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精選23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
聲勢(Sound Gesture):分為身體打擊樂(Body percussion)和嗓音打擊樂(Vocal percussion)。身體打擊樂將自己的身體作為一件打擊樂器,用拍擊不同的身體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響組成節奏組合演奏。嗓音打擊樂則是用自己的人聲模仿各種打擊樂器或發出不同的聲音組成節奏組合演奏。簡單地說,聲勢指:發出聲音,組成節奏的形式。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通過讓學生欣賞和感受音樂,使他們的身心得到釋放,并在欣賞過程中提高音樂感知能力。在音樂聲勢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身體動作來跟隨音樂節奏發出聲音,增加了學生對音樂的節奏感,同時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投入到音樂學習中。音樂聲勢教學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形式多樣的音樂聲勢能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音樂聲勢的概念和形式
小學聲勢教學是指讓學生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動作發出聲音的教學方式。在利用聲勢進行教學時,能讓學生一邊音樂,一邊打著節拍,有助于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敏感性,增強音樂節奏感。利用聲勢教學,讓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快速的融入的樂曲中,并跟隨音樂用聲勢的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采用聲勢教學,不存在無法掌握的運用技巧,只要對音樂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就能自然的用動作來跟隨音樂進行。通過聲勢教學,對學生的聽覺、思維、身體協調能力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在音樂聲勢教學中,能使課堂學習氛圍更加融洽,學生能放松身心,愉快的跟隨節奏進行,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聲勢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用拍手的方式打出節奏;采用跺腳來打節奏,跺腳時采用坐姿和站姿都可以;還有拍腿和捻指。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方式利用身體發出聲音。聲勢形式的多樣使音樂學習充滿了樂趣,學生在不同的形式下共同為一首樂曲伴奏,使聲音豐富多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實現高效的音樂聲勢教學。
二、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聲勢教學方法能夠讓他們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對音樂知識進行探究,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音樂賞析能力和音樂節奏感。同時,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運用聲勢教學,以音樂節奏作為教學的主基調,以學生根據興趣做出的聲勢形式為載體,讓學生進行音符和譜的學習,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還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聲勢教學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合作能力已經成為一個人是否能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學會合作才能更好的具備競爭力。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已經成為教師普遍運用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只注重合作學習的方式,而不考慮探究的內容是否具有合作的價值。音樂聲勢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學習的平臺,由于聲勢形式屬于外在表現方式,他們在跟隨音樂進行聲勢學習時,學生之間存在問題時,能夠互相討論,提高聲勢動作和音樂節奏的`切合度。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全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成員運用不同的聲勢形式來共同為音樂伴奏。在跟隨音樂伴奏過程中,既需要學生認真傾聽,有需要和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合作,使他們在歡快的氛圍中完成伴奏。例如,在學習了歌曲《粉刷匠》后,讓學生分成小組跟隨音樂來進行伴奏,在每個小組成員中,有的拍手,有的跺腳,還有的學生一會兒拍腿,一會兒拍手,用各種變化的聲勢形式來跟隨音樂發出聲音。在他們的合作過程中,每個小組的表現都很好,有效的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2、聲勢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如果具有明確目的性的觀察能力、高度敏感性和持久注意力,對新知識和內容便會快速反應,可以透過表象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及關系,得到相對客觀的結論,完全能夠自行建構相關的知識,并且進行整合,獲得了音樂審美體驗的同時,又促進智能發展。聲勢的基本形式中拍手可以包括拍掌背、指尖對指尖、手背對手背等,探索拍手可以有多種方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使他們通過認真觀察教師和其他學生的聲勢形式,能夠獲得創造性的思維和對不同拍法產生的音色特點的體驗,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調動了學生對多樣性認知策略,逐步的形成或是習慣于對構成新觀念、新方法、新過程具備貢獻價值學習內容進行組織,使學生對已經具有的認知經驗給予更高程度整合以便實現學生原創性思想的思維品質。
3、聲勢教學能夠使學生形成較高的模仿能力
在小學音樂聲勢教學中,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示范教學,然后讓學生在模仿教師的過程中掌握聲勢的各種形式,并能跟隨音樂來發出聲音。從模仿單一的方式到模仿聲勢的多種形式,最終,讓學生掌握了豐富的聲勢形式,并能夠進行自我創作,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能力。
4、聲勢教學能夠使學生獲得靈敏的反應能力
在音樂聲勢教學中,學生要做出節奏正確的聲勢形式,需要他們認真傾聽樂曲,并根據樂曲的節奏做出動作。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雙向的信息傳遞,一方面是通過耳朵來獲取音樂聲源,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樂曲能夠強烈的刺激學生的聽覺神經,并讓他們接受這一刺激,快速的傳遞給大腦層,然后在大腦中分析音樂節奏;另一方面是大腦把分析出來的節奏反饋到身體部位,使學生能夠根據音樂流暢的進行聲勢動作。通過不斷的聲勢教學訓練,能夠學生的大腦反應速度不斷提高,促進他們反應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小學音樂聲勢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跟隨節奏來運用聲勢來表現音樂,能使他們在身體和感官的合作下體會音樂的深意,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聲勢教學通過訓練學生運用各種聲勢形式來打節拍,能讓他們的注意力、模仿力、創造力等獲得發展,并讓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實現高效的小學音樂聲勢教學。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2
音樂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將數學、語文、英語等課程作為主要科目,而美術、音樂、體育等課程被邊緣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理念不斷更新,與此同時,社會對文化藝術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小學音樂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出來。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近年來,源于奧爾夫教學體系的聲勢訓練法越來越受到音樂教師的重視,因為它不僅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使學生的思維和動作有效統一,使學生的律動感增強,從而增強對音樂的理解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一、聲勢教學法的內涵
聲勢即通過人體動作發出的響聲,如拍手、跺腳、拍腿、捻指等。這一訓練方法僅需要通過簡單的身體動作就可以達到甚至超越預想的教學效果。它集演奏、動作、節奏等于一體,通過最原始的方式,用最直觀的手段實現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且以最自然的方式實現對學生身體協調性的訓練,同時達到對學生溝通和合作能力等的綜合訓練,這種動作與音樂自然流暢完美結合的教學手法深受學生和教師的喜愛。
二、聲勢訓練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聲勢訓練通過原始的身體動作發出的聲音與音樂節奏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在此基礎上達到對學生的反應、節奏感和音樂創造力的培養。鑒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生理發展特點,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優勢極為明顯。首先,聲勢訓練有助于提升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小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萌芽時期,對世界的感知大多來源于對事物表面的認知,其理性思想并不成熟。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也僅因其能夠愉悅心情或旋律美妙,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單純對節奏、旋律的喜愛循序漸進地引導并帶領學生共同探索音樂節奏與人體內在節奏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逐漸體會音樂的藝術魅力所在。其次,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其身體的協調能力還不完善,通過聲勢訓練,不僅有助于學生肢體協調性的訓練,而且還能幫助他們用肢體語言將音樂的歡愉充分表現出來。最后,聲勢訓練也是對小學生反應能力和創造力訓練的有效方法。不同類型的音樂對不同個體的心理產生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在聲勢訓練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與肢體動作有機結合,運用不同的肢體語言傳達不同類型的音樂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學生敏捷的反應速度和一定的創造能力,從而進一步體會音樂與思想和情感的必然聯系。
三、聲勢訓練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注重選擇歌曲,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音樂教學中選用最多的教學素材就是兒歌,節奏歡快、律動性強的兒歌旋律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來。在聲勢訓練中,教師要充分發掘優質的兒歌資源,即能讓學生聞聲起舞,用肢體語言感知音樂的節奏感。聲勢訓練法的第一步即歌曲的選擇,也是教師需要著重關注的環節,一些節奏相對較慢的歌曲可能不適合激發小學生的節奏感,如《世上只有媽媽好》,其節奏感并不十分明顯。因此,教師要選擇學生耳熟能詳、且節奏感強的歌曲。例如,教師可以以課本為藍本,從中挑選素材,如《孫悟空打妖怪》這首歌謠,在訓練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以師徒四人的身份排成一排進行現場表演,歌詞加上相應的動作、表情等,學生更能直觀體會兒歌學習的趣味性。再如節奏感極強的《幸福拍手歌》,其中,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跺跺腳”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做起相應動作,自然而然地增強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通過模仿節奏,增強小學生的音樂辨識能力。音樂教學中包含的專業知識繁雜,在諸多的教學環節中,音樂辨識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要求學生在聽到相應的音樂素材后及時給出如音階、音符、節奏、旋律等基本要素。但是對小學生而言,音樂還停留在對內心表達的有效方式的層面,他們可能更習慣于跟著音樂手舞足蹈,根據心情隨便哼唱,甚至自編自唱等,感性的音樂認知會讓他們逐漸失去對音樂的興趣,他們甚至會對枯燥、呆板的音樂課堂產生反感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通過聲勢教學法使學生逐漸感受音樂的特性,并通過由簡到難的方式引導學生模仿節奏,逐步增強小學生的音樂辨識能力。通過長時間的模仿,學生能夠逐步將相對繁雜的音樂理論內化,形成自身獨特的音樂學習感受。例如,在“尋找生活中的聲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準備中可以為學生搜尋諸多來自生活及大自然中的聲音讓學生辨識,如雨滴的聲音、鳥鳴、敲擊物體的`聲音等,讓學生在辨識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其中的節奏感,并在參與實踐中逐步提高對音樂嘗試的理解能力。通過教學游戲,增強學生的節奏感訓練。游戲教學法是小學生最偏愛的教學方式,歡快、活躍的教學氣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聲勢教學法剛好與游戲教學存在著一定的共性,如利用拍手、跺腳、捻指等方式同時適用于兩種教學法。教師可以采用接龍的游戲引導學生進行節奏模仿,從而有效擺脫傳統音樂教學中以聽唱為主的單調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接龍游戲增強了對音樂的理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節奏感。再如,在“音樂探寶”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都調動起來,參與到游戲中,為學生創設動態的學習情境:首先,利用音頻設備播放火車前進的聲音,將全班學生都帶到音樂探寶的“小火車”上,并讓學生模擬火車前進的動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播放《北京喜訊傳邊寨》《新疆是個好地方》等音樂片段,學生邊唱邊跳,“小火車”隨即進入下一條隧道,學生可以一起以拍手或跺腳的形式表達洞門打開,并在洞里尋到寶盒,寶盒里同樣也是節奏感極強的兒歌。在這樣歡愉的游戲環節中,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在游戲、模仿、演唱中盡情感受音樂帶來的歡樂。
總而言之,作為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音樂的學習將貫穿于教育階段的始末,同時音樂作為一種有聲的工具,能夠以不同的旋律適時地、恰到好處地表達人們不同的心境、情緒。聲勢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使小學音樂教學更加容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愉悅,同時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和心緒,能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音樂。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3
林語堂說:“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結果了。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然而,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
一、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年兒童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 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學《小動物走路》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編出很多優美的舞蹈動作。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鴨走路,搖呀搖呀搖,小烏龜走路,慢吞吞,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歌詞具有很濃的生活氣息。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模仿小鴨走路時,有一個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動,雙手還放在嘴邊“嘎嘎嘎”叫,他的這一舉動,全班同學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在學習小花貓輕輕走路的動作時,孩子們個個貓著腰,腳步很輕巧地走著,還作出安靜的手勢提醒伙伴不要說話。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生活常識教育,讓他們知道在別人休息、學習、工作時,我們走路應放輕腳步,說話也要小聲點,不要去打擾別人,力爭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當孩子們的動作有一定的協調度時,我把孩子帶出教室,在操場上進行表演。孩子們很興奮,都爭著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們還創編了許多自己喜歡的動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學還創作對白,設計動作造型。他們的神態是那么的認真,動作是那么的優美,節奏是那么的整齊。
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興趣橋梁,它既激發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發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在這種開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學生通過歌唱、表演、創作,達到對歌曲的體驗,師生之間平等互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他們完全沐浴在優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熏陶。
二、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的專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馳騁想象的空間。任何一首歌曲或樂曲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或活潑或婉轉或莊嚴或凄涼的情感,使人們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造中逐步發展與豐富。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里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著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地進行教學。
童年時,我學會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扣人心弦的兒歌。教會我這首歌的老師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們四年級的音樂老師。當時,學校沒有任何音樂器材,連一臺錄音機也沒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給我們講了一段關于母愛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母親為了籌備子女上學的錢,多次賣血導致臥病不起的故事。我們被故事中感人的情節感動了。爸爸以帶唱的方式教我們學會了這首歌,雖然教學方式很簡單,顯得很枯燥,但達到“以情動聲,以聲帶情”,爸爸懷著感恩的心把我們帶到了愛的暖窩。從爸爸深情的帶唱聲中,我們對這首歌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當時,爸爸眼中打轉的苦澀的淚花,只有我能體會其中的點點滴滴。自此以后,我開始學會如何去理解別人,如何去關愛別人,我的同學們也跟我一樣,經常說起生活中的媽媽。
沒想到,同樣的一幕在我的課堂上發生了。一首《愛的奉獻》把我的眼淚推向懸崖。那一刻,課堂格外安靜,孩子們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牽引著,連平時愛在課堂上搗蛋的學生也一個勁地深情地望著我,也許他們也能體會到了愛的價值了。是的,愛是一個永恒的故事,只有開始,沒有結束;愛是一根接力棒,他傳給你,你傳給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導航,我們只有把愛一代一代傳下去,用愛的魅力感染學生,完成“治人先治學”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4
