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小學信息技術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時間:2024-08-13 21:53:15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信息技術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小學信息技術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小學信息技術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內容摘要:
         從新課程改革開始,我們一直在批判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強調講練結合,忽視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忽視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主體地位,造成學生缺乏自己主動探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受很多客觀條件的影響,真正要走出傳統教學圈圈的卻很難。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筆者根據“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指導思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嘗試運用自主探究進行教學實踐和研究,初步構建了“創設情境,誘發參與——自主探究,發現規律——運用鞏固,拓展延伸”的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參與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  自主探究   教學模式
         
         當今社會已進入高速的信息化時代,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布、應用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標志。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小學生應該接受怎樣的信息技術課的教育,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是教會他們目前還稱得上是“先進”的常用軟件的用法呢?還是教給他們掌握新軟件的本領?是僅僅要求他們熟練地完成課后練習題呢,還是引導他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強調的是講練結合,忽視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壓抑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忽視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缺乏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缺乏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受教育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碧K霍姆林斯基指出,“促進學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對于個人教育離開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議的”。結合當前形勢,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社會需要的就是具有自主學習,獨立探索能力的人才。因此,當今的教育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
         正是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嘗試從改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著手,初步構建 “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F將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路供大家探討。
         一、基本操作程序
                 
         二、具體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
         該教學程序具體分為三個階段(創設情境,誘發參與——自主學習,發現規律——運用鞏固,拓展延伸),六環節(準備、導入、探索、歸納、運用、延伸)。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學時注重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先嘗試學習,接著教師再做簡單的引導(即“學教”),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探索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和疑惑,然后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并進行拓展延伸,創新嘗試,最后通過展示學生作品,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實現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的高層次的需要,從而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地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一階段:創設情景,誘發參與
         即: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導入一種學習、探究的情境之中,為發現問題提供動力和方向。創設情境能為學生提供生活經驗,產生共鳴,激發學習和探索的欲望。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那些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可探索性的題材。
         案例1:浙江攝影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四年級下第14課《標志知多少》一課,筆者用視頻播放戚露丹(樂清市雁蕩五小學生,樂清市交通小使者)給司機的一封信導入,引發學生的思考。是什么奪去了小露丹父母的生命?小露丹不幸的遭遇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學生們在這種貼近生活的情境中,產生了共鳴,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規則,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交通標志的強烈欲望和興趣,為上網搜索、學習交通標志打下情感基礎。在信息技術課的導入部分,創設情境,不僅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供了內驅力,而且為探究學習激發了興趣。
         然而這只是導入部分,在后面的教學中教師需注意不能只為主題而主題,以致弱化了信息技術課的技術價值。
         第二階段:自主學習,發現規律
         即:以尋找中間問題為教學主線,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相對獨立的自學活動,使“導”與“探”相結合,基本教學策略如下:
         A、自學探索,發現問題
         首先,要創設探究的氛圍。要抓住計算機操作技能的重點之處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為激發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其次,要不失時機地提取,設計好與中間問題有內在聯系和一定梯度的問題系列,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到問題實質。掌握一定的技能后,組織學生操作練習,完成一定的計算機操作任務;或者自學看書,發現問題。對于學生在自學中產生的“怪思想,新思路”,教師不宜過早地給予是非判斷,而要啟發學生把所有嘗試性的猜想一一羅列,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供問題基礎。
         案例2:科學出版社三年級下冊金山畫王第8課《神奇的魔術棒》一課中,學生們對魔術棒很感興趣。魔術棒的使用看起來很簡單,只要在畫紙上點一點,一件東西就躍然紙上了,但想要真正使用好魔術棒,里面涉及到的知識點非常多。對這部分內容,筆者并沒有按照教材,先講解示范,再練習,按步就搬地進行教學,而是讓學生直接按照要求,“動手試一試,找一找,神奇的魔術棒到底神奇在哪里?你會有什么發現?”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探索魔術棒的用法。
