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成為好的多重職業者
多重職業者是指同時從事多重職業和擁有多重身份的人。但是付出的精力也是十分多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成為好的多重職業者呢?
想做個酷酷的斜杠青年、拓展第二職業?
年初的時候,有個概念在朋友圈很火——斜杠青年,這個稱呼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Alboher提出的。
大體意思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滿足“專一職業”這種無聊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不同職業,例如:管理咨詢顧問/講師/自媒體人(嗯,說的就是我)。
這個概念之所以火,是因為太鼓舞人心了,這意味著:我們不再被一家公司綁架,所以不爽就可以炒老板魷魚;我們不再從事單一工作,所以人生不再那么無聊;我們不再朝九晚五,所以自由度大大提升;我們不再糾結愛好跟事業,因為終于可以兼顧。
實際上,在這個概念出來之前,我身邊就有很多斜杠青年/中年了。
一類是相對滿意自己狀態的,在自己行業有過幾年的經驗,然后離開公司,成為自由職業者,一邊提供咨詢服務、一邊把剩余時間投入在愛好、或者創業上。
而另一類卻是迷茫的,他們有些是因為一份工作物質回報不足、所以業余時間接一些活兒,有些是因為覺得現在工作太無聊,所以想尋求一個出口。
所以,斜杠青年有些開心有些迷茫,那么多重職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如何選擇第二份甚至第三份職業呢?甚至說,現在的工作今后是否還適合作為主業呢?
如何選擇你的主業和副業?
一份職業中,我們的訴求無非是三個方面:愉悅、成就、金錢。而這三方面的訴求,分別來自于你熱愛這份職業、你有能力做好它,并且它還可以為你賺足夠的錢。
我們很難找到一份工作,可以滿足你對事業的全部幻想,就像你很難找到一個另一半,可以滿足你對另一半的全部幻想一樣。
所以,大多數人所做的工作,能滿足其中一個或者兩個訴求,已經心滿意足了。
我們用這三個訴求,可以把職業分成七大類型,有助于我們進行職業選擇:
1.愛好式職業:喜歡,但并不擅長,同時也無法帶來足夠的物質回報。
比如,我喜歡彈吉他,但我學得比別人慢、彈得比別人差,而且也養不活我,所以我只把它當成愛好,當成一個永遠不會到達的遠方,讓我在茍且的時光里可以抬頭仰望。
所以,愛好式職業,適合當成業余愛好。
2.勤勉式職業:喜歡,并且也能賺錢,只是不擅長。
我一個朋友,特別熱愛培訓,其實他并不擅長,不懂得調動聽眾熱情、也不太能將專業詞匯口語化。但憑著熱愛,以及培訓本身帶來的豐厚回報,他極其努力,每次做培訓之前,會設計好所有臺詞、流程和笑話,竟然也可以做得不錯。
但我的觀察是,勤勉式職業不會太多,因為當一個人不擅長一件事情的時候,會做得非常累,他的熱情和興趣容易被這種疲累感消耗掉。
所以,勤勉式職業適合謀生,但不會很常見。
3.功利式職業:不喜歡也不擅長,但是依靠它獲得物質回報。
我猜想,很多人的工作狀態都是如此。長久來說,這類職業是很難持久的,沒有熱情是一方面,而且因為不擅長,也很難獲得成就感,長久來說,會被那些更擅長的人競爭下去,物質回報停滯不前。
所以,功利式職業,建議轉換。
4.理性式職業:不喜歡,但很擅長,也能夠獲得不錯的物質回報。
比如我自己,對咨詢這份工作本身,熱愛并沒有那么多,最初進這個行業,也是出于它可以彌補我在溝通方面的短板。但是,我似乎可以做得很好,也能夠獲得不錯的物質回報。
實際上,如果你是個成就感驅動的人,理性式職業會很容易轉化為完美職業,因為你對這種職業的擅長,會帶給你強大的成就感,讓你逐漸愛上這份工作。
所以,理性式職業,也適合作為謀生。
5.虛無式職業:擅長,不熱愛,也很難獲得物質回報。
比如,你衣服疊得很整齊,但你其實不愛疊衣服,而且靠疊衣服也不太可能養活自己。
之所以稱之為虛無,是因為這種技能既難以作為愛好,也無法維持生活,所以只能放棄。
6.幻想式職業:喜歡并擅長,但物質回報不足。
幫我文章配圖的Diane童鞋,很喜歡畫插畫,而且你們也看到,她畫得非常好。只是,插畫能夠賺到的錢,實在跟她做產品經理很難比。
所以說,幻想式職業,大多也是作為愛好或者副業更合適,很難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7.完美職業:喜歡并擅長,而且可以賺到足夠的錢。
清楚了這些類型,我們也就知道,為什么似乎所有人都對現在的工作不滿,而且即便轉行或跳槽了,會繼續不滿。
因為我們很難找到完美職業,所以總有一個訴求是無法滿足的,那便是你痛苦的根源。
而為什么我們會希望多重職業呢?因為一份工作難以滿足所有訴求,但多份工作互補就可以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我們考慮主業、副業、愛好的時候,也就知道該如何選擇了:選那些訴求互補的,而不是訴求重合的,否則兩份職業只會讓你的痛苦加倍。
如何發現自己的興趣領域
可問題來了,知道了如何選擇,但我們要怎么知道:我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呢?是否能賺到錢這個問題,我們倒可以參考其他類似職業的人,但喜歡和擅長是每個人不同的,應該怎么找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議,實操性和信度效度都很高:
如何尋求自己的興趣領域:我推薦兩種方式,一種是心理測試,另一種是自我總結。
心理測試,比如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職業錨,都可以作為參考。在發現興趣的時候,不建議用一些性格特質的測試,比如MBTI,因為性格并不代表興趣,而且性格跟你最終表現出的行為,中間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般認為不愛跟人打交道,不適合做銷售,但實際上,我曾幫一家制藥公司統計過,他們的銷售明星里面,內向比外向的多。
當然,任何心理測試都不能完全依賴,因為每個個體都是不同的,而所有測試都是基于標簽,把人進行簡單歸類。
所以,在發現興趣的時候,你還需要結合自我總結,這步做得好,是比心理測試更加靠譜的。下面我給出一個問題清單,供大家發現興趣的時候用:
1.團隊角色相關:你在作為團隊成員的時候更加開心,還是作為團隊領導的時候更加開心?
