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運用“過程探索式”教學,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上,筆者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運用“過程探索式”教學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事情進行或事物發展所經過的程序,通過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通過教師匠心獨具的教案程序(含實驗、實習程序)探索設計,采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營造探索研究的氛圍、情景和場面,使學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主體角色出現,通過創造性思維方式對所學知識實現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并引導完成遷移運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發揮團體優勢,通過集體備課,集思廣義,對教材中每一部分內容,精心研究、認真分析,找準探索點,創設探索情景,使整節課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思維、大膽探索求知,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處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部分教材時,通過對教材深挖細研,發現教材知識比較凌亂,知識點間缺乏過渡和銜接,并且先把結論提出來,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打破教材原有順序,按照認知規律,沿著科學家尋找遺傳物質的過程,來處理這節課。即不是先把結論提出來,而是讓學生當科學家自己發現。在寫該節題目時可這樣寫:遺傳的物質基礎 ; 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學生找到后再填上。針對知識不條理,本著有利于過程探索式教學方法,把有關載體、細胞核和細胞質遺傳內容放在最后講;遺傳物質具備的條件放在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后通過觀察歸納總結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得出。把整體設計好后,再突破每個知識點。 改革實驗教學,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設計性實驗。有些實驗可提前做,變驗證為探索,例“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提到講光合作用內容之前而不是講完內容之后做。學生通過實驗知道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并進而歸納總結出實驗原理——不同種類的色素擴散速度不同造成的;有些實驗邊講解新內容邊做實驗,例“觀察根對礦質元素離子的交換吸附”就是這種情 況;有些實驗教師只提供材料和儀器,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例“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酶受pH值、溫度的影響”,學生在動腦設計實驗步驟、分析實驗過程中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有些實驗需學生動手制作的,例“DNA模型制作”,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加深了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和消化。 2 拓展學生課堂教學的外延,使課內與課外結合,構建生物學教學大課堂 學校的整體教學改革為這方面的實踐提供了一個依托。為了適應學校課程改革的趨勢,構建課內、課外相結合的生物學教學大課堂,相繼成立了“生物科技小組”、“環保小組”和“愛鳥活動小組”,設立了除“生物學實驗室”以外的“生物科技活動室”、“地球村”活動室、“和平鴿養殖園”和“植物園”等一系列的活動場所。這些活動場所的創設,宗旨是讓學生自己利用生物科技活動室和生物學實驗室,實施探索性改革,學生自備材料,自制標本,獨立地到實驗室進行研究。對于遇到的問題,學生可利用微機上網查找或到圖書館查相關資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創設與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也是生物學教學大課堂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生物科技活動室和“地球村”活動中,教師利用標本、掛圖、模型以及電教設備等對整個地球的不同生態環境做了縮影,將理論知識形象化,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使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生動、逼真,也使學生及時地了解到了生命科學的最新成果以及有待攻克的難題,激發了他們探索生物奧秘的意識。 寬松的生物學大課堂,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生物學方面的創意性活動也多了起來。在第3屆中學生文化藝術節中,“生物科技小組”的學生組織了一次“奇趣大自然”系列活動,該活動包括“20世紀最新生物科技動態”、“生物園”和“鯉魚跳龍門生物學知識擂臺大賽”等一系列妙趣橫生的活動。 “愛鳥小組”于1997年引進了45只和平鴿與信鴿,經過他們的悉心照料和喂養,現在已繁殖到300余只。在整個過程中,他們細心觀察,不僅懂得了鴿子的生活習性、飲食特點,而且增加了他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追求和平的美好情感。 3 開展“研究性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為了將探索的觸角延伸到學生的一切課余時間,讓學生即使走出課堂、走出校門也能槁生物學研究與探索,決定在生物學教學中開展“研究性課題”的研究話動,首先將實驗班中的每周3節課改為兩節由教師主導,另一節完全由學生自由支配。整個過程的操作如下: 課題來源是教師設計和學生設計→課題初審→課題終審→公布課題。 課題研究:學生組成研究小組選擇課題→設計研究方案→方案評審→開題報告→小組獨立研究→形成研究報告(論文)。 成果總結:小組總結→班級展示→同學評論→答辯會→評審組評定成績→結題。 學生對課題的研究,可以用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個學期,在研究過程中針對有關難點,教師及時地給予指導。改革方案一經實施,就通過兩種渠道,設計出了緊貼現實生活和生物學教學實際的課題56個。 面對這些課題,學生在整個研究過程中,表現出了高度的熱情,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調查研究,有的學生到實驗室、植物園做實驗,有的到圖書館、聲像閱覽室查資料,有的走出校門到環保局、農藥局、土地局、醫院和企業等單位和部門,通過現場采訪、實地考察及查閱資料等形式(甚至到農村,投入到大自然的各個角落實地取樣、調查),為課題研究搜集豐富的材料。如有3位學生在研究“30年來某地區家燕的變化情況”中,利用節假日走訪了9個村莊的112戶人家,對20世紀70年代至今家燕的變化情況作了詳細的調查,劃出了曲線并認真分析了家燕減少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研究性課題”研究活動的開展,使生物學教學邁入了一個新天地,真真實實地使學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附:部分研究性課題: 1)調查高密城區與鄉村大氣質量狀況; 2)調查高密市區內水污染情況及主要的污染源(可到環保局了解、取得相關數據); 3)農藥對環境污染的調查研究; 4)搜集媒體上有關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報道,談一下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5)調查高密城區內的垃圾處理情況; 6)從某村(鎮)人口及人均耕地面積的變化看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 7)人類長壽探秘; 8)睡眠與學習的關系; 9)調查高密市的水源總體情況,談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可到水利局或自來水公司); 10)高密鳳凰公園植被考察與研究; 11)家鄉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種類的調查與研究; 12)調查近10年來有益鳥種類、數量的變化(可選擇1種,如家燕等); 13)芽或其他植物生長習性的研究; 14)玉米雜交實驗; 15)花的生長與酸堿度的變化; 16)不同植物在共同生長中的相互影響; 17)人類在20世紀生物學領域的重大發現; 18)搜集各種媒體對生物技術的相關報道,設想一下未來生物學發展對人類的影響; 19)根據有關媒體的報道,發表對生命起源的一點見解; 20)談一下制作DNA模型的體會; 21)調查高密市人口(或某個村)的年齡組成、性別比例、人口密度及未來發展趨勢; 22)近親結婚子女的遺傳病發病情況調查; 23)調查周困人群中某種遺傳病的發病情況或某個家族的遺傳病的發病情況(例色育、白化病和高度近視等); 24)調查某種農作物品種(玉米、小麥等)的更替情況,簡析更替作物品種的原因及好處; 25)微機與生物學發展的關系; 26)自己設計實驗,探討不同動物的智商情況……論文關鍵字:
【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相關文章: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05-02
關于成為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論文10-14
淺談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談英語自主學習策略的教育理論論文10-17
讓幼兒成為數學活動的主人的論文08-21
如何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習的動力-實踐英語06-30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的教育理論論文05-05
淺談引導學生成為心理健康的大學生07-28
小學數學教研論文:讓學生真正駕馭數學語言07-03
真正做到顧客至上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