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書籍之《情緒心理學》
每一天,我們都會帶著情緒醒來,也會帶著情緒入睡。我們會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甚至被情緒牢牢控制,做出積極的或是消極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行為。為什么會這樣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學書籍之《情緒心理學》,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情緒心理學(第二版)
作者:(美)施塔(Shiota, M. N.),(美)卡拉特(Kalat, J. W.) 著;周仁來 等譯
出版: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5-3
平裝:16開,372頁
ISBN:9787518402168
定價:58.00
編輯推薦
情緒是人類心理世界的核心要素之一,它無所不在,卻又難以捉摸。本書密切圍繞著“情緒”主題,第一次系統地對其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情緒是什么?情緒是進化而來的嗎?情緒與我們的文化有何關系?情緒的神經生理基礎是怎樣的?情緒的調節策略有哪些?
我們害怕什么?我們為何焦慮?什么引起我們的憤怒?厭惡是情緒嗎?愛與依戀的關系如何?什么使我們感到幸福?尷尬、羞愧、內疚是不是同一種情緒?
情緒是先天已有還是后天養成的?不同個體是否存在不同的情緒模式?情緒智力究竟是什么?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和決策?怎樣理解抑郁、強迫等情緒障礙?
本書內容翔實,條理清晰,風趣幽默,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時會心一笑,體會到心理學的無窮魅力。
作者簡介
Michelle N. Shiota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副教授。2003年,她從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博士學位;2006年,她入職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創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情緒測驗生理心理實驗室”,專注研究各類情緒課題。
James W. Kalat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心理學終身教授,研究興趣廣泛,且擅長課堂教學,常年為本科生講授心理學導論與生理心理學課程。其所著的《生物心理學》一書在美國長銷不衰,成為該領域內最為經典的教材之一。
部分目錄
第一部分 一般原理與問題
第1章 情緒的本質
情緒是什么?
研究方法:誘發情緒
研究方法:測量情緒
自我報告
生理測量
行為觀察
情緒理論
詹姆斯——蘭格理論
坎農——巴德理論
沙赫特——辛格理論
認知、感受、生理和行為之間的關系
情緒評價的速度
身體感覺對情緒感受是必需的嗎?
情緒行為對情緒感受是必要的嗎?
它們決定情緒感受嗎?
對詹姆斯——蘭格理論的總體評價
圖書介紹
情緒心理學是研究情緒的科學,包括快樂與悲傷、期望與失望以及愛戀與淡漠、憤怒與恐懼、憂郁與焦慮等情感變化的奧秘。
”只要把情緒的成分、維量、整合水平、適應作用、通訊功能,以及同認知和人格的關系揭示出來,就有可能對情緒心理學這一獨具特色的心理現象作出解釋。
關系特點
許多學派給情緒下的定義反映了這些特點和這類關系。例如,功能主義把情緒定義為:情緒是個體與環境意義時間之間關系的心理現象。(Campos,1983)。阿諾德的定義為:“情緒是對趨向知覺為有益的、離開知覺為有害的東西的一種體驗傾向。這種體驗傾向為一種相應的接近或退避的生理變化模式所伴隨。”(Arnold,1960)。拉扎勒斯提出與阿諾德雷斯的定義:“情緒是來自正在進行著的環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應的組織,它依賴于短時的或持續的評價!保↙azarus,1984)。這些定義都標示出情緒對人的需要和態度的關系,阿諾德和拉扎勒斯還指出了情緒依此而具有的特點,諸如體驗、生理模式、評價等。
另一位學者楊(Young,1973)在上世紀70年代,給情緒下的定義為:“情緒起源于心理狀態的感情過程的激烈擾亂,它同時顯示出平滑肌、腺體和總體行為的身體變化!彼亚榫w標定出感情過程的擾亂,暗示了情緒同有機體的利害關系和聯系。但它更強調情緒的“干擾”性質。這一理論對情緒病理學特別有用。同楊的理論相反,羅伯特·利珀則堅持主張:“情緒是一種具有動機和知覺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和指導行為。”(Leeper,1973)。重要的是,它指出了情緒的組織作用的觀點。
構成要素
情緒的構成包括三種層面。眾多的情緒研究者們大都從三個方面來考察和定義情緒:在認知層面上的主觀體驗,在生理層面上的生理喚醒,在表達層面上的外部行為。當情緒產生時,這三種層面共同活動,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緒體驗過程。
(一)主觀體驗
