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分析德主刑輔思想的現實意義文獻綜述

        時間:2024-08-18 21:57:05 法律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分析德主刑輔思想的現實意義文獻綜述

          分析德主刑輔思想的現實意義文獻綜述

          德主刑輔思想,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種優秀法律思想,它貫穿于整個封建王朝并深刻影響著封建法制的建立。當然,它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所以它對封建法制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大多數學者對儒家傳統思想文化的研究大都從歷史的角度或僅限于思想文化的角度進行,而沒有真正地把它同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起來,使其充分發揮應有的現實作用。一種積極的、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應當能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同時,能滿足人類的社會需求。儒家法律思想是一種值得學習與借鑒的優秀思想。以下從法律制度的角度對儒家傳統思想進行再認識,通過分析德主刑思想產生的根源及其確立,探索德主刑輔思想對法律制度的作用,進一步探析如何處理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進而闡釋德主刑輔思想對現代化法制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德主刑輔思想對古代社會的積極影響

          漢代,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更是一個統治較為久遠的王朝,這與它開明的統治思想——德主刑輔思想是分不開的。漢代的統治思想與秦朝截然不同。秦朝采法家思想。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陳宏東的《中國法律思想史》中就提到秦朝的治國思想是“事皆決于法”。也就是說秦朝是以絕對的法令治理國家的,法令貫穿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漢代則不同,他的統治者吸取秦朝因濫用刑罰而滅亡的教訓,以黃老思想為治國的指導思想。這也在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陳宏東的《中國法律思想史》中提到“治道貴清凈而民自定”,它的目的是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和鞏固新政權。黃老思想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而被賦予一些新的內涵,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李貴連的《中國法律思想史》中提到“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夫禮者禁于將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這些觀點都是黃老思想經過發展后被統治者采納的治國思想,它表明了統治者德刑并用,二者相濟為用,不可偏廢。由此可見,黃老思想與德主刑輔思想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

          黃老思想為秦朝的法家思想過渡到漢代的儒家思想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漢代董仲舒繼承并發展孔孟的思想,對德主刑輔思想進行論證,使它正式成為了我國封建社會的立法和治國思想。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崔永東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較》中提到了董仲舒的論證。他說:“天道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陰為刑。”在他看來,陰陽二氣源于“天”,而陰陽之氣的運行便是“天道”。他把“陽”比附為“德”,把“陰”比附為“刑”。他又說:“貴陽賤陰”“近陽遠陰”“前德后刑”“大德小刑”“務德不務刑”。這些觀點都反映了董仲舒主張在政治生活中貴德賤刑,德主刑輔的治國方法。他以“天道”論證 了一種理想的政治,而這種政治理想的實現有賴于統治者采用以德教為主,以刑殺為輔的施政方針,把刑罰作為推行德教的手段。

          此外,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也非常重視“德”的作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劉新的《中國法律思想史》中提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這體現了他強調為政要以道德教化為根本,而不應 片面強調殺戮。在他看來,禮德與刑罰相比,禮德更為重要而非刑罰。他還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它的意思是用政令和刑罰這種手段來整頓人民,人民只是暫時免于犯罪,卻沒有廉恥之心,而且人心歸服。可見,孔子也沒有徹底否定刑罰的作用,只是相對地偏重于德,他也提倡德主刑輔。

          德主刑輔思想確立為封建社會的法律思想和治國思想后,為穩定封建社會秩序和推動社會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

          二、德主刑輔思想的消極影響

          德主刑輔思想反映的是古代人對法律與道德的不太成熟的一種看法。它是中國古代封建下的產物,它反映了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等級森嚴的專制君主制的要求。雖然它是一種治國的法律思想,但不是一種絕對的法的內涵,而僅僅是以一種思想、一種文化為指導,以禮治為核心,也就是說它以封建禮儀制度和宗法等級制度上升為國家意志來治理國家和規范人們的行為。這樣的輕法觀念不利于法學的發展。早在西周時期,統治者就提出了“明德慎罰”思想,它標志著奴隸主階級對法德之間的關系有了自覺意識。享譽世界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引禮入法”,把法律與道德作為兩種治國手段。這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王向容《論語二十二講》一書中有記載。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秦因采酷刑斥道德而亡,西漢統治者以秦亡為訓,提出“禮法并重”。它反映了我國古代賢人對法律與道德關系的初步的、不成熟的認識。這種認識使我國的法律地位的低下,嚴重妨礙了我國法律的快速而有效的發展。