學習音樂,首先要學會聆聽。聆聽是通向音樂的橋梁,開啟音樂之門的鑰匙,步入音樂天地的階梯。因此,聆聽教育是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啟蒙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我們的音樂教育,既不是培養作曲家,也不是為了培養演奏家,而主要是培養合格的聽眾!庇纱丝梢,注重聆聽,感受音樂,在整個音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培養學生樂于聆聽,養成聆聽音樂的好習慣,來享受音樂呢?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效地聆聽伴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始終,我把聆聽這一教學方法分為四個步驟:創設聆聽、分層聆聽、相互聆聽和主動聆聽,讓聆聽為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習內容來服務,讓學生持久地養成一種好的聆聽習慣,從而有效地實現我們的音樂教學目標。
一、創設聆聽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注重聆聽,感受音樂,是音樂審美的一個前提。享受音樂就必須有一種美的氛圍,因此想讓學生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教師在創設音樂情境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音樂,感受和欣賞音樂。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小學生都有著好奇的天性,對一切新鮮的有趣的美妙的事物他們都有著探索的熱情。所以聆聽教學中的創設聆聽——“導入”十分重要,它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有效地導入也是指導學生理解、感受音樂的前提。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音樂有著不同的藝術形象,故要采取不同的導入方法,以激起學生聆聽音樂的期待心理。
例如:我在欣賞楊小望素華老師執教的湘教版四年級《春曉》一課中,在開課時望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精心制作了精彩的課件,她用完美的畫面形式展現給學生春天萬物復蘇,充滿生機的美麗景象,然后用自己動聽的聲音解說在春天里人和自然親密接觸和諧共處的美好情感,學生聆聽著優美的音樂,欣賞著春天大自然的景色,感受著老師美好生動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語言,完全沉浸在審美的情境之中,這樣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很快地融入音樂情景中。這種創設的聆聽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學生情感和音樂作品有了“共鳴”。他們也能更好地去理解、感受音樂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內涵。
節奏是音樂的靈魂,節奏與時間的快慢、力度的強弱密切相連。舒緩的節奏使人心境平和,密集有力的節奏使人情緒跌蕩。我在教長江版一年級下冊《藝術》教材第三單元的《好個長鼻子》一課時,首先我播放歌曲《小象》,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愉快地走進教室,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然后讓學生在不知道課題的情況下聽管弦樂《大象》和《小象》,讓學生通過節奏的不同對比分析音樂:你們聽了音樂后感受到了哪里?想到了什么?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聆聽,能很快的說出樂曲的不同,并對樂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5
小學生的身心發育還不完全,有些觀念需要教師的灌輸和引導。不同的音樂表達不同的情感,學生可以通過音樂來傳遞自己的情感,用音樂改變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始終處于興奮、快樂的環境中,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幸福的童年給學生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誠懇的交友態度。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德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用音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優美的音樂能夠給學生帶來幸福的感覺,能夠愉悅學生的心情,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不再變得枯燥。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向上的音樂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生活處處有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播放贊美生活的歌曲,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通過音樂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很多音樂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意義,教師可以在播放音樂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音樂的來源和意義。例如國歌,通過國歌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了解祖國的歷史,對祖國和民族英雄產生敬愛之情。學生在這樣的熏陶下,會樹立自己的目標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滲透持之以恒的思想,讓學生通過不斷的努力去收獲音樂的進步,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質。與此同時,應該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音樂可以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不斷配合和共同探究激發自己的音樂靈感,對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能夠在音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滲透和培養,可謂事半功倍。
音樂無處不在,好的音樂可以說是心靈的雞湯,滋養著我們的身心,為我們的成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要通過對音樂的理解,給學生聽適合的音樂,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和任務,育人為本。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6
摘要:中小學音樂課本所選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當代優秀兒童歌曲的創作量不大,適合學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F有音樂課本的理論等內容過于專業化,使學生不易接受。我們的教育應從單純的唱走向多元化,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帶給我們新的啟發。21世紀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現代音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務實求真為基礎,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前言: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為了適應世界的變化,為了適應當代學生的發展變化,我們的音樂教學是否也應該發生某些變化呢?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音樂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樂。課堂是傳授音樂的最佳的地方,我們戰斗在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讓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
關鍵詞: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讓處在音樂干涸期的流行樂壇為之一震,成為此次春晚的一個亮點!独鲜髳鄞竺住芬云湓溨C、風趣的歌詞和簡單明朗的旋律走進了萬戶千家。而我們的音樂課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現在的學生所喜歡的呢?這也并不是說我們的課本過時了,也不是說讓我們的課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因其大眾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樂專業的聽眾所接受。因此,選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學音樂課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對于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應予以保留,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遙遠。但是,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將傳成下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下面再來談談關于音樂創作的問題。眾所周知,兒童歌曲的創作后的利潤是非常的低,而創作一首流行音樂,再經過包裝,它的利潤將成倍增長。因此,當今樂壇總趨勢是創作兒童歌曲的作家越來越少,而創作流行音樂的作家卻是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著“一切為了孩子們”的專家作何感想,連讓孩子們唱的音樂都沒有,還談什么素質教育?現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所選歌曲竟然還是那些70-90年代的兒童歌曲,而近年的雖為數不多卻也不乏優秀的兒童歌曲卻沒有或幾乎沒有選入現在的教材,更別提音樂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優秀歌曲的數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們的教材更新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造成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外部設施的缺乏,使我國的廣大地區的音樂教育形同虛設。這是我國的各級官員們特別是打著“孩子至高”應旗號的人們應該認真檢討反思的。我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當今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材總體數量較多,而幾乎每本教材都會談到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練耳等音樂專業課程,不是中小學音樂課就不該介紹這些內容,是在是因為其難度以靠近音樂專業本科教學難度。這一點似乎是受大浪潮(應試教育)的影響。
學生們被填塞滿了諸如音符、休止符、音階、音程、和弦、調、調式、曲式以及數十種音樂記號,并視唱帶有一個、二個、甚至三個升降號的曲調,聽辨音程、和弦、調式,聽寫旋律,分析曲式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由于無法逾越“雙基”高墻而面對音樂產生自卑與冷漠心態的失敗者。我們進行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卻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為了孩子,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但是,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卻又最傷悲的事了。那種先練打節奏,接著唱音符,然后讀歌詞,最后填歌詞的老套教學法以不能再適應如今的'音樂教學,老師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教學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使如今的漸漸適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感到厭倦。因此,音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學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傳心授,這是由當時的教學環境所決定的,而如今,處于21世紀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樂教師還用這種老式的教學法那才是貽笑大方。首先,我們的了解音樂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把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的藝術。既然它是聽覺藝術,聽也就是欣賞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方向應該逐漸轉向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模式,我們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就是培養廣大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風同志在其《音樂教育改革芻議》中提到的那樣“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的音樂教育的結構。改革‘以歌唱為中心,識譜為輔’,而代以欣賞、器樂、歌唱三者并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尊重音樂教育藝術是以感受為特征的規律,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多聽民族的樂曲,……從小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和愛好。特別要注意‘聽比唱更重要的規律’!
認識到了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后,我們的老師們應如何改良我們的音樂教學法呢?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1895-1982)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種用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幾點:
1、綜合性;
2、即興性;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4、從本土文化出發;
5、適于開端;
6、為所有人。
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
在現代化的今天,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影、幻燈、電腦多媒體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載有各種教學資料的音像帶、視聽盤和各種電腦多媒體光盤、課件等軟件,已成為教學媒體的主流,成為極具特色的現代音樂教學設施與手段。在現代音樂教學活動中,這些手段與設施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育與社會的融會貫通,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其特點為:普及性強,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體的普及帶給老師們的應該是教學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紀,老師們的知識和教學法的更新或許才是培養下一代的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條件。
改良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我國全體國民都真真切切的關心我們的下一代,務實或許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的途徑和方法。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7
摘要: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最好教的是死知識,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難教的則是最活的“教學教法”,即教會學生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精力,學會最多的知識的方法。因 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時、因條件而異的,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對教師水平的一種全面、綜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們教師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掌握。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 方法
一、從學生游戲中來
作為一名有心的教師,我常常仔細觀察學生們做游戲,發現他們在游戲中常用“口訣法”。做“找領袖” 等游戲時,他們邊玩邊念口訣,如:“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這是小學生游戲中喜聞樂見的一種方法。這些口訣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節奏,具有統一行動、便于記憶、提示動作等功能。我就將此運用到音樂教學之中來。
二、從學生的愛好中來
小學生的愛好是很多的,例如,他們愛念兒歌。他們在兒歌聲中游戲,在兒歌聲中學習,在兒歌聲中長大。于是,我就常常運用“兒歌法”教學生記那些難記的音樂概念,學那些平時覺得枯燥無味的樂理知。
三、從學生的生活中來
小學生的生活與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們留心觀察,捕捉特征,是能將其運用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來的。
四、從學生的“已知”中來
教育小學生的一種基本方法是從他們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來。我在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為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以畫代詞”!断词纸仭返牡谝欢胃柙~是:“紅太陽,白云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蔽揖驮诤诎迳舷犬嬕粋紅太陽,再畫一朵白 云彩,然后畫一個笑容可掬的媽媽的頭像,最后畫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的頭像代表“我”。一年級的小學生 看著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著,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
五、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中來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大于抽象思維。因此,我們應該時時注意運用他們的形象思維去啟發他們的 抽象思維。例如:我教學生唱好頓音記號,就用一個乒乓球在桌上拋幾下,讓他們細心體會乒乓球落下的聲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彈性”,學生再唱就不難了。 又如:我教學生唱《春天》這首歌,為了讓學生體會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圖畫來引導以外,還讓學生閉 上眼睛,回憶自己的春天的公園里看到的景象。我把這種方法叫作“過電影”。同學們閉上眼睛時,頭腦里展 開了豐富的聯想,睜開眼睛后就有了生動的體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從另一事物中遷移過來
“遷移法”是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種方法。也能解 決許多難題。例如,我教學生視唱、合唱時,學生往往唱不準,高。怎么辦?我就先教學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豎笛有它固定的指法。這指法,看得見,摸得著,吹出音來豎聽得清。吹準,比唱準易。于是我就讓學生 先吹,后唱。這種方法在合唱教學中尤其見效。先合奏,后合唱,兩個乃至三個、四個聲部往往只需兩、三遍就合上去了,這真是“以琴代聲,方法巧妙”。
七、從教學難點中來
在小學音樂教學難點中,運用“重復講解,反復示范”的方法,有時未必能解決問題。而創造一種巧妙的 教學方法往往能使難點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學中,學生吹奏一段樂曲,往往需要一會兒吹,一會兒吸。 有時摸準了音位,又搞錯了吹吸。怎么辦?為了讓學生摸準音位,我讓學生在口琴上貼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圖 ”,然后照著鏡子吹,“照鏡子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音位問題。為了解決吹吸問題,我創造了“手勢視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當作“吹”,把右手變“鴨嘴形”向后拉當作吸,讓學生邊打手勢邊視唱。
八、從教材中挖掘出來
我們的教學方法,千變萬化,但一刻也不能脫離《大綱》,一刻也不能脫離教材。許多教學方法,都應從 教材中挖掘出來,教材給我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務,我們就應創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務的教學方法來 。二十多年的小學音樂教學經驗告訴我:教材中出現的新問題、難問題,往往是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輕輕地唱,邊唱自己聲部,邊聽另一聲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復練習幾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記在腦子里了,再唱別的曲子就不難了。
九、從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中來