2.思維方式相關:你喜歡天馬行空的創意類工作,還是框架下的邏輯思維工作?
3.工作環境相關:你在壓力大的情況下,發揮得更好還是更差?
4.工作內容相關:你喜歡完善細節,還是分析宏觀方向?
5.人際環境相關:你喜歡跟人打交道,還是跟任務打交道?
6.整體反思:你過往從事過的工作里面,如果把工作內容進行細分,哪些是你喜歡的,哪些是你排斥的?
如何發現自己的擅長領域
尋找自己的擅長領域:我也推薦兩種方法,一種是自我總結,另一種是他人反饋。
自我總結我也給一個問題清單:
1.過去的工作中,哪些工作內容,讓你感覺得心應手,而哪些讓你覺得異常困難?
2.你因為什么樣的成績而受到領導/同事的表揚、批評?
3.你在哪些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積累比較多?
4.相比同齡人,你的能力優勢在哪里?1)思維方面:思維嚴謹、邏輯縝密;2)人際方面:與人交往和溝通;3)運營方面:制定計劃并實施
除了自我總結之外,對于自己擅長什么,尋求他人的反饋是很重要的。因為很多時候,你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總是存在不少差異的。
他人反饋的具體方法是,從網上找到一堆關于能力的形容詞(搜索“能力詞典”一類的關鍵詞即可),比如:追求完美、創新、善于授權、執行力強等等,然后讓了解你的人挑出一定數量的詞語(比如規定在30個形容詞里面挑選最符合的10個)。
挑選結果還可以跟自己的挑選進行對比,通過這種方式來發現自己的擅長領域。只是需要注意,在選擇評估人的時候,盡量挑選那些對你非常了解的,并且選擇多個角度,比如老板、下屬、同級、同學,等等。
你跟斜杠青年之間,只差最后的5點建議
最后,總結一下,在選擇職業以及拓展第二職業或者愛好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1.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多重職業。當你從事多個職業的時候,精力會被分散,而且職業之間的切換也是種成本。所以你需要知道的是,現在工作能滿足哪些訴求,想要拓展的第二職業需要滿足什么訴求,不要訴求重復、而要互補。
2.別把享受當成興趣。大多數喜歡旅游的人,無非是喜歡那種不需要工作的享受狀態罷了。真正的興趣,應該是能夠讓你主動付出努力、而不是被動享受的。
3.僅憑興趣無法成就事業。愛情讓你有沖動走入婚姻,但維持婚姻除了愛情之外,還需要愛的能力。興趣也是一樣,它只是讓你有熱情進入一份職業,而如果你想要把它作為事業,還需要伴隨非常痛苦的努力。
4.職業類型并非一成不變。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職業所處的類型也會變化。比如,寫作在之前是很難賺錢的,很多人只能拿它當愛好,但自媒體時代來了,一些優秀的自媒體人已經可以用寫字來謀生了。再比如,日本家政女皇藤麻理惠,從小立志當家庭主婦,熱愛并擅長整理,現在竟然可以通過整理咨詢來賺錢了。所以,你需要定期看看,這些職業類型,隨著社會的發展、哪些在發生變化,從而調整你的策略和規劃。
5.當面臨擇業、跳槽等職業選擇的時候,用職業訴求論來輔助決策。如果你只是因為一時不開心,但并不知道為何不開心、自己何種訴求未能被滿足,而貿然做出轉行的決定,后悔的幾率會很大。
【如何成為好的多重職業者】相關文章:
如何成為合格的男模07-30
創業者如何應對危機?04-25
初次創業者如何融資?06-07
如何成為職場正能量08-09
如何成為優秀的企業領導10-11
如何成為新團隊的核心08-11
如何成為網站站長09-27
創業者需要如何做04-30
創業者如何選擇項目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