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課會發言稿范文(通用5篇)
現如今,發言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發言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如何寫一份恰當的發言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評課會發言稿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評課會發言稿1
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聽了塔耳小學焦宗琛老師的科學課《找拱形》,通過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感觸頗多,受益匪淺,下面,就《找拱形》這節課,我作膚淺的點評,希望能起到共同學習、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學科學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手段,是以從培養學生科學習慣出發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焦宗琛老師根據小學科學課標要求,設計并執教了六年級科學《找拱形》。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創新,較好地實現了小學科學課程的培養目標。
《找拱形》是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第四課內容。在第三課“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通過實驗研究認識拱形受力的特點。本課則把對拱形的認識范圍擴展到圓頂形、球形、多樣的弧形,試圖引導學生在經歷“解釋圓頂形、球形承受壓力特點”、“推理塑料飲料瓶形狀設計中的科學道理”、“尋找生物體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動中用已有知識解讀物體的形狀與結構,對弧形結構的物體作出合理的解釋,發展學生的聯想和邏輯推理能力。
本節課優點很多,有以下三點特別值得借鑒:
一、教師的“引”,讓思維點燃。
疑問是激起學生進行思維的原始動力。焦老師在導入時,通過提問,問:我們身邊見過哪些拱形?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著手,認識拱形。師又追問:為什么在橋的設計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優勢呢?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維的動力,為本節課確立了探究的主題。
我們強調在讓學生“動手”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動腦”,最終內化成一種固有的知識和技能。在老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猜測后,讓學生想辦法,從球形入手,并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乒乓球半球做實驗,讓學生親自體驗球形結構抗壓能力的大小。一次次的往球形結構上增添的重壓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探究的熱潮,掀起本次課的高潮。后面對于塑料瓶瓶身結構抗壓的結構研究,用各種問題作為引導,同樣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科學表述,讓思維開花。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通過語言表述出來的。準確科學的語言表述才能體現出學生的思維發展。焦老師在課上十分注重學生對語言的表述。如讓學說生活中什么地球見到過球形、拱形結構,塑料瓶身使用到的關于拱形的什么特點等等,這些不是一次課能積累出來的科學素養,而是在平時科學教學中日積月累的。
三、教學組織秩序嚴禁,教學層次分明,層層深入,恰到好處。
本節課,焦老師從找拱形——索身邊拱形結構的特點、優勢——用實驗證明拱形的承壓特點——分析拱形承壓原因——總結拱形的優勢,見識拱形建筑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解釋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點,一步步深入到學生資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學知識,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證意識。
焦老師的課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說建議,有以下兩點,僅作參考:
1.實驗器材的選擇,與材料有關:焦老師選擇用乒乓球的半球作為球形結構的探索材料,很好用,這里涉及到關于器材材料的問題,有同學會想到,如果是雞蛋殼的半殼,恐怕就不能承受兩堆作業的重量了。
2.課的延伸拓展處: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點。為了讓學生能更清晰、進一步加深對拱形在生活中應用的優勢,可以讓學生提前帶一個塑料瓶到課堂上,每個人就能更明了。
綜上所述,整堂課,學生積極性較高,參與面較大,動手動腦,細心觀察,樂于探究,教師深度參與,及時鼓勵,全程評價,教學效果較好。充分體現了典型的科學探究課的課型特點。即: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傊,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一節課,對于科學課的學習、研究很有幫助,不僅開拓了學生的大腦,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樣深化了我的科學素養、科學研究的態度。
評課會發言稿2
首先,我要說《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很難上。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如果只是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很容易,只需要1分鐘,而要把1分鐘就能學會的內容上滿一節課,就很難。難就難在探究過程的教學,學生思維的碰撞,轉化思想的滲透。