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是成功地創造和運用教學方法的'重要條件之一。反之,一個自身素質較差的教師,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學方法,也不可能運用自如。
我認識一位教師,她為了教學生唱好三部合唱,練就了一手絕招:自彈自唱,能一人同時演唱、演奏 出三個聲部來,口唱第一聲部主旋律,右手用鋼琴奏出第二聲部,左手同時奏出第三聲部。三個聲部同時出自 一身,給了學生一個很好、很清晰的合聲效果,更給了學生一個很好的示范。它說明了:合唱并不難,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學一直在當地名列前茅。
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無窮無盡?梢哉f:教學難點有多少,學生生活有多少,教學方法就應 有多少。要想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來,我們當老師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條:
1.熱愛小學音樂教育事業。因為,只有真正熱愛它,才能為它嘔心瀝血,開動腦筋,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學方法來。
2.學習運用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要有“浮想聯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創造,要學習出新、出奇、出 絕招。
3.牢記“留心處處皆學問”這一真理。要細心觀察事物,尤其是觀察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習從學生身上找 出解決難題的方法來。
4.不斷學習音樂理論,不斷提高自己彈、唱、跳、譜(譜曲)、編(編舞)的技能技巧,因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這些,僅供小學音樂教育同行們參考。希望能通過我的“拋磚”,能引出更多的“玉”來,讓我們小 學音樂教學法這塊百花園能開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鮮花來!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8
一、學會審美
學生的德智體美教育總的來說就是審美教育,音樂課這種貼近藝術的課程更是對學生們審美情趣的培養起著重大作用,做一位創新型的音樂教師,是新教材對音樂教師的要求。
(一)加強音樂欣賞
注重學生們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們閉上眼睛用心靈去傾聽美麗的音樂,要讓學生們學會欣賞,學會自己找到音樂中所蘊涵的美感和韻律,學會傾聽音樂中所帶有的情緒。
(二)挖掘美育素材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引領者,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煉教材中對學生們審美情操有用的內容,并加以強調,讓學生們加深印象,陶冶情操。
(三)審美氛圍的營造
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學校已有的音樂資源,為了增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加深對音樂美感的理解,教師也要積極的創造環境,如:老師和學生各自用器樂、演唱、表演、舞蹈等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小螺號》,使每個同學都能上臺表演,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審美能力。
二、讓音樂課成為學生的舞臺
音樂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現自己。
(一)教會學生自由思考表現的欲望是每個孩子都具備的個人情感,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孩子們充分的自信心,學會保護孩子們的驕傲,用正確的方式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搞活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授課環境。
(二)給孩子一顆快樂向上的心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這種具體的藝術形式,使孩子們學會自主思考,心存愛意,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提高他們對生活的熱情,體驗生命的樂趣。
培養一顆快樂向上的心,讓他們心胸寬廣,使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
三、音樂課的創造性教學
(一)善于挖掘音樂教材中音樂創造教育因素
充分挖掘新版教材中的趣味性,使教學富有時代的氣息,通過音樂的教育不僅讓孩子們在課堂中學會唱歌,更讓他們學會如何面對今后的生活,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
用音樂來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善于發現教材中的優秀元素,巧妙設計教學內容,才能帶領孩子們走進音樂的殿堂,體驗生命的樂趣。
(二)發揮分組合作學習作用,加強音樂創作教學
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可以充分創作教學。
如節奏改編、旋律創作、即興歌舞等,將學生們分為若干小組,讓他們自己進行小組討論,通過給小組評分的方式增強孩子們學習音樂的熱情,在欣賞完《山童》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幾種不同的節奏,分別模仿山風、小草、羊跳、羊鞭、小鳥、泉水的聲音,編一首《山林的歌謠》。
四、小學音樂課后作業的設計
(一)體驗型作業
課后作業的布置要從平常練習之中走出來,體驗型作業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找到音樂中的樂趣,一首較長的歌曲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通過課后的體驗,學生會感受到每個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的情緒,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研究型作業
研究型作業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課前預習,讓學生們課前尋找一些與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如音樂的創作背景,音樂與歷史地理的內在關系。
如:在欣賞《新疆舞曲》時,讓學生先查找一些新疆的人文地理環境資料,讓他們理解樂曲的民族風格、地域特征。
(三)活動型作業
每到學期末的時候要給學生們充分的展示機會,讓他們將自己在本學期內所學到的知識充分的運用在實踐中去,通過組織班級活動,進行班級演出,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達到通過活動來培養人才的目的。
(四)創造型作業
創造型作業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把音樂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讓他們明白藝術與生活的聯系,讓他們知道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并不是一種高不可攀的東西,學生們可以通過錄音的方式將自己哼唱出的旋律記錄下來。
通過布置創造型的作業,可以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總而言之,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小學音樂教師也應按照新的課程標準來對學生進行培養,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中國培養出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國家的棟梁之才,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和發展教師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為小學音樂教學開辟一方新天地。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9
一、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進行小學音樂的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能全面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促進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樹立美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自身的進步和發展。
二、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
由于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對一些重點科目較為重視,不重視音樂的教學,只單單認為音樂就是教音樂知識和音樂本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的觀念較為陳舊,忽略了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音樂審美的進步和發展。
(二)過于重視對技能的培養
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學生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學習,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樂。
(三)教育內容的乏味
在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無法真正了解音樂審美的重要性,使得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只重視抽象的一些理論,不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感受音樂,不能全面接觸和感受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約了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
(四)教師的教學手段的問題
在對小學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手段過于機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學生參與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音樂的審美。
三、全面實施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積極創設好的審美的教學情境
在進行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音樂審美的教學規定,依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能適合小學生的音樂審美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學習中,全面的了解音樂,激發學生進行音樂審美的積極性。
在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觸音樂,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加強音樂情境的創設會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課堂內容,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創新,能通過美的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使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相連接,能更好地推動學生進行審美的鍛煉,全面激發聲樂審美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設計
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對音樂課堂教學的設計,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使音樂課堂更加的生動形象,緊緊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審美的感受。
在課程的設計上,加強引導,不斷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對音樂的美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動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和音樂的審美中,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要全面的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課堂上的語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實的吸引學生,逐步將學生引入音樂審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要讓學生參與和體驗
教師在進行音樂審美能力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參與和體驗的能力,不斷地使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和把握,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會因為枯燥和單調的教學方式,而產生厭倦的情緒。
真正地促進音樂能力提高,增強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音樂課程作為不斷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必須不斷地加強課程的改革。
音樂課不再是傳統的技能的教學,而更加增強審美能力的教學,音樂是美的藝術,小學是音樂學習的入門階段,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掌握,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0
摘要:
音樂是一門既包含邏輯理論的理性學科,又是一門善于述說人物內心情感的感性學科。因此,如何做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理性與感性共存,是現時代教育背景下,小學音樂課堂改革的一項重要環節。筆者就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建議,以期小學音樂課堂的教育能夠理性與感性并存,越來越規范化、創新化。
關鍵詞:
小學音樂;音樂教育;問題;策略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音樂課程教育者觀念保守
通常的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包括“教”與“授”兩個方面的主體,這就需要音樂教育者在安排音樂課程時一方面要考慮到不斷的提升學生們在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審美體驗,另一方面還需要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表達能力。然而事與愿違,當前許多的小學音樂教育課堂上還存在著許多教學觀念落后的現象。許多的教育者對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理解的過于片面與過度,導致許多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感受到了學音樂不該有的壓力,從而使他們喪失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因此,音樂課程的教育者應該改變陳舊而又傳統的音樂教育觀念,將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教”與“授”合理的結合在一起,重點放在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上,充分考慮受課人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們熱愛上音樂課。
2、音樂課程教育方法陳舊
當前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方法的陳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是音樂教師們“重結果,輕音樂課程本該有的愉悅性”。小學作為真正接觸各類課程的初級階段,其對音樂課程的認知,應該通過音樂教師們的正確引導。但是,當今許多小學音樂教學課堂,很多的教師們正在扼殺孩子們接觸和喜歡音樂課程的“自由性”,更多的喜歡將各種教學成果強制的嫁接到學生們身上,導致許多的小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程的初期就承受課程負擔,無法體驗到音樂的美好。其次是音樂教師們“重師授,輕學生們參與課堂”。許多教師認為,學校的課堂秩序應該以教師為主,教授完一堂音樂課程該教的內容就算了。殊不知這種單一而又呆板的教學方法不僅使得教學結構缺乏新意導致課堂感染力不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還會壓制孩子們對音樂的探索和好奇的天性,從而降低音樂課程的課堂質量。
3、音樂教師能力的缺失
現在許多小學音樂教師,特別是年輕一代的音樂教師,因為教學經驗的缺乏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對小學音樂課堂的開展和實施上,總是遭遇突發的現象,例如:孩子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音樂課程、課堂紀律散漫,嘈雜等。這就是音樂教師沒有能力控制音樂課堂的最典型的表現。還有些年輕的音樂教師在上小學音樂課堂的時候,總是以非常自我的角度來進行授課,完全忽略了小學生對音樂課堂的`理解能力與可接受范疇,從而使課堂教育活動受到阻止,影響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措施
1、深化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完善基礎教學設施
音樂對于小學生們性格的形成、情感上的陶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音樂課程作為現代教學美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獲得全教育界的關注和更加的重視。加強和深化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小學音樂課程的教育者們在改革小學音樂課程時應該不斷的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識別來進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不被時代所拋棄、不拖新課程教育目標的后腿。學校還應該加強和重視小學音樂課程的基礎設施建設。課堂中所要用到的鋼琴、電子琴、電鋼琴等教學儀器是或不可缺的。此外,學校還應該針對音樂課程的需要設立一些專門的多媒體音樂教室,改善好孩子們上課的環境。為小學音樂課程的教育營造好一個專業而又新奇的氛圍。
2、加強親近學生的教學交流方式、開展多元化課堂活動
小學音樂課程作為新世紀素質教育課程的重點學科,一直深受著學生們的喜愛。但是教師們不能因為音樂課程的這種“娛樂”性特點就對小學的音樂課程抱著隨意的態度。相反的,音樂教師們更應該考慮到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對音樂的認知規律,將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融入理性的課程教學態度時,還揉入感性的內心情感世界,使小學音樂課堂變得順暢,與學生交流起來更加的和諧流暢。當然音樂教學活動不僅要符合實際的教學情況,音樂教師們還應該做到音樂課程的不斷創新。小學音樂課堂活動,不能只是沖著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去的。它應該以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為主,如何調動起小學生們對音樂課程的積極性,這樣就需要音樂教師們開展起多元化的教學課堂,從而調動起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多元化的音樂課堂可以包含一些游戲、討論、競猜、音樂小劇目等項目。
3、提高音樂教師自身的音樂素質、保障課堂教學的活力
音樂教師作為小學音樂課堂的引導者,不僅自身應該具備比較全面的音樂課程方面的知識,還應該具備合理規劃和引導音樂課堂的能力。因此教育機構和單位應該做到定時對音樂教師進行培養的計劃,使小學音樂教師的知識儲備不斷的完善,更新他們的教育理念,使他們所教授的課堂知識是符合當前新課標所規定的要求的、不被社會和時代所淘汰的。此外,小學音樂教師們還可以不斷嘗試通過對音樂知識、音樂文章的接觸,來更新自己的音樂知識儲備,做到學有所用,用有所依。在小學音樂課堂的引導和把控上,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課堂的實踐,記錄下來每一次課堂引導后學生們的反應。對那些反應良好的方式方法進行完善,常運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從而保障音樂課堂的活力。
三、結論
《音樂課程標準》里指出:小學的音樂課程教育是所有教學活動中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由此可見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孩子們的音樂啟蒙教育,對學生們的藝術審美能力、音樂鑒賞能力和寓學于樂的能力的培養和形成有著怎樣巨大的影響。本文分析了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從多個角度探討了該怎樣創新和發展小學音樂課程教育的辦法,希望能夠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帶給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們以借鑒。
參考文獻:
[1]王萌.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李紅.淺談我國當前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3:245.
[3]蘇麗.試論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07:115-116.
[4]楊芹.窺探當前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4,22:191.
