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心理學第2版知識
知識是需要我們總結的,各位,我們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學前心理學知識,大家一起閱讀吧!
學前心理學第2版知識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學、學校教育?
答:“教育”就其定義來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的教育泛指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和身體健康,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所有活動。它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這三者既有各自的內涵、特點和功能,又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制約。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學校教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產生的基本條件是生產力的發展和文字的產生。普通教育學中使用的“教育”概念,即是這種狹義的教育。其特點:它的對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其任務是實現個體社會化;這是在受過專門職業訓練的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它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提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現象是對教育活動的基本概括,是各種各樣教育活動的外在表現;教育問題是具有矛盾和沖突的教育現象;教育規律是教育內部諸葛亮因素之間以及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教育學存在的意義在于通過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提示教育規律,為教育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2、教育的構成要素有哪些?簡述教育各構成要素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
答:有三個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教育者是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管理人員心臟參加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他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人微言輕教育的對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時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響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聯系的總和。它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簡述教育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答:教育影響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選擇教育影響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教育的過程是受教育者根據自己的發展水平和主觀愿望選擇教育影響,并將教育影響內化為自己的身心發展內容的過程。
4、什么是學校教育制度?簡述學校教育制度的基本類型。
答案: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指一個國家各級種類學校教育的系統,它規定著各級種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它是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組成部分。
由于歷史和傳統不同,各國學校教育制度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雙軌制學制(存在于20世紀中其以前的歐洲國家)、單軌制學制(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形成的一種學制)、分支制學制(20世紀上半葉蘇聯建立的一種學制)
中國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產生于20世紀初。1902年第一近代學制,即“壬寅學制”(即《欽定學堂章程》),1903年我國頒布了“癸卯學制”(即《奏定學堂章程》),是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1922年我國頒布了“壬戌學制”,即通常所說的“六三三”學制,一直沿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5、論述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答:(1)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對一定年齡兒童實施的某種程度的學校教育。19世紀末,歐美一些國家開始實行初等義務教育并逐步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現在世界上180多個國家中,有2/3以上實行了九年或九年以上的義務教育制度。
。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學為目標、以基礎科學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目標、以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學校教育。二戰前世界許多國家推行雙軌制教育制度,雙軌之間幾乎是不通的。二戰后,綜合中學的比例逐漸嗇,也出現了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中學普通化的趨勢。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隨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樣化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傳統的以學術性為標準的單一大學逐漸發生變化。在形式上,不同學制、不同辦學形式的學校紛紛出現;在內容上,基礎的、應用性的、工藝性的學校各顯特色;在入學目的、考試評價的方法上也多種多樣。
(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6、教育的歷史發展分為哪幾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么特點?
答:教育的發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態的教育和古代學校教育)和現代教育(包括現代學校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
。1)原始形態的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第二教育沒有階級性。第三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2)古代學校教育的特征是:第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第二,教育具有階級性和等級性。第三,教育內容偏重于人文知識,教學方法傾向于自學、對辯和死記硬背。
。3)現代學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第二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第三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學習化社會的終身教育特征:第一,全體社會成員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之中。第二,社會能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適當的教育。
7、簡述各個時期教育的基本情況。
答:原始社會沒有專門的教育場所和專門的教育人員,教育是在生產過程和生活過程中,由年長一代對年輕一代隨時隨地進行的,教育機會對所有兒童是均等的,教育方法也只是限于動作示范與觀察模仿,口耳相傳與耳濡目染。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產生于中國、埃及、印度等東方文明古國,中國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學校教育的標志。夏、商、周設癢、序、學、校以教之,西周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學體系,并有了國學和鄉學之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官學衰微,私學大興,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盛況,隋唐以后盛行的科舉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聯系更加制度化,一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廢科舉,興學堂。
大約也在四千年前,古代埃及的教育達到鼎盛時期。古代埃及設置最多的是文士學校,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牲,印度的教育主要表現在廣設廟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眾,形成了寺院學府的特色,現代學校教育萌芽天文藝復興時期,新興的資產階級以復興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為借口,掀起了反對封建文化,創建資產階級文化的文化復興運動,對當時和后世的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20世紀60年代,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郎提出了終身教育的理論。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一些教育家的推動,終身教育思想逐漸為各國普遍接受,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
8、簡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答:(1)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希望反人培養成“賢人”和“君子”。他強調“學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并重、博約結合、學以致用等教育教學原則。其思想集中在《論語》中。
。2)戰國后期出現的《學記》,內容是教學相長,啟發式教學,師嚴而道尊等。
(3)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蘇格拉底以其教學法—“產婆術”流芳后世;柏拉圖以其《理想國》惠及后人;亞里士多德作為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提倡對學生進行和諧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成為后來強調教育中注重人的發展的思想淵源。
。4)古羅馬的昆體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專門論述教育總是的教育家!墩撗菡f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專著。
。5)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維多里諾,尼德蘭的伊拉斯謨,法國的拉伯雷和蒙田等,反對封建教育對兒童本性的壓抑,強調教師要尊重兒童的個性,關心兒童、信任兒童,通過教育使人類天賦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諧的發展。