本節課,王爽老師是在教研集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精心設計的一節課,與課前的說課環節相吻合?v觀王爽老師這節課,基本功扎實,環節清晰、流暢;課堂真實,預設與生成均有很好地體現;內容充實,環環相扣。從問題的提出到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鄰邊相乘還是底乘高呢?制造認知沖突),然后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梢哉f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探究課。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一、抓住數學靈魂,轉化思想貫穿始終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作為這節課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轉化思想才是它的本質所在。王爽老師恰恰將轉化思想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貫穿整堂課。更難能可貴的是使學生頭腦中一直縈繞著這樣一個想法:在不能直接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的時候,能不能把它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從而計算出它的面積。這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還為后續的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公式做了鋪墊。王爽老師在滲透轉化思想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方格,感知轉化。
2、剪、拼操作,運用轉化。
3、公式推導,還原轉化。
4、實踐應用,拓展轉化。在比較三條小路哪條面積大時,引導學生觀察,并應用轉化,把三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為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轉化思想進一步得到延伸。
二、合作學習層層深入
作為本節課的主體部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而小組學習的三個問題也層層深入:
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目標明確,化未知為已知)
2、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長方形的長,高等于長方形的寬。)
3、你得出什么結論?(學生很自然地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習題設計由淺入深。
本節課在習題的選取上很有代表性。第1題是根據公式求面積。(公式的應用)。第2題是已知面積和高,求底。(公式的拓展)第3題是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是深層次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本質)。第4題則是通過比較三條形狀不同的小路面積,使學生發現這些不規則的圖形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一步滲透轉化思想,從而回歸本課的主題。用三個詞來概括就是精心、精煉、精彩。
既然是一節探究課,就要把大量的時間都交給學生,難免會在探究過程中出現偏差,從而影響探究活動。
首先,就本課而言,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動手多于動腦,顯然是對探究的目標不是很明確,建議在探究之前對三個小問題加以強調,必要時組長可以在組內引領,3個問題一個個地完成,達到公式推導這一探究任務。
其次,數方格這一環節,王爽老師是教給了學生數方格的方法,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顯然是不想讓學生過早地接觸轉化,以免在探究過程中缺少內容。但從實際數方格的效果來看,很多學生很快就說出了答案,可見他們大多并不是按照半格半格數的方法,而是進行了平移。這說明學生的思想是不應該束縛的,同時也是不能束縛的。這是本節課學生第一次有機會嘗試體驗轉化的思想,應該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為后面的公式推導奠定基礎。
些許遺憾,但瑕不掩瑜,因為王爽老師很好地展示了一節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奠基課,也是小學數學滲透轉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一節課,意義深遠,而在教學中自始至終滲透轉化思想并引導學生能應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方面,王爽老師做到了。我相信在接下來探究三角形面積公式這節課,王爽老師會上得更精彩。
評課會發言稿3
今天,我參加了區教研室組織的語文教研組長論壇。本次論壇在首南一小舉行,是對上一階段教研組實績考核的延續。由于今年才接手語文教研組工作,而論壇的內容又是09、10學年的教研組開展情況和成績匯報。所以昨天下班從學校搬來了厚厚一大疊資料、檔案,準備論壇發言稿,制作ppt幻燈片,一直弄到凌晨1點才睡覺。
我們茅山小學語文教研組一直以教學質量為生命線,堅持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為根本任務,教育教學成績穩中有升。現將近兩年我們教研組開展的工作分四大塊簡單地向大家介紹一下:
一、加強業務學習,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1、為教師搭建學習的平臺,積極學習新課程。
我們教研組切實認真組織教師開展了校本培訓工作,20**學年的第一學期我們組織了教師一起學習薛法根老師的《“有效課堂”的有限思考》,又認真學習了沈大安的《淺說略讀課文教學》。第二學期在教導處的組織下,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特級教師錢正權的《跟年輕朋友聊“聽課”》,研究了蔡林森“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還組織研究了由鮑丹丹老師執教的、薛法根老師點評的課堂實錄《我為你驕傲》。