作者:張潔 單位:深圳市寶安區鳳凰學校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1
【摘要】小學階段的教育至關重要,而音樂教育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細胞,陶冶情操。創新教育與音樂教育的結合,更加鞏固了小學的音樂教育。讓創新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創新教育和音樂教育結合出現的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并且對其中一些重要問題提出些許看法。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形式,通過此種教學模式,能夠從中使學生們自身得到提升,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實現個性發展[1]。創新教育拋棄了原來的那種老舊式的教育模式,重新樹立師生之間的關系,強調以學生為本,接下來文章對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模式展開具體探究。
一、小學階段開展創新音樂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
在創新教育沒有融入到音樂教育之前,音樂課程上,基本上都是以音樂老師為主體的,是音樂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音樂老師通過自己在課程前備課的教案進行教課,學生只是接受了表面的一些東西,老師和學生之間,基本上沒有什么交流,沒有達到教學的目的[2]。而在創新教育融入到音樂教學之后,重新整合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老師也能夠拋棄死板的教案,和學生與足夠的交流,體現出了各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全部融入到課堂中去,讓學生能夠進行參與式的學習而不是老舊的傳達式學習,創新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之前在音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小學階段開展創新音樂教育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
創新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標就是發現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在小學的教育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小學生的特點,小學生的年紀普遍都比較小,尤其剛上一二年級的小孩子,平時都比較“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容易受周邊環境和同伴的影響,在創新教育的過程中,音樂老師應該重點根據這些特點并且利用這些特點,把這些特點運用到創新教育中去,去大力的培養這些小學生的音樂興趣,創新教育的產生,就是為了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的發展,而孩子是這個社會未來的希望,投身到這些小學生身上是重中之重的.,從中培養小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去開發小學生的智力等等[3]。也能促進小學生其他的課程。
三、小學階段開展創新音樂教育要以良好的課堂氛圍為保障
小學生的年紀都比較小,而有一個好的課堂氛圍至關重要,小學生都容易被周邊的環境、聲音、同學影響,所以一個好的教學氣氛特別重要,在以前老舊的教學中,課堂的氛圍很死氣沉沉,學生也沒辦法跟老師有什么交流,更不會去發現問題,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就會被束縛,展示不出來,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在創新教育過程中,為小學生們建立一個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而作為整個課堂的引導者,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多給學生們鼓勵和激勵,去解放孩子們的天性,應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其次給孩子們一個愉快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展露無遺,發揮創新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小學生音樂書第三冊中《只要媽媽露笑臉》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向小學生們講述了媽媽從小到大為孩子做的事,在家中又怎么為自己操勞,很辛苦的故事,然后把孩子們帶到歌曲中去,這樣才能更加讓孩子們懂得這首歌的含義。從而對每首歌背后的故事產生十分濃厚的興趣。這樣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做一個引導作用,從而開展接下來要教的歌曲,讓學生能夠學得更好。
四、小學階段開展創新音樂教育要運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
創新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創新,還要注重小學音樂教師在教育方法上創新,這個也同樣重要。好的教育方法能夠去吸引學生們對音樂課的興趣,從而融入到課堂中去,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不同于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改去原來那種教唱的方式,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去了解學生的特點,然后根據這些特點去進行改變教育方法,因材施教,還能更好地教好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提升音樂素養。最重要的一點是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注重在把教育方法變成多種多樣的前提下,更加要重視創新和突破。從而讓小學生真正的感受到音樂的奇妙。
五、小學階段開展創新音樂教育要保證創新思維的始終貫穿
之所以稱之為創新教育,顧名思義是要能培養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擁有這些能力很重要,在對小學生的教育中應該拋棄原來的教育中禁錮學生思想的做法,不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對的,現在有了創新教育,老師的思維方式也要進一步變化,要通過開展創新教育,讓創新思維能夠貫穿到整個教育中去,培養出有創造力,創新思維的人才。而在小學生的教育中,音樂正好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把音樂教育和創新教育融合在一起,更加的合適,在音樂的教育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產生愉悅的心情,能夠進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去理解音樂的內容,激發音樂的興趣,對音樂教育也是重要的。而小學音樂教師是音樂教育的主導,是音樂的引導者,所以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教師的本身素養和個人經驗,技巧都應該達到一定的水平,甚至要時時刻刻的為自己充電,在音樂教育和創新教育的整合后,對教師的要去也隨之提升司機的素養,這樣才能達到開展創新教育的要求。
結束語
在整個教育中,小學生的教育是讓所有人所矚目的,只有小學的教育教的好了,以后的教育才能有意義,在教育中引入創新教育,甚至在音樂教育上引入創新教育,是明智的。本文對創新教育引入到音樂教育中進行了討論,值得人們深思。
參考文獻
[1]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221.
[2]李雪蓮.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技資訊,2015,27:170-171.
[3]吳潔.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音樂時空,2015,21:183.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2
中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摘要】音樂人類學把音樂作為文化來研究,它既研究音樂的聲音、概念、行為,也研究與此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當今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育宗旨應該改變學生中存在的音樂等于唱歌、演奏、作曲的狹隘觀念,重新認識音樂學習的文化屬性。并且,學生關于音樂學習的考核,也應該有相應的改善。
【關鍵詞】音樂;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8-0091-1.5
音樂人類學是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或文化中的音樂來看待的。音樂其實是人類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音樂人類學又稱音樂民族學或民族音樂學。在20世紀50年代被稱為“比較音樂學”,完成這一學科名稱的更換主要是荷蘭的音樂學家孔斯特。美國在音樂人類學的發展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音樂人類學家胡德提出了“雙重音樂能力”的觀念,梅里亞姆的《音樂人類學》被視為該學科的經典之作,當代音樂人類學的研究范圍已擴大到人類所有社會的音樂文化,具有明顯的文化多元的世界觀。
一、從人類學看音樂文化
音樂和文化并不是新名詞,但是把它們結合在一起來研究、探討和認識卻是近五十年以來的論題,是人類音樂思想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促使這個思想或觀念轉折的動力并不是來自音樂領域本身,而是人類學。音樂不只是音樂本身,音樂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內容的真正源泉是人及其文化。這樣就解釋了為什么不同地域產生不同的音樂,不同時期有不一樣的音樂,那都是因為不同的社會時空和傳統經緯中的不同文化所致。
音樂人類學學科建立之初,音樂文化的研究受到了人文學科的影響,如人類學、民族學、民族音樂學、古典進化論、比較音樂學、文化相對主義、田野工作和參與者觀察、文化區域和音樂文化、傳播主義、功能主義和結構功能主義、心理人類學、行為主義、文化變遷、文化生態學、新進化主義、都市人類學、認知人類學、象征人類學、演奏經驗及交流、反思論的人類學,此時,音樂成了文化。音樂與文化合為一個詞語成為“音樂文化”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復合行為,而事實上是體現了一個人類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或者更嚴格地說是“回歸自我”的過程。雖然“音樂文化”作為一個獨立的學術概念出現只有半個多世紀,但它代表了人類文明發展歷程進入了一個質的飛躍。中國音樂源遠流長的歷史性,形成了無比深厚的文化積淀,它們為音樂的發展和繁榮提供了豐富的給養。時至今日,通過存活的傳統音樂,我們仍然能強烈地感受到穿越數千年歷史傳遞給我們的'所有關于音樂的信息,仍然那樣富于活力、息息相通、連綿不斷。沉潛久遠的中國音樂,帶著歷史的厚重感,蘊藏著豐厚的音樂資源、繁復的題材、多樣的風格,猶如千百年來堆積而成的無際礦藏,供世人開采挖掘,進發出璀璨的音樂之光。我國音樂一方面貪婪地吸取著一切可觸及的外國音樂,一方面又顯示出自身磅礴的氣勢,體現了中國音樂的巨大融合性。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中國音樂和世界各國音樂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始終不曾止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交流和融合將會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廣泛,這不僅是歷史潮流的推動,也是順應時代的大勢所趨。
二、從人類學看音樂教育
當今的音樂人類學采用當代人類學的視角,其研究對象包含從人類生涯開端到目前為止的全部人類社會的音樂行為。將音樂教育與人類文化緊密聯系起來,這種人類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交融的一種文化。
英國民族音樂學界的泰斗,已故的約翰﹒布萊金倡導了多元文化背景中的音樂教育這種新概念。國外的多元文化教育體現了對社會問題的一種回應,他們在比較音樂學、音樂民族學、音樂人類學以及國際比較音樂教育等領域學術研究的歷史,至少包含了上千名學者、教授、博士生對世界上非西方音樂所進行的嚴肅認真的研究所產生的成果,揭示了人類音樂文化資源的豐富多彩,促進了發達國家音樂教育中歐洲音樂中心主義觀念的改變,使音樂教育從單一音樂視野轉向全球多元文化音樂的視野。其次,國外音樂教育在多元文化人類學的背景中不斷發展本土音樂文化教育,如美國黑人音樂、爵士音樂等,他們還不斷加強世界文化意識,積極學習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為美國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開創了許多新的音樂教育領域。另外,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們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因此,將民族音樂、流行音樂、民俗民間音樂引進并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讓當代青少年學生更為全面、更為直接地接觸中國社會音樂文化,感受其博大精深,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有利于培養更多、具有深厚社會音樂文化底蘊的優秀人才,有利于弘揚和發展社會音樂文化,更快地促進音樂教育的發展。
經過走訪和調研,我發現長期以來我國音樂教育采取的是傳統的、固定的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單一、呆板,學生對教學內容陌生、不喜歡。而社會音樂文化卻是一種音樂現象和文化精神的綜合體,它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而變化,這種變化必然要在音樂教育中產生映射。這就說明,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只有二者的協同發展,才能使社會音樂文化不斷得以傳承,只有改革傳統的音樂教育模式,才能使音樂教育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柯達伊說過:民族文化是表明民族本性、民族尊嚴、民族意志的標志,民族音樂具有民間意義,而且更具有民族意義的一項財富,它是屬于全體人民的。如果以一種嚴肅的態度去追求有機、發展的音樂文化,就必須通過教育,使其為全民所有。只有首先讓兒童生活在音樂的母語環境中,才能使兒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的歷史、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情感。民族音樂保留在音樂課堂是二者協同發展的基礎,它對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作用是長久的、永恒的。特別是我國優秀的民歌民樂,體現著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獨特風格,是我國社會音樂文化的寶貴財富,因此,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必須重視民族音樂的傳承,才能體現音樂教育的民族性。音樂心理學專家告訴我們:興趣的形成與人的認識發展、與社會音樂環境有密切關系。可見,凈化中小學校園音樂文化環境,創造民族音樂學習氛圍,大力培養中小學生的民族音樂興趣,是促進音樂教育發展的可行之舉。這種社會音樂的環境主要還得靠中小學音樂教育者來改變。如果把一些優秀的民族歌曲保留在中小學音樂課堂,讓青少年學生了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既能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又能陶冶情操;既培養了他們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又增強了民族自豪感,使他們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這不僅體現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傳承了我國社會音樂文化。
那么,除了要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音樂以外,流行音樂也是當今社會音樂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對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流行音樂中有不少優秀的進步的音樂作品,是可以適當引進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很多流行的公益性的歌曲內容就非常健康,這些流行歌曲為公益行動、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服務,提倡社會主義新風尚,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倡導以社會公德觀念為根本,立足于使更多的公民樹立健康文明的行為規范。它們主要以宣傳關愛他人、渴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環境,提倡文明公德等社會公益性內容為主,不以牟利為目的。因此,適當地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流行歌曲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是極其有幫助的。
我們再次審視音樂人類學中的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其實無論是哪方面,它們的動態和走勢的舵就掌握在人們自己的手中。要想將音樂真正融合在人們的生活和教育里面,我們就必須知道我們真正要的人類文化是什么,只有這要,音樂才能真正成為人類生活中的美好。
【參考文獻】
管建華,編譯.音樂人類學的視界——全球文化視野的音樂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3
摘要:小學音樂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的關鍵課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也需要提倡現代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文章具體論述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五個策略: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掌握好課堂教學節奏;合理運用教學評價,激勵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有效性;策略學習
音樂不僅能讓小學生學到知識,還能讓小學生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夠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入,給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變化,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化教學的要求,小學音樂教學亟須改革。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營造開放性的音樂課堂氛圍,積極拓展教學資源,為小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學習機會,使小學音樂課充滿生機與活力。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我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音樂技能和興趣的培養,寓教于樂,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思路,挖掘小學生的潛能,因材施教,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但是,當前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對音樂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沒有充分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就成為了每一名音樂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根據實際教學經驗,筆者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談談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高效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該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小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從而在音樂課堂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好地配合教學。小學生活潑愛動、好奇心強,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挖掘小學生的潛力,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同時,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所以,我在教學中會積極主動地與小學生做朋友,在教學中和生活中多關心他們,讓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得到情感的升華。師生關系一直以來都是學校里探討的話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若能建立起一種充分體現師生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音樂教學必將有新的發展。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會使我們體會到小學音樂教學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識的講述,而是體現在師生間互相啟迪、激勵上。音樂教師要注重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以新的學習方式,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掌握好課堂教學節奏
在上課之前音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因為課前準備是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在課前,小學音樂教師必須確立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同時還要緊扣音樂教材,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突出重點。音樂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詳細的了解,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要清楚地知道“怎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怎樣讓小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只有圍繞教學目標,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掌握好教學節奏也是音樂教師必備的技能,要善于觀察小學生的一舉一動。當所講授的音樂知識較難時,教師必須詳細地給小學生講解,直到班級中的學生都能夠掌握。通過教學實踐可知,小學音樂課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到動靜結合,合理調節課堂氛圍,使音樂課充滿美感。
