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可持續性發展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
【摘要】文章通過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從深層次剖析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題目,提出了可持續性發展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新思路。【關鍵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可持續性發展
一、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現狀與人才培養困惑
電子商務作為網絡經濟的核心,發展異常迅速,已成為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為進步企業競爭力,各類企業都在積極推進電子商務應用。目前大約有40%傳統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涉及電子商務,需要大量通曉電子商務的專業人才。據調研機構IDC預計,到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的人才缺口將高達200萬。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教育部從2000年開始批準在全國13所高校試開電子商務專業,于2001年開始招生。截至2006年,全國已有近300所普通高校批準招收電子商務專業,在讀的電子商務專業的本?粕_數十萬人。
但題目是與教育界高漲的培養熱情相比,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卻遭遇了就業冷流: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遠遠低于全國70%畢業生就業率。一方面市場需要大量的電子商務人才,另一方面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率卻不高。筆者以為,假如不能扭轉這種局面,尋求一條可持續性發展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新思路,會造成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信心缺失而失往學科發展的推動力,未來中國電子商務人才梯隊將會出現斷檔的局面。
二、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低的原因分析
電子商務人才為社會所急需,但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低。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那么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到底出了哪些題目?
。ㄒ唬┡囵B方向模糊,定位不清,造成供需雙方對“電子商務”理解上有偏差
電子商務是一個既寬又廣的專業,假如沒有明確的方向,清楚的定位,這個專業的建設肯定是有題目的。很多培養機構不能清楚地界定其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將來的就業方向,多數培養機構提出了培養目標寬泛,以“萬能”為應用目標的電子商務人才,但這并不符合中國企業目前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專業、實用的需求。未能順利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中有16%是由于供需雙方對“電子商務”專業理解的偏差導致。8%的應屆畢業生表示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很難獲得口試機會,盡管他們在簡歷中都標明了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及學分成績,但經過開放式調查發現:目前,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招聘企業很少在招聘崗位上明確寫出“電子商務專員”這樣的職位。但事實上經過仔細分析,對于很多企業,包括信息調查、市場策劃、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網絡計算機技術、財務、行政等等在內的工作崗位都需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只不過這些企業沒有在崗位描述中列出“電子商務”四個字罷了。由于畢業生不了解電子商務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遠景,當他們沒有發現“電子商務”四個字時,便放棄投遞簡歷;即使投遞,也作為專業不對口的無奈之選。并不具備將所學專業、課程與以上某個崗位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突顯自己知識與上風。
。ǘ⿴熧Y嚴重缺乏,課程設置欠佳,教學內容滯后,實踐性教學欠缺,畢業生專業功底欠缺
電子商務專業一度成為熱門專業,一些學校在熱門專業的建設上,缺乏嚴格而科學的論證就盲目上馬,使學校做出一些追求熱門,急功近利的行為。各大中專院校在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存在嚴重的跟風現象,F有師資大多數從計算機、網絡、治理、營銷或其他專業調派,他們基本上都是通過自學或者其他的有關電子商務的研討會或培訓來獲得這些方面的知識,其知識儲備大多來自以往出版的一些電子商務書籍,不夠系統、不夠深進、不夠實用。在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很大,將現有的有關技術和商務方面的課程簡單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機結合的系統特性。在實踐環節現有高校電子商務教育的現狀是:教師以說為主,學生以聽為主。盡管這兩年很多高校都意識到這個題目,并推出了電子商務實驗室系統,供學生模擬練習。但內容相對滯后,缺乏實用性。另外一些學校通過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實習的場所,但聯系這樣的實習基地是比較困難的,對于學生來說,人數比較多,并且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對于企業來說,由于場地和治理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不愿意也不能夠解決這么多學生的實習題目。同時由于教師本身很少參與貿易企業的實際運作治理,案例來源、案例討論、創業指導、實習指導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由于師資嚴重缺乏,課程設置欠佳,教學內容滯后,實踐性教學欠缺,造成畢業生專業功底欠缺,畢業生缺乏有效學習和練習而專業功底欠缺,這樣的畢業生只能在人才市場上處于劣勢而被用人單位淘汰。
三、構建可持續性發展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樹立信心,明確電子商務人才需求狀況
