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統建筑形式的繼承與發展論文
1項目背景概況
風情園整體占地約1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為61031.8m2,是集酒店、度假村、商業街為一體的旅游景區配套商業項目。建筑設計中采用新中式設計手法,充分借鑒了關中傳統民居的造型與裝飾元素,并加以提煉與演化使建筑自身即富有時代感又不是傳統民居之韻味。關中風情園的建設是整個樓觀臺風景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意在完善樓觀臺風景區的配套設施。樓觀印象酒店勢必會成為游客們住宿、休閑、娛樂及購物的良好場所。
2建筑造型的風格的繼承與發展
樓觀印象酒店方案中融入了眾多關中傳統民居的建筑元素,并將傳統建筑形式、細節元素、“場、街、院”的空間尺度感延續下去。但是為了功能的要求同時豐富整個建筑群落的布局,在引入大量傳統民居建筑元素的同時,適當設計一些與傳統風格相協調的新中式風格公共建筑,在尺度放大的情況下做到空間尺度舒適宜人,是我們的主要目的。這些利用現代手法表達關中傳統民居意向的建筑風格,主要從以下兩點充分表達。
2.1屋頂造型的借鑒與變化
在中國的傳統建筑中,屋頂作為建筑的“第五立面”一直是人們對其的第一印象。風情園酒店商業街作為現代化的商業建筑群體,為了取得天際線以及造型風格的統一,也大量的采用了關中傳統民居的常見屋頂模式———雙坡和單坡屋頂,充分結合兩種屋頂模式進行結合與穿插,使建筑物散發出濃重的關中氣息,形成一種具有傳統屋頂肌理又具有現代建筑特色的屋頂形式。作為大型公共建筑的酒店部分,屋頂利用穿插,鏤空的處理手法將單雙坡兩種屋頂進行組合,不僅保持了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間尺度,而且增添了立面的層次變化。
2.2地域民俗文化的引入
如果說屋頂是利用人的視覺效應來體現新中式建筑造型風格的話,那么本案中引用的民俗文化就是將文化藝術氛圍帶入建筑群體中,從而體現建筑地域風格特征的一種手段。關中新中式建筑風格從本源上講也屬于地域性建筑風格的一種,民俗藝術文化是地域性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其文化,是我們的一個想法。酒店餐廳廣場的戲樓設置賦予了廣場場所空間一定的關中民俗人文內涵,將諸如秦腔文化,皮影戲等關中傳統民俗文化引入場所空間,在其中進行傳統的戲曲演藝活動,使游客能駐足觀看傳統表演,感受其中的文化氛圍。
3街巷宅院空間尺度的繼承與發展
3.1街巷的空間尺度
街巷空間自古以來不但是以交通流線為基礎功能要求,以建筑物內部空間功能為客觀條件而產生的場所和院落空間的聯系線,而且也是建筑群落肌理的重要元素之一。與傳統建筑群落最大的不同就是汽車等大型的交通工具的出現,使得現代交通流線中不僅有人行流線,還有車行流線。不同的流線功能,不同的流線交匯場所,對街巷空間的尺度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本方案在街巷空間中不僅還原了傳統場所的空間精神,同樣延續了街巷空間的精髓,同時加入了適宜車行流線的交通尺度。為了創造親切的街巷空間和保持傳統街巷空間的尺度問題,首先就要實行人車分流。在人行系統內保留了原有的街巷尺度,而車行流線用8~10m較寬闊的車行道路進行空間引導,與一個主入口兩個次入口相連接,使汽車不用進入商業街和客房宅院就可以達到運送客人,物資等目的。在戲樓廣場西邊的地下停車場從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顧客的停車問題,這樣車流就從商業街步行街中分流出來,使得商業街實現了對傳統功能上的借鑒。街巷空間兩側商鋪的高度與街道寬度的比例為一或者稍微低一點的時候,營造出來的空間氣氛使人感到最為親切,酒店商業街的空間尺度在傳統尺度作為基礎的前提下,有著豐富的變化。商鋪多為兩到三層的單坡頂建筑,局部根據功能節點適當放大縮小。臨街的商鋪界面有一定的進退,從而打破了平整的建筑與街道相接的面,形成豐富的臨街界面變化,使整個街巷空間層次豐富。商業街巷的建筑單體高度比傳統街巷建筑單體高度稍高一些,同時街巷寬度也要比傳統民居的街巷寬度略大,從而保持了傳統街巷空間尺度的親切感。商業街節點空間作為聚集人氣的核心區域,空間放大,豁然開朗,給予商業街巷空間豐富的層次感?梢哉f酒店商業街做到了對傳統街巷形態尺度上的延續。
3.2宅院客房院落的空間尺度
作為居住建筑,VIP客房的空間尺度感最為親切,內部庭院空間更為注重實用性,摒棄了傳統民居庭院作為景觀節點的作用,空間收小,僅作通行與基本采光需求之用。房間內部空間感與普通居住房間并無差別,除了單坡屋頂也完全看不出傳統房間的特點。
4建筑細部裝飾的繼承與發展
4.1酒店方案設計中對關中傳統民居元素的直接運用