情緒的主觀體驗是人的一種自我覺察,即大腦的一種感受狀態。人有許多主觀感受,如喜怒哀樂愛懼恨等。人們對不同事物的態度會產生不同的感受。人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都會產生一定的態度,如對朋友遭遇的同情,對敵人兇暴的仇恨,事業成功的歡樂,考試失敗的悲傷。這些主觀體驗只有個人內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或意識到,如我知道"我很高興",我意識到"我很痛苦",我感受到"我很內疚"等等。
(二)生理喚醒
人在情緒反應時,常常會伴隨著一定的生理喚醒。如激動時血壓升高;憤怒渾身發抖;緊張時心跳加快;害羞時滿臉通紅。脈搏加快、肌肉緊張、血壓升高及血流加快等生理指數,是一種內部的生理反應過程,常常是伴隨不同情緒產生的。
(三)外部行為
在情緒產生時,人們還會出現一些外部反應過程,這一過程也是情緒的表達過程。如人悲傷時會痛哭流涕,激動時會手舞足蹈,高興時會開懷大笑。情緒所伴隨出現的這些相應的身體姿態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緒的外部行為。它經常成為人們判斷和推測情緒的外部指標。但由于人類心理的復雜性,有時人們的外部行為會出現與主觀體驗不一致的現象。比如在一大群人面前演講時,明明心里非常緊張,還要做出鎮定自若的樣子。
情緒動機
關于情緒的組織作用的觀點應源于情緒的動機性。在湯姆金斯(Tomkins,1970)強調情緒是有機體的基本動機之后,伊扎德繼承達爾文的觀點,徑直強調情緒的適應性。他指出情緒是動機,并和知覺、認知、運動反應相繼聯系而模式化。伊扎德從功能性的觀點出發,強調情緒的外顯行為——表情這一重要變量;通過表情把情緒的先天性和社會習得性,適應性和通訊交流功能聯系起來,建立了包容廣闊的情緒理論(Izard,1977,1991)。按此概述,情緒有如下特性:
1、情緒是多成分的復合過程。
2、情緒具有多維量結構。
3、情緒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產物。
認知方向
當作了如上的分析之后,回到情緒心理學的定義上來。實際上,任何定義都不一定十分完善。定義的作用應當是方便與研究,為研究者提供認知的方向,但也會隨著新發現而改變。我們曾經試圖把情緒心理學描述為:“情緒是多成分組成、多維量結構、多水平整合,并為有機體生存適應和人際交往而同認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動過程和心理動機力量!保险烟m,1994)這樣的描述既展現了情緒的功能,又囊括了情緒的結構。這樣的描述確實是為了依據它來進行研究。只要把情緒的成分、維量、整合水平、適應作用、通訊功能,以及同認知和人格的關系揭示出來,就有可能可以對情緒心理學這一獨具特色的心理現象作出解釋。至少在當前的科學水平上,人們能為情緒之謎打開一個窺測它的奧秘之門,為進一步探索鋪筑一條可行的路。
基本過程
1、情境選擇 情境選擇指個體對自己將要遭遇的人和事做出回避的或接近的選擇,從而對可能產生的情緒作出一定的控制,情境的選擇并不是隨機的行為,它往往反映了個體對適當環境的一個選擇,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的。當個體已處于某種情緒誘發的情境中,對情境反應調節發生在情緒激活之后,是指通過增強,減少,延長或縮短反應等策略對情緒進行調整,即使對情緒做出一定修改,仍然可能對情緒進行調節。
2、情境修正 情境修正是通過改變和修正誘發情緒的情境的某一個方面和特點,而使情緒發生改變的.努力和策略。例如,面對一個吵架的鄰居,可以有三種解決方法:離開,忍受和制止。假如采取制止的方式,前去要求減弱噪音,就是情境修正的調節策略。情境的選擇和情境的修正需要個體去改變所處的環境。然而,在不改變情境的前提下,調節情緒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每種情境也存在著不同的方面,并具有不同的意義,這樣個體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注意和認識來改變情緒的產生過程。
3、注意分配注意分配是通過轉移注意和有選擇地注意,對同一情境中的多方面進行注意上的調配,例如僅注意某一方面而忽視其它方面,就是對注意的調配。分心是將注意集中與情緒無關的方面,或將注意從情境中轉移開。專心是對情境中的某一方面長時間地集中注意,這時候個體可以創造一種自我維持的狀態,如情緒專注是注意力集中在情感體驗和這些情緒的結果上。
4、認知改變 認知調節是通過改變認識而進行的情緒調節的努力。情緒的產生需要個體對知覺到的情境賦予意義,并評估自己應付和管理該情境的能力。每一種情境元素都可以有多種意義,存在多種認識,對不同意義的確定和選擇,可以改變情緒產生的過程從而調節情緒。從情境的選擇到認知改變,反映情緒調節所產生的信息加工過程的不斷深入。
5、反應調整 反應調整是指情緒已經被激發以后,對情緒反應趨勢如心理體驗,行為表達,生理反應等施加影響,表現為降低或增強情緒反應的行為表達。如果別人踩了你的腳,他沒有表示歉意,盡管你很生氣,但你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就屬于降低性的反應調整。如果你的情緒被一個熱烈的群眾性公益活動場合所激起,增強了你的熱情,這就是增強性的反應調整。
【心理學書籍之《情緒心理學》】相關文章:
心理學書籍之《情緒管理》09-02
心理學書籍之《兒童與情緒》08-28
心理學書籍:幸福的情緒10-25
關于情緒的心理學書籍09-23
情緒心理學書籍介紹08-26
心理學書籍之《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08-26
心理學書籍之《怪誕心理學》11-19
心理學書籍之《心理學導論》08-30
心理學書籍之《心理學精要》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