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外貿企業如何防范匯率風險的兩類方法

        時間:2023-02-28 14:44:17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外貿企業如何防范匯率風險的兩類方法

          一、引言

          匯率風險是指一個經濟實體或個人在涉外經濟活動中,因外匯匯率的變動,使其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負債價值發生不確定性改變,從而使所有者蒙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于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

          自2005年7月我國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更趨靈活。近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人民幣對美元、歐元等世界主要貨幣匯率變動更加難以預料,加大了我國外貿企業的貿易性匯率風險。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升值再次成為國際經濟和社會輿論的焦點。由于人民幣升值可能直接侵蝕出口業務利潤、影響外幣資產價值,如何積極采取對策、應對及防范隨之而來的貿易性匯率風險,已成為外貿企業的當務之急。

          二、運用金融工具防范匯率風險方法

          筆者擬就目前環境下外貿企業如何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作一探討,規避貿易性匯率風險的方法多種多樣,總的來講分為兩類:

         。ㄒ唬┻h期合約套期保值;

          遠期合約是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一確定時間,以確定的價格買賣一定數量的某種金融資產的合約。遠期合約使資產的買賣雙方能夠消除未來資產交易的不確定性。遠期合同套期保值指進出口企業以其主要貿易國的貨幣(如美元)作為支付手段時,與銀行簽訂合同,約定在某一未來日期里,公司向銀行支付約定數量的貨幣以獲取約定數量的另一種遠期支付貨幣,降低或鎖定匯率風險,實現套期保值。目前各銀行遠期合同期限有1個月、3個月和6個月等,期限超過1年的遠期套期保值合同較少見。

          假設中國DF公司以信用證180天結算條件向韓國供貨商采購了120萬美元的貨物,轉售給一家法國進口商,與法國進口商也以信用證180天方式結算,貨物出售這一天的匯率是1歐元兌換1.35 美元(EUR1=USD1.35),貨款總額為100萬歐元,中介利潤15萬美元,法國進口商屆時支付100萬歐元給DF公司,F在DF公司就承擔了USD-EUR匯率變化的風險。如果這180天內歐元貶值,比如說1歐元兌1.15美元,那么,當出口商到期收回這100萬歐元時,它只相當于115萬美元,但DF公司預期是收到135萬美元后轉付韓國供貨商的貨款,匯率的變化造成了DF公司20萬美元的損失,DF公司不但賠進了全部預算利潤15萬美元,還直接損失5萬美元。

          DF公司可以利用遠期合同使自己免受此類損失,即在采購及銷售之時,與銀行簽訂期限配套的遠期外匯買賣合同進行套期保值,約定屆時企業可以按銀行確認的遠期匯率 (假設當時6個月的遠期匯率: 1歐元 =  1.31美元)以收匯款中近92萬歐元向銀行購買120萬美元(USD1200000/1.31=916031歐元),用于支付韓國供貨商貨款。這樣,DF公司在進出口成交之時就鎖定了盈利,當然,若屆時歐元升值,則DF公司需承擔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差的機會成本。

         。ǘ┻h期結售匯規避匯率風險

          遠期結售匯是指進出口企業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合約,按照當時買賣雙方確定的遠期匯率,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期限、金額等,在到期日外匯收入或支出發生時,按照該遠期結售匯合同約定的幣種、金額、匯率辦理結匯或售匯業務。操作方法是:當企業因擔憂匯率漲跌有鎖定遠期結匯或售匯匯率的需求時,通過比較各銀行遠期外匯價格,選擇價格最有利的銀行進行協商,按照企業目的與銀行簽署一定外匯金額的遠期結售匯合同,將未來特定日期的匯率鎖定在固定的水平上,到期企業按照遠期合同向銀行辦理結售匯,防止匯率漲跌幅度超出預期而發生匯率風險。遠期結售匯的交易期限最長至12個月,分為7天、20天、1個月至12個月14個檔次。目前國內銀行交易幣種包括美元、港幣、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澳元、加元、新加坡元等9個幣種。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下,企業可以通過做遠期結匯來鎖定未來收匯的匯率風險,其核心在于貼水的幅度小于人民幣升值的實際速度。

