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財務報告的發展回顧及其改進

        時間:2024-06-09 17:27:40 財務管理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財務報告的發展回顧及其改進

        著名的史學家邁克爾·查特菲爾德曾說過:"會計的是反映性的……會計主要是應一定時期的貿易需要而發展的,并與的發展密切相關。"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與技術奔騰發展的新,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作為立足、面向市場的一個重要的經濟信息系統,當然也要迎接并適應經濟和市場的變革而不斷改變自己的和表述形式,F在的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最初只是財務報表)原是經濟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才在傳統的會計與報表的基礎上形成的。在資本市場產生并成熟之后,財務報告對市場所起的財務信息傳遞,幫助投資人進行投資決策和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是很獨特的,也是不可替換的。但是,今天人類已跨進新經濟社會,財務報告在很多方面已經滯后于整個經濟環境的要求。因此,對其進行重大的改進及發展勢在必行。
          一、財務報告過往的發展與變化回顧
         。ㄒ唬┴攧請蟾嫔系陌l展與變化回顧
          1、關于計量。財務報表是以傳統會計的三個特征為支柱的。那就是:記錄按復式簿記系統;確認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計量采用本錢屬性。因此,人們把傳統的財務會計分別稱為復式簿記會計、權責發生制(即應計制)會計和歷史本錢會計。在財務會計的上述三個特征中,對會計信息特別是盈利信息最有作用的,是確認和計量。傳統財務報表受到的沖擊最早也是針對計量。所以,報表的使用者莫不關注計量。隨著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國出現的通貨膨脹以及90年代以后衍生工具的發展,在傳統的歷史本錢計量模式之外,先后創造了現行本錢、現行市價、可實現(清算)凈值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正如FASB(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所說:"當前,在財務報表中報告的各種項目,是用不同屬性來計量的。這要由項目的性質和計量屬性的相關性與可靠性來定。"因此,到為止,我們對財務報告中的計量可以看到下列變化:由早期以歷史本錢為主(甚至占完全統治地位)到幾種計量屬性同時并用,再到當前傾向于采用公允價值。這種種變化明顯地說明,計量屬性的采用決定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即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各種不同計量屬性所帶來的不同經濟后果及其的不同遠景。
          2、關于確認。早期財務報表的確認僅收進的決定和用度的分配。在股份企業出現以前,往往采用收付實現制來確認收進和用度。那時確認的唯一標準是看有無現金流進(收進)和流出(用度)。后來,由于出現委托和代理關系,為了正確反映和評估在某一期間的受托責任,就產生并廣泛運用了權責發生制。然而權責發生制仍然是針對收進的實現和用度的發生來說的。它提出了確認收進和確認用度的新標準。這個新標準不再是看有無現金收付,而是看權利與責任是否發生。為了實現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又形成了應計、遞延、分配和攤銷等四個特殊的會計程序。權責發生制使財務會計處理和報表的編制較前復雜,當然所獲得的收益數據也較前更為相關與可靠。人們主要關注收進和用度確認的另一解說是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左右,財務報表中的收益表被普遍認可為第一報表。財務報表使用者所共同關心的主要信息是一家公司的收益(盈利)。收益是怎樣決定的呢?從收益表的構成可以看到:通過收進與用度的配比,決定收益。這就是流行于當年的收進/用度觀。然而收益也還可以由凈資產(不包括業主權益的變動)的期末與期初的余額對比來求得。后一決定收益的稱為資產/負債觀,由于這可不依靠收進與用度而單獨對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直接進行確認。若根據資產/負債觀,權責發生制就不能構玉成部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基礎。于是FASB發展了會計確認的理論。在1984年12月發表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在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確認和計量"中第一次提出確認的完整定義,確認的四項基本標準(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與可靠性),并根據確認是"將某一項目作為報表要素正式記進或列進某一企業財務報表的過程"的定義,而把確認的過程分為"初始確認"、"后續確認"和"終止確認"三種類型。FASB第5號概念公告關于會計確認的見解如同它夸大現值技術的運用和大力提倡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一樣,為把各種創新經濟業務(典型的是衍生金融工具,可確認而尚未實現的有關收進項目等)在表內予以確認、計量或者在表外進行表露開辟了一條重要的新思路。由此可見,財務報告理論與實踐的這一發展,不是憑空而來。它們同樣是競爭技術與全球化等環境因素發生作用的結果。