三、合理運用教學評價,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新時期,音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運用合理的教學評價手段,對反饋的信息及時解決,使小學生逐漸養成終身學習音樂的好習慣,促進小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教學的魅力并不在于傳授多少知識,更多的在于激勵、鼓舞學生。我在課堂上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對音樂后進生更加關心。由于每位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所以在講解音樂知識的時候會伴隨著音樂游戲和表演等方式,以此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這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體現了“教”的有效性,更體現了“學”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把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再通過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訓練來應用到實踐中。在課堂評價時要注重激勵的作用。如當學生對音樂知識比較感興趣時,我會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和創新,挖掘自身的潛力,喚起自信;當學生對音樂知識感到厭煩,不能集中注意力學習時,我會引導學生不要放棄,向優等生學習,從而提高對音樂的喜愛程度。
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普及,給小學音樂教學帶來了便利。因此,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生思維簡單,經驗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所以音樂教師要注重增強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實物等直觀清晰地開展輔助教學。比如在唱歌教學時,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歌曲中描繪的景色、人物、活動等展示出來,讓小學生在學唱歌的同時也能得到美的體驗。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教師應該把握好適度原則,科學合理地輔助課堂教學。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保障。
五、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
由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多音樂知識都不能在課堂中完成,因此,音樂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提前設計好活動方案,給小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就能極大地拓展小學生的知識面,并給小學生以鼓勵和幫助。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通常以課本教學為主,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提升。為了改變音樂教學的現狀,我在實際工作中鼓勵小學生成立音樂學習小組,發揮團隊的力量,讓每個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快樂地成長。課外實踐還可以充分鍛煉小學生的互助合作能力以及集體觀念,淡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讓小學生的綜合實力得到更多的提升。
總之,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師應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注重情感交流,促進高效音樂課堂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黃小英.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體會[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11)
[2]仇亞楠.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5(6).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4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于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思維同樣對小學音樂教育改革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從互聯網教育改革的意義出發,以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為例重點闡述互聯網環境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措施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然來臨。與此同時,互聯網的概念在各行各業日益流行,如果誰能利用好互聯網,對互聯網的研究和理解更為透徹具體,誰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聯網環境下,讓過去很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變得輕而易舉,對于人們的思維模式、處事方式將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小學音樂教育者來說,在互聯網環境下開展教學工作也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聯網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將是顛覆性的,進而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
第一,改革對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小學音樂教學改革是為了教師能夠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從而找到樂于被當代小學生接受音樂的教學方式,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陶冶審美情操,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還有助于愉悅音樂教學的氣氛。過去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被人詬病的總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學模式,例如先去識譜,然后練譜的傳統方式。而改革則更側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情況,使得他們都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充分享受到音樂帶給人的美妙感覺。[1]
第三,改革還可以激起學生對于音樂的無限興趣。當前環境和形勢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是形勢所需。小學階段作為每個人學習的初始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所以在這個階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必然會對每個學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而小學音樂改革將有助于營造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優良氛圍,培養他們對于音樂的濃厚興趣,對于每個學生的自身發展也有很重要的意義。[2]
二、互聯網環境下的教育變革
那么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我們如何利用互聯網的方式來充分實現“以學生為本”,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所以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情況變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一張試卷,它帶給我們的數據是什么?可以是簡簡單單的一個90分。若我們在對待這些試卷時,具備足夠的耐心與想象,那么還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邏輯和規律的數據。而且不僅在考試中,日常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能改變,在互聯網環境下使得關注每個學生的細節成為可能——比如說某個學生在何時將書翻開,在聽到老師講授什么內容時產生共鳴,還有在課堂上開小差的平均次數一般是多少,等等。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夠解釋怎樣的師生互動方式受到歡迎?……而最為特別的是,這些數據一般都是在學生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收集到的,因為只需要很簡單的一些互聯網技術的幫助,對于學生正常的學習與生活沒有造成任何干擾,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提供給我們一個近距離接觸發現學生的機會;ヂ摼W的環境下真正實現了個性化教育,讓教育的對象從群體轉變為個體。[3]
與此同時,互聯網環境下更有利于對于學生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傳統教育中通常都會布置完全一樣的作業,比如完成哪幾題,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傳統教育的方式就是將相同年齡的學生聚在一起,講授相同的知識,基本上就是給予同樣的教育,從而可以大大節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聯網背景下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任何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更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將成為可能。[4]
三、互聯網環境下的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互聯網的應用,現在全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全新的技術時代,則翻轉課堂、微課程教學就是互聯網環境和小學音樂教育所產生的具體措施。
。ㄒ唬┓D課堂觸摸教育的未來
眾所周知,在課堂上老師進行授課,然后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后練習,這是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在上課之前學習相關的.教學視頻,課堂可以用來寫作業或者進行討論,當學生們做課堂作業遇到困難時,教師就可以對他們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由此一來,課堂就會成為一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的場所,不僅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還可以為學生們答疑解惑,進而可以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該教學模式下,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發生情境出現了翻轉,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翻轉,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翻轉。[5]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學習時,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自定學習進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暫停、快進和重復。當學生在課堂上做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很容易的發現學生的困惑,進而可以及時給予學生一對一的指導。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反映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所以在翻轉課堂中,互聯網對于促進信息化教學變革的重要性更為凸顯。
。ǘ┪⒄n程,回應翻轉課堂
何謂“微課程”?它是指將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根據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可以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通過利用微課程資源,學生在家可以自主的進行學習,要及時地記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到學校后可以方便地獲得教師的指導。近些年來,微課程迅速發展,其發展方向同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對微課程實踐的不斷積累,可以促進形成微課程群,對微課程群的應用進而會產生新的應用數據,同時不斷融入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有針對的教學。
。ㄈ⿲嵭袀性化的教學過程
“人機一對一”是當下互聯網教學的顯著特征,只要課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當今社會,身為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緊隨社會變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與時俱進,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服務。[6]所以,本人想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和微課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現教學內容,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進而在課堂上,及時的幫同學們答
疑解惑并指導他們完成規定的任務,順應互聯網環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鑒賞《茉莉花》這一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可能只是教師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紹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學生談談感受。這種模式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形成真正的藝術鑒賞能力,也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據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了以下實踐。
根據原有的教學環節,對現有的視頻資源進行再加工,編輯微視頻,以音頻和視頻的形式來增加學生對《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學生課前統一到機房根據自主學習任務分別進行學習,課中再互相體驗、交流,根據上課的情況看來,當學生進行“人機一對一”的學習時,注意力和思維力都靈活且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總結
通過前面的一些實踐,我發現小學音樂課堂,真的能實現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下的項目驅動教學,也能讓學生得到了在愉悅舒適的環境下學習的體驗,這對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當然,也不是每節課都適合采用這種方法,這需要我們認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會加大任課教師的工作量、備課量,音樂教師除了傳統的教學功底之外,還要求他們對互聯網的常用技術有一定的了解。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已經來臨,教育會發生巨大的變革,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為了讓我們的課堂效果更好,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參考文獻:
[1]孫曉寧. 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理念及方法研究[J]. 群文天地,2012,06:107.
[2]蔣英. 關于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探索[J]. 音樂時空,2015,09:156.
[3]陳太香. 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學科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 黃河之聲,2014,02:75.
[4]高文華. 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現狀分析[J]. 才智,2014,18:51-52.
[5]鄭福友. 加強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 電子制作,2014,13:190.
[6]趙雪梅. 電腦音樂軟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5
一、傳統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的缺點
傳統的音樂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學生被動地、完全地接受,學生不能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另一方面,小學生又被學習成績所牽絆,學生只好在音樂學習中用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音樂失去了原本的魅力。這樣,在這種粗鄙的教學模式之下,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有的音樂老師甚至將音樂課變成了自習課,除了按照教材宣讀音樂知識外就是播放音樂打發時間。這樣一來,小學音樂課就成了擺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這些教學模式違背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規律,忽視了小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要求,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且扼殺了一些學生的音樂天賦。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初探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舞蹈進行教學
小學生因其自身的特點,愛動不愛靜,因此,音樂與舞蹈結合符合了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音樂配合舞蹈,不僅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而且能夠刺激學生全身的感官。首先,音樂配合舞蹈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的協調發展,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夠翩翩起舞,不僅調動了學生全身的肌肉,而且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平衡度,愉悅了身心。其次,在音樂配合舞蹈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跳舞美化了學生的形體,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在音樂課中進行一些簡單的舞姿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坐姿、站姿和走姿,不僅促進了學生骨骼的發展,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氣質。最后,舞蹈是創造性的藝術,通過舞蹈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創造欲,進而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在跟著音樂跳舞時,自然而然地就發揮了想象力,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舞蹈。例如,學生們非常喜歡看《熊出沒》,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扮演熊大和熊二,讓他們跟著音樂模仿熊一樣跳舞,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了音樂和舞蹈。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取音樂的時候盡量避免選擇較為激烈的音樂,以免學生在跳舞時給自己造成創傷。
2、在游戲中學習音樂
小學生說到底還是屬于孩子,孩子天生愛玩。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學生愛玩是一種不良的表現。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不斷豐富,“玩”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了小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領悟“玩”的真諦,將“玩”帶入到課堂中,帶領學生“玩”。教師要把游戲帶到音樂課堂,做好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音樂。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到戶外,讓學生排好位置,模仿在船上,教師站在學生的前面唱這首歌,讓學生模仿劃船,老師一邊唱,學生一邊劃船,很有意境,不僅讓學生脫離了枯燥的室內教學,而且讓學生掌握了歌曲中的音符和節拍。
。、利用音樂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高,創造力成了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音樂課堂,在學生懵懂時期為他們上好具有創造性的音樂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除了普及基本的音樂知識外還要做好文化的傳承工作,把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積淀的智慧結晶傳授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從根本上認識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把音樂當成學生人生的一門大課,摒棄將音樂課作為副科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謹慎自己的`言行,避免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音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充分利用網絡,積極開展教學活動
