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法制史的教學法學論文
《中國法制史》是歷史學與法學的一個交叉學科,它既是歷史學的一個分支,也是法學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但也是一門很難講授的交叉學科,詳細內容請看下文中國法制史的教學。
案例教學法在中國法制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學法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
當前,《中國法制史》課程傳統教學仍采用教師講授為主的粉筆+嘴巴+黑板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造成的一種現象就是自始至終只是教師一人在講臺上授課,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臺上教師講得唇干舌燥,臺下學生埋頭苦記,教學效果不明顯。如果能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加以案例教學,學生就會由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參與具體案例的討論和分析,以此提高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為今后走上社會奠定基礎。
(二)案例教學法可激發學生學習中國法制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如何使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是學好任何一門課的重要前提。《中國法制史》課程教學內容起自夏朝,訖于當今,時間跨度長,涵蓋內容、專有名詞多,所涉及歷史典籍、數據浩繁久遠,加上與現實的距離感,很容易使學生對學習的意義產生困惑。如果還采用傳統方式教學,有些概念老師講得唇干舌燥,學生仍可能云里霧里,不得要領,要不了多長時間學生的興趣就會蕩然無存,從而影響其學習的動力。而這時引入案例教學分析的方法并且經常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對學生了解當時的立法背景,加深理解相關法律知識和切實掌握重點問題非常有幫助.尤其在網絡課程中,案例教學可以使用多種傳輸技術,比如聲音、圖片、flash動畫等,大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中國法制史學習,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真正體會學習中國法制史的樂趣。
(三)案例教學法促使教師不斷充實自己,最終提高素質。
我們的老師多數是從高校畢業又直接進入高校教學的,實踐經驗幾乎為零,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從法律職業化的`角度組織教學活動,尤其在中國法制史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更是難上加難。為了上好案例課,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等等提出了比傳統教學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師具有淵博的中國法制歷史的理論知識,又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歷史案件的分析能力及課堂駕馭能力等。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學習充電,擴充知識面,課前認真地選好備好案例教學內容,通過一次次案例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因此這就要求中國法制史的教學尤其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運用。
【關于中國法制史的教學法學論文】相關文章:
7.中國法學論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