          3、關于報告。早期的財務報表,是直接根據日常記錄所編成的。報表的內容就是表內的項目。項目只不過是會計科目的重新分類、匯總和排列。后來由于經濟業務日趨復雜,表內陳述的內容基本上屬于會計上的術語而不易為廣大投資人所理解。為了進步報表的易懂性和可使用性,于是增加了表外附注和附表,這一部分的出現,同證券監管機構(如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上市公司的報表提出補充的表露要求也是分不開的。固然表內和表外的區分,人們已習見為常,但多數人并不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區別和不同的作用。在這個上,FASB于1978年發表的第1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提供了一個非常明確而又富有創造性的見解:當前實務中的財務報表應當稱為財務報告;財務報告= 財務報表+其他財務報告。財務報表需要由注冊會計師審計,而其他財務報告則可以請企業以外的會計師或專家審閱,有的甚至可以既不審計,也不審閱。在講到財務報表和附注的關系時,FASB的第5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則反復夸大:在財務報表表內表述是確認;用附注(包括表內旁注,表外底注)、其他附表、其他報告手段進行表述,不是確認,而是表露。這樣,附注和其他財務報告表露的內容、形式和是否量化表述就獲得了更大的自由空間。
         。ǘ┴攧請蟾婕捌浞N類的與變化回顧
          財務報表和其他財務報告表內確認和表外表露兩種表述形式共同構成今天的財務報告,乃是財務報告經歷了60多年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歷程。再從報告和報告的種類看也產生了很多重要變化:
          第一,報表的種類不斷增加。
          早期的基本財務報表只有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兩種。20世紀60年代中期增加了財務狀況變動表,到1987年被現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財務準則公告》95),成為第三財務報表。1997年,美國又發表"報告財務業績"的第133號財務會計準則公告,提出: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為第四財務報表,(在此以前,英國已在ASB(《會計準則公報》的第3號財務報告準則中提出"全部已實現利得和損失表"作為第四報表)。
          第二,財務報告的和形式精益求精。
          1、從覆蓋面看,原先的財務報告只反映一個主體的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或現金流量的變化。后來,由于出現控股企業,控股企業除編制本身的財務報表外,還要編制覆蓋整個控股企業團體的合并財務報表。同時,一個企業由于規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對具有不同機遇和風險的地區和業務分部編制分部財務報告。合并報表和分部報告都能向投資人補充提供對決策更有用的信息。
          2、從時間間隔看,傳統的財務報告是一年報告一次,屬于年度報告。為了進步報告的及時性,后來,在年報之外,又陸續增加了半年報、季報、月報等統稱為"中期報告"的財務報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將來信息的報告將越來越快,時間間隔越來越短,現在實際上已開始在網上發布實時信息。
          3、從內容上看,第四報表較好彌補了傳統報表違反漏計損益原則的缺陷。長期以來,西方會計界對編制收益表都聲稱堅持"滿計損益觀"而不是建立在當期經營業績基礎上,但實際上對可賺得卻未實現的收進,往往繞過收益表,而把它們列示于資產負債表中的所有者權益部分。這種做法,實際上壓低了企業當期所確認的全部損益,違反了滿計損益的原則。第四財務報表即全面收益表,所報告的企業財務業績包括了所有已確認的損益(不論是否實現)。這種業績報告,才真正體現以滿計損益為基礎的收益表。
          二、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批評
          盡管企業的財務報告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在改進,并根據使用者日益增長的需要作了若干創新。但迄今為止,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局限性是很不滿足的。有人則對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擔憂,早在1975年,英國ASSC(會計準則籌劃委員會)發表的"公司報告"和1991年英國ICAEW(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和ICAC(國際會計合作委員會)聯合發表的"財務報告的未來模型",就先后相當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現行財務報告的缺點。1994年美國AICPA(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在"改進企業報告--面向報告用戶"中也指出了現行財務報告的不足。概括各家的看法,特別是針對新的要求,財務報告有待改進的方面主要是:
          第一,由于環境的加速變化,要求企業表露更多的、面向未來經營發展的關鍵性信息。但是,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在確認方面有苛刻的要求,對于計量,也主要限于貨幣量度。這樣就使很多能反映企業未來遠景、對使用者非常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財務報表甚至財務報告之外。這些信息大部分屬于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廣義無形資產,如一家企業的員工、客戶、知識基礎和該企業的聲譽。
          第二,由于交易、事項、情況要得到會計的確認,從而在財務報表內表述,有一個基本條件,那就是,它們必須是已經完成,至少是已經發生的。每一項符合確認要求的報表要素,在它們的定義中都明確規定屬于過往的交易、事項所帶來的結果。這樣,整個財務報表的信息--這是財務報告中的核心信息,必然面向過往,而不可能面向未來。
          第三,盡管各種計量屬性同時并存,實際上,在財務報告中,是本錢而不是價值反映著企業的經濟活動,可是使用者(特別是投資人)卻更關注企業價值的創造和增加。資本市場的股價漲落,反映的也是企業價值的變化。而現在,財務會計與財務報告無法直接計量和表現企業的價值,它們只能用盈利和現金流量兩個會計信息間接地作為替換變量。
          三、對現行財務報告的改進