新課標要求小學教師要充分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應該不拘泥于傳統的教學形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進行教學,增加教學中和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樣音樂教師才能變被動為主動,才能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小學生對網絡的利用也越來越普遍;ヂ摼W的發展為小學音樂創新教學模式提供了機遇。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網絡不斷地豐富自身的素質,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利用互聯網,積極尋覓適合自身學生學習的素材;最后,教師在音樂課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而且活躍了氣氛。結語綜上,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和新課標的要求,已經失去了作用。因此,在以后的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中,音樂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大膽創新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小學音樂教師質量得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6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已經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只有承認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使內容表現得更豐富,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文化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音樂表現的多樣性。教師要通過多元文化的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聆聽、感知、理解音樂,提高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的不明,課堂教學變成大雜燴。多元音樂教學是以音樂為教學主線,將音樂與舞蹈、戲劇等進行綜合,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進行綜合,通過音樂材料建立聯系,以審美為核心,貫徹于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審美的陶冶、人格的健全。多學科的綜合可以促進學生的感受與理解音樂,但部分教師教學目的不明確,將其他學科內容作為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這樣的音樂教學無疑是失敗的。
。2)民族音樂文化的推廣缺乏活力。教師要弘揚民族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但由于教師教法單一,只注重技能的學習,未能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體現民族音樂的文化優勢,學生無法體會到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難以達到審美的效果。
。3)音樂教學中文化內容單一。教師忽視了文化多元性,駕馭民族音樂的能力弱,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無法理解文化的魅力。多元的氛圍能引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教師要改變活動單一、氛圍不濃的`現狀,讓學生接納中外優秀的文化作品,促進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讓多元的音樂文化得以傳承。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元文化的滲透策略
1.提高認識,促進多元文化的融合
多元文化是以民主、融合的方式將東西方音樂遺產納入教育體系之中,展示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既有全球音樂文化,也有地方音樂文化。學生在多種音樂文化的學習中,能感受到民族音樂文化帶來的魅力。教師要讓學生接觸到不同文化的音樂作品,能拓寬學生的聽覺“視域”,讓他們認識到世界音樂的豐富多樣,感受其不同的特點。通過認識世界上不同地區的音樂,能形成很強的音樂適應性,提高自己欣賞的能力,同時也會以多元的眼光去認識世界。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元文化的滲透,為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審美體驗,讓他們學會以接納、包容不同的文化。如在學習《茉莉花》內容時,教師唱《沂蒙山小調》,讓學生在聽一聽后說出這是什么體裁的歌曲?接著播放《太陽出來喜洋洋》、《放馬山歌》、《川江船夫號子》、《無錫景》等幾首歌曲,再說一說它們都是屬于什么體裁?教師播放《茉莉花》,讓學生說一說這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表現了青年姑娘什么樣的心理狀態?教者讓學生欣賞山西、蘇南、河北不同地域的民歌《茉莉花》,感受同題材民間小調的不同風格特點。
2.積極探索多元文化特點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是個多元文化集中體現的國家。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結合本土的民族特色,融入多元文化,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一是教學內容具有綜合性。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來源,也是開展多元文化教學的依據,教師要將能體現各種風格的國內外的優秀音樂作品引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聽賞與審美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選擇難易適中的內容。二是教學目的須明確。音樂教學需體現音樂課程的價值,要通過形式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要通過明確的設計,讓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探究活動。三是靈活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既要適應學生的認知規律,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也要發揮教師生的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多元文化氛圍的環境,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四是合理利用教學資源。教材、學校的辦學特色、鄉土音樂、學生等都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多樣的教學資源,促進多元文化的滲透,促進當地音樂的傳承。江蘇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土音樂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文化的滲透,促進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教師要發展自己的班級文化,積累學生的經驗,讓學生通過文化的融合運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
三、發掘音樂課堂中多元文化的真善美
小學音樂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而且要體現音樂課程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彰顯音樂的文化傳承、審美體驗價值。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審美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促進優秀音樂文化的傳承,讓學生在文化氛圍中理解音樂,充分感受到多元音樂學習帶來的快樂。總之,音樂作為一種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我們小學音樂教師要選擇優秀的中外音樂作品,將音樂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精心設計教案,強化師生的互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情感的發展,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7
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不受教師們所重視的冷門科目,體育、音樂和美術等也開始受到教師們的重視,并且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當中提出給學生們帶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要求之后,教師們更加注重在這些科目上的研究,傳統教學方式顯然無法讓學生們在這類科目教學當中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所以在當前教師們更加積極深入的研究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音樂教學的教學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游戲教學開始走入教師們的視野。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音樂;應用
游戲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學生們感興趣的游戲應用到教學當中開展教學,從而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們獲得更加高效的學習效果,由于游戲教學更加符合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所以廣泛受到教師們的應用和學生們的歡迎,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如果想要達成新課程標準當中的德、智、體、美、勞素質發展要求,那么就必不可少的要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使用游戲教學法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們獲得更加高效的能力提升。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們帶來藝術修養的提升,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更高的學習興趣,并且懂得如何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當中蘊藏的人文魅力。在小學階段,學生們正處于身心高速發展的時期,并且各種行為習慣也在高速養成的階段,所以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當中,教師們應該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并且讓學生們的美學意識得到有效增長,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幫助學生們提升音樂學習興趣,主動開展音樂欣賞[1]。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傳統教學模式給小學音樂教學帶來的不利影響還沒有被完全消除,所以教師們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在教學模式或者教學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創新,來保持學生們對于音樂課堂的新鮮感,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不能在像傳統教學模式當中一樣,被動的接受教師們的知識灌輸,模仿教師們的行為,而是應該擁有更多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空間,通過自主學習能力來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另外,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們的學習實踐性也無法得到有效增長,所以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們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們去主動接觸各種樂器和更多的音樂類型,提升學生們的音樂知識面,提高學生們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構建更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們和教師、學生們和課堂之間產生更加密切高效的互動交流。
二、游戲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的應用
(一)遵循基本原則,靈活運用
小學音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影響之下,已經被賦予全新的意義,所以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如果想要讓游戲教學更加高效的應用到小學音樂教學當中,應該尊重學生們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并且尊重學生們在課堂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個體差異,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在課堂當中擔任好自身引導者的角色,充分掌握音樂教學和游戲教學之間的共同點,將二者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另外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游戲教學這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讓游戲教學在整體教學當中喧賓奪主,剝奪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并且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所具有的特點,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保證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2]。
。ǘ┌l揮游戲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們的全面能力成長
游戲教學本身具有著非常明顯的趣味性和多樣性特點,在游戲教學當中,教師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創新游戲內容,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滿足學生們的新鮮感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們應該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優勢,給學生們帶來更多的新鮮感體驗,并且讓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勝利,提高學生們的勝利體驗,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自信心,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們獲得更加高效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幫助學生們認識樂理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任意選擇一段歌曲的旋律截取出來,并且將它們以紙片的格式制作出來,結合學生們的數量情況,將紙片分發給每一個學生,之后讓學生們拿著自己的紙片站到合適的位置,最后所有人站在一起組成一段完整的旋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一定的創新,比如讓學生們通過背后人在背上的敲擊,猜測敲擊別人的學生手中拿著的是哪一個紙片,通過這種游戲方式的創新和隨時改變,滿足學生們的新鮮感需求,提升學生們的參與度,讓學生們的樂理掌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3]。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通過游戲教學在教學當中的有效應用,能夠讓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提高學生們的小學音樂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們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學習當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們的全面綜合素質能力得到有效增長。
參考文獻
[1]鐘如君.淺析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7,(12):103.
[2]茹茹.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10):568.
[3]張粱燕.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17,(5):192.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8
摘要:小學的音樂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主動了解音樂的積極性,還能增強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豐富小學生的個體情感體驗。如今,情境化的教學模式正在逐漸融入到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之中,并對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及質量產生了許多的積極作用。本文以情境化教學中創設直觀情境、問題情境和情感情境為例探究了情境化教學模式對小學音樂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直觀情境;問題情境;情感情境
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能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感知力,也可以豐富基礎教育的課程內容及形式。當前的我國的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個性需求出發,通過教師運用多種情境輔助教學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并不斷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創設直觀情境,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來感知事物,且對動態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把音樂教材中各種抽象晦澀的文字和圖片以更加直觀化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在視聽結合的雙重影響下深受啟發與感染,這樣既能保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又能加強學生對音樂教材相關內容的認識和掌握。音樂的課堂教學相比于其它課程來說,更應該保持課堂氛圍的輕松和愉快,如此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音樂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教師創設直觀化、形象化的情境來輔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歌曲欣賞、歌詞創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傳統民謠《烏蘇里船歌》時,教師可以通過吹奏琴笛來引領學生深入體會旋律中所蘊藏的意境之美,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表演展開想象與聯想,把聽到的各種形象直觀化、具體化,從而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音樂奧秘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動機[1]。在講授《森林狂想曲》時,教師可以借助動物世界中的各種音樂來指導學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和奧妙,并通過對不同動物和植物的觀察來讓學生逐漸融入到大自然的奇妙環境中,提高學生對學習這首歌曲的主觀積極性。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專門的音樂廳或音樂教室進行深入地學習,加強學生對各種樂器的了解,鼓勵學生自由搭配組成小型“樂團”,指導學生完成樂團的.日常練習和培訓,最后通過舉辦音樂會和匯報演出等活動充分展示學生的音樂才華和團隊配合的魅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
教師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在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音樂的內在規律。教師設置具有引導性和指示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結構,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用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去深刻理解音樂。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逐漸發現音樂作品別樣的美感,這就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審美能力。比如在學習《龜兔賽跑》這一課時,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加深了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在教室的幫助與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加細致地觀察烏龜和兔子各自所具備的特點,并對學生的個體思考進行啟發,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可以自己對比音樂的節奏快慢,并分析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意境[2]。兔子相比于烏龜來說速度很快,所以與之對應的音樂節奏也很快,而烏龜慢悠悠的,它的音樂也就應該是節奏舒緩的,如此一來,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創設情感情境,提供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
音樂作為人類心靈的一座橋梁,其可以跨越國界、跨越時空,無須過度的言語描述,只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品味、去體驗,并能產生各自不同的情感體驗和共鳴。音樂有讓人回歸自然、還原心靈本真、超脫世俗紛亂的功能。情感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最顯著的特性,讓學生充分理解曲作家的創作心境和情感表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和堅韌自強的奮斗精神。例如,在講解《我的祖國》這一章節時,可以用《義勇軍進行曲》來創設一個愛國情懷的情感基調,用雄渾壯闊的曲調最大程度地點燃學生心中的愛國熱情,然后選讓學生學習《紅旗頌》,引導學生自行展開對比學習[3]。學生通過對比可以知道,這兩首歌在前奏方面雖然有些相似,但是相比而言,《紅旗頌》的緊迫感更加強烈。學生在學習這些愛國主義歌曲時所彰顯的愛國情懷和紅色精神,正是情感情境所激發出來的,這些獨特的情感體驗可以使學生保持昂揚的斗志和進取的心態,用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約束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鼓勵和支持他們去爭取更大的進步和成功。
四、結語
如今,小學的音樂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優化情景教學模式,整合多種情境的優勢和特點,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欣賞音樂能力和審美素養,拓展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高音樂的課堂教學質量,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喬梅.情境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普童話,2018(4):15.
[2]金星星.創設音樂情境,感受音樂之美[J].情感讀本,2017(29):11.