20**學年的第一學期我們學習了王崧舟老師的《古詩教學的價值取向和實踐智慧》,并且針對作文教學難的問題,組織全體語文教師共同學習20**年11月出版的《小學語文教師》里的《教好“教材里的作文”》。第二學期集中學習了薛法根《低年級閱讀教學怎么教?》,并且探討了《如何確定適當的教學目標》。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每位教師都認真地做好記錄,相信這樣不斷地學習肯定能提高我們的認識,并積極投入教學實踐當中。
2、積極鼓勵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學習,不斷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本著“多學、常思考”的宗旨,近兩年來我們教研組語文老師積極參加區里組織的學科培訓,主要是聽課、評課、講座等。我們還積極參加區教研室、進修學校組織教師到市外進行學習和聽課活動,選派優秀教師參加省、市、區級“領雁工程”培訓。在學校領導的重視和安排下,四位老師分別在海曙小學和華泰小學脫產培訓6周時間。在這6周的時間里,他們在名校聽課、上課、參加教研組活動、感受名校濃濃的教研氣息。相信通過學習,定能給我們補充新鮮的血液。
二、重視校內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ㄒ唬┘w學習,深入了解教材。
每學期我們都會進行集體性的學習活動。集體性學習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引發我們自身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也可以給與其他的老師以思考。我們教研組的理念是一人優秀只能代表個體,整體上去了,那我們的教學質量就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ǘ﹫F結協作,不斷進取,開展教研教改公開課。
1、20**學年我們教研組共進行了八次這樣的活動。
(1)第一學期除了學校安排的一般性教研組活動之外,我們還對文言文教學和略讀教學進行了重點的研討和學習。教研活動的形式是“集體備課———課堂實踐————集體修改————再次實踐”。我們有幸請來了華茂外國語學校的鄭小強老師給我們的老師進行上課、聽課指導。這次教研活動我們吳樂燕老師上了公開課:《伯牙絕弦》,這也是我們這學期所要研討的重點課文。課后,鄭小強老師對這節課進行了點評,并對如何理解教材,怎樣把握教學目標作了具體的分析。
(2)第二學期我們有幸請來了區教研員方老師和趙老師來校指導,通過課堂教學展示,讓兩位教研員從我們日常的課堂教育教學中找出我們的不足之處,以此對癥下藥,給我們今后的課堂教學帶來一劑良方,兩位老師柳靜君老師和吳樂燕老師分別上了兩堂公開課:《荷葉圓圓》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再次與華茂外國語學校的鄭小強老師一起探討了文言文課文的教學策略與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0**學年我們進行了8次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1)第一學期10月份與海曙小學的聯誼活動,海曙小學的姚桂琴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長城》,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學校的吳樂燕老師執教的《桂花雨》,教學過程由扶到放,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2)11月份與華泰小學的聯誼活動,華泰小學的徐福丹老師執教的《普羅米修斯》,朗讀指導和寫法的滲入把握得非常有度;我們學校柳靜君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頤和園》,受到了同來聽課的華泰小學老師的肯定。
。3)第二學期4月進行了三次公開課的教研活動,第一次是柳靜君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數星星的孩子》。評課活動中,老師們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教師如何開展有效的識字教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第二次是兩位外出學習的老師回校上公開匯報課。一位是到海曙小學學習的朱小妹老師,她上了《畫家和牧童》;另一位是到華泰小學學習的陳海峰老師,她上了《觸摸春天》。從她們的課堂展示中,我們感受到了名校的課堂教學風采,也感受到了兩位老師通過學習,自身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第三次是與海曙小學的老師進行教學聯誼活動。我們學校的柳靜君老師執教的《數星星的孩子》,受到海小老師的一致好評;海小的李翔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節《三個兒子》。讓我們再一次的感受到海曙小學良好的課堂教學過程,體會到我們的孩子們的潛力是也是無窮的,只要你關于開發。
(4)5月份與華泰小學進行了“同課異構”活動。華泰小學的鐘媛媛老師和我們學校的徐燕萍老師共同上了《紀昌學射》這篇課文。兩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讓我們既看到了不同的教學設計所帶來的不同的效果,也意識到了我們與華泰小學的理念差距。在課后的評課活動中,大家都感覺到受益匪淺。
。5)6月份,我們學校的柳靜君老師參加了鎮教輔室組織的“新生代”教師選拔活動。雖然最后只進了復賽而沒有得到參加區里的比賽的機會,但我們從這次準備中看到了差距,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而是整個語文教研組的差距。
通過這些公開課,展現了我們在課改過程中的點點進步。也感到了自身的不足,相應的也就增加了見識,提高了認識水平,這也給我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改進和提高。
。ㄈ┓e極組織集體備課,共同探討一起成長。
近兩年我們組織了十幾次集體備課,在活動中,大家都能積極地參與,發表各自的觀點,有些教師還制作了PPT,并對課的設計提出了大膽而富有創新的想法,結合課件的形式一起出現,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通過集體備課確實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空間,大家積極參與、共同探討,發揮了集體的智慧?梢哉f,集體備課已經成了我們教研組固定的教研活動了,因為這里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臺。
