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高中地理教學創新思考論文三篇
第一篇
1.江蘇高中地理教材素質教育方向鮮明,可持續發展觀念貫穿始終,與我國及世界的發展方向相吻合
高中地理作為一門必修課的教學目標為:首先是了解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的組成及其特征,理解并掌握各地理環境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其次是了解人類的生產生活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及各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特點;第三是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和影響,理解人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實施舉措。地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和實用性很強的科學,在社會實踐中應用極其廣泛。地理學培養的是一個人解決實際問題的地理思維,運用地理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進一步的學習。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社會性問題接踵而至,例如:環境問題、人口問題、資源枯竭問題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轉變社會發展模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江蘇高中地理教材緊密聯系社會實際,把人、自然環境、發展放在地理教學的核心位置,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三者之間的重要關系,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
2.江蘇高中地理教學從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出發,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
國際教育委員會曾提出,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教育需圍繞學會求知的能力、學會做事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的能力、學會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四種能力來重新設計組合,這四種能力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江蘇高中地理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培養出適合高中生的認知思維水平。首先,江蘇高中地理教材更加注重對學生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的培養,提出問題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用地理思維分析解決問題,把問題的內部邏輯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結合,更有效的培養學生地理觀察力、地理記憶力、地理思維能力等。每個章節都著重強調問題的分析過程,這就是交給學生處理地理問題的方法,每個章節后都有配套的課后練習,著重練習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得。其次,增加地理教材的趣味性和簡煉性,一改以前教材的那種長篇大論的文字敘述,更注重圖形圖片的展現,給學生提供更直接表現力更強的展現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通過教材、動手操作、自己練習等形式,學生的各種地理能力得到激發和鍛煉。
3.江蘇高中地理教學重視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充分發揮教育的基礎性作用
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地理與其他學科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其中與語文的聯系最為密切,文字在許多地理現象的描述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等等,都用文字形象生動的表現了月相的變化,古人運用月相的變化來表達自己簡單又復雜的難以言喻的思想感情。江蘇高中教學中,語文教師和地理教師互相學習借鑒,更有助于課堂教學。而對于我們的學生,只要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善于思考,能將古詩詞與地理知識聯系起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我們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樣既復習了古詩詞知識,又加深了對地理知識的理解,還提高了自己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一舉多得,豈不美哉!隨著科技的發展,地理與數學的關系也日益顯著,氣溫差的計算、太陽高度的計算等都離不開數學運算。地理研究中利用數學圖解法可以突破教學難點。例如應用數軸表示地球經度分布和時區分布,使復雜的空間思維簡單化,這也是許多地理教師經常使用的方法。
4.江蘇新課標改革中高中地理教學的基本方向
跟其他新課標改革一樣,首先,應把轉變地理教師的教學關念放在改革的首位,因為教學理念是一切教學行動的指南。其次,要以改革課堂教學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第三,要加強對高中地理課程教學的探索研究,進一步完善高中地理教學的評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的實施對教師的教育導向和教學質量的監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四,要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教學資源,建立成熟完善的的地理教學資源共享機制。
第二篇
一、課堂教學生成性概述
生成性課堂教學簡單地說就是指生長和構建,即師生在教育情境中進行的相互作用,或者在師生對話的互動交流過程中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發生的新問題、新情況,“生成”相當于“接受”,是教師轉變教學方法的結果,還是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在“生成”中可以擦出師生互動的火花,從而有效地豐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讓課堂因“生成而精彩”。
二、當前我國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
隨著我國新課改進程的深入,我國高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新的內容和方法,但是,這些內容和方法又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例如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能力低下等狀況,導致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并不夠,F在的新教材,對舊教材中存在的繁瑣的知識點進行了刪除,同時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識點。例如,新版中案例和活動的增多,在對學生的知識實踐接收能力鍛煉的同時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挑戰。對于新課改教學內容的改變,很多學生和教師也都顯得很不適應。面對高考,高中生的心理壓力非常大,他們對所學的每個學科都要全面地進行復習,這就要求他們能夠有效合理地分配好緊張而寶貴的復習時間,F在,高考試題的出題方向由傳統的方向逐漸地向靈活性知識的考查進行轉變,導致學生很難適應。
三、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生成性的促進措施
尊重學生,實現老師和學生的良好互動。
教育的技巧,指的是針對實際的課堂教學情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地作出教學方法的調整,不只針對課文中的細節過程進行預測。例如,在對“區域農業發展”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簡單地按照課程編排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但是,按照生成性教學理念,就需要教師與學生積極地進行互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起到引導作用。因此,通過運用“生成法”,將枯燥無味的高中地理知識轉化為形象的立體知識,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運用意外,創造生成。