          例如:DF公司以3個月后T/T收匯方式出口美國100萬美元服裝,為預防這期間人民幣升值造成匯率損失,DF公司與中國銀行簽訂了一份遠期結匯合同,確認以1美元=6.8012元(當日現匯買入價USD1=RMB6.8125)的三個月遠期買入匯率向中國銀行結匯100萬美元。三個月后DF公司收到美國客戶支付的100萬美元,中國銀行執行遠期結匯合同支付DF公司結匯款680.12萬元,若因人民幣升值當日美元現匯買入價已是USD1=RMB6.7500,則DF公司規避了51200元匯率損失(USD100萬*6.8012-USD100萬*6.7500)。

         。ㄈ┴泿牌跈嗵灼诒V

          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金額的期權費后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期權交易事實上是一種權利的交易。買方有執行的權利也有不執行的權利,完全可以靈活選擇。

          以外幣為對象的遠期買賣權利叫外匯期權,即購買期權者預付一筆期權費(一般1%-2%),就可以有權在指定的以后日期(3個月、6個月或9個月)以固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額的外幣。

          對于預料價格上漲的外幣,需要取得購買期權,即有權在該外幣匯率上漲時,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匯率(相對較低)購買該外幣;對于預料匯率下跌的外幣,需要取得出售期權,即在該外幣匯率下跌時,有權以購買期權時的約定匯率(相對較高)出售該外幣。如果該外幣價格不是按照預料變動,則允許期權作廢。這樣就可以達到套期保值,規避匯率風險的目的。

          貨幣期權既可以較好地規避匯率風險,同時,因其執行的可選擇性又可降低判斷失誤產生的損失。貨幣期權合約在執行時,以貨幣實物交割,也可以只交割價差。

         。ㄋ模┴泿牌谪浱灼诒V

          一些大型集團可以通過金融期貨交易進行外匯的套期保值,這就涉及期貨合同,而不是遠期合同。在國際貨幣市場,交易貨幣通常被視為商品,并以期貨合同形式交易。期貨合同的套期保值成本與遠期合同不同,不是由某個銀行確定,而是在交易所場內,通過交易各方公開、公平競價形成的。期貨合同由經紀人進行買賣,出口企業必須在其經紀人處開立一個保證金賬戶。期貨合同的金額是固定的,如25000歐元,并且使用標準的交割日期。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中一種貨幣相對價值的上升或下降所帶來的好處規避匯率風險,這主要是通過買進或賣出外匯期貨,建立多頭頭寸或空頭頭寸實現的。

         。ㄎ澹┬刨J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

          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套期保值涉及到信貸——也就是貸款,渴望進行套期保值的公司是借款者。公司應結合經營需要、并對不同幣種的貸款利率進行比較后,在公司資金緊張的狀況下多借入呈貶值趨勢外幣,在公司資金富余的狀況下多存儲呈升值趨勢的外幣。假定DF公司目前資金狀況趨緊,預計歐元將貶值,現在需支付進口款200萬歐元,而公司需到三個月后才有等額歐元現匯收入,那怎么樣通過貨幣市場來保值呢?普通做法是:借入人民幣,用人民幣購買歐元后支付,等三個月后歐元收匯后結匯成人民幣歸還銀行貸款。這種看似正常的操作其實給企業帶來了三部分損失:一是歐元貶值損失,二是外匯買賣差價損失,三是一般情況下,國內人民幣貸款利率高于外幣貸款利率,造成了利差損失。更好的做法是:外貿企業在搜集了解各銀行外幣貸款品種的基礎上,結合進口信用證、出口商票融資或直接外幣貸款等手段,借入200萬歐元支付進口款,待三個月后有等額歐元現匯時歸還銀行,既有效防范了貶值給三個月后收入的200萬歐元造成的損失,又規避了外匯買賣差價損失和利差損失。通過信貸市場或貨幣市場實現套期保值。

         。┴泿诺羝(互換)