         課上,學生們興致很高,忙得不亦樂乎!原因有四,一是對魔術棒感興趣;二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親自動手嘗試感到滿足;三是對魔術棒只要有一處發現就會體會到成功,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四是如果發現了好幾處,好奇心就更強烈了,促使其更努力地去探究。這樣的探究學習,實實在在地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而且“樂在其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B、反饋歸納,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自學,對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有了一定的認識,教師可以圍繞探究內容,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歸納總結。對于意見分歧,可以激發爭論,生成新的問題,再次探究,以正共識,促進學生認識過程的完成。
         案例3:在案例2中,學生們對魔術棒進行了自主探究,發現了很多神奇之處。于是,筆者請學生上臺匯報學習的成果,以便相互學習和歸納總結。一生邊演示邊講解:“點擊魔術棒工具,右邊會彈出工具箱,里面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圖案。”“這是發現之一,發現之二呢?”另一生:“選葉子,點擊鼠標,每一次出現的葉子的樣子都不一樣。”“發現之三呢?”一生:“畫一個戒指,移動工具欄下面的滾動條,可以畫出大小不同的戒指。”又一生上臺用花寫了個“人”字。同學們發出了驚嘆聲。這是不容易被發現的一個技巧。于是筆者抓住時機,拋出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做到快速拼出這個‘人’字呢?”大部分學生們愕然!澳蔷驼埬銈冞x魔術棒,試試單擊鼠標和拖動鼠標會有什么不同?”學生們再次嘗試操作,這個問題就不攻自破了。就這樣,通過學生們自學探究,通過教師的適時點撥,通過反饋交流和歸納總結,學生們很快掌握了魔術棒的使用方法。這種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自學探究獲得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發展的過程。
         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需注意不能將知識目標放在首位,而要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在確定探究內容和主題時,要考慮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需求;要為學生提供獲取信息的途徑,指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根據學生學習個性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要引導合作學習,利用學生資源,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第三階段:運用鞏固,拓展延伸
         即進一步鞏固和深化認識,完善對知識的“感知——概括——具體”這個認識過程。本階段的教學一方面要抓好基礎知識的鞏固練習,通過基本訓練使學生形成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深化,盡量選擇那些具有選擇性、操作方法不唯一、策略多樣化等開放性的操作練習,進行拓展延伸,使開放性練習與封閉式練習并存,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協同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案例4:科學出版社四年級上冊電子作文第4課《我們的作文集》一課中,筆者首先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們提取上節課錄入的作文進行修改與修飾,意在綜合運用WORD的各種操作,讓學生再次感受千變萬化和體驗繽紛色彩,是第2課和第3課的鞏固和延伸。在作品展示與評價中,筆者發現學生們給文本設置了合適的字體、字號、顏色;設置了字符間距和行距;有的給段前段后調整間距;有的還給文章的關鍵字加上了下劃線或加粗等,可謂是五花八門,精彩紛呈呀!這一開放性的練習,即鞏固了基礎知識,對一些技能的用法上也有了自己的創意和新的體會,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拓展延伸不僅可以是內容上的延伸,也可以是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以上案例4中,筆者最后給學生布置了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將自己修改、修飾后的美文在校園網上發布交流,這樣不僅給學生的后續學習提供了平臺,激發學習興趣,而且學習文字處理技術的價值,即運用技術高效地組織、修改、修飾、存儲文字、發布文字信息也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
         三、初見成效
        1、提高了自身的業務水平
         經過兩年的學習和對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的研究,筆者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一些進行教學研究的方法,課堂教學能力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在樂清市送教下鄉、四項規范達標示范課、溫州市信息技術骨干研修班研討課、樂清市教壇新秀評比、溫州市教壇新秀評比中,都采用了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同行和有關專家的肯定。
        2、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發展
         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教學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學生們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更濃了,自我發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信息素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制作出的作品更富個性和創新了。在大隊部舉辦的藝術科技節電腦作品展評,學生們內容豐富、五彩繽紛的作品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在樂清市科技節電腦小報現場制作比賽中學生們也頻頻獲獎。
         四、結論與探討
         經過兩年的實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自主探究性教學,有利于實現課堂的多維互動,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模式。
         2、信息技術課中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化靜為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活動中學,以自主探究學習為主,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提高課堂效率。
         3、在信息技術課中,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以實踐操作為主,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4、在信息技術課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開放課堂,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新意識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5、信息技術課中,探究性教學不應給學生“魚”,應讓學生先自己去“撒網”,去練習“漁”,發現并掌握“漁”的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學研究探索中得到的一些體會,但由于一些條件的限制及其它客觀原因,其中也一定存在一些紕漏,還需在今后教學中不斷探索更正。

        參考文獻
         1、麻曉春.探究教學的思考與實踐.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王海燕.新課程的理念和創新.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王愛勝.追尋信息技術課程體系的核心與價值.  2007-12-31

        【小學信息技術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初探】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模式初探的論文07-05

        探究高職生英語自主學習教學模式08-22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整合教學模式初探的論文10-21

        探究高校油畫的教學模式10-21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初探06-19

        探究中職語文的網絡教學模式08-28

        非線性編輯課程的教學模式初探09-14

        關于探究式教學模式生物教學的論文08-28

        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改革初探08-03

        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初探09-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