9、簡述近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貢獻。
答:培根:英國的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出來,與其他學科并列。
夸美紐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使教育學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年出版了《大教學論》他的貢獻:
1)提出了教育適應自然的思想,強調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規律;
2)論證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張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
3)首次提出并論證了一系列教學原則;
4)提出了學年制思想,并首次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
盧梭: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愛彌兒》。
裴斯泰洛齊:瑞士平民教育家。
英國哲學家洛克: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另一方面他主張的又是紳士教育。其代表作《教育漫話》。
德國赫爾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的出版標志著規范教育學的形成。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必須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并付諸行動,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10、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
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2)生產力水平制約人才規格和教育結構
3)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組織形式。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再生產勞動力
2)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3)教育生產新的科學知識。
11、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
政治經濟制度與教育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愛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4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相關內容的選擇。教育愛政治經濟制度的影響,
反過來,它對政治經濟也產生積極的作用。
1)教育實現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
2)教育為政治培養專門的政治人才
3)教育對當前的政治變化和發展產生影響
4)教育可以加速民主進程
12、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文化與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
2)文化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
3)文化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
1)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與文化關系的特殊性:
1)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
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特定時空中的文化構成了文化環境、文化氛圍,對生存于其中的人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發揮著強大的教育作用;
二是一定社會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和課堂文化,對教育活動起著無形又強大的影響作用。
2)教育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教育具有雙重文化屬性:
一方面它是傳遞和深化文化的手段,這是它與文化構成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另一方面它的實踐者及實踐本身又體現著文化的特質,如思想觀念、價值傾向和行為方式,這是它就成為文化本體。由此可見,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在社會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文化通過教育活動得以傳遞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過教育發展得以豐富。
13、人力資本的代表人物是誰?其基本觀點是什么?
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它指的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資本的形態,因為它是未來薪水和報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資本形態,因為它體現在人身上,屬于人的一部分。
14、什么是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演化和創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它由觀念文化、規范文化和物質文化三部分構成。觀念文化(精神文化)可分解為四種基本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和理想成分;規范文化(制度文化)主要有三種表達方式:一是保證學校政黨運行的組織形態;二是規章制度;三是角色規范。物質文化有兩種表達方式:學校環境文化,設施文化。
15、學校文化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學校文化的特性:
1)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2)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4)學校文化特別是良好的校風,具有鮮明的教育作用。
學校文化的功能:
1)學校文化具有導向功能
2)學校文化的凝聚功能
3)學校文化的規范功能
16、學校文化是怎樣開成的?
1)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對原有文化的傳承與改造的過程
2)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對文化構成要素進行整合的過程
3)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學校文化主體積極創建的過程4學校文化的形成過程,是一良好的行為的改造和積累過程
17、試述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識地向受教育者傳遞社會經驗以培養人的社會實踐。1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2教育是有意識地培養人的社會實踐3培養人是在教與學的對立統一中實現的4教育是有意識地培養人的特殊社會實踐。
二、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1任何教育都具有歷史繼承性2教育要注意繼承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
三、教育與社會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盡管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有制約作用,同時教育也對生產力和政治經濟制度有促進作用,但從歷史上看,教育與生產力的發展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變革并非完全同步。1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2教育相對獨立于政治經濟制度。
18、試述人的特點及其對教育的要求:
一、人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人的自然性是指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屬性;人的社會性是指人是社會存在物,具有社會屬性。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一的觀點,是科學地進行教育的出發點。教育要培養人不能脫離社會關系,必須依據社會關系的需要并在社會關系中進行。同時,教育也要重視人的自然性,要按照人的發展規律進行教育。
二、人是受動性與能動性的統一,人的受動性是指人的生存和發展既要受到自身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制約,又要受到社會環境的限制。人的能動性是指人能夠按照自己的主觀愿望發展自己。
三、人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人的共性是指存在于人類一般特性之中,貫穿于一切歷史階段之上,使人根本有別于動物的特性。個性是單個人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征的總和,它表示的是某個人區別于其他人的特殊性。人的共性和個性統一的觀點要求在教育上,一方面要堅持統一的教育要求,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要堅持在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揮個人特長。
19、人的身心發展
是指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變化過程。這個變化既有連續的、漸進的量的變化,又有質的飛躍;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增長和單純的量變,而是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量變到質變、從舊的質到新的質的不斷變化的過程。在教育學上,人的身心發展是指人身心在特定方向的發展,亦即人從出生到成年期間在身心兩方面所發生的積極變化。
人的身心發展包括身體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兩個方面。身體的發展包括肌體的發育和體質的增強兩部分。心理的發展包括認知和意向兩方面的發展。
這兩方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身體發展是心理發展的物質基礎。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心理的發展不僅寓于身體發展之中,而且隨著身體的發展而發展。同樣,認識、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過程和特征,也總是制約著身體的正常發展。因此教育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必須是促進人身心的和諧發展。
20、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2)人的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人的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4)人的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5)人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學前心理學第2版知識】相關文章:
《知識心理學》簡介06-10
學前兒童心理學書籍08-19
關于學前教育的心理學書籍08-05
《學前兒童心理學》推薦06-29
心理學相關知識問答08-07
基礎心理學知識:語言11-13
基礎心理學知識:思維11-13
基礎心理學知識:記憶11-13
基礎心理學知識:學習11-11
基礎心理學知識:人格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