有人說過,學生出現的錯誤都具有價值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犯錯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在學習過程中是必然存在的情況。錯誤是學生學習中的財富,只有在不斷發現錯誤和解決錯誤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才能提高學習能力,加強情感體驗。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喜歡提問題、好奇心強的學生,針對這類學生,教師應該遵循自主教育的原則,以激發、保護學生的求知欲為目的,積極地鼓勵學生敢問、積極思考問題,并引導學生探索新事物,觀察發現新問題。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學生提的問題具有不確定性,教師要做好回答任何問題的準備工作,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創新,讓學生體會到創新的成就感,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
3.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促進地理教學的生成。
新課改形勢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著重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類似于學術研究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獨立發現問題,進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以及處理信息、表達交流等方式,促進自身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發展,尤其是精神探索與能力創新的發展。例如在對“熱帶雨林氣候的分布”進行教學時,說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緯10度之間”,而有學生提出“澳大利亞東南沿海不是熱帶雨林”,這時,教師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進行知識點的學習,進而促進地理教學的生成。這要比教師簡單地說出結果讓學生死記硬背更有意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中地理教學的“生成”進行分析可以知道,課堂教學是一種動態的教學過程,其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能夠成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為了有效地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成績,要運用“生成”法,實現高中地理課堂因“生成”而精彩的最終目的。
第三篇
一、聯系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展開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不是一個單一的單方傳授知識的過程,它需要學生對所學知識要有反饋和創新。高中地理所講授的知識都是與人們生活,與大自然緊密相關的自然和人文現象。例如太陽直射點的運動這一抽象難懂的地理規律,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直接講解晦澀難懂的知識,僅在黑板上寫寫畫畫,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難以理解,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對地理知識的創新教學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可以將真實的生活案例融入到教學中來,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地理并不遙遠也不深奧,而是存在于和人類息息相關的事物之中。這樣的教學使得學生更樂于接受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知識,對地理學科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
二、創造課外社會活動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地理專業素養
傳統的教學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對書本的知識進行講解,而忽略了實踐化教學在創新地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課外活動具有:科學性、靈活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等特點。所以教師要適時地開展一些課外的地理活動,這不僅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只有在課外活動中,學生才能真正地放開自己進行創造活動。在教師講解完理論知識之后,適當的實踐教學對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書本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重要手段。例如組織學生到天文臺進行天文觀測,到野外和農業基地進行地質地貌的考察,對河流和生態保護區進行考察,觀察農作物的成長,到氣象臺進行氣象觀測等活動都是高中地理教師很好的選擇,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法。另外,為了確保學生對所參加的地理實踐活動真正有所收獲,教師還可以在開展實踐教學一段時間之后進行總結活動,讓學生對所參加的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并結合課本知識談談自己的收獲。
三、突出高中地理的學科特色,結合實例教學
地理學科具有空間性、地域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在教學中必須充分把握好這些特點。雖然高中地理是系統地理,主要講解的是一般性的概念,有許多是世界性、普遍性的規律,但也應該突出地理的空間性,揭示其空間規律。每一個區域的地理環境都是具有差異性的,因此教學中的每一個案例都應結合區域背景進行分析,例如同樣是溫帶季風氣候,在我國和在日本就有明顯的不同,我國的溫帶季風氣候大陸性更顯著,而日本的溫帶季風氣候則是海洋性更加顯著。另外,地理的綜合性也十分重要,我們在討論一個地區的氣候時,要綜合地形、盛行風、洋流等各方面考慮;人文地理方面要綜合資源、人口、政策、勞動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四、圍繞學生的現實生活創新教學設計
地理新課程認為,地理課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世界的有機構成。教育要回歸生活,要追求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統一,尤其倡導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實用性,并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能做到理論結合實際,創新教學模式。例如,在進行“常見天氣系統”教學設計時,教師可讓學生說說暑假期間對天氣最深的印象,天氣總體狀況。然后從學生所說的諸多內容中,提取“炎熱干燥”“偶有臺風”等現象特征,與學生一道分析它們的形成原因。通過讀圖、繪圖等方式分析氣旋、反氣旋的氣壓特征、氣流特征及其對天氣的影響,再舉例說明。并讓學生說出目前的天氣狀況與暑期比較,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這種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進而與學生一道學習鋒面的知識?梢杂美L圖、列表比較等方式分析、歸納知識。綜上所述,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基于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對高中地理課程的創新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并重新定位了教學的重點和教學內容,旨在增強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同時,這種創新型教學方式也有利于學生擺脫在初中時養成的依賴教師,依賴課本的習慣,使學生更能適應高中的學習模式。
【高中地理教學創新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學的創新手段的論文08-27
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創新論文09-18
婦產科護理教學創新的實踐與思考論文09-29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思考07-06
煤礦企業安全培訓管理的創新思考論文10-04
有關高中地理教學論文08-12
電視新聞采訪技巧創新思考論文07-16
反轉教學高中地理的論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