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讀書筆記
《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主要介紹了關于童話故事對于孩子的影響。《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讀書筆記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是一本厚達475頁的書。
作者布魯諾·貝爾特海姆是美國心理學家、兒童自閉癥經典研究的發起人,在心理學界與童話研究界均享有盛名。
他1903年生于維也納,在維也納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39年移居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精神病學教授。著有《空虛的堡壘》《夢幻的兒童》《愛得不夠》《與母親們的對話》等。1977年《童話的魅力》一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和美國國家書評獎。1990年去世。
1、解決了一些困惑。比如:
為什么要盡量給孩子提供好書?
第3頁中作者說:當兒童閱讀或者聆聽的故事空洞無味時,他就會感到讀書識字可以豐富他以后的生活這一說法是空洞的許諾。這些兒童讀物最遭糕的特征就是它們騙取了兒童應當從閱讀文學作品中獲得的東西:接近更深的意義和在他的發展階段對他富有意義的東西。
為什么有些故事會特別吸引孩子?
同樣是第3頁,作者說:一個故事要真正抓住兒童的注意力,就必須給他帶來歡樂,激發他的好奇心。為了豐富他的生活,故事還必須激發他的想象力,幫助他發展智力和澄清感情:使他的憂慮與志向相協調,完全認同他的困難,同時提出辦法解決煩擾他的問題?傊,它必須同時涉及他人格的所有方面一這從來沒有小看兒童所處困境的嚴重性,相反,充分認同這種嚴重性,同時增強他的自信和對未來的信心。
為什么童話故事有巨大魔力?
第5頁中作者說:(童話)它們以一種兒童不知不覺就能明白的方式談論他們嚴重的內心壓力,而且絲毫沒有輕視成長所必定經歷的最重要的內心斗爭,為孩子暫時和持久地解決緊迫困難提供模式。
為什么童話故事里的人物總是非黑即白,性格簡單如簡筆畫?
這與兒童的體驗有關。
在第110頁及111頁,作者說:在俄狄浦斯沖突階段(大約三至六七歲)后期以及以后的時期,兒童時時刻刻都處于矛盾情感的漩渦當中,體驗到內心的愛與恨、愿望與恐懼的混亂情感,不能把握自己身上發生的矛盾狀況:他感覺自己是懂事的、聽話的,同時又是邪惡的、叛逆的。
童話故事中一維的人物,有助于兒童理解這個人物的行為和反應。通過簡單、明了的一項幫助兒童澄清復雜而充滿矛盾的情感,從而使它們各自歸于獨立的所在,而不是攪成一大團亂麻。
弗洛伊德甚至發現,要從那些共存于我們內心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充滿矛盾的混合體中發現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為人格的各個獨立的方面建立象征物。他把這些方面成為本我、自我和超我。
對于成人都是如此,所以對于孩子,更是需要將各種矛盾簡化成簡單的人物,使兒童能夠體會和感受。
為什么一般來說童話故事總是happy ending?
作者一直在反復強調:童話故事清楚地表明,盡管有艱難險阻,一個人是能夠獲得回報、過上幸福生活的——只要他敢于面對充滿危險的頭正,而沒有經歷這一斗爭,他就絕不可能找到真正的自我。
由于童話故事必定有幸福結局,兒童用不著對她無意識中出現的與故事內容相吻合的情形感到害怕,因為他知道,無論他從中發現了什么東西,從此以后他都會“幸福地生活下去”。
為什么一家兩個或者三個孩子總是性格差異特別巨大?
通常一家中兩個或者三個孩子,往往意味著未得到整合的人格。
而通常最弱小的那個,代表著兒童對自我的認識。
為什么總是有一個兇惡或者殘忍的后媽?
兇惡或者殘忍的后媽,實際上是母親形象中“壞”的那一面。
按照兒童體驗事情的方式來看,盡管母親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有求必應提供一切的保護著,但是如果她突然變了,拒絕給予孩子所渴望的什么東西,她也可能變成一個殘酷無情的繼母。
幼童有時候需要把他們心目中的父母裂變成慈祥善良和充滿威脅這兩個方面,從而感受到來自前者的全面呵護。
童話故事中的壞繼母,可以使孩子宣泄對于壞繼母的憤怒,而不損害親生母親的慈愛深情。
2、粗淺地知道了一些“心理分析”的方法。
還沒有好好的整理一下。
如果有時間,希望能整理一下相關要素,再借用這些方法(或要素)來解讀一些以前讀過的圖畫書或少兒小說。
3、進一步了解“閱讀”的意義
一個人的不同時期、或者同一時期不同的人,都可以從通話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力量。
【《童話的魅力-童話的心理意義與價值》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童話丑小鴨的讀書筆記07-20
關于安徒生童話的讀書筆記10-14
夏洛的網童話讀書筆記09-11
初二的安徒生童話讀書筆記10-14
格林童話的讀書筆記(通用10篇)11-10
格林童話的讀書筆記(精選9篇)11-10
《格林童話》的讀書筆記(精選17篇)11-10
格林童話的讀書筆記(精選20篇)11-02
《格林童話》的讀書筆記(通用10篇)11-01
《格林童話》的讀書筆記(通用13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