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學習方式
摘要: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指出“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因此,如何轉變地理方式,成為了新時期的地理老師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關鍵詞:新課標 評價 學習方式 探究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地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地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地理學習必須改變過分重機械記憶而輕理解記憶、過分重學習結論而輕學習過程、過分重知識“再現”訓練而輕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的傾向,把實地觀察與調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習地理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科學態度、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這與當前國際地理課程改革的學習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新的地理學習理念將導引地理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轉變地理學習方式的理論根據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地理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客體”。積極主動的地理學習,才是有效的地理學習。如果一個中學生毫無地理學習動機,在地理課上“身在曹營心在漢”,不接受外界地理信息傳輸,那么可以說,地理學習在這個學生身上并沒有發生。從哲學的角度去看,在教與學這一對矛盾中,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這是因為學生本身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狀態是地理學習是否成功的內因,教師提供的教學指導只是一種外因,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生的內因,而不是外界因素與條件,正如有的人所說的那樣:“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永遠無法強迫馬飲水!
醫學研究觀點認為,人的大腦可以分為感受區、存儲區、想象區、判斷區。那么學生進行地理學習的過程就是地理信息在大腦四個功能區域不斷加工的過程。書本上的地理知識要變為學生內化的地理知識,就要靠學生積極開動腦筋。而大腦的活動要依賴于四個功能區的協調運作,但其中感受區的作用是“首當其沖”的,如果感受區的大門不開啟,再簡單的知識也不可能進人大腦。感受區只有保持開放的與外界主動交流的態勢,才能帶動其他功能區不斷工作,從而體現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積極建構的;學習是學習者個體主動的行為,是以先前建構的知識為基礎的;學習的過程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因而,地理學習不是從外向內不斷被動填人新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利用已有的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不斷對地理知識進行加工和轉化。
信息加工理論分析,地理學習是地理信息雙向交流的過程,而不是地理教師向學生單向傳輸知識的過程。在信息社會中,師生在汲取信息方面是平等的,比如教師告訴學生:“月亮上沒有水!倍鴮W生會對老師說:“月亮上可能有水!”這是因為他們從報刊、書籍、電視、網絡等渠道獲得了有些科學家對此問題的新的研究進展和新的說法。雙向交流不僅起到信息互補的作用,而且體現了相互探討、共同學習的過程,這其中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是先決條件,否則上述的“作用”與“過程”就不復存在了。
二、如何改變地理學習方式
廣大地理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正確的地理學習方式應該是由多元的、有豐富內涵與發展功能的模式組合起來的結構性的綜合體。按功能分類,可分為基礎性、拓展性、研究性地理學習方式;A性地理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基礎性學力。拓展性地理學習是為擴展知識視野而采取的學習方式,它主要培養發展性學力(自主學習、自我發展能力等),研究性地理學習是地理探究活動,它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力;按行為分類,可分為自主性、互動性地理學習方式。自主性體現了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自我調控、自我組織,也突出了自學能力的培養與發揮;互動性追求的是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對話與交流;按內容分類,可分為理論性、實踐性地理學習方式。前者偏重對原理的理解與探討,后者強調在活動中對知識的運用,兩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在各種學習方式中,我們尤其要注重地理的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可以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進入問題情境階段;第二,實踐體驗階段;第三,表達和交流階段。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分為兩種: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類。課題研究以認識客觀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具體包括社會調查、科學實驗和文獻研究等。項目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如模擬設計某一條地鐵線路的活動等。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點是:
、龠^程性。地理研究性學習關注學習的過程,而在過程中,一更加重視參與:諸如思維方式的展開,知識的整理與綜合,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和判斷等環節,體現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等;二更加重視應用:強調學生應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三更加重視體驗:包括使命感、責任感、自信心、進取心、意志、毅力、氣質等方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
、谏鐣。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選題來源于社會、社區及身邊。研究過程將走向社會,需要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課題研究成果將不同程度地有益于社會、服務于社會。
③實踐性。地理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活動,表現在:一是信息搜集和分析活動。二是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學生應根據課題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和考察,獲取調查和考察的原始資料,同時要學會從各種調研結果、實驗、信息資料中歸納出解決問題的重要思路和觀點,并反思是否獲得足以支持研究結論的證據。三是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并逐步豐富研究成果。
、茏灾餍。選題的自主性: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為研究課題。課題組成員組合的自由性:興趣相同的學生自由組合成課題組,有利于全員參與和開展研究。學生對教師的可選擇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標準選擇指導者。學習過程的自覺性:因為研究性學習不是教師強迫學生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學習的積極性必然大大提高。
、萼l土性。由于受知識層次和生活閱歷的限制,學生選題宜根據當地(即鄉土)的實際來進行,有利于收集資料和進行實地考察?紤]到學生年齡、時間、經濟、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在本地收集資料和進行實地考察比較容易做到,研究成果容易被當地相關部門認可和采用。
⑥創新性。對于中學生而言,創新更多的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愿望以及嘗試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研究性學習應該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思考、探索、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
⑦綜合性。學生在多門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知識,但是如果讓這些知識長期處在相互分割和備用的狀況之中,它們就會被遺忘。地理研究性課
【探析新課程標準下的地理學習方式】相關文章:
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英語“自主學習”方式的若干思考-英語教學論文03-19
探析新課程背景下農村教師專業化培訓方式03-25
探析新課程標準下高校體育教學評價理論發展趨向的研究03-18
探析新課程下英語課堂教學合作學習03-19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美術說課探析03-29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數學教學的影響探析03-14
新課程下標準下的化學教學論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