          當前人們面臨的環境已經大大不同于以往。關于這一點,FASB在2001年關于"改進報告--對增進自愿表露洞察"這一報告中進行了描述。該報告了可能正在改變企業環境的關鍵作用氣力。從經濟因素上具有全球化、所有權分散、競爭、著眼于財富的創造、企業資產構成的變化等特點。與此同時,今天的財務報告使用者也會產生新的信息需求,主要是:
          1、應當突破傳統的財務報告模式,需要在財務報表之內對確認和計量方面有所創新,使之可確認更多的有用信息;
          2、應當提供不一定用貨幣量度,但卻非常有用的信息,為此要改進和擴大信息表露;
          3、整個財務報告在維持有用的信息的同時,要更多地表露猜測信息,特別是關系一個企業未來遠景的關鍵信息;
          4、本錢信息固然是可關與相關的,但企業價值的創造與變化的信息、可能更為有用。
          面對競爭、高新技術和全球化的三股氣力匯合的挑戰,適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筆者以為在對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加以改進時,一定要解決好繼續和發展的。要改進現行財務報告模式中與環境不相適宜的部分?偟膩碚f,對現行財務報告模式的改進應是一種揚棄;具體來看可以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1、改革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并不意味著對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沒有改變之前,構成財務報告核心的應還是財務報表,我們應該繼續現行財務報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即它們必須符合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與可靠性等四項標準。并將它列為財務報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議將這三張報表所表露的會計信息,分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兩個部分。對于核心會計信息,應該更加留意其計量的可靠性;而對于非核心的會計信息,則可以相對地采取可靠性不如歷史本錢的計量屬性,如公允價值等。尤其應該留意在財務報表中表露能夠表明投資報酬、財務彈性和變現能力的會計信息。在條件答應的情況下,可以鑒戒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的做法,在損益表的下端附加表露全部已確認的利得和損失。
          2、對財務報告中可采用的計量屬性不以貨幣量度為限,并進行廣***釋。這一點,實在并未動搖財務會計的基本假設--以貨幣為計量基礎的假設。由于貨幣仍然是財務報告特別是其中的財務報表的基本量度。只是,應當同意,甚至應當鼓勵同時使用其他量度,作為貨幣量度的補充。任何事物都是質與量的同一,總有可以量化的屬性。題目僅在于量化的精確程度有所不同。企業具有如此復雜的經濟活動,會計在計量題目上若不跳出貨幣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難在確認和表露上有所前進。
          3、要充分發揮表露在財務報告中的作用。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應留意表露各種表外融資方式的特征和風險。在財務報表的補充資料之中,表露企業物價變動的會計信息;另外,可以適當表露采用"區間"或"范圍"估計數目報表項目的有關信息,借以消除報表項目貌似確定而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產生的誤導。
          4、在其他財務報告中,著重表露企業經營活動的主要特征、經營活動重大的不確定性--存在的明顯風險和報酬機會、企業的相對競爭上風和關于企業"軟資產"(如人力資源)以及評估的商譽的信息,并盡可能表露關于競爭對手或同行業其余相關企業的信息。
          5、盡可能及時提供財務報告和會計信息,必要時可以縮短財務報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財務報告或適當發表臨時財務報告,簡化年度財務報告等。
          6、對操縱衍生工具的企業,應該單獨予以表露并進行核算。
          7、若存在著多個企業分部,應盡量按照行業分部或地區分部編制或提供分部報告。
          8、鼓勵企業進行適當的自愿表露,包括表露一些有一定依據的猜測性、前瞻性會計信息和治理當局的意圖等。
          9、鼓勵表露關于履行責任和關于企業增值的信息,并根據具體條件酌情采用在財務報表附注中進行敘述性表露、在現有財務報表中添加某些項目或單獨表露如社會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10、要盡量留意"效益>本錢"這個普遍的約束條件,在信息表露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在保護貿易秘密和提供及時、有用的信息之間進行權衡,要盡量避免會計信息表露過載現象。要根據會計環境、會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變化,兼顧財務會計的固有特征,并作適當的調整。
          
          
         。
          1. 葛家澍,"縱論財務報表模式的改進",《財會月刊》1998 年6月。
          2. 勞倫斯.A.溫巴奇,"九十年代的財務報告:勢在必改", 《會計》1997年8月。
          3. 查特菲爾德:《會計思想史 》貿易出版社,1989;

        【財務報告的發展回顧及其改進】相關文章:

        淺議我國財務報告發展趨勢及改進03-22

        EVA:回顧、發展和展望03-21

        試論現行財務報告的改進03-23

        現代企業財務報告中的矛盾運動及其發展趨勢02-28

        全面報酬體系模型的改進及其啟示03-24

        加進WTO后我國財務報告的改進03-21

        加入WTO后我國財務報告的改進03-21

        現行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03-18

        淺論招貼的發展及其現狀11-1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