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學習動力的方法
《雙城記》中的名言經常被人們引用來描述自己生活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钡拇_,我們所處的時代,在我們的心靈留下了價值模糊的印記,濫觴的感動與無知的冷漠都會讓我們逐漸變得麻木。我們因此有理由也有權利去懷疑:我們學習有什么用?既然“拼爹勝過拼知識”、“缺少誠信的投機主義者并不乏‘成功’的例舉”、“財富與知識并不是成正比的”、“讀書不就是為了工作嗎?我不讀書照樣也有工作,讀了書也未必能有好工作”、“我的青春我作主”、“熱鬧與榮耀是他們(優等生)的事,我什么也沒有”……那么,我現在如此努力地學習,有何用?
在我們未曾厘清這個問題的答案與邏輯前,我們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懷疑讀書的動因!秳顚W篇》(宋真宗賦)中最著名的兩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常常被人們拿來鼓勵讀書。但毫無疑問,“可以”和“為了”是兩種不同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功利讀書論”只是論證讀書目的與動因的一種答案。筆者以為,讀書的目的或者說動力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增強謀生的能力而讀書
讀書不必完全諱言“功利”,讀書可以增強我們的謀生能力,使我們的經濟生活相對充裕,使社會的物質文明更加繁榮。我們不能把讀書說成是很超然、很脫俗的事,(教學論文 )這只會給人以言不由衷、故作清高之感。我們也不能因為他人家族資本的傳承而獲得更大的財富以及某些投機主義者的“成功”而為自己的敷衍甚至否定讀書找尋借口。在獲取財富方面,堅守人生的底線與對他人財富的客觀評價是我們誠實地過好自己平凡而充實一生的基本前提。相比較而言,在同等條件下,知識的獲取與財富的增值是成正相關的,知識能夠開拓視野,增長智慧,也許我們現在并不知道知識的實際用處,但“書到用時方恨少”卻一直是至理名言。
常常有感于我國科學技術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功利主義的遺毒。當我們學習時,哪怕只是出于單純的興趣與愛好,而暫時不去問為什么,這也構成了學習非常充足的動力——這種不問為什么的學習,恰恰能夠在不久的將來解釋許多個自然與社會領域的“為什么”——科學的進步常常是以對功利的對立姿態而出現的。況且,這些擁有對自然與社會某些疑問解釋權的人從來沒有因為其專業的研究而使自己陷入困頓的生活之中。
二、為避免成為孤獨、浮躁、貪婪的人而讀書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所謂情商,就是和別人交流的能力、將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別人信任的能力。情商的養成需要三個最基本層次的鍛煉,它并不一定就不能存在于當前被質疑的教育體制之中:用一個班級甚至一個小組來學會培養友情與團隊精神,用我們的值日班長制度來培養自己的表達與溝通能力,用大學的四年去培養實踐的能力。許多人生道路上最基本的技能在學校中已經有機會得到鍛煉,盡管我們并不知曉這些基本技能對未來的意義,甚至偶爾還會得出浪費學習時間的荒謬結論。
浮躁與貪婪,這兩種負面的人生態度,在年輕的學生身上一次又一次出現了。因為不誠信的人也能迅速致富,我們又不幸地將他們當成了效仿的偶像。每個了不起的大師都是經過差不多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才最終成功的。莫扎特大約練習了一萬個小時才成為杰出的音樂家,比爾蓋茨大約練習了一萬個小時編程才取得成功。年輕的浮躁的確會傷害我們最寶貴的、一去不復返的青春。僥幸的成功可能是短暫的;就算不是短暫的,也是不值得的。
三、為追求某種學問和境界而讀書
做學問其實沒有什么實際的功用,但它卻是人類最美好的東西。這個時代,真實的學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奢侈品了,而且正朝著某種極限發展。文化革命浩劫的時候,馬一浮、陳寅恪、老舍、季羨林、沈從文、顧準……都堅持了學問上的追求與知識的良心,他們從學問的追求中獲得了生活的幸福。與為增強謀生能力而讀書并過好普通人生活不同,追求學問屬于人類社會中的高尚群體!安灰獡踝∥业年柟狻,第歐根尼面對顯赫的亞歷山大,深思如故。
讀書多的人并不一定值得尊敬;讀書多且懂得思考的人,都值得尊敬;那些不僅讀書而且悟透了自己悟透了生活、安靜祥和地走在學問之路上的人尤其值得尊敬。當我們不具備上述德行時,我們不要懷疑總會有一部分人存在這種更高境界上的追求——他們屬于我們周圍人群中的稀有品種。就是這樣的小部分人,他們恰實地構成了時代智慧的引領者,我們不必成為但必須保持對他們足夠的尊敬,而不是否之以“書生氣”、“腐儒”之類的稱號。誰能否認我們的同學與朋友之中不會存在這樣的人?