。3]許偉彬.樂在樂中學: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師道教研,2017(3):91.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19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教育手段正在課堂上不斷演變,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多媒體的應用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課程內容變得更為豐富。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顯得十分重要,為了更好利用多媒體工具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該如何使用成了一個問題。
一、多媒體教學與傳統課堂的比較
多媒體教學的基本概念為利用計算機控制文字,音頻等信息媒介,通過投影儀在課堂顯示的教學方式。信息來源有符號、語言、音頻、視頻、圖形、圖像等,在傳統課堂上,受條件限制,教師大多用語言和文字來傳達信息,黑板的篇幅有限,在課堂上寫板書也需要時間,書寫的內容不多,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為了改變傳統教學信息來源單一,接受知識量較少的模式,現在教師多改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空間局限性,使原用音樂符號與文字描述的音樂變得生動具體,通過圖畫結合聲音的模式,增加了學生課堂審美興趣。例如六年級學習《非洲鼓魂》這一課時,如果采用老師教授歌曲學生跟唱的模式教學,學生能夠學習到的內容只有歌曲內容,而無法感受到與歌曲相關的音樂靈魂。但如果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利用計算機網絡的多元化,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各個角度感受到古典音樂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非洲慶典打鼓的視頻,使學生真切地感受鼓樂的震撼,教師不需要費太大工夫講解,就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課堂體驗。
二、小學音樂課堂的多媒體運用
傳統小學音樂教學,一般是老師播放樂曲,簡單講解,然后學生跟唱。隨著科技的進步,音樂教學的現代化不斷發展,以幻燈片,網絡等工具進行教學是現代音樂課堂發展的趨勢。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方式結合,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教師應掌握多媒體的應用,為學生建造視聽結合,生動有趣的課堂。利用多媒體教學創造音樂情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充分發揮傳播媒體的特點,使音樂課堂變得更為高效。例如在碧野金山這一單元中,有一首賞析藏族歌曲為《在那東山頂上》,大部分學生對于藏族音樂了解甚少,但或多或少都聽過一些經典的藏族歌曲。利用多媒體創設音樂情景,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美的感知。教師可以制作一個藏族歌曲專題的PPT,通過投影儀展示藏族美麗的風光,插入歌曲的音頻,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的畫面以及動聽的音樂,生動再現歌曲中描述的場景,讓學生感受藏族歌曲遼闊的意境,充分感受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多媒體的應用使教師講課的內容系統化,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控課堂,提高學生音樂的興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明顯,但是多媒體的運用也存在一些弊端,一些教師認為使用多媒體的課堂比傳統課堂輕松,在課堂上全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評比,一定要使用多媒體才能顯得課堂更為優質。有的課件制作的確實精美,內容也十分豐富,但是老師為了引起學生興趣,穿插了太多的次要內容,導致教學重點不明確。所以教師上課不能過于依賴原有課件,要發揮自己課堂主導的地位,根據課堂氛圍變化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三、音樂教學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地方,更是培養小學生學習品質的關鍵。多媒體教學將傳統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結合,顛覆了傳統課堂沉悶的氛圍,能夠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于提供分享性的資源,內容新穎,容量豐富。教師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要將多媒體有演示工具變為一種學習工具,通過多媒體充滿動感的音樂、文字等信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老師主動引導學習變為主動要求學習。在學習《什么結子高又高》這一首歌曲時,按照歌曲中植物出現的順序,通過課件展示各種植物的圖片,讓學生通過真實的圖片了解歌曲中演唱的內容,并用文字簡要介紹它們的習性,生長周期等,使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時候也能夠了解一些生活常識,對于演唱的曲目有更深的'印象,研究表明圖文記憶比語言記憶更深刻。音樂教學集藝術與情感一體,音樂老師在教授樂理知識,培養學生音樂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欣賞美的能力。美是一種心靈感受,在欣賞樂曲的時候從音樂的旋律中感受樂曲的氣勢,體會樂曲中表達的思想情感。在音樂課堂中音樂欣賞是一個重要的教學內容,欣賞歌曲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美的感知。樂曲欣賞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了解歌曲故事背景及內涵的同時,學生也能從中吸取教訓。傳統的音樂課堂針對音樂欣賞環節僅僅是播放音樂,多媒體課堂能夠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使學生了解創作背景及作品風格。例如在欣賞贊揚軍隊人民這類激昂的歌曲的時候可以播放音影作品,讓同學們直觀的感受過去與現在的對比,讓同學們直面歷史,學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學習的不僅僅是樂理知識,還要學習樂曲中積極正面的人物形象、情感等,通過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能更好地展示樂曲整體,也能夠輔助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工具能夠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結合教師自身合理使用工具,合理使用多媒體能夠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在提升學生音樂水平的同時進行個人素質教育。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2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許多教育者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圍繞音樂教學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環境。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應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不斷地優化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音樂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與藝術審美能力,從而實現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一、謎語導入,激活音樂課堂
興趣與音樂是緊密聯系的,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音樂的強大動力。由于平淡、枯燥的語言使優美的音樂在教師的描述下失去了應有的感染力,導致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產生了被動的情緒。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轉變教學策略,描述的課堂語言應變得生動、形象,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情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融入到音樂之中,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金孔雀輕輕跳》這一節內容時,首先課堂導入,并問學生們:“在西雙版納的小河邊走,來了一只動物,猜一猜是什么動物呢?”,用謎語導入課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注意力回到課堂上來,于是我接著說謎語:錦袍身上穿,花冠頭上帶,尾巴像把扇,展開人人愛。學生們很快猜出謎底是:“孔雀”,于是,我接著引導:“那你們喜歡孔雀嗎?知道孔雀的家鄉在哪里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紛紛表達對孔雀的喜愛,但不知道孔雀的家鄉是來自雙西版納傣族。在謎語的帶動下,使課堂氛圍逐漸輕松起來。接下來,我繼續對學生們引導:“今天,我學生帶來好聽的傣族歌曲,一起聽一聽歌曲是怎樣歌唱美麗的孔雀的吧?”,通過謎語導入,激發了學生對于音樂的濃厚學習興趣。最后,我又利用視頻為學生播放了傣族舞蹈表演孔雀的片段,讓學生們從傣族舞蹈感受又進一步感受到了孔雀優美的形象。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讓學生通過謎底感受音樂內涵,激活音樂課堂。因此,教師應采取多種多樣充滿趣味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才會更有熱情的參與到學習中。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提高了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單純的灌輸音樂理論知識,只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將音樂教學融入到相應的教學情境中,再對學生展開引導、點撥。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音樂內涵,還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欲望。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滴哩滴哩》這一節內容課時,我對學生們說:“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學生們紛紛回答:“春天”,我接著問:“春天美嗎?你們能說說春天有什么美麗的景色嗎?”,我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體驗春天的美。學生們在音樂課堂上,暢所欲言,自由說出春天的各種景色。在音樂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在美麗的春天里,人們都喜歡踏春,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春天的圖片”,讓學生們看去春游的照片和一些春天的美景圖,引導春天有那么多美麗的景色。并說:“讓我們感受一下歌中的小朋友是在哪里找到春天的吧!”,創設問題情境,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最后,我帶領學生改變速度的學唱歌曲,感受一首歌曲唱出不同味道來,感受歌曲蘊含著的快樂情緒。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從學生的情感情緒出發,帶領學生體驗教材的情境,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促進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給學生進行情境教學的創設,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音樂,使課堂更具有表現力,從而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鼓勵學生探究學習,啟迪思維
學生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他們的思維特點,對學生們進行誘導性教學。課堂教學的不斷創新,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還使學生強化了對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們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水平。比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蘆笛》這一節課時,首先,我打開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蘆笛這首歌曲,讓學生們聽這首歌曲,并設置了問題讓學生們探究,如: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歌曲中出現了哪種樂器的名字?,我將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這樣一來,學生們在課堂上自主探究,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紛紛回答:“這首曲子很歡快,樂器是蘆笛”。同時,我鼓勵學生大膽分析曲譜的故事,然后再對學生們指導、點撥,使學生認真的學習這首歌曲。學生們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很大。最后,我帶領學生有節奏地學唱歌曲,同時開展男生女生接龍演唱的活動,使學生更快的學會這首歌曲。這樣一來,不僅啟迪了學生的學習思維,還使學生對探究性的音樂課堂充滿期待。由此可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感性出發,在探究問題中鼓勵學生敢于探究、樂于探究。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還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偠灾,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應多樣化的設計導入,豐富教學內容,打破傳統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實現全面的提高,使音樂課堂高效地開展.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21
摘要:小學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生的成長歷程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伴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學音樂教學也在進行改革。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承擔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責任,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不斷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引導學生更好地對音樂進行感知理解以及創造,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素養;策略探究
音樂對小學生情操的陶冶以及人格的養成所起到的作用,是怎么夸張也不為過的。早在先秦,孔子就將其作為六藝之一,而荀子則專寫《樂論》,其中說到:“禮別異,樂合同。”禮與樂(le)互補,竟可以實現儒家的王者之道。荀子說的“樂”(le)雖不等同于音樂,但也是以音樂為核心的。我國的《小學音樂課程標準(2011)》也提出:“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可惜的是,在我國很多地方的小學教學還是受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影響,音樂教學在各學科教學中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小學音樂的教學,要實現“課標”要求,還任重道遠。筆者僅就自己的小學音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供大家批評。
1根據學情情況,巧妙傳授音樂知識
筆者任教的學校因為是縣城小學,許多孩子來自農村,在與孩子家長交流的過程中就發現,很多家長會誤以為音樂學習可以不用什么專門的歌唱、樂器、五線譜之類的知識,音樂需要的是像農村手把手的教。而我指出手把手的教里面不也在教知識嗎,他們才恍然大悟。音樂學習中的音樂知識、技能掌握以及審美體驗其實是互相依賴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也應該根據學齡情況,適當地教授音樂知識。也只有做到這個,小學生才能對音樂有初步的審美享受。如何才能讓學生簡單易學地記住音樂知識呢?筆者的感受就是,在最初上音樂課時要以生活為例,讓小學生在模仿中去體驗與感受。比如“音符時值”這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初學音樂的小學生是不可能去記住的。首先要告訴他們的是音是有長短的。在教學中我就讓學生模仿自己的家長在不同的情境叫自己吃飯的音長,學生就會開心地記住了。還可以要學生模仿不同動物的叫聲,如貓、狗、牛、雞這些農村中常見動物的叫聲,其聲音長短是很容易區別的。甚至是模仿同一動物不同狀態的聲音,如貓受到驚嚇、慵懶、撒嬌等不同狀態的聲音,其時長也有很大區別。這樣的話,學生對聲音的長短及所表達的情感的不同,就會有直接的感知,再進而解釋簡譜與五線譜為什么要加上拍號就容易讓學生記住與運用了。
2與學生做朋友,加強師生交流,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
音樂是一門交流的藝術,而我們作為小學音樂教師,面對的群體是需要引導溝通的孩子,所以我們要與學生成為朋友,應當多與學生交流,才能拉近教師、音樂、學生這三者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潛在的音樂情感,讓他們對音樂有一個更深的認識。農村學生往往比較靦腆,不善于表現自己,覺得老師高高在上,不好接近,不想與老師分享自己內心實際感受。而教師作為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引導者,就應當創造機會主動找他們進行交流,跟他們談音樂,談家庭背景、生活、性格愛好、未來夢想等等。通過這些方法,學生才會感受到老師原來是這樣一個跟我們這么貼心的人,如此,學生就會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音樂的教學,在音樂課堂上才能跟隨老師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律動一起編創。同時,在這過程中,教師應當多注重平時音樂的學習,對音樂情節進行細致而豐富的講解,一邊講解一邊示范,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音樂作品,從而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自然就能隨著教師的情感投入到音樂的.學習當中去;通過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交流,拉近學生與音樂的距離,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
3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促進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下,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學環節的運用范圍逐步擴大,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成效,也成為學科教學的一種有效途徑和新的趨勢。小學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和音樂素養的培養同樣離不開對多媒體手段的應用,而且需要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進行有效了解和調解,最大化地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效果,保障學生音樂思維的形成和拓展,保障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進而優化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我在一年級《買菜》這一課的編創歌詞的課件設計中,我根據低齡兒童的認知水平,下載孩子們認識的水果蔬菜圖片,結合我自己錄制的編創歌詞演唱音頻的插入,就給孩子們做了很好的示范,在這樣的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教學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多的是獲得了快樂的音樂體驗。又如在三年級的《小駱駝》的課件制作中,我根據自己的“用打擊樂器參與體驗”的教學目標設計了多媒體課件,我把鈴鼓、三角鐵、雙響筒等樂器圖片用各種不同的進入方式進入,在樂譜下方插入相應的樂器,這樣一來,學生在觀賞課件的同時,也能很快地記憶了樂器進入的順序以及使用幾個小節更換,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音樂欣賞課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以及音樂素養。在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更需要增強對多媒體手段的應用,生動直觀地為學生呈現音樂欣賞的相關課程,幫助學生系統化和直觀性地了解音樂形象,從而深刻地理解音樂內涵,從中增長見識和享受藝術,潛移默化當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自然而然地促進小學音樂課堂質量的提升。如我在教學《京劇》時,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京劇的行當和表演手法,我上網搜索了多個京劇小視頻,有動畫版的,有現場版的等等,插入這些超鏈接,結合知識點的文字展示,學生既有興趣,又能直觀感知京劇的魅力。
4提高音樂綜合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音樂是情感體驗的載體,音樂欣賞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體驗和升華的過程。學生在傾聽音樂的同時,還可以喚起想象與聯想,產生情感共鳴并得到思想陶冶。優秀的音樂可以喚起人的內心深處的記憶,帶領聽眾回顧童年的美好記憶,獲得愉悅的內心感受。筆者所在的湖南江永縣是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書的所在地,當地的很多婦女都會唱很多女書歌。這些女書歌的一部分在電影《雪花秘扇》里有所呈現。女書歌因為是用一些學生的“土話”歌唱的,我發現學生們能很輕而易舉地分辨其中的喜怒哀樂的情感。而對一些女書歌中所包含的民俗進行講解,學生們都能初步地聆聽出音樂的節奏變化與高低起伏所蘊含的情感內容。帶有民族性的音樂對小學生的情操陶冶、靈魂塑造、心靈凈化往往更有效。因此教師要注意在音樂課堂中,多帶領學生學習、欣賞既有民族性又富有高雅情趣的音樂,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貝多芬說過:“音樂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啟示!毙W音樂教師只有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全身心的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教學的意義。但是,每一節的音樂課又都是需要想出易于學生接受與喜愛的方法,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才是有益于學生的。學生真切感受到音樂的快樂,音樂才能不斷地啟示他們未來的人生。
參考文獻
[1]王婷.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2(S1).
[2]劉明明.小學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大眾文藝,2011(16).
