分課程資源或者說只提供了課程的部分內容,教師如果采用“忠實取向”,只著眼于語文教科書或者教科書中的知識點,那就等于沒有完成課程教學任務,也就無法達成課程目標。而教師如果采用“生成取向”,在備課和教學時就應以“主題”為線索,以主題單元為依托,整合教科書選文內容、活動內容、練習內容以及可鏈接的課外課程資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單元整體備課和教學。這樣才是真正地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在教學實習中,一些實習生只注重單元內選文的教學,而很少關注單元內的其他內容和語文活動,測試內容往往也只限于選文的范圍。他們仍被傳統的由“課文”和“課后練習”組成的教材結構所束縛著,這與“以主題帶活動,以活動促發展”的主題單元的設計思路是相沖突的。新課程語文教科書賦予了教師靈活使用教科書和開發各種課程資源的權力,教師應該充分用好這項權力。當然,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甄別教科書優劣的能力以及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
師范院校的學生接受了長時間的中小學,再加上高校的課堂學習也多為“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其課程實施的價值取向也大多是“忠實取向”,因此,改變他們的這一價值取向是非常關鍵的。在對師范生進行新一輪課程改革理論培訓時,應以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為核心,對師范生進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培訓和訓練,以提高師范生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提高師范生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特別應結合學科教學論的學習,加強對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與討論。通過分析優秀的新課程課堂教學案例,使學生認識到在課堂上除了要有教材知識外,還應該有教師的個人知識和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這三種知識來源于三種基本的素材性資源。通過讓師范生分析教材知識、教師個人知識和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在課堂教學案例中的呈現、比例以及交融等情況,使他們切實體會課程資源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此外,還可以讓師范生分析新課改前的課堂教學案例,讓他們通過對比發現,傳統的課堂教學非常強調學生對教科書內容的學習和吸收,因而教材知識占絕對優勢,很少有教師的個人知識,幾乎沒有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而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材知識的比例相對減少,教師的個人知識和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比例增大,從而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活力,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熱情。教師已不再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課程和教材的積極創建者。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的具體性和生動性,可以增強師范生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體驗與認同,強化他們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也能對培養他們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ㄈ┮髮W生在教育中撰寫教學備忘錄和教學反思錄
在師范教育過程中,除了要在學科教學、微格訓練和教學見習等日常的教師教育課程中有意識地加強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培養外,還應該特別重視在教育實習這一最重要的實踐性、綜合性課程中強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培養。
教育實習是師范院校高年級學生到基礎教育現場的具體情境中了解基礎教育現實,參與教育實踐,并嘗試應用所學的專業理論和,從而培養他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加深對教師職業的理解與認識的重要活動。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一直十分重視備課與試講環節,其中備課就是備課文,試講就是講課文,師范生往往圍繞教材廣泛搜集資料,反復修改教案,從不敢超越教材,實習教師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此外,以往的教育實習更多關注的是教法,也就是如何更好地掌握教學技能與教學技術,這實際上就是把教育實習變成了一種技術操作,造成了對實習教師的課程意識、角色和行為要求的嚴重錯位。
教育實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起始階段,對師范生課程意識、課程角色和課程行為的形成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師范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教育實習評價應特別注重對實習教師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的考核,以強化他們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提高他們開發利用課程的能力。為了強化師范生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能力,必須改變過去讓師范生在實習前就開始備課、寫教案的慣例,而是首先讓師范生撰寫教學備忘錄。師范生在沒有到實習學校之前所寫的“教案”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教案,此時他們并不了解學生和課堂的情況。寫教學備忘錄就是師范生將備課中的所感所得進行記錄和整理。這一階段的教學備忘錄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師范生本人對實習課文的個性化解讀,要求師范生完全依靠自己的閱讀,與作者“對話”,表達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二是“教參”對實習課文分析的解讀,要求師范生閱讀“教參”,與編者“對話”,寫出自己對“教參”的分析;三是對其他有關資料的摘抄與索引,也就是要求師范生進一步拓寬視野,關注課本和“教參”之外的知識。在進入實習學校后,則要求實習生完成教學備忘錄的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所有方法和形式都應當服從于一個既定的目的:判明他們的實際學習可能性”。②要求實習生把教學對象分成優秀學生、平均程度學生、學習困難學生三類來研究,并分析不同類別的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與技能的準備狀態,充分發掘學生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
讓實習生撰寫教學備忘錄的目的在于,既要求實習生把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和教學的主要依據,又要促使實習生超越教材,形成一種開放的態度,積極發掘教材之外的課程資源,將教師和學生生活中的素材性資源納入備課的視野,做到活用教材。在實習生完成教學備忘錄各項內容的基礎上,還應要求實習生從教學備忘錄的各方面內容的關系中尋找教學設計的切入點,并將此作為自己實習的教學起點,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案,完成教案的撰寫。在實習生撰寫教案的過程中,要求他們的課堂教學內容必須由教材知識、個人知識和預設的師生互動產生的知識三方面組成。這就不僅提高了實習生的課程實施設計的針對性,而且調動了多方面的課程資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教學備忘錄是一種宏觀的備課記錄,它不僅為教案這種微觀備課記錄的撰寫提供了大量的資料,而且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更多的預設,為課堂教學的靈活生成準備了充分的課程資源。事實證明,教學備忘錄的撰寫能夠使實習生在上課時更加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在對實習生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同樣應將課程開發利用能力作為重要的評課指標,要充分肯定實習生利用資源生成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肯定能有效促進實習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提高。在每次實習教學完成后,還要要求實習教師撰寫教學反思錄。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是實踐的反思者,這也是專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讓實習教師撰寫教學反思錄,就是要讓他們在入職之初就養成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能做到認真撰寫教案的教師并不一定能夠成為優秀的教師,而能做到認真寫教學反思的教師則很有可能成為優秀的教師。撰寫教學反思錄是教育思考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幫助教師梳理教育理論,積累和形成實踐性知識,生成教育實踐智慧。實習教師在撰寫教學反思錄時,要重點反思自己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是如何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生課程的,檢查自己的課程生成能力是否得到了體現、是如何體現的、體現的程度如何。此外還要通過實習交流共享大家的反思成果。
總而言之,師范院校要依據新課改的理念反思在教師教育課程設置與培養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努力改進教師教育課程,尋找有效的教師教育方法,努力增強師范生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使課程資源開發利用這一新的課程理念不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和書本上的理論,而應使這一理念初步轉化成為師范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一部分,使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成為他們自覺的意識和教學行為。
【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析師范教育急需培養的專業能力】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05-19
淺談農村小學美術鄉土資源的開發利用論文(通用7篇)05-19
淺議多渠道培養語文綜合實踐能力04-28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論文05-27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04-22
高中語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5-15
幼兒教育中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論文04-22
外國文學史能力培養教學探析論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