三、積極開展好語文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兩學年我們教研組積極組織了一到六年級的語文競賽,讓孩子在競賽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學!霸滤]稿”制度大大地增加了學生參加作文比賽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寫作能力,為學校校報《小星星報》和?蹲显朴ⅰ诽峁┝顺渥愕牧曌鲾盗。低年級講故事比賽、拼音過關比賽,中高年級古詩詞競賽、現場作文比賽,豐富了學生學習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語文教師積極輔導學生寫作,并到各級各類報刊雜志上投稿。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征文比賽,也獲得了一些成績。如孫惠妹、姜錦錦同學分別獲得了《我是90后》征文比賽全國級二等獎和優秀獎,兩位指導老師朱維潔老師和吳樂燕老師還被評為“優秀指導老師”。朱小妹老師指導的學生在“我和你”征文比賽中獲得鼓勵獎。相信這樣的競賽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競爭意識,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
四、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鼓勵參加區里的比賽。
在這兩學年里我們學校師徒結對工作做得比較好。師徒結對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聯結在師徒之間,使我們在有意無意之中增加了交流和相互學習的機會,從而得到提高。
我們教研組鼓勵老師積極參加區里組織的比賽。但是鼓勵是鼓勵,但老師們的興趣總鼓動不起來,也許是自覺能力不夠,也許是對教育科研這方面的積極性不高。近兩年來,少有論文、課題、學科競賽在各級比賽中獲獎。全校好像只有陳波老師一人有興趣去寫寫論文,發表于各級刊物上,這方面也是我們學校教研組最薄弱的一點。
通過傾聽各個學校的教研組簡介,我真的是羨慕忌妒。但絕對沒有恨,只有心中感慨萬千。但我想差距不是問題,地域不是距離,雖然茅山小學地處鄞州區的邊緣地區,但我相信,我們沒有一位語文老師愿意自己的學校、自己的語文教研組被“邊緣化”的。爭取進步將會成為我們工作上的目標,前進中的動力。我們茅山小學全體語文老師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相信在區教研室的幫助下,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茅山小學語文教研組的路一定會走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踏實!謝謝!
評課會發言稿4
首先感謝韋老師和黃老師兩位老師呈現給我們這么精彩的兩屆語文課。二位老師選同一年級同一單元的兩篇不同課文,展示了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風格。
先說黃老師的這節德國篇——《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黃老師在這四十分鐘里展現了很多亮點。如前面幾位老師評的,教學環節緊湊、學習氣氛輕松活躍。我想說的是品詞和德育的兩個亮點。在品詞學句“花團錦簇”“姹紫嫣紅”這一環節時,黃老師先給學生找出描寫奇麗景色的句子,接著投影出示句子,并用鮮艷的顏色標出“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給學生讀句子再解釋詞語意思,然后展現12張鮮花美圖,緊接著質疑,還能用哪些詞語形容這些鮮花?學生紛紛發言,黃老師收集了學生提到的6個詞語,分成ABC三組,再給學生換到課文“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位置讀句子。我覺得這樣品詞很好,但是又覺得好像這樣結束還缺點什么。如果再追問,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描寫好在哪?使學生區別同義詞近義詞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選擇,體會語文用詞的美與準確性,是不是更好?
第二亮點是課文的情感升華部分,黃老師也做得很好。他從課文最后一段內容填空開始,引出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是人的心靈美。再給學生合作交流,我們身邊或生活中哪些事情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最后布置作業續寫“花的夢”或者“思鄉的夢”。不知道是不是快到下課時間的原因,學生好像還有些困惑。我認為這一環節可以結合我們當前創建精神文明的大背景引導學生,“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是一種奉獻精神。奉獻出自己的花,就能欣賞到許多別人的花;有了奉獻就有回報,得到回報后學會感恩,這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種的花,人人種花給別人看,那么我們將看到怎么樣的花?這就是“花的夢”。如果我們全社會都講奉獻,人人會感恩,那么我們的國家將是怎么樣?這是“思鄉夢”——“我的中國夢”。
再說韋老師的意大利篇——《威尼斯的小艇》,也有很多亮點。韋老師看似簡單的幾張填空題幻燈片,體現了韋老師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要求。三張填空題由易到難設計。學生只有讀會課文,讀懂課文,才能完成練習。在第一張練習,韋老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主要交通工具”定義威尼斯的小艇。第二張練習概括小艇特點,“把小艇比作,寫出了小艇的特點”,引導學生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事物,第三張練習“在時候,小艇能夠。”是用排比的句式說小艇的作用。由易到難的練習設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扶到放地引導體現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法。如果再設計一題仿寫的擴展練習,是不是更好呢?
