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比較朋友圈照片,說說東西方思維差異

        時間:2020-09-03 15:15:52 心理學與生活 我要投稿

        比較朋友圈照片,說說東西方思維差異

          在美帝經歷過種種或有趣或尷尬的跨文化體驗,其中一件就是出去嗨的時候路人幫我們照相片。遞回相機看照片時候的我驚呆了!精心挑選好的地標背景——即將乘坐去跳傘的飛機,并不在照片里,幾張大臉反而占滿了整個屏幕!

        比較朋友圈照片,說說東西方思維差異

          只想問大哥一句:“Excuse me?”

          再后來,混跡臉書的經驗讓我更加了解了美帝的人物拍照特點就是基本不存在全局構圖,基本不考慮背景的感受。

          其實心理學家早就注意到了東西方的審美差異,并開始探究這些差異的根源——人們的思維方式。東方人可能更偏愛全局思考,而西方人則更注重局部分析。下面幾個有趣的實驗證實了研究者的假設,你也不妨通過這幾個實驗來驗證一下自己的思維特點。

          表情識別實驗:東方人對背景和環境的敏感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又有哪些體現?社會環境是否也給東方人做出判斷提供了信息參考?你是通過什么線索來識別別人的情緒的呢?

          心理學家們(Masuda, Ellsworth, Mesquita, Leu, Tanida, & Van de Veerdonk, 2008)提出東方人可能也會更多的從社會環境中獲取信息,于是設計了如下的卡通形象。日本人與美國人參與了此研究并發現在對二號男孩喜怒哀樂的判斷中,日本人更多的參考了環境中其他人的情緒。處于不同的環境中,日本人對男孩的表情給出不同的理解。而美國人則完全沒理會其他人的感受,對男孩的表情做出了一致性的判斷。為了更加確鑿地證實他們不同的關注點,研究人員請來了“眼動儀”。結果不出意料的發現日本人在做出判斷前會更多的觀察周圍的社會環境。

          美國人的眼動趨勢

          日本人的眼動趨勢

          館藏繪畫作品比較實驗:研究者進一步比較了在藝術方面東方人西方人可能存在的差異(Masuda, Gonzalez, Kwan, & Nisbett, 2008)。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及四間主要的東亞博物館(包括日本韓國和中國)的所有網站上公開的人物畫像作品被研究者搜集并進行比較,結果顯示亞洲作品中臉部占整體畫幅的比例明顯低于西方作品。漫畫作品中也發現了顯著的文化差異哦(詳情見Medin & Uskul, 2012)。

          拍照實驗:研究對象依舊是美國大學生和東亞留學生,他們被要求對一個模特進行拍照。相機鏡頭可以進行任意伸縮。研究者收集了照片并計算了模特占據整個畫面的比例。東西方攝影作品中再一次出現了顯著的差異,而且很顯然,東亞留學生的攝影作品中更愿意把模特所在的背景包含進來。

          魚塘記憶實驗:于是研究者們進一步開發了更貼近生活的實驗場景—讓參與者觀察一幅魚塘圖。讓被試仔細觀察下圖30秒,接下來閉上眼睛回憶并描述看到了什么。

          在描述畫面的時候,日本與美國的參與者使用了明顯不同的方式—日本人更傾向于描述整幅場景包括背景及事物之間的關系(例如,魚往哪個方向游),而美國人更傾向于描述物體本身(例如,魚的類型)。

          棒框實驗(Rod and Frame Test):該實驗讓被試在傾斜一定角度的框內部準確地將棒調節到與地面垂直狀態,通過測定棒與垂直角度的誤差大小,判斷被試主要參照的對象。研究者們(Ji, Peng, & Nisbett, 2000)首先把測量認知風格的經典框棒實驗引入跨文化研究中并發現在判斷棒子角度的.實驗中,中國的參與者相比于美國的參與者更難以忽略框的角度對棒子角度的相對影響。也就是說,來自兩種文化的參與者在注意力上表現出差異。

          繪畫實驗: Masuda等研究者又召集在校大學生進行了繪畫實驗。美國學生和來自東亞的留學生參與了這項實驗。研究者對繪畫的時間,紙張的大小,橫豎版面,和內容(要求至少有一棟房子,一棵樹,一條河,一個人以及一條地平線)進行控制后發現繪畫風格還存在顯著的區別,并且東亞學生的水平線高度顯著高于美國同學。小學生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繪畫風格差異(Nand, Masuda, Senzaki, & Ishii, 2014)。

          歸根溯源,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差異呢?比如,從早期的生存方式和部落的聚集方式來看,農耕民族可能更依賴于環境,而游牧民族則相對更注重獨立和探索;從人口密度和家庭大小的角度來看,密度越高、家族越大可能更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系與依賴;從社會化形態和政治層次的寬松程度來看,更加強調服從、政治層次越明顯的文化下人們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比如,中國的宗教和哲學自古以來就注重相互依存關系。

          “陰”和“陽”看似事物的兩極,卻強調兩股力量相互的依存。從而中國人更傾向于以“整體”的方式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注重整體的思考方式和強調分析的思考方式并沒有好壞高下之分,文化背景也不是唯一決定思考方式的因素。只希望本文幫助大家更好的意識到這些可能存在的差異,或許可以避免一些尷尬或者不必要的誤會。

        【比較朋友圈照片,說說東西方思維差異】相關文章:

        從思維方式談東西方文化的差異08-13

        海歸就業:思維差異08-31

        淺談東西方文化差異06-17

        東西方插花的風格的區別與比較10-11

        cfo是什么?它的差異比較10-05

        BOT與ABS項目融資方法的差異比較08-21

        淺談帕依差異文化與亨廷頓差異文明比較之思索論文08-06

        學生的畢業論文格式的比較差異10-01

        試析孔子與柏拉圖理想秩序觀差異性比較09-21

        關于中西文字的差異對思維方式的影響08-10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