[3]劉雄智.中小學音樂教育及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J].音樂時空,2015(5).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22
摘要: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來理解音樂,為音樂的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音樂藝術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開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提高其音樂素養和豐富人格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應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學生能夠放飛想象的翅膀,回歸音樂。
關鍵詞:小學音樂;培養;學習興趣
前言
小學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義。而興趣則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緊密相連,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條件。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轉化為學習動機時,教師才能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回歸音樂,感受音樂之美!兑魳氛n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培養”。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發展規律,將音樂情感體驗作為載體,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來豐富學生對音樂情感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完善人格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1.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和教學環境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教學環境和氛圍是緊密相連的。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使學生沉醉在音樂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有利于學生進行交流和活動,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藝術美。例如:教師可以在課間或者課余時間,為小學生播放優秀的音樂作品;定期舉辦講座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在教室的布置上體現溫馨、優雅和藝術氣息,可以運用樂器、歌片、圖片等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受到熏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創設音樂情境,啟發想象力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理解音樂形象,從而更加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生理聽覺為基礎,以心理想象為出發點,有思考地欣賞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相協調,巧妙地運用各種暗示,如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形象的肢體表演等,啟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和震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象中來,從而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音樂學習。
創設音樂情境,是激發學生想象力,插上音樂翅膀的重要手段。當音樂結束后,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賞還是演奏歌唱,我都會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所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蘇少版新課本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七個小兄弟》一課的教學中,先放伴奏音樂,教師與學生一起跟隨音樂律動身體,之后讓學生表達聽過歌曲及身體律動后對歌曲情緒的感受。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七個音符,一邊聽賞,一邊表演,使學生得到直觀、感性的認識,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后,鼓勵和幫助學生創造其他“樂器”給歌曲進行伴奏,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學生選擇了一個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聲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蓋,搖出一片輕松的唰唰聲;也的是把小石子裝進易拉罐,搖動時沙沙作響,清脆入耳。學生用自制的樂器進行合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課堂中學有所得,體驗到創造的成功與愉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3.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強調音樂教學的活動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就要創造多姿多彩、趣味無窮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迸囵B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須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不能墨守陳規,重點、難點要合理搭配,靈活多變,還要設計別具一格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這首歌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美麗的草原風光,帶領學生走進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特色,激發學習興趣。在歌曲學習之后,根據這首歌的歌譜,以《我的家鄉》為歌名開展填詞游戲,然后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填的最受歡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家鄉是同學們最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能通過歌詞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很快地完成歌詞的創作,對最佳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全體同學進行集體演唱。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和游戲法的.教學手段,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這個主體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身體動起來,思維更要動起來,在主動參與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情感和審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4.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后采用各種方式積極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雖然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獲得音樂的主要渠道,但音樂課堂并不是音樂教學的唯一途徑。隨著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及信息技術的應用來開展音樂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音樂融入到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網絡等其他音樂資源,將音樂課堂延伸到每個角落,以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課外活動時間邀請知名音樂藝術家開展講座、成立學校
合唱團、藝術社團、創辦學校音樂網站,定期舉辦文藝匯演、進行校園好聲音選拔賽等一系列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和人格的全面發展。學?梢远ㄆ诮M織學生到養老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場所進行慰問演出,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之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膽實踐,塑造全新形象,為他人帶去歡樂。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享受音樂的快樂,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公益,幫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教學育人的最終目的。
結論
音樂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門有聲藝術。音樂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規律和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并抓住學生渴望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參與學習,體驗情感。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回歸音樂,真正做到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感悟藝術之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對美的愛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嬌.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教學實施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____0(12):58-60
[2]王艷芝.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大眾文藝,____(02):45-46
[3]周啟琴.小學音樂新課堂教學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____3(10):23-25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 篇23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心智啟蒙時期,對于音樂的認知基本停留在兒歌的朗朗上口記憶上,只能單純的哼唱出音樂的外在表現,對于音樂內里的情感或是歌詞含義、曲調背景、韻律規律等皆是一無所知,且音樂除了字面上的歌詞尚且能夠讓學生理解外,對于音樂情境的感悟,抽象的思維延伸,這些均讓年紀較小的學生感到力不從心,一味的牽引、推動,都不能真正意義上讓學生領會音樂的底蘊,那么小學的音樂教育就應推陳出新,摒棄傳統音樂課堂上單向化的授課模式,糅合圖譜進行教育,繪制出音樂殿堂在頭腦構造中的大致模型,讓學生能夠切實的“看到”音樂原本的樣子,由此發散思維,獲得樂感的循序進步。
關鍵詞:小學音樂;圖譜教學;認識與實踐;初探
音樂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小學課堂上具備培育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小學教育內容也在悄然發生著變革,如何創新教學策略,以豐富的音樂元素改變沉悶的教學環境,以此達到全面素質的教育目的,是目前小學教師應關注的問題,在音樂教學中,同樣應以學生的喜好出發,以通俗易懂的音樂圖譜融入,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音樂教師應正確認知音樂圖譜,充分發揮出圖譜的作用,以有效的課堂實踐,讓學生直觀化感知音樂多元興致的美妙,徜徉在音樂的趣味圖譜中,深度理解音樂,牢固記憶激發潛能,讓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都能學好音樂,享受音樂。
一、圖譜教學在節奏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音樂中諸多抽象的內容,讓小學生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傳統課堂上滔滔不絕的口頭講授難以將一些原本存在性質較為特殊的元素,透徹的講述清楚,其反復錯亂的內里結構更加制約學生音樂的娛樂性,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激發,因此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的音樂課堂干脆將音樂節奏這樣無法闡明的知識點略過,節奏的把控全憑學生自我感受[1],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常會發生“漏拍”、“不著調”的情況,究其根本是學生對于節奏的認知太少,教師的節奏訓練意識不足,在現階段音樂教育的推陳出新下,圖譜可從根源上解決節奏不好傳遞的弊病,讓學生從對音樂節奏的模糊輪廓向清晰化轉變,逐步摸索到音樂節奏的變化規律,為學生在節奏演奏下的創新思考提供契機。例如,教學“快樂的嚓嚓嚓”時,音樂的節奏較為歡快,教師可選擇利用“笑臉”來代替原本的節奏音符,越是到高亢的節奏時,笑臉表現的幅度越大,學生也跟隨教師的笑臉變化“做鬼臉”較為平緩的部分嘴巴的表示為“-”字型,而節奏上揚后,逐漸將“-”字向兩邊拉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笑臉甚至逐漸變為“v”字型,此時的學生也仿照教師的節奏圖譜,使勁地擠弄眉眼,看起來憨態可掬,看著學生之間互相變化的臉型,紛紛哄堂大笑起來,大家對節奏的演變議論紛紛,自然而然的打破了課堂的沉悶性[2],到了下一階段的節奏標注,還未等教師開口,已經有聰慧的學生根據前期的規律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甚至表示,如果不用笑臉答題“快樂(節奏)的變化”,那么可以用肢體語言的圖譜展示嗎?此時教師可安排有美術天分的學生上臺來自主畫一畫,或者在他人的思維指控下,畫出相應的節奏變動符號,原本呆坐在課堂上的學生,從被動的求知狀態走上主動思考的舞臺,在短時間內,從音樂的基礎掌握到創新思考,極大地提高了音樂的教學質量,一些學生天馬行空的思路常令教師嘆為觀止,在不受束縛的自由發揮空間下,學生對于旋律有了整體的認知且能夠自主創造旋律,牢記旋律,由圖譜的演示寓教于樂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圖譜教學在旋律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古有“繞梁三日而不絕”的描述,是對音樂旋律最大程度的向往與渴求,我們常用“優美”來形容音樂的旋律,實則是在多樣化的旋律之下,善于遣詞造句的人們也沒有了發揮的余地,旋律能夠帶領學生走進不一樣的音樂世界,雖然我們端坐于課堂的狹隘空間中,但這并不影響旋律為引,創設出虛擬的情境意境,潛移默化的升華聽者的情感認知[3],我們從旋律中感受到了什么?那虛擬而又無垠的思維空間在旋律的'包裹中衍生了什么?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不同,在腦海中構造的旋律形式也呈現了差異,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旋律無非聽一個新奇,學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那首歌更好聽、那首歌比較好唱!睂τ谛傻睦斫鈱嵲跍\薄,音樂教師可利用“曲線圖譜”的方式畫出高低音中不同的旋律變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旋律想象。例如,教學“綠色的祖國”時,全曲節奏規整,旋律以小跳、級進為主,樂句與樂句的連接有時出現四度跳進,使整首歌曲頗具有進行曲風格。教師可想象旋律是一個疾駛的車子,在學生對旋律的認知不深的情況下,也可以用這種類比的方式具體化旋律的演變,在平穩的車道上勻速行駛、恣意盎然,忽然高潮迭起,車速快了起來,最終即將到達終點時,車速又開始逐漸減慢,安全收尾,以曲線的“山峰狀”坡度沖擊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認識到“原來這就是旋律!边@樣跟隨“山坡”的起伏來指引學生的音調,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圖譜教學在歌曲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歌曲是小學音樂中關鍵的學習要素,唱歌對于新鮮感較為強烈的小學生來說是十分童趣的活動,但音樂課上學生的情緒低迷,這兩種看似矛盾實則真實存在的課堂問題,已經成為了音樂變革路上的阻礙[4]。教師可結合圖譜讓學生展開音樂的練習,無論是顏色的突出,還是情節的多彩,都會讓學生在音樂中重新激發熱情。例如,教學“劃船歌”時,將歌詞抄錄到黑板上,并用不同的顏色表示“劃船”的近況,藍色表示劃船的舒緩愜意、黃色表示劃船的奮起趕路,紅色表示海浪的翻涌激進。在整段旋律中,將表現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較大的樂句上,以小船被海浪頂起的圖譜演示其情境,小船由遠處慢慢地向我們劃來,唱歌的聲音力度也隨之增強,那么圖譜就可以由遠及近的先畫出小船遠遠的一個輪廓、繼而顯露出船頭、然后整個小船映入眼簾,明細的暗示學生,整個音樂的變化銜接,將音樂劃分為幾個模塊,學生的感受更為直觀,唱歌時能夠在不同的區域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另外,還可以利用圖譜的輔助記憶歌詞。小學生在音樂學習時,首先要記憶歌詞,繼而在基礎歌詞的牢固掌握下,才能進行思維的發散。例如,教學“采蓮謠”時,歌詞以“采蓮前”、“采蓮中”、“采蓮后”三部分鋪陳,教師可讓學生分為小組演唱,采蓮前圖譜展示“船兒悠悠湖心蕩、小小蜻蜓也戀花”的元素,讓學生身臨其境般置身于采蓮的環境當中,采蓮中圖譜展示“采蓮船兒槳戲水、荷花叢中穿梭忙”的情境,學生仿若聞到了蓮花的香氣,唱歌時自然地流露出一種采到蓮花的滿足感,采蓮后圖譜展示“摘片荷葉戴頭上,晚歸路上遮夕陽”的情境,學生此時手舞足蹈,將帽子帶在頭頂,儼然已經沉浸在音樂的美妙韻律中了,不再是單純的背誦,而是親身的體驗“采蓮”的過程,學生的記憶猶新,情感也更為充沛。
四、圖譜教學在欣賞方面的認識與實踐
音樂欣賞是一種享受,在美不勝收的音樂氤氳中,教師可利用圖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面的了解欣賞的內容,“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帶有認知的奠基去感知音樂、暢想音樂、全身心浸泡在音樂的海洋中,無法自拔[5]。例如,教學“童聲里的中國”時,教師可以跟隨音樂的變化,讓學生一邊歌唱一邊在黑板上畫出中國的國徽、國旗等標志,潛移默化的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再比如,教學“踩花山”時,教師畫出心中的花山模樣并讓學生參與圖譜的制作,有的學生表示花山上有蝴蝶飛舞,有的學生表示花山上有五顏六色的小鳥在鳴叫,有的學生表示花山上有采花的孩子奔跑。教師尊重學生的意愿,按照學生的描述填充圖譜的空缺,學生的思維瞬間向奔涌的泉水一般活靈活現,看到教師樂此不疲地將自己對音樂的想象具體地描述出來,不停地閃現智慧的火花,受到這種無言的認可激勵,學生的課堂表現熱情空前高漲,隨之教師可指引學生利用肢體語言表示蝴蝶飛舞等想法,學生爭先恐后地參與圖譜創造,獲得音樂獨立的欣賞能力。五、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固化模式,在圖譜的從旁輔助下,讓學生調動身心感知音樂,積極踴躍地參與音樂課堂互動,在音樂中發展想象思維、拓展認知空間,為素質教育提供推進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李莉:圖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年第24期第245頁。
[2]陳少群:論圖譜教學在農村小學音樂活動中的引領作用[J],小作家選刊,2017年第16期。
[3]王粲:小學音樂圖譜教學的嘗試與探索[J],文理導航旬刊,2014年第4期第75頁。
[4]朱瑜:圖譜相生:小學音樂教學的應有法則[J],江蘇教育,2016年第9期第73-74頁。
[5]鄭燕玲:例談圖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名師在線,2017年第7期。
【小學音樂聲勢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1-08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的論文12-02
小學音樂教學研究論文11-05
音樂教學論文11-03
淺談農村小學音樂教學實施論文11-14
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論文11-28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5篇(優選)06-27
小學音樂教學視唱練耳教學探究論文10-08
關于音樂教育學生教學論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