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初探論文
一、懸念刺激,引導學生探究心
喜歡看旅游類節(jié)目的人會注意到,主持人經常會指著一些物品問觀眾,“猜猜看,這是做什么用的?”這就是懸念。對于某種令觀眾感覺到奇怪的物品,主持人從一開始就暗示這個物品是有用的,卻又不告訴觀眾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從而使觀眾產生疑惑,在不經意間就對這個物品產生了興趣。按照法國劇作家貝克的解釋,懸念就是“興趣不斷向前沖、緊張和欲知后事如何迫切要求”。放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地制造懸念,使學生由“懸念”而產生興趣,在“迫切要求”知道事情的原委,即在想了解相關的地理知識的心理下,會使自己的思維緊緊跟隨教師的講解而抽絲剝繭,逐漸了解事情的真相而產生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是學生長時間的期待獲取相關知識的焦慮的必然結果。因而,教師有意地設置懸念,使學生在深思中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問題并在深思中不斷深化,對于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習一個新的國家或地區(qū)時,就可以設置一些這樣的懸念來啟迪思維、引發(fā)興趣。例如,學習“日本”一節(jié)時,我設計了“目前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是如何利用自己的地理條件”的問題,到學習“美國”一節(jié)時,我又設計了“與日本相比,美國的發(fā)展也得益于自己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這些條件又是什么”的問題。這些問題有機組合形成問題鏈,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習不難找到答案,求知欲不斷得到滿足,繼而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和求知欲。這就是懸念的力量。
二、多學科知識刺激,激發(fā)學生求知心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也不可能張嘴說話句句都是地理知識,但可以做到句句離不開地理知識。這要求地理教師博覽群書、豐富有關與地理知識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儲備,做到在不同的科目之間善于將與地理有關的知識從地理角度娓娓道來。例如,學習“美洲”時,不妨結合課本關于“新大陸”的句子,拓展資源講解一下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的重要條件:除了他具有堅定的意志和熟練的航海技術外,還因為他擁有淵博的地理知識,包括摸清了大西洋沿岸的海流、風向及氣候等,這是歷史中的地理;學習“草原氈鄉(xiāng)———內蒙古自治區(qū)”時,不妨欣賞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優(yōu)美名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是民歌中的地理;學習“長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時,可以讓學生找一些描寫長江的詩句,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這是唐詩中的地理;等等。教師將其他學科知識信手拈來,恰到好處的應用到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彌補教材文字簡潔、理性較強而帶來的枯燥性有余、趣味性不足的缺陷外,還能使學生既驚奇于教師知識的豐富又驚奇于地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緊密聯(lián)系,而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充分調動,加深和擴大地理知識的思維與學習,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效率。
三、游戲刺激,引發(fā)學生娛樂心
在游戲與玩耍中學習,既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理念也是初中生最為喜愛的學習方式之一。畢竟,初中生仍然還是孩子,而愛玩是幾乎所有孩子的天性。在地理教學中,適當運用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應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還可以使學生在參與和活動中,激發(fā)學生興奮而快樂的積極學習的情緒。例如,在學習完“了解地區(qū)”一章后的鞏固與復習中,我安排學生做“西亞一日游”的項目安排與介紹,要求學生分組自行設計旅游路線,自行推薦導游介紹沿途經過的海洋、海峽、海灣、運河、國家、港口和城市以及沿途風光等。雖然并不是真正的旅游,但學生導游繪聲繪色的描述卻使這樣的紙上旅游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既鞏固了知識又鍛煉了口語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傊,在地理教學過程中,以地理知識的學習為核心,以“刺激”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手段,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是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生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重要保障。
【學生地理學習興趣初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