四、為增強選擇的智慧而讀書
人生就是一串困難的選擇過程。當我們走過人生的片旅,身后留下來的就是我們選擇的結果。如果選擇得好,我們會感到快樂和成功,也會覺得自己對世界、對他人產生了正面的影響。當我們碰到人生重要的選擇時,我們可以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則:要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要有胸懷容忍不可改變的事情,要有智慧來分辨上述兩件事情。盡管有時難以真正做到,但至少算是一種尺度。
我們堅信選擇是人生的最高智慧,它也應該可以構成了我們的人生哲學。我們有選擇地學習、有選擇地實踐,我們選擇朋友,我們選擇戀人直至構成穩定的家庭。充滿智慧的選擇大大地降低了人生軌跡的運行成本,減輕了人生道路上的摩擦力,選擇是構筑人生幸福之塔的代表性智慧。
五、為在更大程度上奉獻社會而讀書
在我們所處的時代,奉獻精神尤其可貴,它使我們能夠脫離低俗與自私,并孕育出對家庭與社會的責任感。中國傳統社會并不缺乏人間道義的擔當,即使受市場經濟的極大沖擊,至今仍具有強大的感召力!案袆又袊腵人物”評選已屆十年,其中涌現的風流人物都真實地證明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及其道德感召的力量。
當然,奉獻不能以個人權利的巨大隱忍和犧牲為代價。同時,我們也不能以遠超普通人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千萬個平凡的勞動者。有導向功能而無驅動價值的道德楷模就像昂貴的古典瓷器一樣,只具有稀缺性,它無法復制并完成人際之間傳導。
六、為家族傳承與家庭和諧而讀書
《弟子規》中講,學習的動力在于羞恥心、責任心和孝心。在學校學不好是一種恥辱,雖然不要求有嚴重的懲戒之舉,但至少是臉上無光的事情。孝道就是學習最根本、最具持續性的引擎,它貫穿于人的一生:在學校成績好,讓父母歡喜、讓父母放心;然后對家有責任心,不說光宗耀祖,至少顏面可存;畢業后有值得你去奮斗的工作,改善經濟條件,讓父母早一點有好日子過;成家立業了,夫妻好合,也不讓父母再為他的家庭再操心;有了孩子,能夠將自己家族遺風與家庭的教育方法傳承下去。這的確是普通人的一生,但這也是千千萬萬人最真實的一生。
剖析家庭的和諧之本,讓我們無法回避以下幾個基本的問題:我們是否能夠從父母現在的關系中分辨我們未來需要構建什么樣的家庭?我們是否關注過他人的家庭矛盾并從中獲得一些警示?我們會選擇什么樣的人作為我們的人生伴侶?他(她)在金錢、父母、友誼方面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價值觀?在涉及家庭重要沖突的事件上他(她)是否具備理性談判與溝通的能力,還是暴力相向?我們是否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存在許多的欠缺?我們是否愿意這種欠缺會在自己未來的家庭中延續?我們如何培養起追求幸福的智慧?我們如何具備回答并解決上述問題的能力?
當我們反思的視角觸及到更遠處的人生時,實在是沒有理由再為學習是否存在動力尋找答案了。
【尋找學習動力的方法】相關文章:
增強學習行動力的方法08-17
激發少兒舞蹈學習能動力的方法11-02
激勵員工動力的方法11-08
提高行動力的方法08-17
尋找關鍵詞的方法08-18
怎樣提高學習計劃的行動力08-29
怎么提高學習計劃的行動力08-19
提升勞動力績效方法10-09
2017尋找合適友鏈的方法08-12
淘寶聯盟尋找推廣資源的方法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