          三、德主刑輔思想的現實意義

          德主刑輔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法律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宗法社會結構和專制統治下,道德的一統天下和法律長期居于輔助地位的局面卻不能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它對法律與道德的看法盡管不成熟,它所說的道德與我們今天的道德也不完全也一樣,但是它們的內在價值是一樣的。因此,對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仍具有積極的意義,那就是我們要正確認識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林端的《儒家倫理與法律 文化——社會觀點的探索》一書中提到了德國社會學家赫勒對法律與道德看法。他認為,“道德的自然發則里產生法律基本原則。這種基本原則同時是倫理與法律的‘構成部分’,從倫理的角度看,它必須被視為法律的;而由法律上看,它必須被視作倫理的。由倫理的角度看,當它意味其制度上的保證時,它便是法律的,而由法律的角度看,當它是無法轉讓的,且因而具有一個超實證的尊嚴之時,它便是倫理。”可見,赫勒認為道德是法律 產生的基礎,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此外,在法治社會的今天,我們還要處理好法治與德治的關系。

          社會主義的目標之一是構建一個和諧社會。我們的國家的領導人在這方面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林春生在他的《儒家傳統思想文化對現代化法制建設的現實意義》一文中提到前的國家的領導人江澤民同志的說話。江澤民同志說:“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解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以德治國,對于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兩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廢。”同時,“二者范疇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當注意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聯系起來。”江澤民同志明確指出“以德治國”的問題,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提并論,說明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都是當今我們治理國家的方針,法制建設是治理國家的有利保證,我們應該在法制建設中處理好二者的關系。由此,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應當注視并處理好法治與德治的關系,借鑒傳統的德主刑輔思想,在立法、執法和司法完善我國的法制體系。

          以上是我針對傳統德主刑輔思想積極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查閱的一些資料,以期通過對它的進一步探討來對它優秀的一面進行借鑒,趨利避害,為完善我國的法制體系的一些淺薄之見。

          參考文獻:

          [1] 陳宏冬.中國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2] 李連貴.中國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 崔永東.中西法律文化比較[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 史廣全.禮法融合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演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 史廣全.禮法融合與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歷史演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6] 漢書賈誼傳[M]

          [7] 春秋繁露陰陽義[M]

          [8] 春秋繁露陽尊陰卑[M]

          [9] 漢書董仲舒傳[M]

          [10] 賢良對策[M]

          [11] 論語為政[M]

          [12]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M]

          [13] 三國志魏志高柔傳[M]

          [14] 隋書刑法志[M]

          [15] 楊延福.唐律初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6] 朱后車駕還京大赦制[M]

          [17] 章句集注[M]

          [18]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轉引沈宗靈.現代西方法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19] 劉新.中國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0] 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M].沈宗靈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21] 哈特.法律的概念[M].張文顯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22] 馬長山.法治社會中與道德關系及其實踐把握[J].法學研究.1999.

          [23] 林端.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觀點的探索[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24] 王云霞.東方法律改革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分析德主刑輔思想的現實意義文獻綜述】相關文章:

        論漢代的德主刑輔制度03-22

        文獻綜述的寫法11-16

        文獻綜述格式09-27

        文獻綜述的撰寫方法12-06

        稟賦優勢論研究文獻綜述03-13

        法的權威性文獻綜述03-25

        飲水機設計文獻綜述11-23

        非法行醫罪論文文獻綜述03-06

        關于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的審查方式12-06

        文獻綜述寫作方法和步驟11-2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色一色l噜一噜噜噜 | 亚洲国产视频一级日韩欧美网站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