          貨幣掉期交易,指客戶與銀行簽訂貨幣掉期協議,約定在一定期限內將以一種貨幣計價的債務(或資產)轉化為另一種貨幣計價的債務(或資產)。本金在期初(可自由選擇是否交換)和期末以事先約定的匯率交換,避免了外匯波動的不確定性。銀行在與客戶簽訂貨幣掉期協議后,通常選擇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找尋交易對手,對外平盤,并不承擔交易敞口風險。因此,掉期交易也是一種比較穩妥的避免匯率風險的方法。

          三、利用合同保護條款防范匯率風險方法

          除了上述一類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工具防范匯率風險外,第二類方法,是利用合同取得保護條款或通過強化進出口流程中的某個環節,達到共擔或降低匯率風險的目的。但這類方法難免會降低企業競爭優勢、增加企業固有成本,相比之下,利用金融工具方法,更具優勢。第二類方法主要有:

         。ㄒ唬﹥灮泿沤M合的方法

          通常情況下,在出口貿易中,應當選擇“硬幣”或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進口貿易中,應當選擇“軟幣”或具有貶值趨勢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金額較大的進出口合同中,為了緩沖匯率的急升急降,可以采用多種貨幣組合來計價。在選擇的貨幣組合中,可以采用“硬幣”和“軟幣”組合的方法,使升值的貨幣所帶來的收益用以抵消貶值的貨幣所帶來的損失。

         。ǘ┨崆笆崭痘蜓悠谑崭  

          進出口合同生效后,企業應當密切跟蹤預期應收、應付貨幣對本幣的匯率變化,一旦發現匯率出現較為劇烈的升降變化時,可以通過對應收、應付賬款更改收付時間來加以規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方不同意,可以通過一定金額的折扣來作出讓步,這樣就可以減輕因匯率劇烈變化而將要受到的相應損失。

          除了實質上向客戶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外,外貿企業還可以通過向銀行辦理押匯、續做福費廷、商票融資、進口信用證融資等手段實現形式上的提前收付或延期收付,同樣能防范匯率風險。

         。ㄈ┢胶馐崭

          平衡收付適用于兼有進口、出口業務的企業防范匯率風險。是指在同一時期內,企業通過運籌創造出一個與存在風險的貨幣相同幣種、相同金額、相同期限的資金相反方向流動的經營狀況,借以抵消外匯風險的方法。操作上與出口押匯、福費挺、出口商票融資等組合起來,在企業出口額等于進口額的前提下,使企業收匯期限又與對外支付時間匹配,避免外匯兌換,規避匯率風險。

         。ㄋ模┱{整合同價格

          在出口業務中,如果進口商堅持以本國貶值趨勢貨幣作為計價貨幣,在匯率呈現下降趨勢期間,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就會加大。為此,出口商應當盡力調高出口貨價,應力爭按固定匯率或現金結算,以盡可能彌補收匯時出現的損失。

          (五)增加外匯保值條款

          企業在進行交易談判時,可以根據匯率市場的情況,在合同中增加外幣保值條款。在實際業務中有三種類型:一是確定匯率的“商定匯率”,如果實際支付時兩種貨幣的比價超過“商定匯率”的一定幅度時,則對原貨價進行調整;二是計價用“硬幣”,支付用“軟幣”,支付時按照計價貨幣與支付貨幣的現行牌價進行支付,以保證收入;三是計價和支付都使用“軟幣”,但簽訂合同時明確該貨幣與另一種“硬幣”的比價,如果實際支付時這一比價發生變化,則原貨價按照這一比價的變動幅度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柳世平,趙建國等.規避匯率風險的策略選擇及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6,(1)

          [2]王國亮.我國匯率機制改革與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的規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3]梁福濤,劉燕等. 匯改后企業如何防范匯率風險[N].上海證券報,2005.

        【外貿企業如何防范匯率風險的兩類方法】相關文章:

        境外施工企業如何規避匯率風險07-18

        淺議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防范05-29

        工程施工招標中業主風險的分析與防范06-03

        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建立的原因及實現路徑08-06

        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初探論文04-29

        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與防范06-08

        企業稅務籌劃風險產生的原因及避免方法08-04

        如何構建企業投資風險預警系統08-28

        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其防范措施論文(精選7篇)04-29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防范對策(一)05-1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