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一年級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淺談一年級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張曉菊
剛入學的新生,無論其生理、心理,還是生活、學習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地方,他們對新生活感到十分的新鮮和渴望,另一地方又舍不得離開自己的爸爸媽媽、孤獨無助的感覺常會伴其前后,形成了成長過程中的第二個“斷奶期”。因此,對于教師來說,激發學生對新生活的憧憬,正確引導和評價他們的言行,無微不至地關懷他們,都是十分重要的!安唤浺幘,不成方圓”,在孩子一入學就對其開展良好做法習慣和學校常規的訓練,有助于兒童盡早步入正軌。
1.明理導行
學校對入學兒童的做法習慣的培養教育是全面的,除了日常做法,如坐、立、行、排隊、文明禮貌等地方的常規教育外,還應注意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
但是,這些規矩和規定,要想讓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一下子就記住是比較困難的,這就規定教師所講述的道理和規范要瑯瑯上口,簡單易記。兒歌、游戲等形式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立正時,讓學生背:“兩腳并并攏,中指貼褲縫。兩眼看前方,抬頭挺起胸!闭n堂內,要學生說一說“上課怎樣坐”——“頭正、肩平,胸挺起”,“小手?”——“放放好”,“小胸?”——“挺挺起”,“眼睛?”——“看老師”,“臉上?”——“笑瞇瞇”。在一問一答中,學生輕輕松松地就掌握了規范,明確了規定。
2.示范導行
低年級兒童的模仿性很強。教師是他們心中的偶像,教師良好的言行對學生的做法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在整個做法訓練和習慣養成過程中,教師的示范作用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人們常說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師要身體力行,規定學生做到的,教師道德要自己做得到。上課起立時,教師標準的站姿,就是無聲的命令;下課后,教師俯身撿紙,就是最好的榜樣。對學生好的做法,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語,一個親昵的動作,一個微笑,都能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
一、有序
培養學生良好的做法習慣要講究科學。不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一味地高標準嚴規定,有時只會適得其反。
1.講究科學性和漸進性
目標的達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由易到難,把握好訓練的層次,將學生應掌握的規范分解成若干個小點,幫助學生逐漸掌握。一個規范可以分“小步子”實施,一步一步地訓練,使學生一步上一個臺階,逐漸適應小學生活;也可以一個月或一周抓一個訓練重點,一點一點來訓練,逐漸增加訓練內容,將總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個階段的小目標中去實現,而且要允許學生反復。
2.加強針對性和實踐性
由于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差,他們的認識和做法常常會不一致。即使他們了解并熟記了各種規范和規定,有些不良的做法習慣仍舊會冒頭,將教師辛勤工作的成就付之一炬。這就規定教師要隨時抓苗頭,強化常規訓練。例如,針對怎樣上自習課開展的專題訓練,其步驟是:首先教給學生預習和復習的辦法,讓學生養成先預習再上課,先復習再做作業的好習慣;其次,讓學生每個準備一些課外書,養成多看書的好習慣;最后,開展模擬課堂訓練,讓學生從開始上課——做作業——自己看書——完成作業的順序,開展“彩排”,教師發現問題及時指出。這樣反復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強化了常規管理。
二、內化
孔子有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魏我幏逗鸵幎ǘ純H僅是促使學生良好做法習慣養成的外因,激發、培養學生開展自我教育、集體教育才是根本。
1.推行崗位責任制度
低年級的孩子最崇拜老師,期望當小老師,小干部,因此,老師要給孩子創造一些自我管理的機遇。建立值日班長制,檢查衛生、領讀、課間文明督察等,讓每位學生輪流嘗試角色體驗,既培養了責任心,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2.開展評比競賽活動
引進激勵機制,能激發低年級兒童的進取心。如開展“比一比,賽一賽,誰的常規做得好”、“流動紅旗到誰家”等活動,有助于提高學生做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常規規定落實每一位學生的行動中去。
一年級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純潔天真,可塑性強,容易接受外界的影響,只要教師加以合理、正確的引導和訓練,孩子很容易形成正確的、良好的做法習慣。所以,低年級教師必須抓住時機,循循善誘,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成,益終身”。
【淺談一年級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如何加強中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05-27
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論文07-24
養成教育與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習慣的論文08-15
中職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論文10-12
中職生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分析論文06-21
初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論文10-18
小班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策略論文10-10
淺談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06-13
如何抓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的論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