中國目前仍處于電子商務應用的“低級階段”,盡管如此,在2006年7月17日舉辦的“2006中國電子商務高峰論壇”上,賽迪顧問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應用現狀及趨勢大型調查報告》中猜測,到2010年的時候,我國中小企業應用于電子商務方面的投進可以超過每年1000億的規模。易觀國際研究表明,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2007年第1季度總體市場規模達到10.20億元人民幣,2007年第1季度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規模86.9億元。以北京地區為例,據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先容,往年北京傳統企業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約為872億元,電子商務專業企業及第三方服務平臺企業交易規模近399億元。近5年來,北京市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幅達到30%以上。電子商務已經成為提升北京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固然我國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學校達到1000所,但同時,全國仍有65%的企業處于網絡營銷人才的饑渴狀態,在2007年3月份廈門的一場電子商務人才招聘會上,只能容納50家單位的場地吸引100多家單位前來報名。據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學院統計,目前僅北京、石家莊、南京、南寧、南昌、青島、長沙、西安等八地的企業,對于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情況就超過2萬人。一邊是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海水”,一邊是電子商務人才奇缺的“火焰”,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教育專家為此敲響警鐘:未來10年,國內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將達到200多萬。應該說,現在不是市場不需要電子商務人才的題目,而是電子商務人才如何適應社會人才市場需要的題目。從學校培養電子商務實戰型人才,把做傳統貿易的業務職員培養成網絡貿易高手,成為眾多國內企業的呼喚。 (二)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加強電子商務專業建設,以專業評估作基礎,專業細分求發展
電子商務是一門集經濟、治理、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法律等相關學科內容的交叉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固然現在教育部批準開設電子商務本科的學校達到了近300家,但是還沒有正式成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在2002年教育部委托西安交大為秘書單位成立了中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協作組,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李琪教授任組長。2003年協作組制訂了電子商務專業開設課程的指導意見,由于缺乏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權威性和強指導性,所以,這個指導意見的執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個學校的具體取舍。在這種缺乏整體同一部署、安排和要求的情況下,電子商務專業的發展方向、課程體系、教學計劃等的制訂就出現了錯綜復雜甚至混亂的狀況。這樣,難免會出現有些學校因各種原因(比如,對電子商務本身的發展缺乏熟悉、對電子商務教學沒有經驗、師資氣力缺乏等等。)為了應付開設此專業、盡快招生的要求倉促制訂(甚至廣泛抄襲)教學計劃,在很多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開始招生和教學。所以,筆者以為,教育部分應組織氣力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對現有的辦學條件重新評估,督促各辦學單位,從學校的專業建設進手,結合本校傳統上風學科,對電子商務專業圍繞特定行業對電子商務的需求設計專業方向,比如,物流電子商務、醫藥電子商務、媒體電子商務、汽車電子商務、地產電子商務等,并進一步按企業崗位招聘的原則把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規格進行專業化細分,如分為技術型人才(商務平臺設計、商務網站設計、美工設計);商務型人才(企業網絡營銷業務、網上國際貿易、新型網絡服務商的內容服務、電子商務支持系統的推廣、創業)和綜合治理類人才(如下圖)。
(三)普及電子商務理念,進步畢業生自身素質
大眾化的學校很難培養個性化的人才,而要彌補個性化或者說是特色的不足,需要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清楚定位和努力。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社會的背景下,學習能力是人才自我發展不斷適應社會需要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尤其對于正處于快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來說更重要。第一,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及電子商務愛好者應當建立職業感。這表現在:盡一切可能熟悉不同類型企業的傳統商務運作流程及特點,從中尋覓能夠與某些電子商務思想、電子商務技術結合的應用環節。第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及電子商務愛好者應當具備獨特性。應當形成自身的一個或多個上風。除了具備全面的電子商務知識和系統的電子商務思想,應該在軟件技術、網頁技術、市場營銷與國際貿易的知識及實踐、生產治理、供給鏈治理、客戶關系治理、項目治理、團隊領導等方面擁有特長。
學校培養電子商務實戰型人才,是時代賦予電子商務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歷史證實,任何一個專業的建立和發展,無不凝聚數代專家學者的不懈和努力。本文從電子商務人才培養中的題目做了一些思考,?茨軐﹂_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學校和正在學習電子商務的學生有一些幫助。
參考文獻
[1]馬濤.關于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中國治理信息化,2006,(10).
[2]杜亮.電商教育,學校該做點什么[J].電子商務世界,2006,(12)
【基于可持續性發展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高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03-21
關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03-21
我校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及發展設想03-02
基于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研究12-07
基于運營管理的沃爾瑪發展模式分析03-16
淺析關于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12-04
我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探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