最后說一點這兩節課的不足之處。語文課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練習,兩位老師在“聽說讀”的練習很到位,就是少了“寫”。兩節課里,學生幾乎不用動筆寫字。今天,我們的語文教學,能說會寫才是硬道理。
評課會發言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身為青年教師在這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想和教學體會,我感到十分的榮幸,也覺得非常緊張。由于自己自身能力和經驗認識所限這些感想可能會很膚淺甚至很幼稚,還希望老師們能對不當之處望給予批評指正。常常聽到人們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雕塑家”、“手執金鑰匙的人”等閃光的詞句來形容和贊譽教師,從小向往教師那超然物外的氣度與對講臺的深情向往,我也走上了三尺講臺,想同學生一起找到那把“金鑰匙”。
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天起,我便被校園里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深深的包圍著,在“立德、博學、健身、務實”這一精神的感召下,促使我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特別是學校刮起教改風暴,給了我們年輕教師更大的施展空間。在此,我僅代表年輕的教師感謝各位領導、老師給予了我們無私的關愛和幫助,在向老教師學習的同時,取長補短,整合教育教學技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塑造自己的教學特色。
回顧短短幾年的教學生活,特別是教改以來的教學,我的感受匯成一句話,就是——因勢利導,百川入海。
每個學生從進入小學開始,如果是一眼清泉,那么,到了我們這里就形成了一條條小溪,俗話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作為教改的要求,更需要我們將一條條小溪變成一股股支流,那么在我看來,讀懂這一條條小溪,就成為了教學的第一步。
解讀學生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關注學生,尊重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下,從尊重和關愛學生著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經常去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時時處處想著他們,關心他們,多走近他們聽聽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多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談心與交流,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才能因勢利導,將他們有機的結合起來,更能了解每個小組的秉性,從而為高效的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
2、既注重個性,又注重整體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當他們形成教學小組后,如江河匯聚,總有泥沙翻騰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又會澄清下來。在初期,我既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又注重整體的維護。在磨合期,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只關注,不插手。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去引導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小組,用一段時間完成了從解讀學生到解讀小組,進一步解讀了整個班級。為我下一步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了解“水勢”的基礎上,引導就很重要了,我主要做了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
1、做好備課與課后反思
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時間很少,所以備課與反思是做好引導的兩個法寶,備課是了解學生的成果,而反思是上課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從而更好的提升10分鐘的效率,使自己的引導更有針對性,方向更準。這樣備課——上課——反思——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充實提高。
2、重視作業的批改
由于課堂上老師講述的減少,作業作為老師和學生交流的途徑尤為重要。作業是學生動態的晴雨表,有時在作業本上寫上一兩句表揚或鼓勵的話,看似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
3、上課要充滿激情。
泰戈爾說,“激情,是鼓滿船帆的風,沒有風,帆船就不能航行”。教師只有充滿激情,學生才會被感染。學生才會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真的得到了老師的認同,達到了師生共鳴的效果。學生在一種興奮愉悅且富有成就感的狀態下接受知識,知識的火種才會被點燃。
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我更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作為年輕教師集思廣益,及時向周圍的教師探討學習,可以使我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我們形成引導的合力,從而享受水能載舟的樂趣,直掛云帆,百川入海。
我的發言到此完畢,感謝大家的聆聽!
【評課會發言稿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優質課評課意見11-06
聽課評課學習總結12-23
學校聽評課評語08-12
語文聽課評課學習總結07-24
小學聽評課活動方案08-16
初中英語聽說課評課稿11-20
高中英語寫作課評課稿11-20
語文聽課評課學習總結范文精選-學習總結01-01
英語聽說議評課活動主持詞范文08-28
高三班會課發言稿(通用7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