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析“社會主義資本"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的分歧與不同的實踐
[論文關鍵詞]“社會主義資本”;“人力資本”;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
[論文摘要]“社會主義資本”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在如何對待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的問題上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在價值度量和理論淵源方面也有不同的認識!吧鐣髁x資本”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著截然不同的實踐效果。
一、“社會主義資本”理論的主要觀點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資本與勞動的對立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發生了質的變化!吧鐣髁x資本”已不再反映劇烈沖突的階級斗爭性質,資本與勞動之間的矛盾轉化為非對抗性的矛盾。這時的資本與勞動既有矛盾、對立的一面,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一面。資本與勞動的統一性成為我國勞資合作的社會基礎。
“社會主義資本”積累的目的和結果不是貧富兩極分化,而是創造財富,共同富裕。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積累的結果是兩極分化,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另一極是貧窮的積累;“社會主義資本”積累的目的則是為了使社會財富迅速增長,以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需要,并實現全體勞動者的共同富裕。在“社會主義資本”理論的總體制約下,“貧富分化”、“制度變質”等傾向可以由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和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予以及時遏制。
在社會主義制度條件下,理論界對“社會主義資本”理論的研究堅持了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和觀點,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以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實現形式,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為研究目的,努力實現特定歷史條件下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
二、“人力資本”理論的主要觀點
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學中研究“人力資本”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奧多.W.舒爾茨、雅各布·明塞爾、加里·貝克爾、保羅·羅默、羅伯特·盧卡斯等。他們主要以人的才能生成與發展過程及其對經濟運行的影響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改革開放后國內許多學者吸收了這些研究成果。盡管“人力資本”理論的支持者們對這一理論本身在某些問題的認識上存在很多分歧,但在一些重大問題的理解上是一致的,并且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發生了嚴重的沖突。
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體現在勞動者身上,指凝聚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生產增長的諸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它通過對普通勞動者的教育、培訓等所帶來的勞動者質量的提高表現出來!叭肆Y本”目前比較流行的定義有兩個:《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的定義為:“作為現在和未來的產出與收入流的源泉,資本是一個具有價值的存量。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產知識的存量!彼_繆爾森和諾德豪斯合著的《經濟學》則認為:“人力資本這一概念指的是,人們在其接受教育和培訓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有用的和有價值的技術和知識。
國內學術界對人力資本的涵義進行了多個角度的闡述。周坤認為:人力資本存在初級和高級兩個層次及存量和增量兩個變化階段,初級人力資本是指健康人的體力、經驗、生產知識和技術;高級人力資本是指人的天賦、才能和被挖掘出來的潛能的集中體現,也就是智慧。人力資本的存量是指人在勞動市場交易時體能和知識技能的總和,增量是指人在生產過程中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及接受培訓和自我學習、研究、實驗而新獲得的技能和智慧。丁棟虹則從生產力形態角度,將人力資本分為異質型和同質型人力資本,前者是指在特定歷史階段中具有邊際報酬遞增生產力形態的人力資本,后者是指在特定歷史階段中具有邊際報酬遞減生產力形態的人力資本。李忠民從知識、技術和信息的商品化人手,認為人力資本是指凝結在人體內,能夠物化于商品或服務,增加商品或服務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價值。馮子標等提出,“所謂人力資本,就是指在知識、技術、信息同勞動力分離,成為獨立的商品參加市場交換,且這種交易在市場交換中占主導地位的條件下,由投資而形成的高級勞動力”。綜合上述觀點,他們對人力資本的認識有以下共識:
“人力資本”研究者在“人力資本”研究對象的確定上基本是一致的。多數人把研究對象確定為人力資本生成與發展過程及其對經濟運行的影響,并且在“資本”這一概念的泛化上所采取的做法是一致的。所有的西方經濟學的教科書都在重復“資本就是能帶來利潤的一個物”這樣的道理。多數人主張“資本”不僅包括體現在各種實際生產資料中的物質資本,也應該包括非物質資本,這種資本體現在貨幣上就出現了“金融資本”,而體現在管理者和勞動者的質量和數量上,就形成了“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的多寡對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質量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人力資本投資與國民收人成正比,比物質投資增長速度快。這是后現代社會或知識經濟條件下經濟學研究的核心理論問題。
“人力資本”的再生產是一種投資,而不應看做消費。這種投資的經濟效益遠大于物質投資的經濟效益。教育是提升人力資本的主要手段。
除上述共同的看法外,國內一些學者對“人力資本”的研究走出了一條比西方經濟學更遠的路子。其代表性的觀點有:周其仁提出,第一,人力資本天然屬于個人;第二,人力資本的產權權利一旦受損,其資產可以立刻貶值或蕩然無存;第三,人力資本總是自發地尋求實現自我的市場。魏杰認為,人力資本需要三種激勵:產權激勵,人力資本的地位激勵,企業文化激勵。
[1][2][3]下一頁
【論析“社會主義資本"理論和“人力資本”理論的分歧與不同的實踐】相關文章:
淺析含意本體論的理論建構05-02
矛盾修辭理論的解釋和探討05-30
淺談教務管理團隊積分制的理論與實踐06-04
論析技術社會消費的文化批判和重塑05-28
我國居民人力資本投資行為比較分析05-11
淺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旅游管理論文04-18
傳統教學論與現代教學論的哲學分歧論文05-19
彈性生產、全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改革05-31
不動產制度與物權法的理論和立法構造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