在樓觀印象酒店方案設計中為了突出關中新中式風格與傳統風格的傳承與結合,直接運用了許多傳統建筑形式的元素表現,直截了當的表明建筑風格意向,體現傳統韻味。直到今天,在建筑細部造型處理中,例如屋頂、門窗、影壁等部分在遵循傳統元素中的尺度與做法的前提下,運用現代的構造與材料技術仿照傳統建筑的結構形式與材質依然是如今新中式風格建筑細部裝飾繼承傳統細部裝飾形式的主要處理手法。在酒店主入口出的大門設計中,體現出極其豐富的傳統民居元素。主入口大門采用了一些鏤空的花格鋼架,花格的樣式借用傳統民居中窗格的式樣,既能體現傳統韻味,又能增強入口大門立面的立體感。兩邊墻面頂部的圓形磚雕圖案也是從傳統民居影壁中提煉出來,鑲嵌于大片磚墻之上,豐富立面視覺效果。酒店中所有的建筑單體都采取了傳統建筑坡屋頂的形式。影壁雕花以重復、疊加的手法出現在建筑單體的墻面上,有傳統關中民居影壁上的精致吉祥圖案雕刻,一般較傳統影壁圖案稍微簡化。在廣場空間中,將傳統裝飾紋樣的圖案結合到地面鋪設與標志指示牌,甚至于垃圾桶的設計之中。在整個大場所環境中,能夠體現出建筑群體的傳統文化底蘊。
4.2酒店方案設計中對關中傳統民居元素的間接運用
我們不僅可以直接將傳統民居中的元素照搬到現代新中式建筑風格中來,還可以將這些符號、元素經過提煉處理,抽象成其它更符合現代使用功能的部位,這樣既不影響其在現代社會的使用要求,又能散發出建筑物的傳統氣息。下面選取其中一個最有特點的細節設計來說明。酒店大廳休息等待區由一個門樓及一個鏤空照壁象征性的隔開。照壁和門樓都是傳統民居中過渡空間的構件,將其變形,簡化,不僅達到了分隔空間的作用,又能夠在酒店大廳細部裝飾的布置中烘托出傳統建筑空間氛圍。
5材質色彩肌理的繼承與發展
5.1對傳統民居材質色彩肌理的繼承
在當代建筑方案設計中體現現代風格與傳統文脈相結合的手法中最常用的就是將傳統建筑材料引入到現代建筑造型中,將傳統建筑的肌理直接表現在現代建筑中,這種原樣照搬的手法依然是主流,但是只是一種技巧表現手法,只是單純形式上的模仿。酒店方案中原樣復制了關中傳統民居的青磚作為主要的建筑表皮砌筑材料,白墻、黑頂、灰磚作為基本色調,再現關中傳統建筑色彩。首先廣場的青磚鋪地,長條石路面層級分隔,鵝卵石過渡。其次是石材的運用,大量的石材運用于裝飾構件雕刻以及鋪設,甚至一些夸張的現代式挑檐的設置也采用石材作為建筑材料,傳統意味很濃。
5.2對于傳統民居材質色彩肌理的重塑
上面提到單純的將傳統建筑材料引入到現代建筑造型中去,其局限性比較大。首先,新中式風格建筑的空間尺度雖然有一部分繼承了傳統空間尺度,但是在現在的大型公共建筑中,一味的運用傳統材料難免有些不合適或者呆板。而且,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長,人們對建筑的功能要求也越來越多,有一些傳統的建筑材料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功能需求,例如通風、遮陽、保溫等等。所以我們如果能將現代的建筑材料進行改造,重現傳統材料的肌理,無疑是一種更符合現在人的審美與功能要求的一種途徑。酒店大量運用現代建筑材料進行建筑造型設計。屋頂部分拋棄傳統的瓦礫,運用深色鋼材加工成條形進行鋪裝,傳承了傳統的屋頂肌理色彩,又豐富了空間視覺效果。在窗戶的選材中,舍去了傳統的木格柵窗格,用深色金屬條作為窗框格,既美觀,又堅固。在墻面的處理中,沒有一味的使用青磚平鋪,而是加入白色混凝土粉刷的墻面,與青磚墻面做到虛實對比,層次感更加豐富。院落式布局山墻面上的鏤空花格磚墻,山墻面用木條與玻璃組合開窗,體現出建筑的通透性。整個方案在保留了傳統建筑材料的同時,運用新技術,新材料進行重組,通過對傳統民居材質色彩的繼承與發展,營造出一個具有傳統氣息的新時代建筑風格。本文從樓觀印象酒店方案設計中針對建筑空間尺度,建筑造型風格,建筑細部裝飾,材質色彩的繼承與發展來透析關中傳統風格在當代建筑設計中的繼承與發展。運用前期的資料整理,知識歸納,以及調研成果,從傳統建筑形式傳承的角度一一分析建筑要素,總結出在方案中體現傳統文脈的意向及手法。
6結語
地域性建筑設計首先就是要因地而異,所以項目所處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條件、經濟文化背景和建筑技術條件等要素進行分析,是方案形成的硬件系統。然后從項目本身的層次內涵,準確的把握項目定位條件,這是方案形成的軟件系統。下面就是建筑師發揮自己的能力將軟硬件系統與建筑創作融合起來,這個融合是關鍵。這個融合既能夠闡述歷史地域建筑的傳統特性,又能體現現代文化特征,能夠通過這個融合的過程,繼承和發展傳統文脈,使建筑在尊重傳統的前提下,展現出新的面貌。
【傳統建筑形式的繼承與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與發展論文10-05
門樓的建筑形式探析論文10-27
建筑發展論文09-01
形式與傳統藝術設計論文09-02
傳統工藝美術繼承與發展的思考10-24
古箏演奏技法的繼承與發展的音樂論文04-30
木雕傳統建筑論文10-15
圖像時代傳統文學的發展論文06-14
廈門大學建筑形式的變化探討的論文07-30
米拉萊斯建筑形式生成解析論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