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武術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意義
武術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積淀下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武術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參考。
高職學習階段是學生步入社會之前的一個關鍵時期,處于這個時期的學生身心迅速成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基本形成,具有較強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渴望獨立的愿望,同時也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因為不夠成熟,再加上沒有過多的社會閱歷,因此在困難面前容易灰心喪氣,也容易好高騖遠、愛慕虛榮。而這一時期的高職學生受到就業、情感壓力的影響,心理壓力也會增大,因此很容易出現亞健康現象,或者形成亞健康心理疾病。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引導與培養[1].武術作為傳統體育項目,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廣泛的適用性,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武術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為運動形式,既注重形體規范,又講究精神傳意,是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從武術的形式、內容和方法上,都體現著中國古典的哲學理念、美學思想、倫理道德等豐富的傳統文化[2].同時武術也是體育教育專業的一項教學內容,通過武術教學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平和心境、緩解壓力
武術技擊性動作的練習會引起學生的過度緊張,進而導致情緒波動。因此在武術教學中,要結合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通過經常性的攻防技擊動作練習,提高其情緒調控能力,并逐漸消除緊張和害怕等心理,消除對動作的恐懼感,增強完成動作的信心,充分發揮出武術運動改善情緒的功效,逐步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3].習練武術還有利于緩解社會、生活給學生帶來的各種壓力。
學生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不僅有身體的參與,而且還有情感和智力的投入,通過“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來培養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和承受能力,特別是對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知難而上、堅忍不拔、頑強拼搏的良好品質尤為明顯。練習武術能給人帶來愉快和喜悅的情緒體驗,同時也會降低緊張與不安的心理狀態。
高職學生在練習武術中的情感體驗強烈、深刻,歡樂與痛苦、理想與現實相互交織,進取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并存,這些都有助于情感的豐富和成熟,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自我調節和均衡發展,有助于改善和優化學生的個性品質。
2、健全人格、改善關系
武術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積淀下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它繼承和發揚著中華民族“重禮儀、講武德”的優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習武授徒便有“尚武崇德”“武以德立、德為技先”的要求,對習武者的“仁、義、禮、信、恭、儉、讓”等要求更是中國傳統道德觀、倫理觀在武術中的深刻反映。
通過武術教學可使學生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培養刻苦耐勞、勇于拼搏、不畏艱險、永不服輸的精神;培養勇敢無畏、堅韌不屈、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4].
武術教學有利于學生學會正常的人際交往,協調人際關系,學會與其他人友好相處,從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武術運動容易使人與人之間發生密切的聯系,彼此間生出親近感,因此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能促進心理素質的提高。在武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表演套路或者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勝利和成功需要團結一致、協調配合。
在團隊協作中體會到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同時在相互配合中學會與人交流、溝通,從而更好地完成任務或取得比賽的勝利。而這種集體活動能夠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促使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融洽和諧的發展。
3、提高抗挫折力,樹成就感
在習練武術的過程中,當某些學生的動作達不到要求時,就容易產生挫折感,受挫的學生在運動中會表現出逃避、不安、害怕等情緒。當學生出現這些情緒時,教師就要采用一些簡單易學、相對輕松的武術游戲來調整學生受挫的心理狀態,使得壓抑的情緒得到緩解,這樣學生受挫的心理也能慢慢恢復。
因此學生在掌握武術練習技巧的同時,身體素質和生理機能也會逐漸提高,同時也能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此時的學生會產生自信心、自豪感。由此可見,武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的精神外延,長期習練武術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還能使抱有憂郁情緒的學生獲得心理滿足,產生成就感。
4、內外兼修,培養自信
武術所強調的“內外兼修”是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肢體動作的一種展示。武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弘揚了中華民族重禮儀、講道德的優良傳統,“習武以德為先”的教學思想也可以培養高職學生尊師重道、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5].
同時,在武術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體會到要學好技藝就需要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從而培養學生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長期的習練結果表明,武術運動既有助于調節學生的精神面貌,提升他們的心理品質,又能增強學生敢于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武術套路的練習既要求“動如脫兔、靜如山岳”,又要求“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強調精、氣、神的完整協調,因此能夠通過內在神情的貫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體各個器官的積極參與,達到調節和改善習武者心理狀態和精神健康的作用。
5、結論
武術作為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對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習武術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因此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在提高學生武術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與交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定位,以舒緩社會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及自身壓力,讓學生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充分發揮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并充分調動心理積極因素,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于曉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3,(5):31-34.
[2]吳寶忠.武術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武術科學:搏擊版,2006,(4):53-54.
[3]李遠華.論練習武術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武術科學:搏擊版,2008,(1):62-63.
[4]于曉杰.瑜伽教學對高職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73-75.
【武術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意義】相關文章:
試論高校教學秘書心理素質能力的自我提升10-23
試論武術教學中武術文化的傳承09-18
物理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論文06-03
略論酒店員工職業心理素質提升路徑07-03
歷史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論文08-16
淺談兒童武術套路教學模式09-24
公共體育武術散打教學比賽探討10-04
論大學生心理素質結構08-03
實現大學生物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水平論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